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0年上半年上海市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2010年上半年上海市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全社 会固定 资产 投资 ( ~) ・ 外贸 进出 口总额 ( %)

● 卜-社会 消费吕 霉鲁 总轴 ( o) 粳横以 上工 业总 产值 ( o)

口 1 10 6 .9亿 美 元 ,增 长 3 . % 23 。
居 民消费价格 ( P )升 3 2 CI .%
6月份 ,上 海 市 居 民消 费 价 格 总水 平 比去 年 同月
1. 2 7 1. 66
1 6 6 1 . 71 1 . 5 7
3 . 85 4 .1 3
3 .1 8 4. 00 4 5 2
11 0 3 121 0 .
126 O . 1 . 03 3 1 . 03 2
13 0 3 133 0 .
132 0
4 学 值 据为 计 加 固 资 投资 社 费 售 额 进出 总 上 居民 价 与 业 产 为当 指 3 . 加 数 累 增 值, 定 产 、 会消 零 总 和 口 额同 。 消费 格 工 品出 价格 月 数。

资 料 来 源 : 上 海统 计 局 月度 数 据 库 。


5 5 4. 6 3 8 2 .1 0 3 . 1 .1 3 2
96 .
1 38
—2 . 35
9 . 85
9 0 2
1. 44பைடு நூலகம்
1 3 2 1 . 4 1 1 . 3 9
1 . 38
1 9 3
—29 2.
—23 2 .
7 经济数据 I c n mi D t 8 E o o c aa
2 1 .9 S a g a E o o 0 0 h n h i c n my O
2 年 h 00 1 半年 一海 市宏 观经 济运 行态势 卜 ▲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日期】2011.03.03•【字号】•【施行日期】2011.03.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5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7139.9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618.31亿元,增长5%。

“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6905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1%。

图1“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34.55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4%。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060.29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1%。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8.45万户,比上年增长9.4%。

其中,企业12.52万户,增长16.4%;个体工商户5.81万户,下降3.2%。

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155户,增长5%;外商投资企业6457户,增长27.1%;私营企业11.46万户,增长16.3%。

2010年城市gdp排名

2010年城市gdp排名

2010年城市gdp排名2010年城市GDP排名在经济发展中,城市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经济活动在城市中集聚,城市的经济规模和活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其包含了该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因此,GDP排名可以直观地展示出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在2010年,全球经济正在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不同城市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2010年各大城市GDP排名的一些特点和数据。

首当其冲的城市是中国的上海市,其GDP达到了1712.03亿美元。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港口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2010年,上海通过加强金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这一令人瞩目的成绩。

紧随其后的是美国的纽约市,其GDP达到了1394.59亿美元。

作为美国的金融中心和全球金融业的重要枢纽,纽约市一直以来都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2010年,纽约市继续通过其强大的金融、媒体和科技产业,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

第三位是中国的北京市,其GDP为1067.29亿美元。

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市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2010年,北京市通过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人才,助推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外,排名前十的城市中还有东京(日本)、巴黎(法国)、伦敦(英国)、洛杉矶(美国)、香港(中国)和旧金山(美国)。

这些城市无一不是各自国家的经济中心,拥有着发达的金融、制造、科技和服务业。

它们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水平为其所在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0年全球范围内,亚洲城市的发展表现出色。

中国的经济崛起使得上海、北京和香港等城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此外,印度的孟买市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城市也在全球GDP排名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这些亚洲城市通过不断改革和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上海为例城市交通拥堵收费问题

以上海为例城市交通拥堵收费问题

2011年第10卷第16期以上海为例探讨城市交通拥堵收费问题□陈广玉【摘要】通过对上海城市建设现状、规划的分析和对交通拥堵费的国际实践经验分析,作者认为上海唯有提升上海整体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才可能实现交通拥堵的缓解,单靠“交通拥堵费”的收取根本无法解决交通拥堵的难题。

【关键词】城市管理;交通拥堵费;城市建设【作者简介】陈广玉(1978 ),女,汉族,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0级MPA研究生一、上海市城市发展现状、规划及交通管理现状(一)上海市城市人口现状。

