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

合集下载

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

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

实用类文本解读路径例说
詹丹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22()17
【摘要】在语文统编教材中,实用类文本占有一定比例,包括演讲词、新闻消息、人物特写、科普说明文等文体。

因其内容浅显、技巧相对简单,教师对这类文本章法
的探究往往有所忽视。

本文从文体特点入手,结合具体文本,在材料选择、结构安排、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对同一种文体中不同特点的内在制约作了案例剖析,从
而为精准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表达效果和作者写作思路提供解读路径的示例。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詹丹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从《囚绿记》的解读谈写作——基于"民族汉考"的文本解读例说
2.从语篇学的角度解读实用类文本——以《纪念白求恩》为例
3.从语篇学的角度解读实用类文本——以《纪念白求恩》为例
4.小学生古诗词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策略例说——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
5.文本解读贵在质疑解惑——《黄生借书说》文本解
读的思考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也谈对卡夫卡_骑桶者_的理解_詹丹

也谈对卡夫卡_骑桶者_的理解_詹丹
么 比一只 空桶 浮在 空气 中能更好 地证 明煤桶 中 的空空如也 呢 但这里有 一个悖论 , 下文 再讨
题。 但在这部分文章里 , 除 了同义反复地说 “骑桶 ”
的方式就是异化 却没有给 出基本的解释 , 又泛 泛而论地说是 写出了 “ 我 ” 与世俗世界疏离 的感 觉 , 就转而谈 别人反复谈过 的卡夫卡 《 变形 记 》 、
思所 谓的 “ 私有财产 ” 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前提
论 。 其 中 , “通常 的请 求 ” , 在 《卡夫卡全集 》 译本 中翻译为 “平平 常常的请求 ” ② , 虽然我不懂德
诱文学习
年 心月
条件 ④ 。从 小说 《 骑桶者 》 的文本来看 , 对人与物异
化现象 的描写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们可 以从三点 来分析 。首先 , 是煤桶 的异化 , 是煤桶这一 日常生 活的用具 , 处 在了容器与飞行器之间的一个尴尬

重复 了前两部分的一 些观点外 , 较 有新 意的见解
主 要集 中于第一 部分 , 遗憾 的是 , 第一 部分 的观 点 , 基本 是对北 大博 士胡少 卿一 篇解读 文章 《 人 与 世 界的不 可通 融性 卡 夫卡 骑桶 者 》 以下
省称胡 文 的 沿用 ① 。本文要讨论 的是 , 朱文的观
推断至卡夫 卡创作的所有小说 , 其实仅仅是 从概 念 出发 而不 是从 文本出发解读文本 的结果 。 即便 如 “害怕 ” 、“恐惧 ” 这类概 念的提 出有一定 的道
理 , 能 从整体 上解 释卡夫 卡小 说的 一些 基本 特 征 , 但却未必能一一 体现 到他小说 的所 有描 写 , 特别是 无法合理 解释该 小说 中 “骑桶 ”这一 特定 行 为 。 概念就此蜕变 成了空洞的说教 , 而且 也会 在 一定 程度上 诱导 一种 用概念 来机 械套 用文本 的不 良习惯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作者:詹丹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0年第01期编者按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成为教学难点。

被编入必修下册的《红楼梦》,作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高峰,内容博大精深,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阅读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编排的意图,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也面临很多困惑。

本期,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詹丹从“脂本与程本”“文本与副文本”“段落与机理”三个方面,对《红楼梦》读什么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吴欣歆立足课标,探讨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内容、自读指导、教学设计与实施等。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杨伟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点和难点,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吴泓从“分类”“梳理”的角度,介绍了如何通过设计学习活动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希望这几篇文章中的学术观点和实践探索对教师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教学,是针对此前往往以单篇文章或者中长篇片段组合成语文教材作出的一种补救。

之所以说是补救,是因为以单篇、片段组合成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对生活场景的展示,对人际交往丰富性和人之复杂性的呈现,还是对人的想象世界的开拓或者对问题思考的讨论等,往往都缺乏一种全景性、深入性的特点。

