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多次曝光遮光镜,实现遮挡法多次曝光

合集下载

梯级曝光法实验报告(3篇)

梯级曝光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梯级曝光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摄影中对曝光控制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为后期图像处理提供更多可能性。

二、实验原理梯级曝光法,又称括弧式曝光或加减曝光法,是一种通过拍摄多张不同曝光量的照片,以覆盖被摄物体亮度范围,确保在后期处理中能够灵活调整影调,达到预期视觉效果的方法。

三、实验器材1. 数码相机:具备手动控制曝光功能2. 三脚架:保证拍摄稳定性3. 测光表:用于精确测量曝光值4. 胶片相机或后期处理软件:用于拍摄和后期调整四、实验步骤1. 选择拍摄场景:选择具有丰富亮度层次的场景,如逆光、逆光剪影、高对比度场景等。

2. 确定曝光基准:使用测光表测量场景的平均亮度,确定基准曝光值。

3. 拍摄梯级曝光:根据基准曝光值,分别增加和减少曝光量,拍摄多张照片。

曝光量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一档、半档等。

通常拍摄三张一组或五张一组。

4. 照片整理:将拍摄到的梯级曝光照片整理归档。

5. 后期处理:使用后期处理软件,将梯级曝光照片进行合成,调整影调,达到预期视觉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梯级曝光法在拍摄逆光场景时,能够有效覆盖被摄物体的亮度范围,确保在后期处理中,无论是高光部分还是阴影部分,都能得到满意的细节表现。

2. 在高对比度场景中,梯级曝光法能够有效减少曝光不足或过度的情况,提高整体画面质量。

3. 通过后期处理,可以灵活调整照片的影调,达到预期视觉效果。

如调整高光、阴影、对比度等,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4. 实验过程中,发现梯级曝光法在拍摄动态场景时,可能会出现模糊现象。

为避免这一问题,可适当提高快门速度或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

六、实验结论1. 梯级曝光法是一种有效的摄影曝光控制方法,能够提高画面质量,为后期处理提供更多可能性。

2. 在实际拍摄中,可根据场景特点、曝光需求等因素,灵活运用梯级曝光法。

3.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方法,以提高实验效果。

自制天文望远镜几种方式

自制天文望远镜几种方式

自制天文望远镜的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现有以下材料:焦距为120mm,口径为40mm的凸面镜*2焦距为40mm,口径为25mm的凸面镜*2口径为20mm的凹面镜*2若是要倍率尽可能的大,镜片应该如何搭配?问题补充:谢谢wjj253465799 的帮忙,只是我没说清楚,*2是指2个,也确实是说口径为40凸镜的有2个,口径为25的凸镜有2个,凹镜也有2个最正确答案:用焦距为120mm,口径为40mm的凸面镜*2 做物镜口径为20mm的凹面镜*2做目镜焦距为40mm,口径为25mm的凸面镜*2 放在最后做增倍镜第二种方式:2)制作方式a)选择物镜和目镜。

买来的物镜测定焦距,把物镜对着太阳,在镜片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板,前后移动白纸板,使太阳在白纸板上成像清楚。

