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胃病的疗法见效最快
艾灸治胃病效果好吗?

艾灸治胃病效果好吗?关于《艾灸治胃病效果好吗?》,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养生健康的社会发展,因此要想做到那样的总体目标,毫无疑问要先养好自身的胃。
由于人体的营养全是来自食材,要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胃,吃再多的东西也没法消化吸收营养成分,终究消化不良。
胃肠处于身心健康的情况下,身体也会非常身心健康。
那麼,艾炙治疗胃病实际效果究竟怎么样呢?落差上、中、下脘穴:“保肝护肝三剑客”!健脾治疗胃病,能够艾炙上、中、下脘三个穴道,她们被称作“保肝护肝三剑客”,而且这一三个穴道中,中脘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到的,能够说成健脾治疗胃病、胃痛必灸的穴道!在腹部,肚脐眼上边5寸、4寸、2寸的地区有三个穴,各自称为上、中、下脘。
殊不知,胃痛时仅灸中脘穴通常不是可以快速止痛的,因此,胃痛难耐时我们何不再再加内关穴和足三里,另外艾炙这三大穴道,针对止胃痛而言通常更为迅速,由于他们具备舒肝理气、温胃散寒、调补性子、健中合肠的作用,通常可以迅速的帮你缓解胃疼。
血压足三里:健脾养胃的大牌明星穴!足三里称得上人体经络穴位中最夺目的“大牌明星”之一,无论是权威专家還是新手入门的中医艾灸发烧友,无不知道其“名字”。
俗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这和中医学常说的“肠胃是后天之本”是互通的。
没了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工作能力,五谷杂粮就不可以转换为身体的血气,增强体质就无从说起。
民俗有“常灸足三里,胜吃柴鸡”一说。
平常按揉或艾炙此穴,对健康保健大有益处。
血液内关穴乃止疼大穴!内关穴最开始常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
觉得有利宁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行气、镇静止疼之功。
内关穴,坚信大伙儿并不生疏,原是止疼大穴。
常推拿此养生穴位可滋阴养血、宽胸行气、宣肺止喘、轻重缓急止疼、调补阳阴血气、疏经络等。
因而说,要想是自身的身心健康,最先得把胃给养好,肠胃不好就算是吃在多,含营养丰富的食材,对我们而言不可以消化吸收也是等于零的,因而大伙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将胃给养好啦。
艾灸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穴位和方法(附彩色穴位图)

艾灸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穴位和方法(附彩色穴位图)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者十二指肠的黏膜受到损伤,导致溃疡,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疾病。
本病症是由于胃酸以及胃和十二指肠内部制造的保护性黏液失衡所致,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情志不舒畅,肝气横逆犯胃,过食生冷或饮食不节,食滞内生热,饥饱失常,脾胃虚弱,或外感寒邪犯胃都可以导致胃脘痛。
本病以剑突下疼痛为主,胃溃疡多为餐后上腹正中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上腹部偏右痛,肝气犯胃见胃脘痛,两肋涨闷,嗳气吐酸,肝火耗伤胃阴,入食易痛,口干苦,吞酸、便秘,寒邪犯胃胃脘痛,畏寒喜暖,得热则减,痛有定处,入针刺刀割,脾胃虚寒症见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遇凉加重,受凉劳累易发病。
艾灸治疗以行气解郁,补脾温中,和胃止痛为主。
艾灸治疗主穴:1、中脘【标准定位】仰卧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疾病】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
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2、梁门【标准定位】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疾病】主治胃痛、呕吐、纳呆、泄泻、便溏,及消化性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3、足三里【标准定位】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疾病】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胃俞【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灸法:用艾条或配合灸盒做温和灸,每次每穴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
艾灸治胃病的疗法见效最快

艾灸治胃病的疗法见效最快很多人只是单一的认为胃病就是胃疼,其实胃病的症状很多除了疼痛还有很多的表现,得了胃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不然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利的。
艾灸的一些疗法还是很有用的。
以下是小编推荐艾灸治胃病的疗法知识,欢迎阅读!艾灸治胃病的疗法食滞胃脘症取穴操作:取中皖,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神厥。
按艾炷无瘢痕灸法常规施术,每次选3穴,每穴每次酒5-20壮,每日或隔日灸疗一次。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暑湿犯胃证取穴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穴,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寒邪犯胃证取穴操作:取中皖,关元,两穴均以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至2/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9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症取穴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胃病患者吃的水果1、苹果。
味甘、性凉,可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适宜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等症。
2、桂圆。
李时珍曾说过:“食品以荔枝为美,滋益则龙眼为良”。
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桂圆能入药,有壮阳益气、温胃补脾等多种功效。
如果睡眠不好,可吃几颗桂圆,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3、木瓜。
含木瓜酵素,有助于分解并加速蛋白质吸收,可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
木瓜偏寒,不建议空腹食用。
坏习惯会严重伤害胃部1、“不守时”“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
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2、晚餐过饱早饭遗忘在匆忙间、午饭简单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睡前来点夜宵,健康的消化系统往往就会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中被破坏。
艾灸治疗胃病

