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品“个性化”设计与求异心理消费
定制产品的消费心理解读

,
喜 欢 定 制消 费
不 仅 仅在 于 从 所 拥
是 把 很 多 已经 成 型 的产 品 推 销 给 他
顺 应 这 种 需 求 已 经 让 耐 用 品 的周 期
开 始 缩短
,
有 的产 品 本 身
化 心 理 的体 现
。
,
同 时 也 是 消费 个 性
(她 ) 们
,
消费者 参 与 当前 的 消费
一
比如 宝 马 M i n i C o o p e r 也
,
而凡 是 可 以标 准化和 规模化 的
消费 趋 向的代表
比如
,
,
消 费者 为
定 制 产 品 自然 也 就 成 为 了 满 足
。
,
消费者 总 是 会觉得有很 多缺
Y 20 0 8 / 7
了体 现 自 己 的 个 性
喜 欢 可 以换 外
消费 者 需 求 变 化 的 方 式
因此
,
能
34 I儿
I
维普资讯
,
现 在 很 多 品牌 都 在 通 过 定 制 来 传 递 品牌 和 生 活 方 式 融 合 的理 念
比如 在 耐 克 网 站 上
, ,
却 是 他 ( 她 ) 们 跨 入 时 尚潮 流 的象
征
。
同 时 也 体 现 了 消费者希 望 抬 高
因此
“
,
希 望 引领 时 尚 的 阶层 总
”
身份 及 通 过 消费产 品 来体 现 自身特 权
因此
,
个 简单 的动作
但 是 对 于 消费 者 来
时 尚奢 侈 品
此
,
,
,
因
消 费 者 更希 望 企 业 可 以按 照 自 己喜 欢 的方 式来设 计 和 开 发产 品
新最新时事政治—求异心理引发消费的解析

一、选择题1.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
这说明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影响③收入预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④商品的需求程度影响价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开学季将至,大学生小明准备购买一部手机。
小明父母要求小明在购买时一定要做到“货比三家”。
从消费心理看,小明父母的要求主要受到的影响是A.从众心理B.求实心理C.节约心理D.求异心理3.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日益由规模化、标准化消费转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
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服装生产领域出现私人定制服务,消费者对定制服装需求日益强烈,驱动私人订制服装需求不断增长。
对“定制”这种消费现象认识正确的是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②求异心理的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导③会加大生产成本,从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④生产者要针对客户的个性需求,生产出不同的产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出门在外吃碗泡面,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某品牌红烧牛肉面,而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什么芝士面、藤椒面、免泡拌面……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更希望吃好,吃得健康、美昧,甚至还要有个性、有格调。
这种变迁①折射出我国饮食消费正在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②说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③启示企业要通过完善消费体制机制激活消费市场④启示企业要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同学们纷纷表述自己的消费倾向。
小红说:“别人有的东西,我也想有,要不然心里就有点不平衡。
”小明说:“我总喜欢购买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个性。
”小丽则说:“别人有的东西,我一定要比他的更好,这样才能显出自己在同学中的身价。
”据此判断,上述三位同学的消费心理分别属于()A.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B.求实心理、求异心理、从众心理C.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D.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求异心理6.为打开柳州生产的宝骏 E100 新能源汽车的销路,上汽集团在桂林市举办免费试用一个月的活动,勾起了不少市民的购买欲望。
消费行为面面观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随大流

