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千人糕(共2课时)
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精品教案

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人糕》。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字词学习、句子理解、语文要素等。
具体章节内容为:《千人糕》一文,通过对千人糕的制作过程、背后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认识并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认识与掌握。
难点:理解千人糕的寓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教学视频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千人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课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找字词意思。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生字词、句子理解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5.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6.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千人糕》2. 生字词:糯米、红枣、桂花、寓意、团结、勤劳等。
3. 课文结构:引子、制作过程、背后故事、寓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千人糕》的短文。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和寓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课以爸爸和“我”的对话为线索,记叙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
作者在娓娓的叙述中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这正是学生体验情感的绝佳文本。
教学时,我以主人公“好奇——醒悟——激动”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以体验朗读、情境朗读、对话朗读为主要方法,引领学生在情感与文本的碰撞中获得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入课,引发质疑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糕”字。
2.交流:你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糕”?3.课件出示各种“糕”的,并引领学生朗读这些词语,巩固“糕”字。
发糕、年糕、蛋糕、芙蓉糕、绿豆糕、马蹄糕、糯米糕、桂花糕。
4.请学生再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预设:什么是千人糕?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制作出来的吗?5.导入:是啊,到底什么是千人糕呢?千人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一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借助多张糕点的,丰富学生对“糕”的意义的理解,并通过生字的反复再现,巩固“糕”这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先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和同桌一起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遇到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可以请同桌示范朗读,自己再练读几次,努力将每个句子,每个段落都读得通顺、流畅。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
3.学生再次通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米糕为什么被称为“千人糕”?相机指导学生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理清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相互示范、相互纠正,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的提升。
2024年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千人糕》。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25页至第27页,详细内容为:课文《千人糕》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学习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了解糕点的制作过程及背后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糕点的制作过程,学会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学会感恩,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课文背后的寓意,学会珍惜和感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糕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糕点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读和书写。
3.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了解糕点的制作过程。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学会句式和表达方式。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句式仿写和口语表达练习。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探讨课文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珍惜和感恩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千人糕》2. 生字词:糕、点、制、作、团、结、协、作3. 课文句式:因为……所以……4. 糕点制作过程:选料、制作、烘焙、装饰5. 课文寓意:珍惜、感恩、团结、协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千人糕》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制作千人糕的过程,并表达对别人的感谢。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课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理解了课文背后的寓意,培养了珍惜和感恩的意识。
2024年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米、糕”等10个生字,会写“米、糕、农”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3.了解千人糕的来历,懂得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好对话,了解千人糕的来历。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懂得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千人糕2.质疑:同学们,你们吃过糕吗?糕是怎样来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千人糕》,看看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好对话。
2.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提示学生注意语气和表情。
3.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1.默认勾画:找出课文中描写米糕来历的句子。
2.出示课件,展示米糕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米糕的制作过程。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米糕的生产需要哪些劳动人民的劳动?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四、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注意书写顺序和结构。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米糕的生产需要哪些劳动人民的劳动。
2.引导学生交流: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需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完成的事情?二、深入研读,体会感情1.默认勾画:找出课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
2.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说这块糕是“千人糕”?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1.引导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3.出示课件,展示一些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熟读课文。
2.课外活动:调查生活中需要许多人共同劳动才能完成的事情,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千人糕》米、糕、农、工、厂、店、买、钱、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千人糕》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米糕的生产过程,认识到米糕的生产需要许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6千人糕 教案

6.千人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千人糕”这个名称的由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有关“千人糕”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朗读、默读、个人发言、小组讨论、观察插图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千人糕”这个名称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勇于尝试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千人糕”的含义和制作过程,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掌握切糕的制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切糕的制作;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千人糕”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然后介绍“千人糕”的由来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千人糕”这个名称的由来。
