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生产设计建模指导手册

合集下载

电装PCB设计指导文档 2013版

电装PCB设计指导文档  2013版
Protel99SE上机指导
第一大步:
•创建以个人学号为名的Protel项目文件(如B1800101.ddb)
•创建Sch原理图文件
•添加库文件(library/sch/NSC databooks.ddb),按照书上原理图内容选择元件(参照本文档第五页表格),修改元件参数属性封装
•连线完成原理图
•查错(ERC)
XTAL1
32.768kHz
RAD0.1
7
CON2
J1
POWER IN
SIP2
8
CON2
J2
S OUT
SIP2
9
CD4060B
U1
CD4060B
DIP16
原理图中用到的器件
Lib Ref元件名
Designator元件标号
Part元件标注
Footprint元件封装
1
RES2
R1
10M
AXIAL0.4
2
CAP
C1
270P
RAD0.1
3
CAP
C2
270P
RAD0.1
4
CAP
C3
0.01uF
R4
100uF
RB.2/.4
6
CRYSTAL
•创建网表文件
第二大步:
•创建pcb文件,添加库文件(library/pcb/generic /ADV….ddb)
•在keep out层画布线区
•在bootom层导入Load网表文件
•手工排版
•设置线宽
•自动布线
•View – board in 3D
•提交给班长****.ddb的项目文件即可,班长将作业打包后发送给任课老师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产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设计1.设计一1.1顺序移动方式进行加工顺序移动进行方式加工,它的最大的优点是没有等待时间,零件是批量的进行加工,即在每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之后,在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一旦加工设备启用,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但是这样会造成设备的闲置时间过长,整个加工的周期也随之变长。

1.1.1工序图: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 t1第三道工序: t2第四道工序: t3第五道工序: t4第六道工序: t5第七道工序: t6第八道工序: t71.1.2时间计算:设总的加工时间为TO 、总设备等待时间为T1、总设备闲置时间T2,TO=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之和=12*8+5*8+15*8+7*8+9*8+11*8+22*8+5*8 =688(min)≈11.46(h)t1为第二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 t2为第三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3为第四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 t4为第五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5为第六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 t6为第七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7为第八道工序的设备闲置时间;T1=t1+t2+t3+t4+t5+t6+t7=12*8+(12*8+5*8)+(12*8+5*8+15*8)+(12*8+5*8+15*8+7*8)+(12*8+5*8+15*8+7*8+9*8)+(12*8+5*8+15*8+7*8+9*8+11*8)+(12*8+5*8+15*8+7*8+9*8+11*8+22*8)=2304(min)≈38.4(h)T2=0(min) 既设备的等待时间为01.1.3 Flexsim仿真结果:(图表)Flexsim summaryModel Clock: 688.000Content Throughput Staytimenow min avg max min avg max Processor3: 0 0 1 1 8 12 12 12 Processor5: 0 0 0.29 1 8 5 5 5 Processor7: 0 0 0.47 1 8 15 15 15 Processor9: 0 0 0.18 1 8 7 7 7 Processor11: 0 0 0.19 1 8 9 9 9 Processor13: 0 0 0.19 1 8 11 11 11 Processor15: 0 0 0.27 1 8 22 22 22 Processor17: 0 0 0.06 1 8 5 5 5以上这个表就反映了制作Flexsim仿真时所需的相关的数据,Processor3到Processor17,是所选用加工零件设备的编号,因为还包括相关的缓冲设备,既Queue,每个Processor的后面都会有一个Queue作为每道工序加工加完了的零件的存储,同时它也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零件的来源。

WI-DD-001A电装作业指导书(一).docx

WI-DD-001A电装作业指导书(一).docx

一、配线规范
1配线要整齐,所有的线要基本做到横平竖直,转角90度,配线尽量放在线槽里,线槽外部的线用扎线和束管固定(参考图1)
2电装箱外部扎线时,把线整理整齐(参考图2)
3扎线距离要基本相同(参考图1、图2、图3)
图2
二、标志规范
1所有的元器件都做上标志(参考图4、图5)
图4
图5
2标志管长度要统一,同一组的标志管,文字朝向同一个方向,安装要整齐(参考图6)
SLD1B SLD1E SLD1F SLD20
■ SLD1D
SLD1B |
SZi. NZ4V
■ SLD1C Nz -v rn ■ SLD1F ABblA
1B
» -------- H SLD t ic SLD 1D SLD SLD SLD .20 SLD 21 ■ -------- J SLD 22
图6
3外部接插件的标志制作如下图7,注意文字朝向同一方向。

