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视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报告

影视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报告一、引言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影视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并分析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
二、影视产业的定义和范围2.1 影视产业的定义影视产业是指以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为核心内容,以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为支撑,以创作、制作、传播和营销为主要活动的产业。
2.2 影视产业的范围影视产业包括电影制作、电视剧制作、动画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领域。
它涵盖了从创作到制作、从发行到放映的整个产业链,同时也包括了相关的宣传、营销和衍生品开发等环节。
三、影视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3.1 经济增长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
首先,影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影视设备制造、影视服装、影视道具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
3.2 增加税收影视产业的发展也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税收收入。
影视制作、发行和放映等环节都需要缴纳税款,而且随着影视市场的扩大,税收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税收收入可以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3 促进旅游业发展影视作品往往会选择一些具有特色的地方作为拍摄地,这些地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曝光。
这不仅提升了这些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这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品,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影视作品的市场化运作也为其他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了经验和模板。
四、影视产业的潜力和前景4.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增加,影视市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和观看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为影视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影视产业与经济发展

影视产业与经济发展影视产业是一种多元化、跨界融合的文化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它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影视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繁荣和进步。
首先,影视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在全球范围内,影视产业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制片、发行、放映、衍生产品等多个环节。
这一产业链的运作,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同时,影视产业本身也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
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作品的票房、收视率和广告投入都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入。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影视产业的发展往往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兴盛,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影视产业的崛起助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重工业、制造业逐渐减弱,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开始兴起。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代表,以其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和创意引领作用,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引擎之一。
它不仅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还培育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结构升级和产业升级。
此外,影视产业也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不容忽视。
随着大型电影制片厂和影视城的兴建,越来越多的投资流入,城市或地区的物流、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也会相应得到发展。
当一部大热电影或受关注的剧集的拍摄地点成为旅游胜地时,不仅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还会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繁荣。
这种以影视产业为核心的辐射效应,有助于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然而,影视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剧本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商业化和市场压力的影响,有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的是短期利益和票房回报,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性。
这种倾向不仅降低了影视作品的整体水平,还会对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著作权保护和侵权问题也是困扰影视产业的难题。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90年代后期,大量“戏说历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市场力量最集中的代表。
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选择的题材都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政治力量没有直接关联,《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是其代表,1999年《还珠格格》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上海甚至创造了42%以上的收视纪录。
《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播出之后, 剧中嬉笑自如、无拘无束的青春女性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
该剧不仅在电视市场上创造了播出权几十万元一集的价格,而且不少电视台在播放该剧时还在剧中插播广告,有的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播出电视剧本身的时间。
这表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在中国的确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在这些电视剧中,历史被虚拟化为假定的陌生舞台,上演的完全是一种宣泄性的游戏。
这些电视剧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不安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了释放。
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中都得到了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华语文化一种普遍的历史解构和道德解构的需求。
而历史题材电视剧,事实上也为知识分子立场提供了一定的表述空间和修辞策略。
从《宰相刘罗锅》(1996)到《雍正王朝》(1998),再到《铜嘴铁牙纪晓岚》(2001),尽管这些电视剧都采用了通俗情节剧的叙事模式,甚至采用了喜剧的类型化手法,但是这些电视剧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回忆历史,而且也是模拟现实。
例如,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它不仅通过100多位人物、600多个景点叙述了清代从康熙到雍正年间的政权斗争,而且还借助与历史的相似性和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发掘了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
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历来是中国的叙事传统。
这些电视剧显然继承了这一知识分子的叙事传统。
这些电视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写,其意义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温故而知新。
影视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与影响