用直尺量出镜片到白纸板的距离,那个距离确实是镜片的焦距,为17.8厘米。

目镜的焦距已测得,是2厘米。

b)设计镜筒。

为了便于调剂焦距,以适应视力不同的人观测,整个镜筒做成两节,一节是物镜镜筒,一节是目镜镜筒。

它们都用黄纸板(马粪纸)制作。

物镜镜筒的直径约等于物镜的直径,物镜镜筒的长度约等于物镜的焦距。

目精镜筒的直径约等于目镜的直径,目镜镜筒的长度比目镜焦距长50~80毫米。

目镜镜筒的外径等于物镜镜筒的内径,使得目镜镜筒既能插入物镜镜筒,又能贴得比较紧,便于前后调剂焦距。

c)物镜镜筒的制作。

先找一根长度稍擅长物镜焦距、直径约等于物镜直径的圆管做芯柱。

物镜镜筒用黄板纸条卷绕两三层制作。

先把黄板纸切成70~80毫米宽的纸条。

其中预备做第一层的黄板纸条,一面涂上墨,等墨干透后就能够够卷镜筒了。

注意墨面朝里,以排除杂散光。

在芯柱上卷绕黄板纸条的时候,纸条一圈紧挨一圈,不能有间隙,也不能重叠。

在镜筒的两头和纸条的接头处,要用涂有浆糊或胶水的牛皮纸固定好。

第一层卷好后,在第一层外面涂上浆糊或胶水,然后卷绕第二层。

为了粘得更牢,第二层的黄板纸条里面也涂上浆糊或胶水。

第二层的卷绕方向和第一层相反。

关于制作纸制太阳眼镜的教案

关于制作纸制太阳眼镜的教案

关于制作纸制太阳眼镜的教案一、教案简介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纸制太阳眼镜。

制作纸制太阳眼镜是一项简单又有趣的手工活动,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免受强烈阳光的伤害,还可以展示我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二、材料准备1. 纸板2. 剪刀3. 胶水4. 色彩笔或彩纸(可选)5. 透明胶纸三、步骤1. 选择合适的纸板作为太阳眼镜的框架。

你可以使用硬纸板或厚纸板,保证够坚固。

2. 在纸板上画出合适的太阳眼镜框架形状。

可以参考市售太阳眼镜的形状,也可以发挥创意画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3. 使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将纸板剪成太阳眼镜的框架形状。

4. 将剪好的框架形状放到脸上试戴,确保大小合适,需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

5. 准备一小块透明胶纸,切割成眼镜镜片的形状,然后粘贴在纸板框架上。

6. 如果你想要个性化你的纸制太阳眼镜,可以使用色彩笔或彩纸装饰眼镜的框架,让它更加漂亮和独特。

7. 确保所有部件都牢固粘贴在一起,避免带来不便。

8. 制作完成后,试戴眼镜,确保舒适度和视觉清晰度。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任何手工活动时,务必小心使用剪刀,避免伤到手指。

2. 纸制太阳眼镜只适合室内或弱光环境下使用,不适合直接暴露在强烈阳光下。

3. 请勿在驾驶或操作机器时佩戴纸制太阳眼镜。

4. 如果你需要更好的遮阳效果,建议购买专业的太阳镜。

五、教学延伸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纸板形状和装饰方式。

2. 将制作的过程转变成小组竞赛,鼓励合作与创新。

3. 鼓励学生研究不同材料的特性,以及如何制作适合不同环境使用的太阳眼镜。

六、总结通过制作纸制太阳眼镜的教案,学生们可以学习如何制作实用而有趣的物品,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制作太阳眼镜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也是一个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好机会。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享受手工制作的乐趣。

多次曝光的方法

多次曝光的方法

一、单纯多次曝光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相机和被摄物体都保持不动,对被摄物体不同时间或不同光线照射情况下进行多次曝光拍摄,这样就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层次感。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多次曝光技法,比较适合拍摄夜景。

二、变换焦距多次曝光对于花卉或者静物的拍摄,可以采用变换焦距的方法进行两次拍摄,一次使用实焦拍摄,一次使用虚焦拍摄,如图2所示,两张照片分别为实焦和虚焦拍摄的效果。

在实焦拍摄过程中可以曝光多些,而虚焦拍摄时则曝光少些。

三、遮挡法多次曝光所谓的遮挡法,就是前文所说的先遮挡镜头的一半拍摄一次被摄物体,然后再遮挡镜头的另一半拍摄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这样就可以将被摄物体同时曝光到一张底片上。

不过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时候不用遮挡镜头,只要拍摄两张照片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保持镜头的位置不动。

四、叠加法多次曝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画面的某些区域预先留出位置,在预留区域内多次曝光,也可以形成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效果。

拍摄的过程中相机的位置可以固定,也可以移动。

这里我们以相机位置固定的方法拍摄一个人物在多个位置的多张照片,然后把它们合成到一起。

而在数码相机时代,由于技术的原因和数码后期合成的便利性,多次曝光功能已经逐渐被厂家忽视,即使是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很多都不具备多重曝光功能。

尽管多次曝光在日常拍摄中很少用到,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烟花焰火拍摄、夜景拍摄,多次曝光确实非常有效。

