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训练之实验探究题

合集下载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 I , K 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客液注入A 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II :打开K I ,观察到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III :打开K 2, 观察到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Ca (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 (OH)2的溶液的pH___7. (填“<”“>"或“=”)(2)实验I 中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I 和II____ (填 “能”或“不能”)证明CO 2和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 ,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4)实验III , C 中溶液倒吸入A 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

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

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猜想一: CaCl 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①请完成猜想二。

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 (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答案】> 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 不能 ()222C a OH +2HCl=CaCl +2H O 23CaCl CaCO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2Ca(OH)溶液呈红色,说明2Ca(OH)的溶液的pH>7。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得知: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

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Ca(OH)2猜想三:NaOH,Na2CO3(设计并实验)写出实验二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拓展延伸)①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少量CaC2,充分反应,产生的现象是。

②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

【答案】【设计并实验】无白色沉淀生成三 Na2CO3+2HCl=2NaCl+H2O+CO2↑【拓展延伸】①有气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②密封保存【解析】试题分析:【设计并实验】实验一:根据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这滴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二: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存在Na2CO3,故猜想三成立;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拓展延伸】①若向Cu(NO3)2溶液中加少量CaC2,先后发生反应:CaC2+2H2O=Ca(OH)2+C2H2↑,Ca(OH)2+Cu(NO3)2= Ca(NO3)2+ Cu(OH)2↓,故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生成蓝色沉淀②根据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电石能与水反应,故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密封保存考点:Ca(OH)2、Na2CO3的化学性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2.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 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经查阅资料,钻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限选试剂:CoCl 2溶液、(NH 4)2CO 3溶液、Na 2SO 4溶液、AgNO 3溶液、NaOH 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答案】加入少量AgNO 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可溶性碱 CoCl 2溶液中含Co 2+,Co(OH)2难溶于水加入少量NaOH 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含CO 32-的盐(或可溶性碳酸盐) CoCl 2溶液中含Co 2+,CoCO 3难溶于水 加入少量(NH 4)2CO 3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解析】 【分析】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钴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钴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故沉淀。

【详解】2CoCl 和3AgNO 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钴,2CoCl 和NaOH 反应生成氢氧化钴粉红色沉淀和氯化钠,2CoCl 和()432NH CO 反应生成碳酸钴粉红色沉淀和氯化铵。

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可溶性碱反应2CoCl溶液中含2+Co,()2Co OH难溶于水取少量2CoC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含2-3CO 的盐反应2CoCl溶液中含2+Co,3CoCO难溶于水取少量2CoC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432NH CO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则可利用生成沉淀和溶液元素变化验证钴。

2.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_______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设计与实验)(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碱石灰(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等,后者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②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③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④Ca(OH)2分解温度为580℃,CaCO3分解温度为825℃,Na2CO3的分解温度为1744℃。

[提出问题]碱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可能有哪些?[进行猜想]①若没有变质,碱石灰吸水性良好,成分只有CaO和NaOH;②若变质,该碱石灰中可能含有CaO、NaOH、Ca(OH)2、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实验过程](1)验证碱石灰是否变质:图中的B为干燥装置,常用于固体干燥剂干燥气体。

现用A、B 装置检验碱石灰是否变质,取适量的无水硫酸铜和碱石灰样品分别装入A、B中,连接好A、B装置,从 ____(填“c”或“d”)端向B中缓缓通入水蒸气,观察A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证明碱石灰已变质。

(2)验证碱石灰是否完全变质:取适量碱石灰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溶液变浑浊,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无明显变化,证明碱石灰已完全变质。

则样品成分最多有___种可能性(填数字)。

(3)为进一步确定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该小组继续实验并记录如下: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现象或数据实验结论实验一①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②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③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静置;④________。

操作③的主要目的是:___操作④的现象:____样品中一定有Ca(OH)2[探究结论] 通过整个探究活动分析得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其中盐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通过探究活动,大家知道该碱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其中生成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明白了碱石灰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将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该小组经分析得知,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

他们对白色固体成分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Na2O+H2O===2NaOH 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猜想与假设)Ⅰ.白色固体是Na2O 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白色固体还可能是(设计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固体全部溶解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产生白色沉淀量CaCl2溶液,静置。