目前,上海全市有浦东新区、徐汇区、长宁区、普陀区、闸北区等16个市辖区和崇明县。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优越的居住环境和广阔的就业空间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流动人口也迅速增长,全市人口总量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12月末,上海常住人口总数已增加到2302.66万人。

从人口密度上来看,上海常住人口空间分布不尽合理,中心城区基本处于2万人/平方公里,郊区、浦东新区和崇明岛地区都在1万人/平方公里以下,远郊地区甚至在2000人/平方公里以下。

(二)上海城市区域发展规划。

根据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来看,上海城市基本分为四大功能区:浦东地区、中心城区及拓展区、郊区和崇明三岛地区。

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在“构筑城乡协调的发展格局”工作中,除了“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优化中心城功能”之外还将“大力推进七大新城建设”。

这七大新城分别是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金山新城、崇明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和奉贤南桥新城。

在上海中远期规划中,到2020年,上海将在郊区基本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联系紧密的新城群。

新城及周边地区将成为上海市主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上海市交通及管理收费现状。

根据《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308.3万辆,其中汽车169.56万辆,私人汽车102.93万辆,平均每5户拥有一辆小汽车。

2010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普陀区统计局(2011年2月28日)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服务世博、参与世博、保障世博这一中心工作,坚持“抓发展、强功能、重民生、促和谐”的指导方针,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数据指标。

一、经济发展(一)经济总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区域GDP)现价566.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

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9.04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7.35亿元,增长7%。

全年二、三产业增加值结构比重为19.3:80.7,在工业快速增长及房地产市场疲软影响下,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减少0.8个百分点。

2005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与增幅全年实现区属增加值(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 21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2%。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4.13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54.89亿元,增长9.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为70.7%。

财政收入保持稳步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51.97亿元,增长17.4%。

区级财政收入中,增值税4.5亿元,增长5.4%;营业税15.49亿元,增长6.9 %;企业所得税8.26亿元,增长49.6 %;个人所得税3.78亿元,下降4.3%;房产税3.24亿元,增长28.9%;土地增值税2.78亿元,增长2.2%。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8.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其中,科学教育支出17.94亿元,增长25.1 %;文体卫生支出5.11亿元,增长22.1%;社保就业支出7.46亿元,下降5.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亿元,增长26.9%。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 年实现 上海市 生产 总值 ( DP)1 8 24 亿元 ,按可 G 6 7 .2
比价 格计 算 ,比上年 增长99 ( .% 见图 1)。 其中 ,第一 产业
增 加值 1 4 1 亿 元 ,下 降66 ;第 二产业 增加值 7 3 .6 .5 1 .% 1 99 亿 元 ,增 长1 .% :第三 产业 增加值 9 1 .1 元 ,增 长5 68 6 83 亿 %。 “ 一五 ”时期上 海市 生产 总值 达  ̄6 0 49 亿元 ,按 可 比 十 J9 5 .9 价格计算 ,年均增长 1 .%。 11
( %)
7 本 2:2 1 8
1 O0 亿元 ,增长 2 .% ;城 乡社 区事务 支 出4 54 亿 元 , 6 .7 05 7 .7 下 降 1 .%。 “ 一 五 ”时 期地 方财政 收 入达 到 1 4 92 46 十 1 9 .亿 元 ,年均增长1 .%。 49
全年 完成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资总额5 1 7 元,比上年 3 6 亿 7
 ̄ 2 8 4 1 1, ,年均增长 1 %。 J3 0 .5Z '元 0
《 亿
60 00
粮 田86 万公 顷 。其 中 ,年 内建 成 O7 7 公 顷 。设 施 菜 田 .5 .5
11 7 公顷 。其 中 ,年 内建成0 1 7 公 顷。标准 化 畜禽养 殖 .5 5 - .3 场 1O 2 家。其 中,年内建成6 家。标准 化水产养殖面积O 1 万 0 .8 公 顷。其 中 ,年 内建成01 万 公顷 。年 内新 认定 1 家国 家级 .1 5 和 5 家市 级农业产 业化 重点龙 头企业 。全年 农业组 织化 水平 O 达  ̄ 6 .%。拥 有各 类农 民专业合作 社2 7 家 ,农业产 业化 l 25 J 57 龙头企业4 2 0 家。