数码相机具有传统相机无法比拟的强大的后期处理优势,将几张照片在P hotoshop中叠加融合即可轻松实现多次曝光,即把2张或多张相同背景的片子以多层方式放在同一张图片中,然后在层融合时选择“变亮”模式,即可实现多重曝光的效果用传统相机在拍摄夜景建筑物时,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二次曝光法。

就是在天还没有黑之前,先拍一张。

等到天全黑,建筑物里的灯光打开后再曝光一次,使建筑物的轮廓和灯光都很清楚。

但是,这个方法用胶卷拍的话,如果没有经验,费片率相当高!原因是曝光不好掌握,二次的曝光都要减光,但具体每次曝光所占的比例要多少才合适,确实很难控制好。

科学小实验《自制太阳观察镜》

科学小实验《自制太阳观察镜》

实验器材:
器材和工具 1.配套器材:硬卡纸1张、巴德膜1张,制成品 1件。 2.其他器材和工具:美工刀、剪刀、固体胶、 直尺、太起 做一个太阳观察镜吧!
注意事项:
1.使用工具裁剪硬卡纸时,应在家人和老师的 指导下进行。 2.为了保护视力,不要长时间配戴眼镜观察。 3.勿折叠和刮伤滤光膜层,一旦膜层受损请勿 再使用。 4.不用时,应储存在干燥、常温处,防止受潮 霉变和变形。 用烟墨制作太阳观察镜片
所以不能用肉眼或者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 镜直接观看,否则会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永 久失明。
太阳观察镜是一种由特制的高效滤光膜制成的 眼镜,旨在观看太阳的同时,滤去大部分不必 要的强光,保护眼球。巴德膜是由树脂材料制 成的一种高效滤光膜,能有效阻挡包括紫外线 在内的全部日光。
硬卡纸材料容易裁剪折叠,且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
活动拓展:
探究太阳镜。太阳镜,也称遮阳镜,作遮 阳之用。人在阳光下通常要靠调节瞳孔大 小来调节光通量,当光线强度超过人眼调 节能力,就会对人眼造成伤害。所以在户 外活动场所,特别是在夏天,需要采用遮 阳镜来遮挡阳光,以减轻眼睛调节造成的 疲劳或强光刺激造成的伤害。 市场上太阳镜的样式可谓多种多样,琳琅 满目。如果你有一副家庭用太阳镜,不妨 仔细观察并进行一些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四
4.定型。将平面镜框折叠成立 体的,调整好形状即可
实验探究
赶快配戴制作好的太阳观 察镜来观察太阳吧! 配戴太阳观察镜后,眼前 一片漆黑,不要急于脱下 眼镜,应慢慢寻找确认太 阳的位置进行观察。 持续观察太阳2-3分钟后, 应让眼睛适度休息。若有 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观 察。
实验原理和解释:太阳光比月光强一百万倍,
实验探究
步骤一

摄影曝光知识:曝光技巧——利用镜头过滤器调节曝光

摄影曝光知识:曝光技巧——利用镜头过滤器调节曝光

摄影曝光知识:曝光技巧——利用镜头过滤器调节曝光曝光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好的曝光能够帮助我们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

除了通过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利用镜头过滤器也是一种较常见和实用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利用镜头过滤器调节曝光的基本原理、常用过滤器种类和使用技巧,希望能够帮助摄影爱好者进一步提升曝光调节的水平。

一、基本原理在拍摄过程中,过滤器会降低或增加进入相机镜头的光线量,从而影响曝光。

根据不同的光线强弱和滤镜种类,其效果可以有所不同。

例如,增加中性灰滤镜可以降低曝光,增加偏振镜则可以减少反光和反射,达到更清晰、明亮的效果。

二、常用过滤器种类1.中性灰滤镜中性灰滤镜(ND Filter)是一款可以减少进入镜头的光线量的滤光镜。

它的作用类似于晴天时我们戴的墨镜,能够减轻太阳光对眼睛的刺激,使视觉舒适。

在拍摄场景中,中性灰滤镜能够使曝光更加平衡,特别是在阳光强烈、光线太亮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曝光,避免过曝。