三、检查
1电装箱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项目见〈电装产品出货检验项目〉。

2对螺丝钉拧紧状况做出检查后,做上标记(参考图8) o
图8。

电装生产设计流程

电装生产设计流程

电装生产设计流程一、概念:1.电装生产设计是在电气详细设计的基础上,按电气工艺阶段、施工区域和单元绘制电装工作图表和提供生产数据管理资料,也就是将设计、工艺、生产管理数据全面反映到电气安装的工作图和管理图表中,作为指导电气施工的依据。

二、进度要求:1. 电装生产设计周期一般为总周期的55%(约6个月);各设计阶段应该互相交叉进行,生产设计一般在图纸送审后一个月后开始与详细设计交叉时间为总设计周期的20%。

2. 电装生产设计开始前,应要求详细设计提供图纸送审计划,提供详细设计O 版图供图计划,设备认可资料提供计划,据此编制生产设计出图计划和生产设计图纸目录。

3.电装生产设计出图计划报项目组、生产计划科审核后确定。

三、电装生产设计:1、所需综合资料:建造方针、施工要领,电装生产设计标准,规格书,船级社规范、规则、公约及船东要求等。

2、要求详细设计提供的图纸、资料:1.1 总体和船体a. 总布置图;b .分段划分图,分段结构图;1.2 轮机部分a.机舱布置图(包括机修间、物料间、烟囱等工作舱室);b.机械设备认可图;c.格栅扶梯布置图;d.油水箱柜图e.起吊设备布置图f.通风设备及管系布置图g.传感器等检测点布置图1.3 舾装和舱室部分:a.外舾装布置图;b.舱室布置图、层高图(部分舱室应以六面图形式并列处材料表);c.设备认可图;d.敷料图、绝缘布置图、防火布置、节点图;e.消防用品布置图;f.舵系、锚泊布置图;g.家具、门窗、梯、栏杆、人孔盖、舱口盖布置图;h.系泊、起吊、绑扎设备布置图;1.4电气部分:电装生产设计应具备电气专业的全套图纸,技术文件及有关资料,主要有:a.说明书和技术文件;b.订货明细表;c.全船电力系统图;d.全船电气设备布置图;e.全船照明、信号灯、航行灯系统图和布置图;f.全船通讯、报警检测系统图和布置图;g.全船助航系统图和布置图;h.全船无线电通讯系统图和布置图;i.驾驶室无线布置图;j.全船电气设备认可图,样制和技术资料;四、电装生产设计综合布置图的绘制:1)区域设绘人员首先要熟悉建造方针、施工要领及有关的图纸文件。

[实用参考]电装建模要领(四)..doc

[实用参考]电装建模要领(四)..doc

电装建模要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装建模的基本内容、作业阶段划分原则、建模平衡要领和TRIBON 设计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装生产设计的建模。

2电装建模基本内容2.1电装建模工作流程实船建模公共库建模2.2电装建模内容2.2.1公共库建模公共库建模含VOLUME 、SPMBOL 和COMPONENT 三方面建模工作,其成果可供各种船型使用。

2.2.1.1VOLUME 建模VOLUME 是建模对象的三维模型表示,由长方体、圆柱体和回转体等基本几何体拼成,表现了建模对象的外形轮廓、基本几何尺寸、管子接口、电缆进线口和定位点信息。

应用DRAFTING 模块进行VOLUME 建模。

2.2.1.2SPMBOL 建模SPMBOL 是建模对象的平面符号表示,并且含有建模对象的文字描述方向和符号定位矢量信息。

DRAFTING 、STRUCTURE 和CABLEWAP 等模块均可进行SPMBOL 建模。

2.2.1.3COMPONENT 建模COMPONENT是部件的信息集合,除了建立与VOLUMEN和SPMBOL之间的关联外,还包含了部件的重量等其他属性信息。

COMPONENT建模在COMPONENT模块完成。

2.2.2实船建模电气实船建模是针对具体的船舶,将需安装在船上的所有电气设备、电缆和电舾装件以电子模型的方式,反映船上布置的相对位置的过程。

电气实船建模应以详细设计为依据,在各专业进行初步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用EQUIPMENT、CABLEWAP和STRUBTURE软件模块进行建模。

