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精选文档
XXXX年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整理)

202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区委、区当局的正确带领下,全区以“全面调布局、深度城市化〞为工作主线,及时把握上海新一轮财产布局的先机,促进经济速度、布局和效益的协调开展,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布局调整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开展,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项任务。
一、综合2021年,闵行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开展。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域出产总值1483.08亿元,比上年增长8.7%。
此中,第二财产增加值9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第三财产增加值54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财税收入增势较好。
全年实现财务总收入434.15亿元,同比增长13.4%,此中区级财务收入139.07亿元,同比增长12.9%。
全年完成税收收入39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此中,租赁和商务效劳业、批发零售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效劳和软件业税收实现较快增长,别离同比增长34.3%、31.6%和26.4%。
全年处所财务支出17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此中,公共安然支出9.25亿元,增长4.5%;医疗卫生支出6.77亿元,增长1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5亿元,增长46.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79亿元,增长19.0%。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0.9%。
此中工业投资78.93亿元,增长6.9%;房地产开发投资183.52亿元,增长5.5%。
从财产投向看,第二财产完成投资额78.96亿元,增长6.6%,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5.4%;第三财产完成投资额232.20亿元,下降0.9%,占74.6%。
全年投资工程总数 486个,此中工业投资工程231个,房地产投资工程119 个。
年内新开工工程183个,完成投资62.13亿元;亿元以上新开工工程17个,完成投资37.43亿元。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44亿元,比上年增长5.7%。
2003年上海市各区县基本情况与国民经济统计表

上海地图控制点坐标数据:1.虹口港国际客运码头:121.49143 31.247152.地铁陆家嘴站:121.49632 31.239993.卢湾区政府驻地:121.46768 31.221894.闸北区政府驻地:121.45450 31.248355.虹口区政府驻地:121.48226 31.254836.复兴东路与河南南路交汇点:121.48542 31.223527.地铁石门一路站:121.45576 31.23148作图分组情况:测绘0411~4:杨浦、虹口、闸北区5~8:普陀、长宁、静安区9~12:黄浦、卢湾、徐汇区13~16:浦东新区17~20:宝山、嘉定区21~24:闵行、松江、南汇区25~28:全上海水系、区县界线、界面29~32:全上海高速公路、高架路、高架桥、地铁线、铁路线、各站点33~35:全上海绿地、重要点位。
测绘0421~5:杨浦、虹口、闸北区6~11:普陀、黄浦、静安区12~17:长宁、卢湾、徐汇区18~24:浦东新区25~29:虹口、宝山区30~34:全上海高速公路、高架路、高架桥、地铁线、铁路线、各站点35~39:全上海区县界线与界面、绿地、水系、重要点位。
2003年浦东新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徐汇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徐汇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长宁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长宁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普陀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普陀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闸北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闸北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虹口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虹口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杨浦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杨浦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黄浦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黄浦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卢湾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卢湾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2003年静安区基本情况表2003年静安区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
上海2008统计公报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8%。
八大类价格同比涨幅呈现“六涨二跌”格局(见表1)。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3%,影响总水平上升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8.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1%;居住类价格上涨2.5%。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指数(上年=10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8食品115.3烟酒及用品101.7衣着10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108.3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3.1交通和通信97.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98.2务居住102.5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水平上涨2.2%,涨幅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0.3%,涨幅比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9%。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水平上涨5.3%。
全年房屋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7%。
其中,新建房销售价格下降1.6%。
在新建房销售价格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5.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累计环比下降1.9%。
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4.6%。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0.7亿元。
其中,种植业产值1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畜牧业产值66.12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60.11亿元,下降4.5%。
农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100%,生猪良种率超过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5%。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7.45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15.67万吨,比上年增长5.9%。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保持稳定(见表2)。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115.67 5.9蔬菜万吨397.00-4.0生猪出栏万头258.22 2.7牛奶万吨23.29 5.6鲜蛋万吨6.200.6水产品万吨36.90-0.3品牌农业大力发展。
至年末,已认证各类安全优质农产品571个。
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5.02.27•【字号】•【施行日期】2015.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根据上海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本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批发和零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本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45668个,从业人员194.8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9%和32.6%。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75.9%,零售业占24.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70.2%,零售业占29.8%(详见表3-1)。
