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第三篇 组织
管理学原理学 基础篇 第1.2章

高层管理者 综合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
领域 和专业
所处 层次
中层管理者
管理者的分类
基层管理者
二、管理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
• 监听者 • 发言人 • 传播者
人际角色
• 挂名首脑 • 领导者 • 联络者
决策角色
• 企业家
• 混乱驾驭者 • 资源分配者
• 谈判者
三、管理者的技能
概念技能
• 高层管理者
人际技能
• 中层管理者
(四)系统管理学派
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等 《组织与管理一一一种系统学说》
观点:
(1)企业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它同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 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的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企业本身的需要。
(2)企业内部包括各种子系统(要素),它们是目标子系统、技术子系统、工作子系统、结
1.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论述题: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管理的必要性。【1510】
二、 管理就是为了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1.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2.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 4.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5.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关于动机激 励的理论 关于企业管理中 “人性”理论 关于领导方 式的理论 关于组织与 冲突理论
人类需求层次论、双因素论、成就需要论等
行为 科学
X理论与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超Y理论等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研究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研究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普通性、多科性、历史性、理论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研究、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研究、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研究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研究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周三多)

管理学——原理和方法第一篇总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知识性,依存性。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社会责任,而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性质:①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②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国家当局,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
b:企业的管理属性已经多元化了。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对策利器求实节俭法治7.西方早期管理思想要点:英国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英国查理?巴贝奇——“边际熟练”原则。
8.科学管理理论思想:美国弗里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国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六职能:技术,经营,财务,会计,安全,管理)9.“行为科学”学派:埃尔顿?梅奥人群关系论霍桑实验:是要找出生产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
主要观点:①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主要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x,y 理论10.“管理科学”理论的特点:①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的好坏作为评级标准;②使衡量各项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③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强调使用科学的理论和管理方法。
11.“决策理论”学派美国赫伯特?西蒙主要的观点: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①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出资者;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企业是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②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出资者按期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包括资产收益权、重大决策权等;同时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3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一、教学要点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2、系统的概念。
3、系统的特征。
4、系统原理的基本内容。
4、对人的认识的三阶段。
6、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
7、责、权、利和能力四者之间的关系。
8、责任原理的基本内容。
9、效益的概念。
10、效益原理的基本内容。
11、伦理的特性。
12、伦理原理的基本内容。
13、关键名词:管理原理、系统、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权利、责任原理、效益、效益原理、伦理、伦理原理二、习题(一)填充题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
3.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 管理和战略,__________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_________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5. 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_____________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6.管理原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构成了一个有机体系。
7.系统从组成要素的性质来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管理系统属于____________。
8. 科学知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三者构成了管理能力。
9.系统的综合性原理包括的含义,一方面是________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_________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二)选择题1.系统有哪些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客观性B.集合性C.层次性D.相关性E.稳定性2.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A.集合性B.层次性C.相关性3.责任原理要求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编组织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目标要服从组织目标,组织目标要尽可能与个人目标相融。
这是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2、组织工作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指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3、 组织设计的依据是(A )A 组织目标B 组织环境C 组织战略D 组织理论 4 •提岀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 人物(B )。
A 、韦伯 B 、巴纳德 5 •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A 、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职能 6 •组织结构设计的岀发点和依据是( A )。
A 、权责利关系 B 、一项管理职能 I 现企业目标 7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D ) A 、结构等级 B 、非正式组织 C 、企业结构 组织 8. A 、 9. A 、C 、C 、厄威克 A )。
B 、实现企业目标 C 、职工的权责利关系D 、古利克 A )。
B )。
一项管理C 、分工合作关系D 正式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集权 B 、授权 C 、均权 D 、分权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 、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 的模式。
B )。
信息的交流 情感的沟通 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 10.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 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 C )的特点。
A 、集权B 、分权C 、均权D 、授权 12 •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C )。
A 、均权管理 B 、分权管理 C 、集权管理 D 、不确定 13 •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 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 B )组织形式。
