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范文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主要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成正相关关系,即浓度越大渗透压越大,表现为吸水能力越强。
二、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结构,物质不能自由进出,故在研究渗透作用是把它当做半透膜进行处理分析。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细胞膜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②、蛋白质:有载体蛋白、酶蛋白、糖蛋白等。
有镶布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的,有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还有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的。
③、糖类:多糖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细胞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④、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
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生物膜)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相关概念: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要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二、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比较:三、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执行建立在其结构(流动镶嵌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其他的生物膜性质类似。
生物膜结构上的物质组成,在细胞的生命过程中是动态的。
即载体蛋白、酶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在生命发展的过程中是变化的,生命活动(控制物质交换的能力;执行的新陈代谢反应类型、速度)也相应发生改变。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高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高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知识
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点,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细胞的三个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膜:由脂质双层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 细胞质:细胞膜内的所有结构和物质,包括细胞器、细胞骨架和细胞器官在内。
4.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负责不同的细胞功能。
5. 细胞骨架:由微丝、中间丝和微管组成,提供细胞形态的支持并参与细胞运动。
6. 细胞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所在的区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7. 胞质: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8. 细胞的功能:包括养分吸收、代谢、运输、排泄、感应、调节和繁殖等。
9.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细胞通过增殖和分裂来实现生长和繁殖。
10. 细胞的特殊性:细胞具有代谢、刺激性、生殖、自我修复等特点。
以上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要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要点总结物质跨膜运输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要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要点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第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础。
从历年生物高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最终会吃大亏。
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第二、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据统计,历年高考实验题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学生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第三、理解图表,提高能力。
近年两高考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
因此,在备考复习中,应十分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
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四、精做习题,举一反三。
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以前做过的测练题、测验题等,精做习题,完成习题后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举一反三,将知识升华。
做习题时不能抛弃基础,去做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这一点,基础差的同学更要冷静和清楚。
第五、阅读目录,把握整体。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非常讲究逻辑,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渗透作用(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下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磷酸头部亲水,脂肪酸尾部疏水。
罗伯特森→暗亮暗→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统一结构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糖被)。
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植物的激素调节1、在胚芽鞘中:(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高中学习网/)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四章:遗传与变异一、基因的概念与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是指遗传信息的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
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遵循一定的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定律和分离定律。
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指简单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
通过研究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等性状,他总结出了两个重要定律:- 隐性和显性:存在于同一位点上的两个互为隐性和显性的基因决定了性状的表现。
- 分离:在杂交后代中,由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会隐蔽,而显性基因决定的性状则表现出来。
2.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指复杂性状的遗传规律。
它通过研究双基因杂交的种子颜色、血型等性状,总结出以下规律:- 分离与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不是独立的,而是可能连锁在一起。
- 重组:由于染色体的交换,连锁的基因也可以重新组合,产生新的配对。
二、遗传与基因的表达1. DNA与RNA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它可以复制自身,并通过转录形成RNA。
RNA与DNA相似,但它是由核苷酸串联而成的,它传递DNA的信息到细胞质中。
2.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转录是指将DNA的信息转化为RNA的过程。
它由RNA聚合酶酶的作用下进行。
转录形成的RNA被称为信使RNA(mRNA)。
翻译是指将RNA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
它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进行,参与翻译的还有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
三、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种。
- 点突变是指单个核苷酸的替代、插入或删除,它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染色体畸变是指整个染色体的改变,如染色体部分的缺失、重复、倒位等。
2. 突变与进化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通过改变基因的组合导致物种的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或减弱。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无害的或中性的。
有益的突变有助于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生存竞争力。
四、人类的遗传变异与控制1. 交叉育种与基因工程交叉育种是指选择两个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一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细胞的代谢活动以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等内容。
本章内容涉及到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对于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认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该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的发现和基本特征细胞是生物体内的基本单位,是由Robert Hooke在17世纪首先发现并命名的。
细胞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质是细胞内部的物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是细胞中的控制中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和RNA。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根据是否具有细胞核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是指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的细胞,如细菌;真核细胞是指具有真正的细胞核的细胞,包括动植物细胞等。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是细胞内的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常见的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等。
这些细胞器在细胞代谢、贮存物质、能量产生、物质合成和降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分裂是细胞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有丝分裂是指真核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进行的一系列细胞生命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等阶段;无丝分裂是指原核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过程,主要包括DNA复制、分裂中心的形成和细胞分裂等阶段。
二、细胞的代谢活动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围结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包括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等组成。
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物质的传递和交换以及细胞间的识别和信号传递等。
2.物质的运输和代谢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和代谢过程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细胞吞噬、细胞渗透等。
主动运输是通过蛋白质载体,在细胞膜上进行的跨膜运输过程;被动运输是不耗能的跨膜运输过程,主要有扩散、渗透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收水分膨胀。
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去水分皱缩。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3、原生质层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⑴、细胞核在原生质层内(P—61图4—2)
⑵、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细胞失水。
⑵、根本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应会知识点
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
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
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如细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浅变深;复原过程中反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欧文顿(E .Overton)的发现和结论
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凡是脂溶性物质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⑵、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
⑴、实验提取人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
⑵、发现单层分子的面积为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⑶、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J .D .Robertsen)的发现和论断
⑴、发现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⑵、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
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0C下40min 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S .J .Singer)和尼克森(G .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⑴、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⑵、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细胞膜的外侧表面。
⑵、组成蛋白质和多糖。
⑶、功能细胞识别作用、信息传递等。
保护和润滑作用。
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被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2、主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3、自由扩散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P—71图4—7)
如O2、CO2、H2O、乙醇(C2H5OH)、甘油、苯等
4、协助扩散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P—71图4—7)
如葡萄糖分子等
5、主动运输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过程中,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又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的方式。
(P—72图4—8)
如Na+、K+、Ca+ 等离子
意义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6、胞吞是细胞吸收大分子时,大分子首先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然后细胞膜包裹着大分子内陷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的现象。
7、胞吐是细胞需要下外排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包裹着大分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二、应会知识点
1、扩散作用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即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的扩散。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比较
【二】: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失水皱缩;(2)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保持原状;水分进出平衡。
4、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 5、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 6、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2)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恢复原来的状态,7、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原生质层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8、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内因(结构基础)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且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9、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几种现象分析
(1)0.5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
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死亡。
(2)KNO3等无机盐溶液能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
因为细胞能主动吸收溶液中的K 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
(3)醋酸溶液无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盐酸、酒精溶液类似)▲10、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①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②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而且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1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
-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的组成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还有少量的糖类。
其中,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选择透过性)的主要承担者。
▲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方式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有不对称性。
(3)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4、糖被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一层由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①保护、润滑;②细胞识别。
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和脂质可以结合成糖脂。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的跨膜运输方式)
3、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①胞吞(向内);②胞吐(向外)
▲4、胞吞和胞吐依靠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不属于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
▲5、判断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
(1)根据分子大小、是否需要能量、是否需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