表3-1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3.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3%,外商投资企业占4.5%。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0.5%,股份有限公司占0.3%,有限责任公司占4.8%,私营企业占85.8%。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71.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1.3%,外商投资企业占17.4%(详见表3-2)。
表3-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二)资产总计201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2470.0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51.1%。
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158.4亿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311.6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60.3%和103.8%(详见表3-3)。
表3-3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2013年末,本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5003个,从业人员71.8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57.8%和22.7%。
上海 1998

199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全市各条战线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稳中有进、重在有质、重在求实”的经济工作方针,积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从上海的实际出发,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努力化解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需求制约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在这一年中,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8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5亿元,增长2.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47.2亿元,增长8.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1%,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62.5亿元,增长14.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2万元。
全年上海财政收入完成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2亿元,增长11.3%。
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物价水平稳中有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水平比上年下降4.9%。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67.4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继续加大农业投入,以农田水利、“三高”农田、蔬菜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郊县(区)切实搞好土地整治,积极还耕复垦,努力增加有效耕作面积。
年末耕地面积29.5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0.3万公顷。
2011年上海市虹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虹口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虹口区统计局2011年是虹口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
一年以来,全区人民在中共虹口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支出全年完成三级财政收入1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中央级收入3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市级收入2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区级收入5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加上当年市、区财力结算收入31.03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上年滚存结余,收入合计为91.62亿元。
财政支出8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加上体制和专项上解支出和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合计为91.28亿元。
收支相抵,预算结余0.34亿元。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4.84亿元,比上年减少8.7%,其中中央属、市属控股单位26.49亿元,比上年减少26.6%;外资企业工业销售产值14.64亿元,比上年减少35.6%。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7.1%。
建筑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9.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一级以上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88.1%。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6.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4.4%。
建筑施工企业签定合同总金额613.16亿元,比上年减少4.7%。
国内贸易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吃的商品89.87亿元,穿的商品33.08亿元,用的商品98.66亿元。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09亿元,占全区总额的35.5%;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13亿元,占全区总额的6.6%。
200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调查总队二〇〇七年二月七日2006年是上海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
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0296.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已连续第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81亿元,比上年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4997.81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5205.35亿元,增长11.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
图1 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756.87亿元,比上年增长8.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540.1亿元,增长16.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2.4%上升到44.1%。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1748.42亿元,增长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00.3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税收收入1393.97亿元,增长12.6%。
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270.21亿元,增长19.5%;营业税558.67亿元,增长8.9%;个人所得税131.07亿元,增长17.1%;房产税42.68亿元,增长25.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95.58亿元,增长7.1%;科教文卫事业支出316.12亿元,增长13.9%;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51.99亿元,增长5.9%。
1997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全年 上海 财 政 收 人 完 成 2 % 3
, ,
3
.
9 3
亿 元9 9比 上 年 增 长 亿 元 增长2
.
,
,
,
其中 地方财政收人 3 5 2
,
,
1%
。
,
在经 济 实 力 不 断 增 强 的 同 时 物 价 指 数 明 显 回 落 全年 商 品零 售 价格 指 数 9 8
.
切实提 高 经 济 运 行 质 量 努 力克 服
。
3 3 6 0 2 1亿 元
2 按 可 比 价格 计算 比上 年 增 长 1 5 7
2
7%
2
。
市场化 迈 出 新 的 步伐
,
粮 食生 产 获得 丰收 总 产 量
1
.