艾灸治疗胃病
1、劳宫
2、合谷
3、内关
4、大椎
5、膏肓
6、肝俞
7、脾俞
8、胃俞
9、上脘10、中脘
11、下脘12、梁门13、神阙14、气海15、关元
16、血海17、阳陵泉18、足三里19、三阴交20、涌泉
一、施灸时间:一般施灸在早上,下午。
也可以在晚上,尤其是失眠的人临睡前施灸有助于睡眠,每天晚上洗完澡后开始艾灸,每日一次,七天一疗程,停二至三天后再开始下一疗程,连续三个疗程后隔日灸一次。
二、如果没时间可灸如下几个穴位:合谷、中脘、神阙、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三、每一穴位灸5—10分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刚开始可每一穴位灸2分钟,以后逐渐增加。
施灸的穴位也应该是由少至多的,热度也是逐渐适应的。
四、个别人施灸时有反应,若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全身不适等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这个时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
五、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
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
六、艾灸后不宜马上洗澡。
如果要洗澡,最好等30分钟以后用热水洗澡,这时经络也基本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
艾灸治胃病

艾灸治胃病
2011-12-17 12:54:17 来源:巴马艾康网作者:admin 【大中小】浏览:221次
我们通常所指的胃病,一般包括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遗传、饮食不当、细菌感染、环境不适等都可能引起胃病发作。
若不及时治疗,时间长了,会给消化系统的其它器官带来压力,影响整个消化系统,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
大家都知道,得了胃病首先应从饮食上调理,多食一些温性易消化的食品,有规律的饮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以减轻胃肠负担。
除此之外,注意胃部防寒也是重中之重。
传统医学认为胃炎多数是由胃部受凉导致胃功能受损引起的,因此,注意胃部保暖,防止受
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艾灸疗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温补阳气,可在中脘、神阙、关元及章门等穴位施灸,其作用就是为了调整免疫力和改善胃肠功能,同时灸其胃俞、脾俞等穴位,每穴位十分钟左右,可根据自身体质调整灸疗时间,胃不寒了,吃饭香了,才能拥有一颗心境平和的
心,身体自然健康。
肠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有哪些

肠胃不好艾灸的方法是什么穴位有哪些肠胃不好、有宫寒的女性,可以经常艾灸腹部和尾骨部位,因为这两个部位有很多穴位,可以暖肠胃,肠胃暖了,附近的子宫也会好起来。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肠胃不好艾灸的方法。
肠胃不好艾灸的技巧1、点按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
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
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5、艾灸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
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脾胃虚弱饮食调理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粳米性平,有补脾益气之功。
脾胃虚弱可以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土豆、鲫鱼汤、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不想那么麻烦可以直接服用虫草薏米糊。
其实何为虚弱,就是功能不强,知道原因就简单了,还是从容易消化着手,每餐以豆浆牛奶,及没馅的馒头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荞麦、燕麦、红枣等一类补脾胃的东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东西尽量不吃,还有荤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鱼类,其它肉类少吃为好。
艾灸阴陵泉的案例

艾灸阴陵泉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脾胃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
以下是一些艾灸阴陵泉的案例:
1. 脾胃疾病:一位 38 岁的男性患者,长期患有慢性胃炎,经常出现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经过艾灸阴陵泉治疗后,胃痛、胃胀等症状明显减轻,食欲也有所增加。
2. 泌尿系统疾病:一位 52 岁的女性患者,患有慢性膀胱炎,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经过艾灸阴陵泉治疗后,尿频、尿急等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妇科疾病:一位 32 岁的女性患者,患有痛经,每次月经来潮时都会出现剧烈的腹痛。
经过艾灸阴陵泉治疗后,痛经症状明显减轻,月经周期也变得更加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阴陵泉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
在进行艾灸治疗之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艾灸方法和穴位。
同时,在艾灸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皮肤。
艾灸中脘竟还有这个神奇功效!