中性灰滤镜的阻尼程度不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光变。

常见的中性灰滤镜包括1、2、3级ND滤镜和变形ND滤镜。

1级滤镜通常降低1挡光,2级滤镜通常降低2挡光,3级滤镜通常降低3挡光。

使用中性灰滤镜时,我们可以根据当前曝光状况和需要调整的光线强度,选择合适的滤镜等级。

2.偏振镜偏振镜的作用是减少或改变光线方向,降低反光和反射,使得景物更加清晰明亮。

长时间拍摄重要建筑、静物、水景等场景时,使用偏振镜能够提高构图的质量,使照片更加生动真实。

在拍摄过程中,偏振镜需要通过筛选光传输方向的特殊滤镜来实现。

由于镜头过滤器本身会降低一定的光线量,当使用不同密度的偏振镜时,需要调整相应的曝光参数,以保持照片曝光的平衡。

3.色彩滤镜色彩滤镜包括橙色、黄色、绿色、变色等种类,其作用是调节照片颜色的温度、明度和色彩饱和度等因素,使得照片的色彩更加鲜明、生动,符合摄影师的创意。

常见的色彩滤镜包括CC(颜色校正)滤镜,CTO(Color Temperature Orange)滤镜等。

景点遮光拍摄方案

景点遮光拍摄方案

景点遮光拍摄方案在拍摄风景照片时,我们时常会遇到光线过于强烈的情形,这让拍摄出的照片光线失衡,有的地方过亮有的地方过暗,影响了照片的美感和色彩。

为了更好的拍摄景色照片,本文提供了一些遮光拍摄方案。

1. 遮光板法使用遮光板是比较常见的遮光方式。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白纸板或者遮光布,来挡住阳光。

将遮光板放在太阳照射的位置进行遮光,可以有效地减少照片的过曝现象。

同时,也可以应用遮光布来创造出凉爽、幽暗的效果。

2. ND 滤镜法ND 滤镜是一种镜头前置筛光器,其作用是在不改变色彩的前提下,减少光线的透过量。

通过在拍摄前加上 ND 滤镜,可以有效地降低曝光度从而达到遮光的效果。

不同程度的 ND 滤镜有着不同的减光效果,可以根据实际拍摄情况自由选择。

需注意的是,不同品牌、不同质量的 ND 滤镜减光和色彩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3. 反差修正法在后期处理照片时,反差值可以用来做遮光效果的模拟。

通过增加照片的对比度可以使白色区域变得更亮,黑色区域变得更暗,达到遮光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调整会使照片出现噪点和失真,因此在使用反差修正法时需要慎重处理。

4. 遮阳拍摄遮阳拍摄是在遮挡光线的同时捕捉到画面的手法。

例如,我们可以用遮光板或手遮住照相机镜头周围的阳光,使得阳光不直接进入镜头中心。

这样,景色会被遮挡,但仍会有一些阳光的反射和漫射,同时也使得画面增加了柔和的暗部光线,产生更加自然的光影效果。

在使用遮阳拍摄技巧时,需要手持相机,并需关注光线变化和手持稳定度。

5. 等待阴天阴天是拍摄自然景色的绝佳时机。

相对于阳光明媚的天气,阴天光线柔和,颜色温和,画面感变得更加均衡。

此外,人物素材在阴天下也更容易呈现柔和的感觉。

在景点拍摄时,合适的天气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查看天气预报,选择适合的时间前往拍摄。

结论以上所述是景点遮光拍摄的方式。

在实际拍摄时,我们可以结合场景、天气、色彩等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技巧,使得照片的光线效果更加逼真自然,并能更好地表现出景点的美丽。

多重曝光操作教程5类多重曝光的表现手法给你灵感

多重曝光操作教程5类多重曝光的表现手法给你灵感

多重曝光操作教程5类多重曝光的表现手法给你灵感有时候看到一种由两张或以上的照片,叠加起来形成很炫酷的画面,看上去非常震撼,其实是一种拍摄技巧,叫多重曝光。

一种采用两次或者更多次独立曝光,然后将它们重叠,组成单一照片的技术方法,由于各次曝光的参数不同,最后的照片会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一般的单反相机都会有多重曝光这项设置,大家可以找到,然后将其开启。