而就目前推出的文章大单元组合或者群文阅读方式来看,建立起的单元结构,大多是以编者基于某些概念或者范畴而构拟的框架式理解(尽管这是无可避免的),从文章自身发展出的个性化问题的联系还较少。

这样,文章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有机联系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借助于他人的理解所构拟的框架,在实际教学中也可能带来泛化甚至贴标签式的、削足适履的后果。

整本书阅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逐渐成为语文界关注的重点。

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学校,已经进行了初步实践。

有的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经验,写出了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

《小说文本解读》詹丹老师课件 (一)

《小说文本解读》詹丹老师课件 (一)

《小说文本解读》詹丹老师课件 (一)最近我在阅读《小说文本解读》课件时,深感其中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卓越之处,下面就将我的阅读体验与大家分享。

一、课件的主旨《小说文本解读》是一门应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而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为文学爱好者所设置的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较为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情节、寓意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本课程是重点在于教学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二、教学思想1. 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詹丹老师认为观念的理解是读书中最困难的一环,只有要求学生定期交作业,才能够助长学生对书的反思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学生可将观念巩固在心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听课的今天。

2. 运用会话教学法詹丹老师认为:“对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是帮助他们理解小说的最好方式。

如果老师能够把学习的过程变成一场深度的对话,那么学生也会因此而获益。

”会话教学法的运用正好满足了这个思路。

3. 基于学生的需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提问,詹丹老师能够洞察学生的需求所在,据此调整教学。

例如,在接受学生的现场提问时,詹丹老师能够快速地针对这些提问进行适当的延展,深化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教材的选择教材不是先验的,而是根据每个学期的课程需求选择的,同时,教材也不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而是通过挑选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积极成分。

2. 教学策略在《小说文本解读》这一课程中,詹丹老师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如推理、分析、对比等,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理解小说世界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技巧在讲解时,先跟学生交流,让学生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引导学生去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语句、人物特点等内容,从而逐渐发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分析模式,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四、课程价值通过学习《小说文本解读》这一课程,我发现所带来的价值不仅是对于文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增强了我对于思辨性、逻辑性思维的训练。

文本解读:回到语言学、文献学的起点——詹丹访谈录

文本解读:回到语言学、文献学的起点——詹丹访谈录

文本解读:回到语言学、文献学的起点——詹丹访谈录作者:詹丹剑男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20年第3期詹丹剑男詹丹(1963-),上海嘉定人,曾先后任教于嘉定实验中学、上海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红楼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古典文学会副会长,多次担任高考语文上海卷命题组组长、审题组组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都市文化学和语文教育。

代表作有《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

剑男:詹教授好,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

您在大学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特别是《红楼梦》的教学研究,怎么会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又怎么会把较多精力放在了《语文》教材的文本解读方面?詹丹:1985年,我从师范大学毕业,正赶上钱梦龙老师创办嘉定实验中学。

他是我邻居,也教过我,所以问我愿不愿意去他学校任教,我就去了。

因为当语文教师要解读课文,可当时教参书上的解读都比较简单,并不能很好解答我心头的一些疑问,比如,我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都习惯地认为,百草园是儿童乐园,而三味书屋是扼杀儿童心灵的牢房,作者写他离开百草园,好像很感伤,但作者写他到了三味书屋,感觉日子也挺快乐,情趣上没有太大的起落,这是为什么?还有关于《孔乙己》的结尾,为何有“大约”“的确”的表述矛盾,当时的教参书就没有这方面的合理解答。

还有一个原因,跟钱梦龙老师的引导有一定关系。

他曾对我们说,他和北京的章雄老师在杭州开会时,谈到成为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素质,两人不约而同的一个看法是,能够不借助参考书,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

这话我听进去了,所以对文本解读一直比较留意,也培养起了兴趣。

后来读研究生、在高校任教,研究《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注意力也放在小说文本解读方面,写了不少有关的文章。