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试液不变色白色固体是。

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得出结论)①通过上述实验,三个猜想中猜想成立。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A.水 B.干沙土 C.二氧化碳【答案】[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Ⅲ.NaOH;【设计实验】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

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能够溶于水中;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钠;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试液不变色,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得出结论】①Ⅱ②4Na+ 3CO22Na2CO3+ C;【反思与交流】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白色固体中不可能有NaOH,原因是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因为①Na2O+H2O===2N aOH②钠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同时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实验白色固体可能是三种情形:Ⅰ.白色固体是Na2O Ⅱ.白色固体是Na2CO3Ⅲ.白色固体NaOH;向上述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物质含有碳酸钠,取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不变色,说明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白色固体为碳酸钠,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a+ 3CO22Na2CO3+ C;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干沙土,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

2020-2021中考化学与探究题有关的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与探究题有关的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研究题1.利用以下实验来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 A、 B、C 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①仪器 a 的名称是 _____。

②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采集可采纳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查验采集满的方法是_____。

③利用 B 装置制取时,反响未停止前封闭止水夹,可察看到的现象是_____。

④与 A 装置对比,利用 C 装置制取的长处是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实验步骤以下:步骤 1:如图 5 所示装置的气密性优秀(图中 a 处连结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采集满,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 液体。

步骤 2:三位同学同时快速将注射器内液体所有注入各自烧瓶中,封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 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获取如图 6 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 2、 3 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察看到烧瓶乙中有白色积淀生成。

写出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曲线 1 中 BC 段气压渐渐变小的原由是_____,致使 CD 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_____。

③对照曲线 1 与曲线 3,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

a.能溶于水b.能与水发生反响c.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响【答案】试管CaCO3+2HCl=CaCl+H2O+CO2↑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集满锥形瓶内液面降落,有液体回流到长颈漏斗中能够随时增添液体药品,能够经过控制酸液的滴加快率达到控制反响速率的作用CO2+Ca(OH)2=CaCO3↓ +H2O CO2溶于水振荡ac【分析】【详解】(1)①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试管。

②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制取,其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H2O+CO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集CO2可采纳的装置是 D:,查验 CO2采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集满。

2020-2021中考化学探究题-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探究题-经典压轴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溶液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

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盐的溶液?(猜想与假设)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初步分析)(1)库尔班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是______溶液。

(2)艾力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取少重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②静置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全部溶解(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4)玉素甫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白燕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提出测溶液的酸碱性来确定更简便。

她采用______测量溶液的pH值______7(填>、=、<),则结论与以上同学一致。

【答案】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 碳酸钠Na2CO3+BaCl2=BaCO3↓+2NaCl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或有气泡产生),该瓶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 pH试纸>【解析】【分析】【详解】(1)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2)此标签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2,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故不会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3)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滴加盐酸不会出现溶解的情况,故不会是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湖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且产生气体,故该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故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或有气泡产生),该瓶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5)用pH试纸可以测量溶液的pH值,根据pH>7为碱性。

2020-2021中考化学与探究题有关的压轴题附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与探究题有关的压轴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在常温下易分解。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

Ⅰ.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 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_______和_________(填离子符号)(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NaOH 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

Ⅱ.测定碳铵中C 元素和N 元素质量比,在此过程中,用到如图所示装置。

请回答:(3)给碳铵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可以用如上图所示的气球来收集尾气,还可以选用如下图所示的_______(填序号)装置来处理尾气。

【答案】2-3CO -3HCO (两种离子无先后顺序) 3NH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B 【解析】 【分析】 【详解】(1)加入稀盐酸后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故填2-3CO 和-3HCO 。

(2)碳铵与浓NaOH 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能使石蕊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是氨气,化学式为:3NH(3)给固体加热时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A 装置不能充分吸收氨气,B 装置可以防止液体倒吸,C 装置易倒吸,D 中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短,故选B 。