管理学原理各章思维导图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的使命决策(方向)决策与决策过程(第三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第四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第五章)组织(执行)组织设计(第六章)★★★人员配备(第七章)组织文化(第八章)★★领导(士气)领导的一般理论(第九章)★★★激励(第十章)★★★沟通(第十一章)控制(纠偏)控制的类型与过程(第十二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第十三章)(略)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第十四章)(略)管理学的职能创新(竞争)创新原理(第十五章)(略)组织创新课程内容总论管理导论(第一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二章)★★第一篇总论第一章 管理导论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第一章管理导论目标、有效、职能、过程目的、载体、主体、对象、综合过程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人的行为;协调;自然、社会属性;科学与艺术人本、系统、效益、适度原理理性分析、直觉判断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第二篇决策第三章 决策与决策过程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第五章 决策的实施与调整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第四章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第三篇组织第六章 组织设计★★★第七章 人员配备第八章 组织文化★★第六章组织设计第七章人员配备第七章 人员配备第八章组织文化第8章 组织文化第四篇领导第九章 领导的一般理论★★★第十章 激励★★★第十一章 沟通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第十章激励第十一章沟通第五篇控制第十二章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略)第十四章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略)第十二章控制的类型与过程31第六篇 创新第十五章 创新原理(略)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略)。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
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周三多、陈佳明、鲁明泓编著(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说明:参考答案大部分来自教材。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以上三特点为人类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李兴山:管理活动并不等同于人类的一般生产劳动或社会活动,也非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基本特征:(李兴山:二重性、目的性、人本性、综合性、创新性、艺术性)3、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之间的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
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的角色。
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需具备的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6、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明法”:制定法规公之于众,使全国皆知;“一法”: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斯密认为分工有三个益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工人重复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可以减少由于变化工作而损失的时间;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观点。
认为,可以减少支付工资;管理中应重视人的作用,提出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做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鼓励工人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2、管理人员选聘的程序和方法 (1)公开招聘 (2)粗选 (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 ①智力与知识测验 ②竞聘演讲与答辩 ③案例分析与候选人实际能力考核(处理公文测验、 无领导小组讨论) • ④民意测验 • ⑤选定管理人员
• 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处理公文测验与无领导小组讨论 • 要求:
第三篇 组织
第一讲 组织的设计
• 1、管理幅度
• 一位领导者能够有效地指挥和监督多少个下属。 • 管理幅度决定了组织中的管理层次,从而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 态。
• 2、管理层次
• 管理层次是组织中最高主管到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同管理层次。 • 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 与组织幅度成反比
• 3、组织结构 • 扁平结构: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 度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形态。 • 锥型结构: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 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 问题一:试谈扁平组织结构和锥形组织结构的 优缺点。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组织文化的功能与塑造
THANKS
谢谢!
①结合本专业招聘岗位自己拟定 ②为应聘者准备相关材料 ③结合所学内容自行设计两种考核的流程和方法 ④情景展示人员包括应聘者、招聘者、解说人员等。 ⑤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对招聘情景展示进行总结与说明。 ⑥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
•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一谈如何解决酒店企 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第三篇 组织
何为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 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 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 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 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 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 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包括职务分析与设计) ,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 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 康管理等。
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组织变革的阻力
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 竞争对组织的影响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 组织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 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的总称。
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
超个体的 独特性
相对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
融合继承
性
发展性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 何为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
机械式组织
严格的层级关系 固定的职责 大量的规则 正式的沟通与渠道 集权的决策 高耸的结构
有机式组织
合作 不断调整的职责 较少的规则 非正式的沟通与渠 道 分权的决策 扁平的结构
• 1、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 保守型战略?---机械式组织 • 风险型战略?---有机式组织
• 2、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 技术是指企业把原材料加工成产品并销售出去这一转 换过程中,有关的知识、工具和技艺。它不仅包括企 业的机器、厂房和工具,还包括职工的知识和技能、 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等。 • (1)生产技术 • (2)管理技术 • P298,表9.2 • P299,表9.3
• 3、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 4、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 1、何为部门化? • 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 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 工的基础上进行的。 • 2、职能部门化 • 3、产品部门化 • 4、区域部门化
第三篇 组织
第二讲 人力资源管理
• 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 (1)确定人员需要量 • 工作分析:是指对完成组织每项工作所需的技 能、知识和能力种类进行评估。 • 工作说明书:是关于员工做什么、如何做以及 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书面描述。 • 工作规范书:描述的是员工成功完成工作所应 具备的基本资格。
• • • •
2、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1)确定人员需要量 (2)选配人员 (3)人员培训
• 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 问题二: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 • • • • •
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问题二: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 2)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3)工作条件 4)工作环境
•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 2、权责对等的原则 • 3、命令统一的原则
第三讲 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三篇 组织
第四讲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 (一)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 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 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 (二)组织变革的动因
组织变革的过程
解冻阶段 变革阶段 再冻结阶段
组织变革的程序
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分析变革因素,制订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