但真正集中精力来研究《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还是在许多年后,我有机会去参加高考语文卷命题,需要反复推敲文本,后来又担任了研究生的《语文教材和文本解读》这门课的教学,需要写讲稿,才陆续写出了较多的文本解读的文章,并分别在2015年和2017结集出版,就是《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和《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两本集子,2020年可能还要出一本统编教材的课文解读。

《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

《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跟着詹老师经典重新读!作者简介詹丹,嘉定人,文学博士。

曾先后执教于嘉定实验中学、教育学院、华东师大学中文系。

现为师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市古典文学会副会长。

主要从事古代小说、都市文化和语文教学研究。

出版著作有《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语文教学的批评与反批评》等。

容简介本书系《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的续集。

詹丹老师围绕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重新解读,抽丝剥茧,鞭辟入里,为读者理解和语文教师教学这些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构成本书上编和中编的容。

下编则是《红楼梦》与整本书阅读,詹老师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针对当前语文界倡导的整本书阅读状况,以解读《红楼梦》为例,为阅读整部经典著作的教学提供参考。

目录1 自序1 导论:文本解读与整体的关联性7 上编童诗、童话及其他9 《比尾巴》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含量问题14 以儿歌《小小的船》为例谈教学容的深浅问题20 关于童诗《影子》不同版本的思考25 “新装”的不见与所见——解读《皇帝的新装》的另一种思路30 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我们还能教些什么35 《夏洛的网》第一章“早饭前”赏读45 梅子涵《走在路上》解读55 城市的诱惑:安徒生童话的一个主题67 中编古今诗文和中外短篇小说69 理想的相遇与寻找——重读《桃花源记并诗》74 诗歌的赏读和赏析——从关于贺知章《咏柳》诗的三篇赏析文说起80 子何以能说服客人——重读《赤壁赋》兼与归青老师商榷86 快乐的不同境界——从《快哉亭记》的写作脉络说开去91 理性之爱——重读《爱莲说》96 试论文言文解读中的整体关联——以《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及相关阅读测试题为讨论对象102 神秘情节中的因果逻辑——重读《促织》108 人鬼恋——重读《聊斋志异》二题114 诗意的建构与解构——重读《荷塘月色》121 狗的定位与人的逻辑——重读《变色龙》128 时空架构与心灵呈现的特殊性——重读《二十年后》135 如何理解小说的奇妙构思——重读《最后的常春藤叶》143 下编《红楼梦》与整本书阅读145 也谈《红楼梦》是怎样开头的155 林黛玉进贾府与贾宝玉的“我予我夺”162 闻香识得红楼人165 简论城市书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173 断裂与连贯——论整体视野与《红楼梦》叙事的一种策略183 上场与缺席:《红楼梦》人物塑造的一种特殊策略194 主体建构中的个人与群体——论《红楼梦》有关“众人”的书写策略207 论《红楼梦》物与人之关系书写219 名著改编与经典代读——论《红楼梦》新版电视剧的成败得失230 马克思主义红学的审美维度——从希凡先生有关《红楼梦》的晚近论著谈起253 附录255 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关键词梳理——从《州桥》展示课谈起260 如何深化文本解读的常规路径——以《差不多先生传》的教学设计为例267 语文高考导向与学生的思维训练——以2015年高考语文卷为例274 经典吟诵与思辨性阅读的互补性280 后记读精彩书摘,写下您的精彩留言,我们将从中选取点赞人数最多的三位,送出《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签名本)。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

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小说阅读的价值——2019年四川省小说阅读赛课二组专家评课各位老师,今天又要站在这里评课了。

今天的评课综合了专家组龙勇老师、韩先才老师、袁学明老师、戴敬涛老师的意见,谨在此向评委们的付出和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赛课主题为小说阅读教学。

共听课11节,收获很多。

每一堂课都有其独特价值,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小说阅读的丰富样本。

谢谢老师们和背后团队的辛苦付出。

小说阅读是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小说这一文学样式的展评、研讨,对于深入地思考小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研究怎样更好地实现小说本身承载的文化内涵、思想意蕴,并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从评课标准看方向研究本次评课细则,既尊重小说文本特质,又呈现了对课程改革的关注。

