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相对论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布时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布时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布时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描述了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分别于 1905 年和 1915 年被爱因斯坦提出。

1905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狭义相对论,首次提出“四维时空”的概念,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

1915 年左右,爱因斯坦发表一系列论文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概念,认为引力其实并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效应,即物体的质量能够产生时空的弯曲。

至此,广义相对论的主体部分得以完成。

在提出相对论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他的相对论理论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运动的认识,也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3-2012MBAMPACC论证有效性分析报告真题及参考问题详解

2003-2012MBAMPACC论证有效性分析报告真题及参考问题详解

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2012年1月】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2011-2013辽宁省适用分栏紧凑排版有物理水印便于打印)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目录(2011-2013辽宁省适用分栏紧凑排版有物理水印便于打印)

必修一 4.重力势能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7.动能和动能定理2 时间和位移8.机械能守恒定律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1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一章静电场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 库仑定律5 自由落体运动 3 电场强度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4 电势能和电势第三章相互作用 5 电势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 弹力7 静电现象的应用3 摩擦力8 电容器的电容4 力的合成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5 力的分解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电源和电流1 牛顿第一定律2 电动势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欧姆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 力学单位制5 焦耳定律5 牛顿第三定律6 导体的电阻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8 多用电表的原理9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必修 2 10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第五章曲线运动11 简单的逻辑电路1.曲线运动第三章磁场2.平抛运动 1 磁现象和磁场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2 磁感应强度4.圆周运动 3 几种常见的磁场5.向心加速度 4 通电导线和磁场中受到的力6.向心力 5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7.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 3-2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电磁感应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 划时代的发现5.宇宙航行 2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3 楞次定律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追寻守恒量——能量 5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2.功 6 互感和自感3.功率7 涡轮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 6 惠更斯原理1 交变电流第十三章光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光的反射和折射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2 全反射4 变压器 3 光的干涉5 电能的输送 4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第六章传感器 5 光的衍射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6 光的偏振2 传感器的应用7 光的颜色色散3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8 激光附录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第十四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发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3-3 2 电磁振荡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3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4 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2 分子的热运动 5 电磁波谱3 分子间的作用力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4 温度和温标 1 相对论的诞生5 内能 2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第八章气体 3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1 气体的等温变化 4 广义相对论简介2 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 3-54 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1 固体2 动量和动量定理2 液体3 动量守恒定律3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4 碰撞4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5 反冲运动火箭第十章热力学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 功和内能 1 能量量子化2 热和内能 2 光的粒子性3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粒子的波动性4 热力学第二定律 4 概率波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5 不确定性关系6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 电子的发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 3-4 2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3 氢原子光谱1 简谐运动 4 玻尔的原子模型2 简谐运动的描述第十九章原子核3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1 原子核的组成4 单摆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5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3 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十二章机械波 4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1 波的形成和传播 5 核力与结合能2 波的图象 6 重核的裂变3 波长、频率和波速7 核聚变4 波的衍射和干涉8 粒子和宇宙5 多普勒效应。

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概括

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概括

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概括相对论是一种描述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最初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主要理论体系。

狭义相对论主要处理高速运动的物体,广义相对论则扩展到了引力的效应。

狭义相对论的核心概念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即无法通过测量来确定一个参考系的绝对运动状态。

光速不变原理则指出光速在真空中的值是恒定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

这两个原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奇特效应,如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和动量增长。

时间膨胀是狭义相对论中最著名的效应之一。

根据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当一个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它的时间流逝会变慢相对于相对静止观察者。

这意味着一个飞行中的飞船上的钟走得更慢,与地面上的钟相比。

这一效应已经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例如,加速粒子在粒子加速器中的寿命比较短。

长度收缩是狭义相对论的另一个重要推论。

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其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相对观察者收缩。

这是一个非直观的概念,因为我们通常认为物体的长度是固定的。

然而,基于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这一效应已经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动量增长是指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其动量会不断增加。

相对性原理要求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着速度趋近于光速,质量近乎无限大。

这导致物体所需的能量也趋近于无穷大,因此无法达到或超过光速。

广义相对论是狭义相对论的进一步推广,引入了引力的描述。

广义相对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引力是时空弯曲的结果。

由于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会使时空发生弯曲,其他物体在其周围的运动受到该弯曲的影响。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物体在引力作用下会受到吸引力。