其中 第
,
一产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8
3 %
亿元 增 长
,
,
4
%
达230
2 4
、
万吨
、
,
比 上年增 长
、
8%
;
主 要 农 副产 品
占国 内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为
,
,
可 比 价格 计 算 提 前 三 年 实 现 翻 两 番 的 战 略 目 标
其中 直接出
,
口
5
亿元 增 长
上海 统 计
2/ 9 8
纷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 ~
分
S A
~
口
GI
A S A
翁
_
IC }S
S
。
年 末 郊 县 区 拥 有 农 业 机 械 总 动力
千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中国经济网上海统计网2015年02月28日 16:11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356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2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8164.7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1.89亿元,增长8.8%。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73万元。
图1 2010-2014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亿元,增长7.9%,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5796.06亿元,增长7.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3%提高到51.7%。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4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613.23亿元,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1840.00亿元,增长8.5%(见表1)。
表1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7.46万户,比上年增长36%。
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6403户,增长62.4%;外商投资企业7626户,增长16.1%;私营企业21.08万户,增长48.7%;个体工商户4.86万户,增长1.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8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23.44亿元,增长8.7%(见表2)。
表2 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016.43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0.6%;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70.1%(见表3)。
表3 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以上年价格为10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7,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3.2(见表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100.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95.9;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5.9,其中,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107.0。
表4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二、农业全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22.07亿元,与上年持平。
其中,种植业171.04亿元,增长0.5%;林业8.94亿元,下降15.1%;牧业70.03亿元,增长0.3%;渔业60.5亿元,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11.56亿元,下降3.7%。
上海域外市属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21.45亿元,增长17.4%。
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4.8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1%;粮食产量112.89万吨,下降1.1%;牛奶产量27.05万吨,增长2.0%(见表5)。
表5 2014年全市及域外主要农副产品产量至年末,全市有1489家企业、7202个产品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
其中,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71家,绿色食品24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1310家,无公害农产品6928个。
至年末,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化畜禽养殖场300家,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47家;累计建成设施粮田面积86.53千公顷,市级蔬菜标准园128家,面积3.37千公顷。
至年末,全市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92家,经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粮食家庭农场278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3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071.19亿元,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237.19亿元,增长1.6%。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控股企业12094.57亿元,增长2.3%。
全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全年六个重点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62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7.1%(见表6)。
表6 2014年六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5%。
全年乳制品产量53.72万吨,比上年增长9.8%;汽车产量247.45万辆,增长9.1%;集成电路产量223.33亿块,增长13.3%(见表7)。
表7 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实现税金总额1857.89亿元,增长2.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1.2%。
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99.94亿元,比上年增长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994.68万平方米,增长20.1%;竣工面积7580.77万平方米,增长20.8%。
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41.6万元/人,比上年下降0.3%。
四、批发和零售业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809.31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批发销售额6.62万亿元,增长11.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8.7%(见表8),其中,无店铺零售额957.9亿元,增长21.7%。
表8 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至年末,全市购物中心数达150家,其中,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63家。
全年购物中心实现营业收入109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44.46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90340.88万吨,比上年下降1.3%。
旅客发送量17560.06万人次,增长10.2%(见表9)。
表9 2014年货物运输量与旅客发送量及其增长速度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5528.89万吨,比上年下降2.6%;集装箱吞吐量3528.53万国际标准箱,增长5%。
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为45.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国际中转比例为7.1%,提高0.1个百分点。
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65.54万架次,增长6.6%;进出港旅客达到8965.9万人次,增长8.3%。
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6073.57万人次,增长7%;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2892.33万人次,增长11%。
全年上海港接待邮轮靠泊269艘次,其中,以上海为母港的邮轮240艘次。
邮轮旅客吞吐量121.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0.6%。
轨道交通13号线和16号线部分区段建成通车。
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4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548.44公里(均不含磁浮线路)。
全年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90条,其中新辟73条。
至年末,公交专用道路达到161.8公里。
公交运营车辆1.62万辆,运营出租车5.07万辆。
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65.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6%。
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28.27亿人次,增长12.8%;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6.65亿人次,下降1.7%。
日均公交优惠换乘和老年人免费乘车分别达到256.4万人次和73.4万人次。
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255.19万辆,比上年增长8.5%。
其中,私人汽车183.43万辆,增长12.3%。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电信业务总量597.75亿元,增长12%。
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10282.49万件、包裹业务408.69万件、快递业务量128366.11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61.31亿元。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40.1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484.17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3292.7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2.8万户。
固定电话用户普及率34.79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136.34部/百人。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44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255家,旅行社1357家,A级旅游景区(点)89个,红色旅游基地34个(见表10)。
表10 2014年旅游设施情况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79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见图2)。
其中,入境外国人611.14万人次,增长2.3%;港、澳、台同胞180.16万人次,增长12.7%。
在国际旅游入境者中,过夜旅游者639.62万人次,增长4.2%。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6818.11万人次,增长3.2%,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3040.91万人次,增长14.7%。
全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57.05亿美元,增长6.8%;国内旅游收入2950.13亿元,下降0.6%。
图2 2010-2014年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六、金融和保险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326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
全年新增各类金融单位96家。
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37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40家。
至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336家。
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601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292家;保险业单位363家。
至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达到216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190家。
至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3882.45亿元,比年初增加4612.96亿元;贷款余额47915.81亿元,比年初增加3424.23亿元(见表11)。
表11 2014年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全年通过上海证券市场股票筹资3962.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5%;发行公司债2955.2亿元,比上年下降5.6%。
至年末,上海证券市场上市证券3758只,比上年增加972只,其中股票1039只,增加42只。
全年金融市场(包括外汇市场)交易总额达到786.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上海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总成交金额128.15万亿元,增长48.1%,其中,股票成交金额37.72万亿元,增长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