主要有如下方向:1.尊重文本本身,充分彰显小说的价值和意义昨天王栋生老师讲到启蒙的意义,讲到人文旗帜要高高飘扬。

那么文学作品的阅读就是一种积极的潜移默化的生长。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从小说的产生到成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逐渐从边缘的文学体裁成为内涵丰厚,寄寓深广,指向人性和社会反映的纯文学样式。

梁启超在《论小说和群治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小说有“熏”——潜移默化,“浸”与“刺”——或日积月累或骤然变化之感染力,“提”——注重审美和精神满足,促使读者自我上升的创造主观能动性。

本次评分细则“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强调教学内容的“启发性”,希望能使学生阅读视野得到拓展,实现精神成长和能力提升,都体现了这一思考。

从本次执教看,泸县二中傅然老师引导学生细读贾府的大环境,体味黛玉的小个性,引导学生感受红楼梦的大悲剧,较好地呈现了审美体验、价值判断的丰厚性。

绵阳中学王瑜伽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边城》的风俗、人情,比较分析《边城》《祝福》在表现人性、社会环境方面的异同,都能给人较有文化内涵的价值启发。

语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译文问题詹丹

语文学习语文教材中的译文问题詹丹

语文学习 2017 年 9 月 39
控制住自己,迅速朝学校跑去。② 单 纯 对 照 两 段 译 文 ,教 材 的 文 字 更 口 语 化 ,
接 近 儿 童 的 口 吻 ,似 乎 要 好 一 些 。 但 拿 原 文 来 对 照 ,发 现 郝 运 的 译 文 才 是 更 忠 实 于 原 作 的 。 这 里 的关键在于第 2 段开头,原文是乌鸫尖叫,在教材 中 变 成 了 画 眉 婉 转 的 歌 唱 。 也 许 ,从 小 孩 角 度 来 看 ,画 眉 的 婉 转 歌 唱 可 能 更 有 趣 些 。 民 国 时 期 , 夏 丏 尊 、叶 圣 陶 编 的《国 文 百 八 课》采 用 胡 适 的 译 文 ,这 句 作“ 那 边 竹 篱 上 两 只 小 鸟 唱 得 怪 好 听 ”③ , 这 一 译 文 可 能 也 是 基 于 这 样 的 考 虑 ,但 这 恰 恰 是 不符合作品实际的。乌鸫的尖叫和画眉的婉转 歌 唱 ,从 表 达 效 果 来 说 是 有 特 殊 差 异 的 。 因 为 根 据 19 世 纪 德 国 鸟 类 学 家 伯 纳 德·阿 尔 塔 姆(Ber⁃ nard Altum)的研究,乌鸫有强烈的领地本能,一旦 发 现 它 的 领 地 被 陌 生 者 侵 入 ,它 会 发 出 尖 锐 鸣 叫 ,甚 至 有 可 能 冲 向 对 方 。 有 意 思 的 是 ,其 研 究 成 果 的 发 表 ,恰 恰 是 普 鲁 士 侵 入 法 国 之 后 那 一 段 时 间 。 我 们 现 在 还 无 从 判 断 ,都 德 写 乌 鸫 的 这 一 习 性 ,是 出 于 自 己 观 察 ,还 是 受 到 阿 尔 塔 姆 研 究 结 果 的 启 发 。 但 是 ,都 德 在 法 语 中 用 两 个 现 在 进 行 时 态 来 同 时 写 乌 鸫 的 尖 叫(不 是 婉 转 歌 唱)和 普 鲁 士 兵 的 操 练 ,很 可 能 是 有 特 殊 用 意 的 ,因 为 在 法 语 中 ,时 态 也 常 常 具 有 修 辞 效 果 。 但 是 乌 鸫 和 普 鲁 士 兵 构 成 的 对 立 ,在“ 我 ”这 样 一 个 贪 玩 懵 懂 的 小 孩 眼 里 ,是 感 觉 不 到 的 ,所 以 ,原 文 用 逗 号 ,把 两 者 连 成 一 片 了 ,而 不 是 像 译 文 或 者 教 材 中 的 选 文 那 样 用 分 号 ,有 一 种 断 裂 。(在 法 语 中 , 分 号 的 作 用 接 近 于 句 号 。)其 实 ,在 这 段 原 文 中 , 分 号 只 有 一 个 ,就 是 这 一 切 对“ 我 ”构 成 的 诱 惑 , 隔 开 了“ 我 ”尚 能 控 制 住 自 己 的 玩 性 ,使 得“ 我 ”终 于 没 有 逃 学 ,虽 然 迟 到 ,但 还 是 跑 到 了 学 校 ,上 完 了 法 语 的 最 后 一 课 ,并 在 得 知 从 此 要 改 学 德 语 后 ,思 想 感 情 上 受 到 了 很 大 的 震 动 ,甚 至 有 了 一 种爱国情感的顿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2)外文与中译
都德《最后一课》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 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 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教材译文本) 可以听见乌鸫在林子边上鸣叫(郝云译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二、小说文本和核心素养四方面