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光线在弯曲的时空中的路径会发生偏折。

这个效应已经在实验和观测中得到了验证,例如,通过观测星星在太阳附近的位置变化。

另一个重大的推论是黑洞的存在。

当物体的质量集中到一定程度时,其引力会变得如此强大,以至于连光都无法逃离其吸引。

简介相对论

简介相对论

简介相对论
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论述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关系的理论。

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创立并和其他物理学家一起发展和完善,狭义相对论于190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于1916年完成。

19世纪末由于牛顿力学和(苏格兰数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年)电磁理论趋于完善,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实际上已经结束”,但当人们运用伽利略变换解释光的传播等问题时,发现一系列尖锐矛盾,对经典时空观产生疑问。

爱因斯坦对这些问题,提出物理学中新的时空观,建立了可与光速相比拟的高速运动物体的规律,创立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提出两条基本原理。

(1)光速不变原理。

即在任何惯性系中,真空中光速c都相同,与光源及观察者的运动状况无关。

(2)狭义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乃至自然规律,对所有惯性参考系来说都相同。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第二种相对性理论(1916年)。

该理论认为引力是由空间——时间几何(也就是,不仅考虑空间中的点之间,而是考虑在空间和时间中的点之间距离的几何)的畸变引起的,因而引力场影响时间和距离的测量.
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的基于光速对所有的观察者(而不管他们如何运动的)必须是相同的观念的理论。

它将引力按照四维空间—时间的曲率来解释。

狭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定律,都只是广义相对论在特殊情况之下的特例。

狭义相对论是在没有重力时的情况;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距离近、引力小和速度慢时的情况。

600千米的距离观看十倍太阳质量黑洞模拟图
在600千米的距离上观看十倍太阳质量的黑洞(模拟图),背景为银河系。

相对论

相对论

概述相对论(Relativity)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大质量物体扭曲时空改变物体行进方向关。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

经典物理学基础的经典力学,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和微观领域。

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

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狭义相对论提出于1905年,广义相对论提出于1915年(爱因斯坦在1915年末完成广义相对论的创建工作,在1916年初正式发表相关论文)。

由于牛顿定律给狭义相对论提出了困难,即任何空间位置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因此,在整个宇宙中不存在惯性观测者。

爱因斯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它说明了质量随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它也可以用来解释核反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但它不是导致原子弹的诞生的原因。

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与有些天文观测到的现象符合。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分野传统上,在爱因斯坦刚刚提出相对论的初期,人们以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非惯性参考系来作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分类的标志。

随着相对论理论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显出其缺点——参考系是跟观察者有关的,以这样一个相对的物理对象来划分物理理论,被认为较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目前一般认为,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否涉及引力(弯曲时空),即狭义相对论只涉及那些没有引力作用或者引力作用可以忽略的问题,而广义相对论则是讨论有引力作用时的物理学的。

用相对论的语言来说,就是狭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是平直的,即四维平凡流型配以闵氏度规,其曲率张量为零,又称闵氏时空;而广义相对论的背景时空则是弯曲的,其曲率张量不为零。

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新的物理学理论,它颠覆了牛顿力学的经典观念,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

相对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狭义相对论
1. 相对性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不同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没有绝对的参考系。

2. 时空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概念,它们的测量都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3.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所有观察者都是恒定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无关。

4. 质能关系式:E=mc²,能量和质量之间的等价关系,表示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成质量。

二、广义相对论
1. 引力的等效原理:质量的存在会扭曲周围的空间,造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时空的弯曲:质量的分布会改变周围的时空结构,使得时间和空间都呈现出弯曲的状态。

3. 黑洞理论:由于质量超越了一定的临界值,会形成一个超引力的区域,使得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脱。

4. 引力波:由于质量的加速变化,会产生一种类似电磁波的引力波,可以用于探测和观测宇宙中的重大事件。

相对论的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刻,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是现代物理学中的重要一环。