2.2.2.1EQUIPMENT建模EQUIPMENT建模将设备以EQUIPMENT的形式布置在实船模型中,除了保持对应COMPONENT信息外,增加了定位空间信息与所属系统信息,并建立了与相关管子、电缆和风管的接口联系。

2.2.2.2STRUCTURE建模STRUCTURE建模将电舾装件(有时也适用于电气设备)以STRUCTURE的形式布置在实船模型中,除保持对应COMPONENT信息外,增加了空间定位信息。

汽车电器件设计、装调指导手册

汽车电器件设计、装调指导手册

汽车电器件设计、装调指导手册前言车辆自燃问题(电器线路引发的自燃)是整车电气系统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况,但同时也暴露了车辆电器系统可能存在非常严重的隐患,这种隐患往往涉及到设计、装调、控制原理、工艺、改装等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年对汽车电器系统的学习、实践和探索,特别是最近两年对车辆自燃问题的调查分析。

对车辆自燃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而把这些经验和认识形成教材,还是首次尝试。

作为培训教材,正确性、科学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因此,编写此教材确实感到诚惶诚恐,唯恐谬种流传、贻笑大方!本手册的编写,初衷就是通过对设计、装配、零部件等各个方面需要重点防范的问题予以规范,解决车辆自燃问题。

而车辆自燃问题与电器件的其他性能也是密切相关的,无法仅对自燃问题做单方面的描述和规范。

因此,该手册在编写时在考虑到操作性的同时对一些原理性、标准性的知识也做了简要的介绍。

作为设计和装配方面的指导规范,本手册只做了比较错略的介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装配作业的指导上,还缺乏一些具体的数据,有些数据还不够准确、合理。

手册中需要设计、装配重点注意的部分采用黑体、特殊颜色字体标出。

因编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11年7月目录第一章汽车电器基本知识第1节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构成┄┄┄┄┄┄┄┄┄┄┄┄1第2节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特点┄┄┄┄┄┄┄┄┄┄┄┄2第二章电器件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第1节蓄电池┄┄┄┄┄┄┄┄┄┄┄┄┄┄┄┄┄┄┄┄3第2节发电机┄┄┄┄┄┄┄┄┄┄┄┄┄┄┄┄┄┄┄┄6第3节启动机┄┄┄┄┄┄┄┄┄┄┄┄┄┄┄┄┄┄┄┄8第4节熄火控制器┄┄┄┄┄┄┄┄┄┄┄┄┄┄┄┄┄┄10第5节汽车线束┄┄┄┄┄┄┄┄┄┄┄┄┄┄┄┄┄┄┄13第6节继电器及电器开关┄┄┄┄┄┄┄┄┄┄┄┄┄┄┄37第7节灯光照明系统┄┄┄┄┄┄┄┄┄┄┄┄┄┄┄┄┄42第8节暖风系统┄┄┄┄┄┄┄┄┄┄┄┄┄┄┄┄┄┄┄45附件目前汽车电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8汽车电器基本知识汽车与电的结合,始于1860年,当时,只是把电能用于汽车的点火装置。

WI-DD-002A电装作业指导书(二)