关于多重曝光,也有不同的选项,普通的单反会有“加法”“平均”两个选项,意思就是选择照片的合成方式,而像高端相机还会有“明亮”“黑暗”的选择。

加法”:相机不会自动调整曝光数值,直接将照片重叠在一起,所以合成之后的照片可能会有点亮。

“平均”:相机会自动调整曝光,让合成之后的照片保持正常的亮度。

“明亮”:相机会对之前照片中的比较亮的地方进行保留曝光,并且进行合成。

而“黑暗”则正好相反。

1、虚实人景多重曝光最常见的套路,是把人物半虚化,最大限度地融入环境,能创造景美人更美的效果。

更妙的是,半虚化的人像,可以掩盖瑕疵,全都看不见啦!2、叠加分身上一种玩法是用不同场景的画面进行合成,而接下来这种玩法是用同一场景的照片进行合成。

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取好景构好图,然后让人不断地换位置,最后拍出来的照片就变成这样:如果有耐心一些,还可以增加“分身”的数量,弄得满屏幕都是同一个人。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下图这种“超多重分身”的效果是很难通过直出来实现的,必须用后期软件或 app 来辅助进行处理。

我们针对50款相机上架了相关摄影课程,这些时长超800分钟,价格不过几十元的课程,能够帮助您快速玩转万元相机出大片。

下面列出了21款机型的课程,还有20款机型的课程,请翻至文章末端查找。

D850课程今日头条D810课程今日头条D750课程今日头条D7500课程头条专栏Z7课程头条专栏D5课程头条专栏EOSRP课头条专栏1DXM2课程头条专栏EOSR课头条专栏5D3课程今日头条5D4课程今日头条6D课程今日头条6D2课程今日头条80D课程今日头条800D课程头条专栏A7R3课程今日头条A7R2课程今日头条A6400课程头条专栏A9课程头条专栏A7M3课程今日头条A6500课程头条专栏如果希望学习后期方面知识,请关注以下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多重曝光遮光镜,实现遮挡法多重曝光
熊万能2012年11月
多重曝光是一种拍摄技法,不过为了烘托气氛,常常选择这种技法,用不同焦距分两次或多次曝光来表现一张照片难以表现的内容。

多重曝光技术一般用来拍摄双影或多影照片。

多次曝光技术的原理是在一幅胶片上拍摄几个影像,让一个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出现多次,可以拍摄出魔术般无中生有的效果,这也正是它的独具魅力之处。

一般可以分为单纯多重曝光、变焦多重曝光、遮挡法多重曝光、叠加法多重曝光。

(来自:百度百科)
就遮挡法多重曝光而言,就是先遮挡镜头的一半拍摄一次被摄物体,然后再遮挡镜头的另一半拍摄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这样就可以将被摄物体同时曝光到一张底片上。

而遮挡法多重曝光的关键在于,两次遮挡时候中间部分的衔接,若两次遮挡中间间隙过大,可能中间部分曝光过度,若两次遮挡中间重合太多,则会造成中间部分曝光不足。

以下为网络上常见的一张图片,中间部分明显曝光过度,显得不太自然。

如果用遮光板来进行遮挡,容易出现上面所说的中间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状况,而且每次需要一只手控制遮光板,另外一只手还得调整相机参数、调整焦距、
选择对焦点的操作,不方便控制拍摄。

但是若采用“多重曝光遮光镜”,则只需要将“遮光镜”放在镜头上,这样可以方便的进行参数设置、焦距调整、对焦点设置,同时,使用遮光镜可以很好的实现两次(或三次)曝光的连接部分完美过渡,不至于出现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情况。

而多重曝光镜市面上不是很多,于是自己DIY一个“多重曝光遮光镜”便是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介绍“多重曝光遮光镜”制作过程及实战效果。

(一)“多重曝光遮光镜”手工制作
准备材料:纸板(厚度适中)、圆规、尺子、铅笔、剪刀、小订书机(或胶水、胶棒)。

第一步:已知镜头直径为67mm(半径33.5mm),可以通过镜头、镜头盖、UV镜知道。

考虑到制作好的“遮光镜”需要安装在镜头上,所以需要更多材料来形成圆柱面以便套在镜头上。

在纸板上确定圆心,以半径为35mm(略大于镜头半径)作小圆,以半径70mm做大圆,大圆半径根据需要可以自行调整,原则为即保证“遮光镜”能在镜头上固定,同时保证不影响调焦。