未来消费趋势预测
个性化消费持续升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未来消费市场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
化服务。
智能科技改变消费方式
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将深刻改变消费 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
的购物体验。
绿色环保成为消费新趋势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 环保、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将逐渐成为 主流。
尊重需求
消费者追求被尊重的感觉,通过购买行为 来展示自己的成就和地位,如购买名牌产 品、定制服务等。
社交需求
消费者通过购买行为来融入社会或展示自 己的社交地位,如购买奢侈品、参加高档 聚会等。
感知与认知过程
感觉
消费者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 信息,如看到广告、听到促销
信息等。
知觉
消费者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 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对商品 或服务的整体印象。
行为习惯的养成与改变
消费者的意志品质会影响其购物习惯的养 成和改变,而良好的购物习惯又有助于增 强消费者的意志力。
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 训练来养成或改变,如培养自己比较价格的 习惯、改变冲动购物的习惯等。
04 从众心理解读
从众心理定义及表现形式
定义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行为,采取与大多 数人相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心理现象 。
社交属性融入消费行为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消费行为更加具 有社交属性,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更 加注重与他人的互动和分享。
提升消费者素养建议
提高信息甄别能力
面对海量的消费信息,消费者应提高信息甄别能力,辨 别真伪,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增强环保意识
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应注重选择环保、可持续的产品 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浅谈模块化diy在日常用品设计中的应用

诵?
裤和情感t的个性化器求为目标£现出比普遵产品史^性化 更实用和更有趣的特§运用幔块化DjY理念设计&来的日用品 正建渐进^人们的视野步^^们的生嘉 自于自身的独特优 势模块化Df7产品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它必将愈来展现出 广阔的发展前景
{#
【】j赶讳,{m&**#**g£^自**慢电)N‘卅M
『2耻RⅢ^~*毒m《*【q nE自}Im自《#
rt:瓢:d酬菡
目6…nBⅢ删^“g㈣w}n#.’}bF#*&¥{
反思层发指的是依箍于产品带结^们的记忆和使用产品所 带来的自蠢盛以厦一些渫层发的意识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它 三络脱离了传统的产£的,k观和使用功能的范畴表现&一种 更高级的意识形态妊产£的£牌纪念意义收藏价值等注 重反思层次设计的产£往往n-月费者感觉得到了一酃归属感
Flats幡e md驴楗块化冰箱(见圉2l其每个模块的冰箱都拥有
不同的颜色不但让家庭主妇们可d发挥自E的色彩偏好自日 措配自己的冰箱更在心理上蛤^以嚷示以每个颜色七表! 面可能会存放的食物让食物在丹粪时更显得井井有景
2听觉 听觉感知系统是^接收信息的主要系统之一可以激发情 绪和情感虽然不是最直观的种方式但也是消费者购买产 品对的主要考量点之一。特别是一些音响羹的产品f见国3 J x 伺环境下’自费者对于声音的高低和频率的要求部不一样以往 R能通过购*不同型号的产B解决这十问题■模块化0 Jy剧日 以让一件产£通过组台来适应不同环境下^们对于声音的K同 需求相比干传统产品优势明显 3触觉厘其他 触觉虽不厦观觉和听觉的蒋受直观但却更为细腻优良 的触感能镑使消费者更快地接受仲产8目t起购买欲 (=)行为层次设计 行为层次与产品的效用以及使用产鑫的感受有关它! 要包拮功能性能和可用性等。通俗的解释就是使用者在使 用产£时与产品产生的一种§动过程或是在使用时体会到的 一种乐趣. 与本能层次相比它注重于实际使用的行为需求显然要更 高一十缎别它的设计目的也比本能层发妻高使用者需要在 实际操作中得到蔫足。而单一的产品无论考虑得多周全仍然 不可能满足每个消费者不同的使用需求所以模块化o Y产&就 有7自己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让每个模块拥有不同的使用功能 让消费者自己挑选适台的模块或是同样的模块组台后可以有 不同的功能通过自自的绍台方美满足不同的需求.如M“¨_
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