WI-DD-002A电装作业指导书(二)
(2)电气符号均表示电气机械装置或电气回路的通常状态。
—电源均为切断状态
—复位型按钮类为松手状态
—保持型按钮初期状态
(3)表示
相关文件及图纸等均使用相同的表示方法。
3.6一般事项
3.6.1部品使用
电气的构成部品以及机器的使用要符合客户要求或相关的国标。
3.6.2电源回路的接续
机械的电气装置,要求一台机器一个电源。当需要不同电压时,通过电装内藏变压器等进行调节。但是,当不得不使用2个以上电源时,需得到方案制定审查部门的认可。
3.8.5无人操作机器的保护
A对于容易引发火灾的无人操作机器,安全上要采用切实的双重保护(过电流保护和超负荷(过热)保护)措施。安全装置动作时机器停止。
B电炉及电热器等加热器上除安装温度调节器外,还串接过度升温防止装置。
3.9控制回路
3.9.1控制回路的必要条件
控制回路在任何情况下,即便是进行了误操作的情况下,也必须考虑确保人身安全和保护机械、工具不受损伤。
(3)通风
A在3.11.1项(元件的安装)(1)中规定的发热元件的配置中,当温度上升超过允许温度时,也可采取通风措施。
B包括发热元件的通风部分,在设计上要考虑与包括其他部品的保护部分分开。
C通风方法在设计上要尽可能防止灰尘、液体等侵入电装盒。
(4)门
A安装在电装盒上的门,要用(保护。防止触电)中规定的方法关闭。
3.9.4控制回路的电源保护和接地
(1)保护
与供给电源直接连接的控制回路的电线及给控制变压器供电的回路的电线,依照3.8.2过电流保护的规定执行。
(2)控制器的连接
A当控制回路的一侧接地时,把操作线圈的1个端子或其他电气机械的1个端子直接连接在控制回路的接地一侧。

整车部设计手册-电器线束部分

整车部设计手册-电器线束部分

整车部设计手册-电器线束部分总布置篇第三章电器线束布置本章共分三个部分,阐述在整车开发中的电器线束布置。

第一部分为整车电器,第二部分为电气控制模块与车载网络系统,第三部分为空调系统,第四部分是整车线束。

每个部分在介绍电器及线束各系统及部件组成与功能原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在整车开发各个阶段,电器各系统部件布置以及布置要求等。

总布置工作贯穿于整车开发流程各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工作。

前期策划阶段,根据产品定义描述进行机舱、下车身和车身内外饰的初步总布置。

电器部分,需根据输入的借用件清单,在机舱动力总成布置基础上进行机舱及下车身部分电器借用件的初步布置,车身内外饰部分电器借用件则需从人机工程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初步布置,分析布置空间的可行性。

并将新开发件的位置及限制条件进行初步定义。

造型设计阶段,进行发动机舱、下车身和车身内外饰部分电器件的详细布置以及整车线束的初步布置。

工程设计阶段,根据输入的电器更改件和新开发件进行布置检查和校核;审查零部件状态,协调专业科室进行零部件的更改设计;检查零部件拆装方便性以及评估产品可维修性。

整车线束部分,需根据整车车身和内外饰三维数据、整车电气设计方案及电器原理图等的不断更新调整,对三维线束分块及布置走向、插拔空间和拆装维修空间等进行校核。

验证阶段,进行工程样车的总布置验证和评审;跟踪试制试验中的问题,协调专业科室解决相关的问题;在试制样车阶段,验证零部件拆装方便性和产品可维护性。

3.1 整车电器3.1.1 蓄电池蓄电池介绍1)蓄电池功能汽车蓄电池是起动用蓄电池,它满足起动发动机的需要,即在5~10s的短时间内,提供汽车起动发动机足够大的电流。

蓄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可逆直流电源装置。

在汽车上,蓄电池与发电机并联向用电设备供电。

在发动机工作时,用电设备所需电能主要由发电机供给。

蓄电池的功用是在发动机起动时,向起动机和点火系供电;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时向用电设备供电;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供电;发电机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动势时,将发电机的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吸收发电机的过电压,保护车用电子元器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装生产设计建模指导手册
一.电装建模的基本内容:
电装建模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标准库的建立
对一些标准件的建模,包括电缆托架,扁钢支架,电缆贯通件等。

2. 电气设备及其机座模型的建立
根据厂商资料,利用VOLUME 及STRUCT 绘制电气设备及其机座模型。

3. 设备,设备机座,电缆托架,扁钢支架及电缆贯通件等在船体背景下的布置,及与其他
专业的平衡。

4. 图纸的绘制,包括铁舾件制作图,电舾件安装图,电舾件安装托盘,电缆敷设图,电缆

二. 在建模中的区域划分原则
电装建模是在不同区域中进行的,其原则如下:
/分段代码:如801,M1P 等(详见HANA 标准) C (内场)、B (分段)、U (单元)、P (总段平
台)、Z (坞内)五个阶段
P 为管装,M 为机装,E 为电装,F 为甲装,V 为通风,A 为居装
对于电装专业铁舾件一般在下列阶段完成: 1. 电缆通舱件在C (内场)阶段完成。