公务员初任培训考试复习题(答案附后)

公务员初任培训考试复习题(答案附后)

公务员初任培训考试复习题(答案附后)一、判断题—881.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马克思主义。

()3.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5.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正式提出的。

()6.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根本上说,这种新的价值观和新的荣辱观,是以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为基础的。

()7.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拒腐防变第一道防线,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8.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是公务员精神的灵魂和旗帜()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

()10.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1.我国公务员即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作人员。

()12.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指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对公务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人事行政制度。

()13.公务员的义务,是指法律关于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14.公务员的权利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履行职责、执行公务的法定权利和行为方式的约束。

()15.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的,经有关机关的批准,可以领取适当的报酬。

()16.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17.公务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对其职务调整具有直接影响。

()18.公务员的管理要坚持监督约束和激励竞争并重的原则。

()19.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可以改变也可以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20.公务员对涉及其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21.公务员在处理与本人或本人之亲属的利害有关系的公务时,按规定应该回避。

2010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03-03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为“十一五”发展划上圆满句号,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年完成增加值636.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284.3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350.22亿元,增长12.8%。

三次产业结构比0.3:44.7:55.0。

非公经济占全区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50.6%上升到51.9%。

图1: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全年工商登记新设立的企业6151户,比上年增长32.7%。

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58户,下降20.5%;外商投资企业52户,增长30.0%;私营企业6041户,增长33.6%。

新设立个体工商户3242户,下降28.8%。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年财政总收入16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区地方财政收入70.35亿元,增长12.2%。

其中,增值税7.87亿元,下降0.4%;营业税20.63亿元,增长2.6%;企业所得税11.47亿元,增长35.6%;个人所得税3.91亿元,增长9.7%。

区地方财政支出1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43亿元,增长12.1%;公共安全支出7.05亿元,增长14.6%;教育支出17.27亿元,增长1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65亿元,增长7.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78亿元,增长16.6%。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39亿元,比上年增长34.7%(见图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1-3-32010年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按照“五个确保”的要求,全力以赴办好世博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687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5亿元,下降6.6%;第二产业增加值7139.9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618.31亿元,增长5%。

“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达到69054.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1%。

图1“十一五”时期上海市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537.87亿元,比上年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334.55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49.4%。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060.29亿元,增长10.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1%。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的各类市场主体18.45万户,比上年增长9.4%。

其中,企业12.52万户,增长16.4%;个体工商户5.81万户,下降3.2%。

在新设立企业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4155户,增长5%;外商投资企业6457户,增长27.1%;私营企业11.46万户,增长16.3%。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87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增值税388.62亿元,增长4.3%;营业税933.91亿元,增长11.2%;个人所得税261.2亿元,增长13.3%;企业所得税606.05亿元,增长25.8%。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30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02亿元,增长14.5%;公共安全支出187.25亿元,增长1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2.56亿元,增长8.6%;医疗卫生支出160.07亿元,增长20.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75.47亿元,下降14.6%。

“十一五”时期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499.2亿元,年均增长14.9%。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3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0.8%(见图2)。

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497.46亿元,下降29.1%。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0.3%;第二产业投资1435.37亿元,增长0.6%,所占比重为27%;第三产业投资3865.9亿元,增长0.8%,所占比重为72.7%。

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234.12亿元,比上年下降1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2%;集体经济投资183.07亿元,增长38.4%,所占比重为3.4%;股份制经济投资1200.26亿元,增长2.2%,所占比重为2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686.95亿元,增长11.2%,所占比重为12.9%。

“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3804.15亿元,年均增长10%。

图2“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见表1)。

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107.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10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101.1。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1.2。

全年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为107.6。

在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中,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108。

其中,普通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为109。

全年住宅租赁价格指数为104.9。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87.03亿元,比上年下降5.1%。