影视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与影响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当下,影视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增长点,不仅为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影视产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市场的开放,影视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从电影制作到电影放映,从影视衍生品到海外市场的拓展,影视产业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大量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据统计,影视产业在中国的产值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为国民经济增加了巨大的税收收入。
其次,影视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外溢效应。
随着电影院线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大量消费者涌入电影院观看电影,不仅带动了电影票房的增长,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电影院的建设和运营给建筑、装饰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商机;众多电影观众的到来也带动了周边商业的繁荣,如餐饮、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影视产业在拍摄过程中也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为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贡献了力量。
第三,影视产业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形式将故事、情感和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通过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可以推广和弘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同时,影视产业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
通过引进和开发新的故事题材、运用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创新的营销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影视作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最后,影视产业还对社会发展和观众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享受。
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丰富观众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社交性的观影活动也增强了人们的社交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影视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影视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视文化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标签:影视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据国家电影局跨年夜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大关,这是值得每一个影视人值得庆贺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影视产业在不断飞速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影视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所以影视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影视产业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动力(一)影视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影视文化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中非常具有活力的,它具有独特的经济影响力。
影视文化产业属于消费带动能力强的消费性产业,中国经济消费的增长,会造成影视文化产品及其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大,为增加就业提供了机会。
影视产业的发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影视导演、演员、制片人、经纪人、发行人等影视从业人员,能够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源涌向影视行业,促进影视产业聚集。
而且影视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电影、电视、动漫等相关的玩具图书、现代服装、休闲娱乐等衍生产行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其他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影视产业越来越多的提供经济增长点影视产业发展是现代产业结构中的主力军,大量的影视广告收入、影视交易与票房收入以及电视台、剧院、电影院、电视网络等固定资产投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
作为第三产业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和刺激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从而充分发挥影视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我们要加快把影视文化产业培育成战略性重要产业。
紧紧抓住当前影视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利用现代影视艺术手段把影视产业的发展潜力变为发展优势,助力经济稳定,实现更好更快的经济增长。
现代科技文化发展降低了制作成本,创新文化品种,制作手段和表现手法更加不拘一格,表现内容更加广泛,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得以飞跃的重要机遇,它为问化产业的猛发展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使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影视产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影视产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全球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看到了发展影视产业的巨大潜力,并纷纷将发展影视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影视产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就业机会的增加影视产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影视创作、制作、发行到放映等环节,涉及到众多的从业人员。
发展影视产业将为当地提供大量的低技术门槛岗位,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例如,拍摄电影或电视剧需要导演、摄影师、编剧、演员等众多职业,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电影机构、影视公司、剧组、后期制作等专业人才。
这些从业人员的雇佣将直接带动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
同时,影视产业发展还会间接刺激相关产业的需求,如服装、化妆品、电子产品等,从而形成更为庞大的产业链,扩大就业机会。
二、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影视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
发展影视产业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地的文化形象和名声将通过影视作品传播到全球,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来到当地参观、旅游,从而带动当地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有助于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
三、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发展影视产业将为当地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创意空间,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资源流入当地,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为了吸引更多的影视项目来到当地拍摄,地方政府通常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贴,例如税收减免、场地租金优惠等,这将大大减轻影视项目的制作成本,提高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同时,影视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当地经济的竞争力。
四、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发展影视产业将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宣传和曝光机会,有助于提升当地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影视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影视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影视产业都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潜力的行业。