2. 电缆桥架,扁钢,及小型设备底座在B (分段)阶段安装。

3. 大型设备底座(安装在甲板面上的)在P (总段平台)阶段安装
三. 平衡要领
在生产设计中,总的平衡原则如下:
1.在布置前与其他几个专业共同商量大的原则,特别是确定主干电缆走向要满足综合布置的要求,例如电缆桥架安排在甲板下多大的区域,管系安排在多大范围内,风管安排在多大范围内。

2.在开始布置前了解该区域各个专业的模型如何调用,有时管系在某个区域上有几个阶段的模型,调用时注意将模型要调全。

3.建模中,遵守各专业协调时约定的大原则,尽量将桥架布置在该范围内。

并以其他专业的模型做为背景。

4.当各个专业建模大体完成时,由主管设计师牵头,几个专业来次大的平衡协调。

2 B E
1 3
5.在建模完成以后,如果模型需要改动,千万不忘同其他专业联系和平衡。

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综合布置/平衡要领
电装生产设计是按合理的工艺程序来考虑的。

它应与造船工艺路线和船舶建造总程序相适应,既有时间概念,又有工程概念。

因此一定要依据造船生产进度、电装的船内流程计划和设计流程来进行安排设计。

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安装阶段就是按照以上总程序来确定的。

而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综合布置是否合理,各专业间的综合平衡,决定了今后电装生产设计图纸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现场施工的进度。

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综合布置按工艺程序通常在以下三个部分进行:主船体部分、机舱部分、上层建筑部分。

1.主船体部分
通常电装设备、电缆、电舾装件分布在管弄、隔舱壁、边舱和主甲板部分。

而管弄、隔舱壁又是电气首先应考虑的部分。

a.在管弄、隔舱壁电气布置的时候,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分段划分、梯道位置、压载总管方向,以及电磁阀的位置。

以电气设备布置为重要依据,将电气接线箱、舱顶灯、开关、插座等电气设备布置在船体上,同时配上设备支架。

b.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将初步估算的托架、扁钢所占空间大小高度布置在船体上。

布置时要考虑其净空高度,在不影响高度的情况下,电缆主托架尽量布置在大梁的下方,分段接口尽量不要放置设备,托架、扁钢尽量断开,这样可以提高分段预舾装率。

设备布置后会经常发生因各专业布置上的碰撞,这要经过反复协商解决。

c.在机舱进入管弄、隔舱壁进入管弄处,应考虑水密要求。

d.主甲板部分的电气布置,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甲板机械布置位置、管系的走向,以及边水舱电磁阀的位置。

e. 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主甲板电缆敷设应用电缆管或电缆槽为主,分线处用电缆分线箱过渡,电缆管或电缆槽与主甲板管系并排布置,尽量保持平直。

电缆管或电缆槽应考虑其收缩余量和连续接地。

f. 主甲板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应分别敷设在不同的电缆管或电缆槽中。

2.机舱部分
a. 在机舱电气布置的时候,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分段划分、梯道位置、机舱设备、集控室、风管及主要管系布置情况。

b.以电气设备布置图为重要依据,将主配电板、集控台、发电机控制箱等大中型设备按确认的设备尺寸在船体上定位,同时应考虑控制箱门的开启方向。

c.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将初步估算的托架、扁钢所占空间大小高度布置在船体上。

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在强梁处开孔,电缆主托架尽量布置在大梁的下方,同样分段接口尽量不要放置设备,托架、扁钢尽量断开,这样可以提高分段预舾装率。