2011相对论下

2011相对论下

S 2 c 2t 2 x 2 y 2 z 2 c 2t 2 r 2
式中 离。
r (x y z )
2 2
2 12
为两事件的空间距
对于任意两个事件,间隔并不一定为零 。因 此,可以把间隔分成三类: (1) 若两事件可以用电磁信号(光波)联系, 此时, ; 2 r 若两个事件可以用低于电磁信号传播的 ct , 故 S 0 (2) 作

v t 2 t1 2 ( x2 x1 ) c
( x2 x1 ) v c2 (t2 t1 )
20
令信号速度为:(当然这也是物体的运动速度)
x 2 x1 x u t 2 t1 t
则有
vu c
2
式中:v是两惯性系之间的相对速度,它不可能超 过光速c,而且物质的速度u<c,由此可见,相对 论与因果律并不矛盾。 由此得到结论:因果事件先后秩序的绝对性 对相对论理论的要求是:所有物体运动的速度、 信号传播的速度及作用传递的速度等都不能超过 光速c .
du (1 2 ) 3 2 a x ax x dt (1 vux ) 3 c2 du y vu y (1 2 ) (a y 2 ax ) ay dt (1 vux ) 2 c vux c2 2 du z (1 ) vuz a (a z 2 ax ) z dt (1 vux ) 2 c vux c2
25
u 证明: t1 t2 t1 t 2 x1 x2 c2 u x2 x1 t t 1 1 2 2 t t 1 2 c
ux v x 也就是: u v 1 2 ux c uy 1 2 u y v 1 2 ux c uz 1 2 u z v 1 2 ux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905年3月发表《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 发性观点》(On a Heuristic Viewpoint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 认为光是由分离的粒子所组成。爱因斯坦解释 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量子)组成的,并且 量子可以像单个的粒子那样运动。‚光量子‛ 理论把1900年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大大推进一 步,对早已成为定论的光的波动理论提出有力 挑战,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波动—粒 子二元性。
和量子力学(1925)。
12
Albert Einstein
1879 –1955
13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 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 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 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 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 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 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 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 入美国国籍。
22
上帝不玩弄骰子
二十世纪上半期爱因斯坦曾经是量子力学的催生 者之一,但是他不满意量子力学的后续发展,也 就是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诠释,这一套诠释表 明自然法则中存在着一种根本的随机性,于是量 子力学之后发展出著名的‛测不准原理‛[1]。 爱因斯坦与其他科学家提出一个‚EPR悖论‛来 反驳哥本哈根的解释,他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 ‚上帝不玩弄骰子‛,他还有另一个名言‚月亮 是否只在你看着他的时候才存在?‛爱因斯坦恪 守‚因果律‛,是最后一位古典物理学家。
第二章
广义相对论(4学时)
3
第一章 第一节
狭义相对论(30学时) 爱因斯坦基本假设
力学相对性原理和伽利略变换
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实验基础和历史条件
爱因斯坦基本假设 (4学时)
4
第二节
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坐标变换
洛伦兹速度变换 (4学时)
第三节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同时性‘’的相对性 时间膨胀
长度收缩
因果关系的绝对性 (6学时)
23
牛顿力学的基本信条: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 物理学 低速宏观
高速微观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爱因斯坦 1905 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 原理为基本假设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的理论 对近代物理学,特别是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的 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4
狭义相对论:局限于惯性系的理论
广义相对论:推广到一般参考系和包括 引力场在内的理论
洛伦兹力 (8学时)
8
第二章 广义相对论(4学时) 第一节 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广义相对性原理 等效原理
第二节 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
引力使光线弯曲 引力对时间的影响 引力对空间的影响 空间弯曲 引力波 广义相对论的宇宙模型
相对论是物理学方向的专业选修课,该 门课程向学生介绍狭义 相对论的基本思想以及研究问题的基本 方法。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 以下教学目的: 1.学生对相对论有整体的了解,对时空 的客观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2.能够通过狭义相对论解释高速运动物 体存在的一些现象。 3.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特别是学习天 体物理以及粒子与原子核物理。
15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世投考苏黎世联 邦理工学院, 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 系学习物理学. 1900年毕业,没能如愿留校担任助教,只能靠当 ‚家教‛维持生活。 1902年在同学父亲协助下,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 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 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 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 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 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翌年1月15日,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 16 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1915.提出了引力的场方程---标志着广义相对论 的最终完成 开创了宇宙学这个新的科学领域
27
第一章 狭义相对论
第一节 爱因斯坦基本假设 第二节 洛仑兹变换 第三节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第四节 相对论理论的四维形式
第五节 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
第六节 相对论力学
28
狭义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1) 惯性参考系之间时空坐标的洛 伦兹变换及其物理意义,这是相 对论时空观的集中反映。 (2) 物理规律在任意惯性系中可表为 相同形式,即物理规律的协变性。 协变性要求是对各种场和粒子间相 互作用规律的探索的主要理论指导 之一。
14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 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 曼· 爱因斯坦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母亲波 林· 科克是一位钢琴家。爱因斯坦从小不很聪 明,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 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在就 读小学和中学时,功课表现平常,不爱与人 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35
2.伽利略变换
建立同一事件(同一盏灯发出同一个闪光)在 俩个惯性系中时空坐标的变换关系
同一事件P 在两个坐标 系中的时空 坐标分别为
s
y
vt
y
s'
y'
y'
v
x'
P ( x, y , z )
*
( x' , y ' , z ' )