2.氢氧化钾是一种常见的碱.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依据绿色化学的核心及原则,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了制备氢氧化钾的方案,同时还可制得纯碱等物质,具体流程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经略去):(提出问题1)溶液C 中的溶质除氢氧化钾外,还含有什么? (猜想与假设1)猜想1:K 2CO 3 猜想2:Ca (OH )2 (实验与探究1)小林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猜想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C 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_____猜想1错误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小林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 (提出问题2)固体D 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2)小军同学经分析认为一定含有CaCO 3,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还含有_____.(实验与探究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证明固体D 中存在猜想与假设2中可能还含有的物质_____(所用试剂只能为溶液).(表达与交流)由反应①和反应②原理制备纯碱的方法就是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思与评价)请你写出以上物质制备流程方案中体现绿色化学的核心及原则的一点_____.【答案】没有气泡产生 加入盐酸量太少,盐酸先和氢氧化钾反应,再与碳酸钾反应 K 2CO 3+Ca (OH )2=CaCO 3↓+2KOH 氢氧化钙 取少量固体D 放入试管中,无色酚酞试液,如果试液变为红色,则证明可能还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钙 H2O+CO2+NaCl+NH3=NaHCO3+NH4Cl CO2的循环使用,Ca(OH)2用作建筑材料等【解析】【详解】实验与探究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取少量溶液C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无碳酸钾,猜想1错误;同学们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小林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加入盐酸量太少,盐酸先和氢氧化钾反应,再与碳酸钾反应;提出问题2: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Ca(OH)2=CaCO3↓+2KOH;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钙;实验与探究2:取少量固体D放入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如果试液变为红色,则证明可能还含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钙;表达与交流: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总式为:H2O+CO2+NaCl+NH3=NaHCO3+NH4Cl;反思与评价: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压轴题训练之实验探究题1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 a ____________________ b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2的目的是—_(3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I、KMnO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6KMnO 2KMn O+K z Mr>Q+4Q f②KMnO ' KMn O+Q f□、相对分子质量:(KMnQ 158 O 2:32)(4)16gK Mn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 ;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Q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 ;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C2的质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二位小数。

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2.张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张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1) 在张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2) 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 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

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3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H 2Q )分解的催化剂后, 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 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提出问题】Al 2O 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Al 2O 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Al 2Q 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 2Q 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 化剂•【反思提高】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 203能作 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三: 实验三:【实验目的】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Al 2O3 (少量)的质量; ② 完成实验二;③ 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量; ④ 对比反应前后Al 203的质量.【交流讨论】如果Al 20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Al 203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 的催化剂•【提出新的问题】但小华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还需要再 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四: 实验四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能作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查阅资料】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

【进行实验】用天平称量 0.2g 氧化铜,取5mL5%t 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C.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D【提出问题】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除了二氧化锰,是否有其他物质也能作催化剂?0.2gCuQ,带火星z\x带火星/二Z虫的木条W 的木条一(1)填写下表:步骤③现象步骤⑥结果步骤⑦操作结论■ ?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氧化铜也能作催化剂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 )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对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探究】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作用,其中观察效果最差的是________________ (选填序号)。

A. 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B. 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快慢C.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D. 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5•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Q,不完全燃烧生成CQ无水CuSQ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Q2 H2Q 乙CQ H2Q;丙NHLCQ H2Q; 丁CQ2 CQ H 2Q你认为_________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Q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Fe4过氧化氧港液、固烘干称量④体⑤ 一装満水的it肾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无水CuSO*A B CD(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用纯净0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Q变蓝,B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_______ 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Q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C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2 [①一定有_________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实验设计]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C的两条化学性质 .图I ® 27•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用剩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放有生锈铁钉的废液缸中,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经检验此气体为氧气. 根据学过的知识初步判断,是生锈铁钉中的某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那么究竟是哪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分享和体验探究实验的快乐.[猜想与假设]甲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加快了 H 2Q 的溶液分解.乙同学:铁钉里的加快了 H 2Q 2的溶液分解.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是 (提示:下面小题若答对将奖励 4分.) [反思与评价]丁同学仔细观察“方案二”中一直没有现象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也产生了气体, 丁同学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得出可能的原因,你能想出其中 的原吗? ________&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 趣,请你参与【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Q ,不完全燃烧生成 CQ 无水CuSQ 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 CQ 2、H 2Q ; 乙 CO H 2Q; 丙 NH 3、CQ 、H 2Q;丁 CQ 2、CQ H 2Q 。

你认为 _________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 Q 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1 )若实验中观察到 A 中无水CuSQ 变蓝,B E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猜想成立,请写出甲烷在此时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