设备布置后会经常发生因各专业布置上的碰撞,这要经过反复协商解决。

d. 由于主干电缆走向图是详细设计图,因此在综合布置时会发现不合理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可作少许修改,但要作出较大修改时,要与详细设计人员商量,在许可情况下,才允许修改。

e.主配电板至发电机的电缆应分开敷设,并尽量远离。

f.同样两路供电的电缆也应分开敷设。

g.非机舱用电电缆不应通过机舱。

h. 电缆托架通常布置在管系、风管的上方,但又要考虑敷设的方便,因此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电缆托架一定要离开热管,具体尺寸参照工艺要求。

2.上层建筑部分
a. 在上层建筑电气布置的时候,应首先了解船体结构、防火隔堵、防火区域划分、舱室、舱室家具、风管及主要管系布置的情况。

b.以电气设备布置图为重要依据,将驾驶室、应急发电机室、充放电板室等电气专业舱室的电气设备、电缆通道控制箱、接线箱等按确认的设备尺寸在船体上定位,布置时应考虑控制箱门的开启方向和设备的操作方便及美观。

c.以主干电缆走向为原则,将初步估算的托架、扁钢所占空间大小高度布置在船体上。

电缆主托架尽量布置在大梁的下方,但要考虑室顶高度。

设备布置后会经常发生因各专业布置上的碰撞,这要经过反复协商解决。

d. 主干电缆尽量在电缆通道及走道顶中敷设,千万不能用围板或家具封死。

e.电缆托架通常布置在管系、风管的上方,但又要考虑敷设的方便,因此一定要留有足够的空间。

电缆托架一定要离开热管、顶部水管的法兰等等,具体尺寸参照工艺要求。

f.防火电缆贯通件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的浇注空间。

g. 电缆不应嵌入隔热敷料中。

h. 进入主桅的电缆尽量敷设其内部。

但在条件不容许的情况下,电缆敷设尽量靠进朝艉部的方向。

四.TRIBON设计细则
⑴.设备及标准铁舾件建模
根据厂家资料用VOLUME绘制设备的外型尺寸,并输入到COMPONENT中建立关联。

建模中要注意用统一的命名规则。

以Equipment方式建模的舾装件一般是有管子接口,电气接口的舾装件,其它只是焊接在船体上的舾装件一般以Structure方式处理,尽量避免用PLACED VOLUME。

在创建EQUIPMENT时需要建VOLUME和COMPONENT,并要在COMPONENT里填写正确的信息。

VOLUME和COMPONENT的命名标准
命名方法
例如:
E P E L I P N . KOC / 0 1
设备名称缩写见附录
注意:
1. 专业代码:P 为管装,M 为机装,E 为电装,F 为甲装,V 为通风,A 为居装。

2. 如果详细设计图纸中没有电装设备序号,则该代码可省略;如果详细设计图纸中给
出了电装设备序号,则与其编号相同。

3. 英文缩写一般由主设备名和部件名组成,中间以点号分隔。

4. Detail Level 为9时表示设备本体,8表示带拆卸空间或运动空间的Volume
5. 注意Volume 的颜色,电气接口用亮蓝色,管子接口用红色,本体尽量不使用黑色。

如有填料函则用突出的圆柱体表示,如果只有进线孔则用与设备外壳齐平的柱状物表示。

6. Component 信息填写规定
a. 在General 页需要填写:Supplier, Weight, Description
序号 01 厂商名称 设备名称
系统
电装
P :电力系统 C :控制系统
N :驾控、通导系L :照明系统
F :火灾报警系统
b.在V olume页需要填写:V olume,V olume type, Usage Code, Scale,Detail Level
⑵铁舾件(STRUCTURE)命名规则
Sturcutre建模时,如果该铁舾件为标准件,一般处理为只有一个部件的Sturcutre,如标准踏步可以这样处理;如果铁舾件为外协件,一般处理为有多个部件的Sturcutre,如直梯可以这样处理。

注意事项:
(1)建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a.详细查看设备资料,确定电气设备的进线位置及维修空间。

b.了解建模中的各种命名规则与编码,及主要设备的缩写。

(2)建模过程要按照设备资料及命名规则进行,在对电缆支承件与电气设备布置的过程中要以该区域其他专业的模型为背景,注意平衡协调。

(3)建模完成后要与其他几个专业进行大的平衡、协调。

如果位置有修改要及时在模型里反映并在与其他专业平衡。

附录(设备代号)
第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