1.语言 (1)《荷花淀》语言修改 一个标点符号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很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孙犁 的《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在送丈夫上前线时这样对他说: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有的选本把这句话中的 句号印成了逗号,孙犁看到后很不高兴,说这是一个非常严 重的错误。你也这样认为吗?在这句话中用句号与用逗号有 什么不同?(语文版《语文》2006年)
(3)论蒲松龄《画皮》的几种主题概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于是我们立刻明白了先前清兵卫的不被人理解的那份执著。当老师和父 母以粗暴的方式扼杀了孩子的爱好时,恰恰扼杀了一个孩子不可限量的潜 力。而更可悲的,是他们永远不知道这悲剧的真相,还满以为自己为孩子 做了件大好事呢。(引自《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
(2)《套中人》的叙事方式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3. 诗学(艺术性讨论)
(1)《清兵卫葫芦》的情节设计:
前面的情节颇为平淡,精彩却在最后浮出水面。清兵卫的葫芦,古董店 居然开价5块,校役居然还卖了个50元的好价,而卖给当地富家价钱是500 块。……正是这结局的陡转,仿佛在山路上的猛一转弯,又仿佛是一阵风 吹散了一片雾,然我们忽然发现本以为熟悉的世界原来还有另一种面目存 在。情节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我不拦你”若用逗号,在语法上并没有什么错误, 不过这样全句的重心就落在“家里怎么办”上面了, 整句话就变成了不依不饶的责问。水生嫂不就成了用 家务来拖丈夫后腿的“落后分子”了吗?这显然与前 面的交代不符,与作者塑造的温柔、体贴等待丈夫归 来的解放区进步妇女的形象不符。
改用句号,强调了“我不拦你”,说明了水生嫂 支持丈夫参军,表现了她顾全大局、深明大义。但是 想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难以承担,随后脱口而 出“家里怎么办”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深深依恋。语气 停顿稍长的一个句号,完美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家常生活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停顿,把水生嫂细腻丰 富而又复杂微妙的感情、温柔而又刚毅的性格表现得 淋漓尽致。(引自《语文月刊》2016年)
上海师范大学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一、解读的三个角度
1.文献学(这里主要谈版本)
(1)原文和改文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 场老军的。”林冲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 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水 浒传》容与堂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 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 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施耐庵 删改本)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1)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感情的物质与非物质
(2)伯尔《在桥边》情节冲突的概括:“我”爱上了一个过桥 的姑娘,险些因她打碎了自己的饭碗,这是情节的发生;“主 任统计员 ”的检查是发展;“我”如何应付上司和压抑住自己 对姑娘的感情是小说的高潮;最后,“我”终于渡过了考验, 交上了 “鸿运”。(引自《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小说文本解读》 詹丹老师(共26张PPT)免费课件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t 公开课 ppt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课件 优秀pp t公开 课ppt
2.阐释学(主要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