其中,种植业产值155.27亿元,下降4.7%;畜牧业产值62.9亿元,下降2.8%;渔业产值52.62亿元,下降8%。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92万公顷;粮食产量118.4万吨,比上年下降2.7%。

郊区奶牛良种率达到100%,生猪良种率超过95%,水稻、蔬菜良种覆盖率均超过96%。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见表2)。

表2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至年末,全市有2095个产品获得农产品认证。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09个,绿色食品99个,有机农产品187个。

至年末,农机总动力达到104.15万千瓦。

全市建成设施粮田8.65万公顷。

其中,年内建成0.75万公顷。

设施菜田1.15万公顷。

其中,年内建成0.13万公顷。

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20家。

其中,年内建成60家。

标准化水产养殖面积0.18万公顷。

其中,年内建成0.11万公顷。

年内新认定15家国家级和5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全年农业组织化水平达到62.5%。

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57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2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4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见图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25.98亿元,增长18.4%。

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866.21亿元,增长15.9%;重工业增加值4359.77亿元,增长19.5%。

全年工业总产值310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003.57亿元,增长23.1%。

“十一五”时期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24305.48亿元,年均增长12.6%。

图3“十一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863.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6.2%(见图4)。

图4 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全年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58.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增幅高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2%。

微型电子计算机、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见表3)。

表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56.7%;实现税金总额1373.98亿元,增长24.5%。

其中,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82.54亿元,增长67.5%;实现税金1003.99亿元,增长31.9%,占全市工业税金总额的比重为73.1%。

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8.3%。

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3.91,比上年提高39.5个点。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2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092.72万平方米,增长15.9%;竣工面积6025.95万平方米,增长5.4%。

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34.61万元,比上年提高10.8%。

四、批发和零售业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5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38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其中,批发销售额32184.13亿元,增长25.8%。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819.88亿元,增长12.9%;穿的商品零售额682.12亿元,增长18.3%;用的商品零售额3179亿元,增长19.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535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8.91亿元,增长16.9%。

消费惠民政策成效显现。

全年受理汽车以旧换新1.36万辆,实现新车销售额20.4亿元;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商品销售407.76万台,实现销售额152.93亿元。

至年末,全市连锁商业网点达到12987家。

其中,连锁超市门店2610家,便利店4532家。

全年连锁商业销售额208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81023.85万吨,比上年增长5.3%。

旅客发送总量13431.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见表4)。

表4 货物运输量与旅客发送量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53亿吨,比上年增长10.4%。

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增长16.3%。

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55.11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5.5%;进出港旅客达到7170.09万人次,增长25.8%。

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5098.78万人次,增长24.7%;国际航线进出港旅客1509.55万人次,增长29%;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561.76万人次,增长27.8%。

年内轨道交通10号线、2号线延伸段、11号线支线段建成运营。

至年末,全市轨道交通线路达到12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52.57公里(见图5)。

全年新增公交专用道48.3公里,新辟公交线路127条,建成6个“P+R”公共换乘停车点。

全年公交运营车辆1.74万辆,运营出租车5万辆。

全年市内公共交通客运量59.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轨道交通客运量18.84亿人次,增长42.9%;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8.08亿人次,增长3.8%。

全年享受公交优惠换乘人数达到84975万人次,老年人免费乘车人数达到18558万人次。

图5“十一五”时期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车辆308.3万辆,比上年增长7.9%。

其中,汽车169.56万辆,增长13.1%。

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102.93万辆,比上年增长17.2%。

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03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4.27亿元,下降6.3%;电信业务总量966.96亿元,增长19.8%。

至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35.9万户。

其中,住宅电话574.5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2361.6万户。

其中,3G用户197.3万户。

全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至年末,全市已有星级宾馆298家,旅行社1037家,A级旅游景区(点)61家,红色旅游基地30个(见表5)。

表5 旅游设施情况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851.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3%(见图6)。

其中,入境外国人665.63万人次,增长35.9%;港、澳、台同胞185.49万人次,增长33.3%。

在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中,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