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第四组:夏永德、潘迪靖、马海山、石婷婷、唐玉萍、*特点1234感性消费、随意性强消费个性化、多样化注重实用、追求便利挑剔型购买、考虑周全5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尊心1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爱美心理是每一位女性消费者普通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消费活动中表现为追求更多的消费品。
随着女性消费者经济地位的独立与提高,女性的个性倾向越来越强烈;她们开始去追求自己的、与他人不同的个性化生活,表现在消费活动中,就是追求个性化商品与服务(求异心理),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形象。
2感性消费、随意性强女性消费者大多感情丰富,爱幻想、联想。
在心理个性的表现上具有较强烈的情感特征。
在消费活动中,她们容易受感情的支配与影响,产生临时的、冲动的购买行为。
93.5%20%18~35岁的女性都有过各种非理性购买行为,这些非理性消费占女性消费支出的比重达3挑剔型购买、考虑周全女性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在商品使用价值方面考虑较多,挑选时间较长。
这种较强的求全心理,往往使她们在购物中留有遗憾,甚至经常产生退货或换货的行为。
5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尊心女性消费者还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尊心,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购买商品时,往往以选择的或挑剔的眼光,一定的购买标准来评价自己与别人,这些心理状态表现出一定的求新、求异的特点4注重实用、追求便利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十分关注商品的实际效用和具体效益,同时对使用商品与购物的便利性具有强烈的要求,(求实、求便心理)现代女性消费的新动向自主动向:经济、精神等各方面独立,过自己心仪的生活。
挑战动向:尝试想做的事,想冒险,想要一些亲身体验。
变身动向:希望生活多样化,想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即时性动向:希望省事、方便。
愉悦动向:希望自己过得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变身动向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在服饰、装饰、发饰上多样化。
挑战动向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在商品、服务上标新立异。
广告行业中的消费者心理分析与广告创意设想

广告行业中的消费者心理分析与广告创意设想一、消费者心理分析1.1 消费者决策过程在广告行业中,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消费者决策过程通常可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引发、信息搜索、评估比较、购买决策、购买后评价以及再购买。
通过了解这些阶段,广告创意可以更准确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1.2 消费者心理驱动力消费者的心理驱动力会影响他们对广告的反应。
其中包括认知因素(例如知觉、注意力、记忆)、情感因素(例如态度、情绪)和社会因素(例如群体影响)。
了解这些心理驱动力有助于广告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来吸引消费者。
1.3 个体差异与目标受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等。
目标受众定位对于广告创意至关重要,不同群体对广告的接受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目标受众来调整广告内容和表达方式。
二、广告创意设想2.1 利用情感吸引消费者情感因素在广告中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欢乐、温馨、幽默等情感元素可以让广告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2.2 突出产品特点和优势广告创意应该突出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优势,以便让消费者了解其独特之处。
通过强调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或创新等方面来吸引消费者。
2.3 引起观众兴趣和好奇心在设计广告时,应该注重通过视觉效果或故事性来引起观众的兴趣。
这可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个有趣的场景或使用令人惊艳的视觉效果等。
2.4 提供针对目标受众的个性化体验个性化体验对于吸引消费者至关重要。
利用数据分析以及精准定位,为不同目标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广告体验,从而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增强他们与品牌之间的联系。
2.5 利用社交媒体与消费者互动社交媒体是当下最重要的营销渠道之一。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目标受众进行互动,提供有趣的内容和具有吸引力的广告创意,以增加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2.6 利用明星或名人代言邀请合适的明星或名人代言产品可以极大地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认可度。
浅谈消费心理对产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性 , 了商 品的包装 必须 有多维 的情 感诉求 , 能吸 引特定 的消 费群体 才能 决定 才 产生预 期 的购买行 为 。包装设 计 的心 理 策略是 非常逻 辑化 的创 意思维 ,它不 仅要 从视觉 上吸 引特定 的消 费群体 ,更要 从心理 上捕 捉消 费者 的兴奋 点与购 买欲 。其心 理认知 包括 :求便 心理 、求信 心理 、求美 心理 、求趣 心理 、求异 心理等 等 , 多层 次的消 费认 知心理 性决 定了 商品包装 设计 也要 从多角 度进行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精选文档】