从影片的制作、发行到电影院的运营,再到相关产品和衍生品的销售,影视产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它不仅娱乐观众,也承载着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探讨影视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影视产业能够带动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影视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性,还能够传递和表达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
城市作为文化的集散地,通过发展影视产业,可以促进本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比如,一部讲述当地故事的电影,能够激发观众对当地文化的兴趣,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这个城市旅游、消费。
影视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文化的输出和吸引力,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其次,影视产业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电影制作不仅仅需要演员和导演,还需要剧本创作者、摄影师、布景师、道具师等多个职业的合作。
随着影视产业的兴起,所需要的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才来到这个城市就业,带动了城市的人口流动和经济繁荣。
同时,伴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也随之崛起,如影像制作公司、演播室、后期制作公司等,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增长点。
此外,影视产业还能够推动城市的旅游业发展。
影片的拍摄地往往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前往一探究竟。
以好莱坞为例,这个地方成为了全球知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城市拍摄了一部热门影片,那么这个城市就有了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进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会消费观影的门票,还会带动城市的酒店、餐饮、交通等各个层面的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影视产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能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吸引人才流动。
同时,它也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旅游名片,吸引更多游客和资金流入。
因此,城市应该积极发展影视产业,利用其带来的机遇和优势,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影视传媒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影视传媒产业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影视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影视传媒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具有艺术性、文化性和经济性的特征,不仅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扩展,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首先,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繁荣。
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影视传媒产业在拍摄制作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创意人才和文化从业者涌入该城市。
这些创意人才和从业者的聚集,不仅能够加强城市的文化创意氛围,还能够促进城市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扩展。
影视传媒产业与广告、旅游、餐饮等行业密切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各相关行业的发展壮大,还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例如,一部成功的电影或电视剧往往会引发相关衍生品的热销,包括音乐、电子游戏、玩具等,这些衍生品的销售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还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再次,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直观地展示一个城市的风貌和魅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游客到此一游。
例如,中国电影《卧虎藏龙》展示了中国南方城市杭州的美丽风景和悠久历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杭州旅游观光,为该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类似的例子还有《罗马假日》和罗马、《纽约之恋》和纽约等等。
通过制作和推广优秀的影视作品,城市可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流入。
此外,影视传媒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城市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
通过影视作品的创作和拍摄,城市可以有效地塑造自身的城市形象和品牌形象。
例如,伦敦多次被选为电影的拍摄地,而且影片中的城市形象常常与伦敦相联系。
这使得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和独特性的城市之一,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90年代后期,大量“戏说历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市场力量最集中的代表。
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选择的题材都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政治力量没有直接关联,《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是其代表,1999年《还珠格格》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上海甚至创造了42%以上的收视纪录。
《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播出之后, 剧中嬉笑自如、无拘无束的青春女性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
该剧不仅在电视市场上创造了播出权几十万元一集的价格,而且不少电视台在播放该剧时还在剧中插播广告,有的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播出电视剧本身的时间。
这表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在中国的确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在这些电视剧中,历史被虚拟化为假定的陌生舞台,上演的完全是一种宣泄性的游戏。
这些电视剧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不安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了释放。
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中都得到了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华语文化一种普遍的历史解构和道德解构的需求。
而历史题材电视剧,事实上也为知识分子立场提供了一定的表述空间和修辞策略。
从《宰相刘罗锅》(1996)到《雍正王朝》(1998),再到《铜嘴铁牙纪晓岚》(2001),尽管这些电视剧都采用了通俗情节剧的叙事模式,甚至采用了喜剧的类型化手法,但是这些电视剧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回忆历史,而且也是模拟现实。
例如,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它不仅通过100多位人物、600多个景点叙述了清代从康熙到雍正年间的政权斗争,而且还借助与历史的相似性和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发掘了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
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历来是中国的叙事传统。
这些电视剧显然继承了这一知识分子的叙事传统。
这些电视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写,其意义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温故而知新。
如果说历史剧是各种社会力量共有的策略,那么类型化电视剧的出现则是电视剧市场化的结果。
中国电视剧从《渴望》开始出现了类型化倾向。
在各种类型的通俗电视剧中,以《渴望》、《皇城根》、《京都纪事》《儿女情长》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以《爱你没商量》、《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牵手》等为代表的言情剧数量最多。