第二步:沿着刚才所绘制的大圆,将纸板剪下,得到一个半径为70mm的圆形纸板。

第三步:利用直尺和铅笔,将圆形纸板的外环区域平均分成八个扇区(扇区个数可调整,不必保证绝对的平均分),根据分区时绘制的铅笔轨迹沿径向从大半径处剪到小半径处为止,注意不要超过了小圆部分。

第四步:将镜头盖放置于圆形纸板的中央,镜头盖直径为67mm左右(内径),我们的小圆取得半径为35mm,所以基本吻合,放置好以后进行八个扇区的预折叠。

提前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是,若将小圆的一半去除以后再进行,则容易造成根部断裂。

当然,如果你能保证根部不断裂,先进行下一步也无妨。

第五步:将进行预折叠后的圆形纸板放置好,通过圆心画出一条小圆直径,尽量不要沿着八个扇区的分区界线,否则后面容易造成扇区根部损坏。

第六步:将圆规切换为分规模式,即将圆规的铅笔芯换成另外一个钢针,以中心为圆心,取略小于小圆半径(35mm)的半径为33.5mm(或34mm),利用分规在小圆内作半径为33.5mm(或34mm)
的圆。

注意,现在是分规模式,所以圆规的另外一个头不再是铅笔芯,而是一个锋利的钢针,多次滑动后便会出现划痕,反复的利用分规进行滑动,即可使得半径为33.5mm(或34mm)的半圆的圆弧部分脱落。

(这一步可以用圆规绘制,然后小刀或剪刀完成,但是利用分规能保证半圆弧的质量较高。

)利用利用剪刀(或小刀)将已经脱落圆弧部分的半圆剪掉,这样“遮光镜”制作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第七步:再次利用镜头盖,将它放置在圆形纸板的中心,根据刚才预折叠的成果,再次进行定型,并用小订书机(或者胶水、胶棒)将八个扇叶连接起来,注意连接时候的原则是保证最好的“成型”,即“圆筒”部分能很好的与实际相机镜头配合。

当八个扇区的连接全部完成,制作工作就大功告成了。

注意:本“多重曝光遮光镜”只限用于两次曝光,三次曝光的制作相类似。

就目
前的数码相机而言,多重曝光也一般限于两次或者三次。

当然,通过PS后期处理也可
以得到多重曝光的效果,但是后期处理较为不便,而前期创造时候的多重曝光显得更
加有趣,同时,所得成品比后期PS的效果更加自然。

(二)“多重曝光遮光镜”实战演练
第一步:确定拍摄主体的位置,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调整好相机与拍摄主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第二步:将多重曝光遮光镜“安装”在相机镜头上,先拍摄左边,则先遮挡右边(正对取景器,若正对镜头则是遮挡了左边)。

将相机设置为多重曝光模式,设置拍摄张数为两张,即分两次曝光。

第三步:调整使得“多重曝光遮光镜”平均将镜头分成两部分,可以通过取景器进行观察,以11个辅助对
焦点的中间竖直三个点为参考依据。

进行多重曝光拍摄,拍摄第一张时候,右边部分由于“多重曝光遮光镜”的遮挡,只有左边部分曝光。

第一次曝光完成后(如下图)后将拍摄主体移动位置,并将“多重曝光遮光镜”旋转180度,即现在遮挡左边(正对取景器,若对着镜头,则遮挡住右边),注意准确位置依然以11个辅助对焦点的中间竖直三个点为参考依据,调整对焦点,进行第二次曝光。

其他作品:
注意:最终曝光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多重曝光遮光镜”的制作质量如何,以及在拍摄中遮光镜边缘是否对齐了11个辅助对焦点的中间竖直三个(当然有时候分上面和下面两次曝光则以中间水平的几个对焦点为准)。

同时,多重曝光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应该根据需要进行采用,切不可为了多重曝光而多重曝光。

(熊万能于2012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