消费者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从众心理特点:具有仿效性盲目性评价:消费是否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特点: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评价:它的利在于可以推动新工艺与产品出现,而弊在于展示个性不但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攀比心理:特点:面子消费评价:这种消费心理不可取求实心理: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考虑很多因素评价:讲求实惠,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公众的主要消费心理类型大致有:(1)从俗心理,即入乡随俗,消费行为上的趋同心理。
(2)同步心理,消费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3)求美心理,指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
(4)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
(5)求异心理,这是与从俗心理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追求一种与社会流行不同的消费倾向。
(6)好奇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的追求.(7)偏好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某些特殊消费活动的执着追求。
(8)便利心理,指消费者主要从功能便利的角度选择商品的心理现象。
(9)选价心理,指顾客在选择商品时,对价格的特殊关注。
这些心理类型并不分属于不同的人,而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
当一种产品满足了顾客某一类心理需求时,就会诱发他的购买动机。
消费心理在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的表现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参与完成的调查统计显示各类人群及各年龄段有如下心理特点: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女性花钱爱算计:女性中花钱特别仔细的占12。
4%,比较仔细的占49.8%,花钱不太仔细的占20.7%,花钱很不仔细的占2。
9%,不一定的占14。
2%。
年龄越大手越紧:40岁以上年龄段消费者花钱都“比较仔细",并且表现为年龄越大越仔细.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近乎“特别仔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产品“个性化”设计与求异心理消费
[摘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载入了新时代。
随着新设计哲学的兴起,产品设计日趋“个性化”、多元化,产品富于故事性,附加值增加,从而推动消费。
以充分重视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为基础的情感化设计已成为一种崭新的设计思潮。
“个性化”的产品个性鲜明,突显情趣化、概念化、差异化的特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追求多层次、高层次的心理欲望,因而倍受青睐。
如何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导入新的设计思想,已成为当今产品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目前设计领域的探索,尝试探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个性化”设计思路,探求引发求异心理消费的共鸣点,阐述新的设计理念对于消费心理面面观的重要影响,从而有助于情感化设计在我国的开展,改善国内产品设计冷漠、单调的现象,对生产企业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品设计个性化求异心理消费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飞跃,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载入了新时代。
随着新设计哲学的兴起,产品设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产品赋于故事性、增加附加值的趋势日益明显。
以充分重视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和精神需要为基础的情感化设计已成为一种崭新的设计思潮。
因此,现代社会进入了重视“情绪价值”和“情感价值”的时代,即感性消费时代。
当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便日趋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情绪化,使物质上的富足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需求。
而“个性化”的产品个性鲜明,突显情趣化、概念化、差异化的特征,恰恰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追求多层次、高层次的心理欲望,因而倍受青睐。
由此可见,产品“个性化”设计引发求异心理消费。
一、产品“个性化”设计与求异心理消费的契合点是情感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摘自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也就是说,设计师富于产品故事性、趣味性,与观者的视觉做游戏,挑动着购买的好奇心。
津津有味地寻找它们眼里最奇妙的设计和最自我的解答,并乐在其中,从而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刺激了求异心理的消费。
此类产品不仅要从视觉上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行为,更要从心理上捕捉消费者的兴奋点与购买欲。
产品也可将情感信息元素从设计者那里传递给使用者。
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因素,便颇具人性化的气质。
设计产品的目的在于使用实现其功能价值,不能使用的也许只能称之为一件艺术品。
而对于优秀的产品设计来说,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的优美还是不够的,通过一次完美的使用体验来感受产品的趣味性,才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
这就好比一个人仅仅有外在美是不够的,必须让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才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
二、“个性化”设计的产品竞相争夺求异心理消费人群
1.青年消费者
在我国,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
(1)追求时尚和新颖。
他们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
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现自我和体现个性。
他们喜欢购买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的商品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
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
他们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2.女性消费者
(1)追求时髦。
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
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2)追求美观。
注重商品的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感情用事,细腻而敏感。
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
喜欢购买性感的、童趣的、流线型的产品。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
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
相反,中老年消费者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比较平稳,大多会精打细算不受外界影响,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因此,他们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购买。
总而言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消费者心理市场细分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产品设计也要从多角度进行。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
今天的时尚,可能明夫就会过时,产品的“个性”必须在继承传统与创意中寻求平衡、和谐与统一,保护功能和艺术美感的融合。
成功的产品设计是生产者的意念心理,创造者的思维心理和购买者的需求心理的共鸣。
产品只有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情感,才能够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