此外,以《公关小姐》、《广告人》、《情满珠江》等为代表的都市商战剧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公关小姐》甚至在某些地区创造了52.76%的收视率,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0.78% 。
在这些电视剧中,社会的现实矛盾和权力较量、人们实际的生存境遇和体验都被戏剧化为人物的善恶冲突,社会或历史经验通常都被简化为“冲突—解决”的模式化格局,通过叙事的策略性过程的处理,文本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最终被“驯服”,随着那个被预订好的叙事高潮的到来,最后是一个善恶分明、赏罚公正的结局。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编辑部的故事》带动了中国城市电视喜剧的风行,1995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的播出,则使情景喜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俗电视剧形式。
情景喜剧的形式虽然是舶来品,但其叙事的策略却是本土化的,这体现为其常常采用幽默、滑稽、戏闹的传统喜剧形态,常常启用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喜剧演员和明星,用小品似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作了喜剧化的改造,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
这些平民化、世俗化的喜剧,通过对一些杜撰的喜剧人物的滑稽言行换取了观众自我解脱和自我放松的一笑。
尽管这些电视喜剧那种明显的媚俗倾向和露骨的商业诉求以及八面玲珑的市侩风格,受到了不少精英批评者的排斥,但它的确为处在特殊国情中的民族电视探索了一条类型化的出路。
在中国,受到日本电视剧影响,1998-1999年还出现过一段青春偶像剧的高潮,而在90年代后期,真正最有影响力的类型化电视剧应该是新武侠电视剧。
特别是根据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小说改编的武侠电视剧成为中国各电视屏幕上的重心。
1999年春节,甚至出现10多家省级卫星电视台同时播放《天龙八部》的景观,只要人们打开电视机,晚上黄金时间各个电视台都在播放同样一部武侠剧,其覆盖的密度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渴望》。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也不惜资金参与武侠电视剧的制作,拍摄了《笑傲江湖》。
尽管从播出香港武侠电视剧《霍元甲》开始,中国播出武侠剧已经有20多年历史,但是武侠剧在中国仍然拥有大量的观众。
据央视—索福瑞1999年在山东的收视数据,山东卫视台和齐鲁台分别播放的武打片《白眉大侠》收视率为19.9%、《倚天屠龙记》为16.2%、《新神雕侠侣》为37.4%、《天之娇女》为29.9%,而《燕子李三》则高达41.3% 。
显然,无论是东方道德或是东方刚勇都在武侠原型中被凝固,而大众的种种希望、寄托和梦想则通过这些想象中的武侠故事得到了传达。
尽管面对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双重威胁,但现实主义美学形态在中国的电视剧文化中仍然占有自己的位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自觉的人文主义倾向的电视剧,如《围城》、《一地鸡毛》、《月亮背面》、《无悔追踪》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这些电视剧以一种“现实主义”的叙述,呈现了在社会转型状态中人性的变异、人生的曲折、命运的不公正,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矛盾、冲突。
这些电视剧用朴实的风格、平平淡淡的节奏来表现普通百姓日常的人生、日常的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体现了一种平民化的创作态度,一种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它们因为对当下中国普通人身心状态和境遇的关怀而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博大的同情心和真诚的现实精神,与大众共享对于自我以及自我所生存的这一世界的理解,从而与观众达成心灵的融合。
尽管这一类型的作品并没有成为这一时期电视剧的的主流,甚至多数都没有能够在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播出而大多是在某些审查比较宽松的地方台播出,其观众面也不能与武侠电视剧相比,但是这些电视剧却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视剧在艺术上最重要的收获。
冯小刚导演的两部电视剧《一地鸡毛》和《月亮背面》虽然知名度并不很高,但其艺术成就远远超过了他导演的在中国影响很大的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等。
虽然中国出现了不少直接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电视剧,如表现所谓“好人好事”的以共产党干部和社会公益人物为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铁人》(1989)、《焦裕禄》、《党员二楞妈》、《中国神火》、《长江第一漂》、《铁人》、《有这样一个民警》、《埔江叙事》、《岁月长长路长长》等等,以及配合政治形式拍摄的电视剧《澳门的故事》等,但是真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电视剧还是那些在市场与政府、效益与责任之间采用了一种妥协的“政治立场”的通俗情节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北京人在纽约》、《外来妹》、《大潮汐》、《情满珠江》、《东方商人》、《人间正道》等,这些电视剧是主旋律电视剧的娱乐化,娱乐电视剧的主旋律化的典型,它们用政治娱乐化、娱乐政治化来建构了主流电视剧的特点。
如《北京人在纽约》一方面通过“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满足了中国观众“发财、成功、出国”的三个世俗梦想,同时又通过将美国地狱化和将个人奋斗漫画化的方式完成了当时中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对西方国家和西方文化的抵制和排斥。
这些电视剧的商业化努力始终与主旋律定位密切联系,娱乐性与政治性之间经过相互较量和相互协商,都在逐渐寻找结合部和协作点,于是,出现了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殊途同归,一方面娱乐电视剧常常借助政治力量来扩展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主旋律”电视剧也常常借助大众文化的流行逻辑来扩大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影响。
而1999-2001年流行的《警坛风云》、《罪证》、《刑警本色》、《永不瞑目》、《121枪杀大案》、《女子特警队》等所谓“公安电视剧”,应该说也是这种通俗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通俗化的结果。
“公安”题材为电视剧在犯罪奇观、离奇情节、生死考验与国家形象、政权力量、社会公正之间找到了一个中介点。
主旋律为警匪故事提供了政治包装,警匪故事为主旋律提供了市场卖点。
总之,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电视剧市场空间及其庞大,所以,中国电视剧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也相当丰富。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由于其回避了现实矛盾的直接表述同时有可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相似性来与现实沟通具有独特的题材优势;同时,历史题材电视剧还由于历史本身的陌生性和假定性为其艺术虚构提供了自由度和想象空间也具有了某些艺术虚构的优势,在这一时期,成为了最引人关注的创作现象,出现了不少引起了轰动反映的作品。
无论是正说或者是戏说,历史题材电视剧大多与政治密切相关,因而也成为中国观众政治关注唯一能够得到相对自由传达的公共领域。
而其他电视剧类型则尽量在市场与政府之间、在大众需要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到结合点,用儿女情长、用美女英雄、用嬉笑怒骂来表达当代人的生存渴望、困惑和期待。
电视剧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生产、交换和播映:产业体制在中国,从80年代开始,电视剧的生产资金越来越多地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企业、甚至来自于国外和港台地区,越来越多的非电视台机构制作电视剧,政府对电视剧生产的直接控制减小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电视剧生产是一种自由产业。
事实上,电视剧生产是处在政府宏观监控之下的半产业状态。
中国政府一直认为,电视剧是一种意识形态事业,政府必须给予引导、管理和监督,用政府官员的话来说,“中国电视剧, 有着覆盖面广、反映迅速、接受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它对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 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繁荣和发展电视剧的同时, 还要加强管理,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出艺术、出精品、出效益, 不出问题, 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的强烈责任感来进行电视剧创作。
”而政府对电视剧“加强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三方面:首先,从1986年6月1日开始,实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
在中国,任何机构拍摄电视剧必须得到广播电影电视政府部门颁发的电视剧拍摄许可证。
许可证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是长期许可证,乙种是临时许可证。
一般获得许可证的机构应该是能够在政府和党的有效控制下的国营机构。
中国大约有150家电视剧制作甲种许可证单位和约400家获得临时许可证的单位。
任何机构只有获得制作许可证才能合法制作电视剧。
其次,进行电视剧规划审批。
在中国,电视剧拍摄必须由具有电视剧拍摄许可证的单位将题材上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审批,获得批准以后的电视剧才具有合法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