艾灸中脘竟还有这个神奇功效!每个人身体上都有一个中脘穴,中脘穴的部位,适用于艾灸的时候,可以发挥出最有功效的价值,中医经常会艾灸中脘穴的部位,帮助患者减轻身体的多种痛苦,但是也要注意中脘穴不光是可以用来艾灸的,也可以按摩,揉捏,只要对局部进行刺激,就能达到很神奇的功效,给人体带来的丰富的价值。
★ 1.艾灸中脘穴艾灸中脘穴有散寒止痛的效果,除了普通的温和灸之外,大家还可以尝试隔姜灸。
方法是:将鲜生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以便热力传导,上置大小适量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到病人觉热,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潮湿为度。
如初灸一两壮感觉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重新放上,亦可在姜片下放纸片再灸。
★ 2.按摩中脘穴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进行圆周运动。
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出现疼痛和恶心的症状。
★ 3.“刷”中脘穴这里介绍的是毛刷疗法,保持直立姿势,用无柄毛刷在以中脘穴为中心、直径为10厘米的范围内作锯齿形的刷动,这样可以刺激胃部的各个穴位,见效很快,每次饭后都可以做。
一些炒焦的食物、药物有消除食积病症的作用,其中最常用、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焦三仙”来消食积。
“焦三仙”其实并不是一味药,而是由三味药组成的,它们分别是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这“三仙”各有自己的本领,其中焦麦芽专门负责消化淀粉类食物的积滞,这类食物包括土豆、红薯、芋头等;焦山楂善于治疗各种肉类食积,而肉类中最容易消化的是兔肉,消化率可达85%以上,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和老年人;焦神曲则善于消化面食,如馒头、包子、饺子、面条等。
三药合用,能明显地增强消化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治胃病的疗法见效最快
很多人只是单一的认为胃病就是胃疼,其实胃病的症状很多除了疼痛还有很多的表现,得了胃病一定要及时治疗,不然对自己的身体很不利的。
艾灸的一些疗法还是很有用的。
以下是推荐艾灸治胃病的疗法知识,欢迎阅读!
艾灸治胃病的疗法食滞胃脘症
取穴操作:取中皖,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神厥。
按艾炷无瘢痕灸法常规施术,每次选3穴,每穴每次酒5-20壮,每日或隔日灸疗一次。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暑湿犯胃证
取穴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穴,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寒邪犯胃证
取穴操作:取中皖,关元,两穴均以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至2/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9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症
取穴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胃病患者吃的水果1、苹果。
味甘、性凉,可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适宜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等症。
2、桂圆。
李时珍曾说过:“食品以荔枝为美,滋益则龙眼为良”。
和荔枝性属湿热不同,桂圆能入药,有壮阳益气、温胃补脾等多种功效。
如果睡眠不好,可吃几颗桂圆,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3、木瓜。
含木瓜酵素,有助于分解并加速蛋白质吸收,可缓解消化不良和胃炎,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
木瓜偏寒,不建议空腹食用。
坏习惯会严重伤害胃部1、“不守时”
“废寝忘食”似乎成了不少上班族的习惯,然而就是无意间的饥一顿、饱一顿,会慢慢侵蚀胃的健康。
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的发病率在工作忙碌的白领人群中正日趋升高。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
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
2、晚餐过饱
早饭遗忘在匆忙间、午饭简单对付、晚上“大吃大喝”、睡前来点夜宵,健康的消化系统往往就会在这样的饮食习惯中被破坏。
唐志鹏主任指出,以人体每天摄入的热量计算,最恰当的比例应当是早餐占
三成,午餐占四成,晚餐为三成。
晚饭过饱或临睡前吃夜宵,不仅会影响睡眠、导致肥胖,还会迫使胃肠道处在超负荷的“紧张工作”中,胃液分泌过量会腐蚀胃黏膜,长期如此,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疾病。
3、饮食不洁
盛夏时节,各种致病性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
如果吃了不清洁或不新鲜的食物,就很容易引起急性胃炎,出现胃痛、胃胀和呕吐等症状。
幽门螺杆菌是许多慢性胃病发生、发展中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
幽门螺杆菌会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中,使黏膜发炎,引发胃病。
患者的口腔和唾液中也存在这种细菌,因此分餐制可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
4、狼吞虎咽
食物进入胃后,需要经过贮纳、研磨、消化,将食物变成乳糜状后,才到达肠道。
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如果咀嚼不细、狼吞虎咽,粗糙的食物就会直接磨损胃黏膜,并增加胃的负担,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延长,从而造成胃部肌肉疲劳、胃动力下降。
5、受寒
胃是一个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的器官,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一般人都会在秋冬季节注意防寒保暖,殊不知在夏天,贪吃冷饮、凉性的瓜果或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也会使胃部受寒,从而影响
胃肠道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