t t ' 0

o 与 o' 重合
z z
o
o' z' z'
x
x' x
36
s
1.位置坐标变换公式
y
vt
y
s'
y'
y'
z' z t' t
x' x vt y' y
v
x'
*
P ( x, y , z ) ( x' , y ' , z ' )
o
z z
o' x z' z'
x' x
经典力学认为:1)空间的 量度是绝对的,与参考系无关; 2)时间的量度也是绝对的,与 参考系无关 .
30
第一章 狭义相对论
第一节 爱因斯坦基本假设 第二节 洛仑兹变换 第三节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第四节 相对论理论的四维形式
第五节 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
第六节 相对论力学
31
本章阐述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内容。 首先从实验事实出发,引入相 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 和光速不变原理,由此导出时空坐 标的洛伦兹变换式,并着重讨论相 对论的时空概念。
37
t 0 时两坐标重合
x x' 0
y
o
S
y'
S'
v
vt
z
t 时刻质点在两参照 系下的坐标
x x 'vt y y' z z' t t'
o' x ' x
P
x x'
S系
S' 系
z' x ' x vt y' y z' z t' t
21
1919年11月10日《纽约时报》刊登新观察证 实相对论的消息,形容这是爱因斯坦理论的 大胜利.爱因斯坦因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研究, 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瑞典科学 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相对论,原因是认为相 对论还有争议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从事寻找统一场论的工作,不 过这项工作没有获得成功,对此,现在,寻找比统一 场论包含内容更广泛、能够统一解释各种基本相互作 用的理论,是理论物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1999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 为纪念他,第99号元素被命名为‚锿‛。 另外,‚爱因斯坦‛一词还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的注册商标. 科学的巨人
29
(3) 把电动力学基本规律—麦克斯韦方 程组和洛伦兹力公式表为协变形式, 从而使电动力学成为明显相对论性的 理论,可用来解决任意速度带电粒子 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问题。
(4) 把力学基本规律推广为协变性的相对 论力学。由此得到相对论的质量、能 量和动量的关系。这些关系是原子能 应用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解决高能粒 子运动和转化过程的运动学问题的主 要工具。
奇迹年
爱因斯坦于伯恩的故居爱因斯坦在1905年 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 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 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 后导出了E = mc² 的公式。因此这一年被称 为‚爱因斯坦 奇迹年‛。100年后的2005 年因此被定为‚2005 世界物理年‛。
25
相对论的发展过程:
1905.提出光量子假说—关于光产生和转化的 一个推测性的观点 提出狭义相对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提出质能关系—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 关吗
这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
26
1906. 固体比热与温度的关系
1916.激光技术的基础—原子受激辐射---关于辐 射的量子理论 20世纪20年代.单原子气体的量子统计理论 –玻 色爱因斯坦统计分布 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相对论
第一章 狭义相对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爱因斯坦基本假设 洛伦兹变换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相对论理论的四维形式 电动力学的相对论不变性 相对论力学
第二章 广义相对论
第一节 广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 第二节 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
2
绪论(2学时)
第一章 狭义相对论(30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