教师向学生介绍“千人糕”所代表的含义,让学生了解这种美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阅读理解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要求注意语音、语调、语气等。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千人糕”到底是什么?“千人糕”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你认为“千人糕”代表着什么?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以上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教师向学生介绍“千人糕”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这种美食的制作过程。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制作“千人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三、制作切糕教师介绍切糕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切糕的制作过程。
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切糕。
教师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教师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切糕成果,并互相交流制作心得。
教师选取制作最好的切糕,让学生分享制作经验和技巧,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二下6《千人糕》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千人糕》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课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千人糕的来历,学习制作千人糕的过程,以及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进行句子仿写;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体会其中所体现的团队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集体协作的力量,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制作千人糕的过程。
难点:运用“一边……一边……”句式进行句子仿写,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视频、实物千人糕等。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千人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一道怎样的美食,从而引出课题。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理解大意。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精讲课文a. 学生边读边思考,了解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b.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c. 教师讲解“一边……一边……”句式,并进行句子仿写。
4.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千人糕。
b.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千人糕》2. 制作过程:揉、蒸、切、品尝3. 句式:一边……一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一边……一边……”句式,描述制作千人糕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千人糕》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千人糕》(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读句子,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1.学习读句子,想象画面。
2.借助插图,说说米糕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至5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
那这种糕是怎么做成的呢?咱们这节课接着来学习吧。
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至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种糕是怎么做成的?2.学生默读,指名说。
3.听到“千人糕”这个名字,这个孩子认为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读到的呢?4.指名回答,出示第6、7自然段。
(1)提问:孩子看到这平常吃过的米糕,是怎么做成的?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相机出示课本插图)(2)相机板书:大米—磨成米粉、米粉+糖=米糕。
(3)指名分段读。
(4)从孩子的话里听出来了,你听出了什么?孩子认为做千人糕很简单,老师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真的是这样吗?请再接着往下读。
5.出示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大米要经过哪些人的劳动才能获得?指名说。
相机出示书中插图。
(稻子图、种子图、农民种稻子图)(3)第8自然段的后面有个省略号,想一想,要做成米粉,除了句子中写的,还需要哪些人的劳动呢?(4)引导学生了解: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
农民种稻子除了需要有人播种,用农具耕地、收割、施肥、浇水灌溉田地,还需要有人育秧、锄草,需要有人把稻子收割。
收割以后有的经过人们的挑选成为种子,有的人们用来脱壳,加工成大米。
我们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就是讲的农民伯伯种地非常辛苦。
还需要有人用石磨或者机器把大米磨成米粉,才能成为做米糕的原料。
(相机课件出示图片)(5)指名读第8自然段。
6.学习第9自然段。
(1)刚才我们读懂了大米是经过哪些人的劳动获得的?做成米糕还需要糖,糖又是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的?你从哪里读到的?(2)指名读第9自然段。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千人糕》教学设计两课时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千人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千人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
本课文讲了千人糕名字的来历,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讲述了千人糕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劳动才做成的,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千人糕”中的“千人”是泛指,不是恰好一千个人,而是许许多多的人,这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千万”一样的,是虚指,意思是很多很多。
文章讲述千人糕名字的来历,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不是孤立有存在的,一个产品需要众多的人参与劳动,需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教学目标1.会读“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本课“能、具”等9个生字,会写“也许、一定”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4.了解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自己或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1.会读“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本课“能、具”等9个生字,会写“也许、一定”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教学难点1.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1.识字卡片。
2.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过生日的时候吃过什么?生答:生日蛋糕。
师:大家分享一下生日蛋糕的样子或者你吃蛋糕时的心情。
生:我属鸡,生日蛋糕上面做了只小鸡。
生:我过生日的时候,生日蛋糕有三层。
除了蛋糕,还有奶油,还有巧克力、鸡蛋、水果,上面插着蜡烛。
师:记得真详细,很好。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千人糕”——(板书:6 千人糕)同学们将题目朗读一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千人糕文本分析“千人糕”实际上就是米糕,文中为了强调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就称之为“千人糕”。
课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通过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三组对话来展开叙述。
第1~5自然段是第一组对话,爸爸告诉孩子什么是“千人糕”;第6~9自然段是第二组对话,爸爸和孩子探讨“千人糕”制作的劳动过程;第10、11自然段是第三组对话,爸爸的总结性发言揭示了课文的主旨。
课文语言朴实,平中见奇,表达比较有特色。
一是题目“糕”前冠以“千人”,使其变得富有悬念,易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二是以人物对话为主展开叙述,爸爸循循善诱,孩子心领神会,爸爸关爱孩子,孩子深受教育,很有情趣。
本课教学要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新词,在读中了解“千人糕”的生产过程,在读中获得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1.正确读写生字。
2.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的生产过程,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桌”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3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正确读写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几种糕点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糕点的名称,板书“糕”字并认读。
2.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你们知道吗?这些糕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千人糕”。
(把课题补充完整)3.学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预设:为什么这些糕点又叫“千人糕”呢?千人糕是一千个人做出来的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查一查生字表或字典,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正确朗读课文,不漏字,不添字,读通句子;再圈出本课生字,同桌间互读互听互纠。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读文识字的效果。
米糕ɡāo 特tè别 好嘛m ɑ 买mǎi 过 米粉fěn 熬áo 糖tánɡ 甘蔗zhè 汁zhī 甜菜cài 就算suàn 销xiāo 售 劳láo 动 的dí 确què 应yīnɡ该(1)学生接力读带生字的词语,师生共同正音。
“粉、算”是前鼻音,“应、糖”是后鼻音;“蔗、汁”是翘舌音,“菜、算”是平舌音;“嘛”读轻声。
(2)认识多音字“的”。
de 好的 这就是平常吃过的(de )米糕嘛!的d í 的确 这糕的(d í)确应该叫“千人糕”啊!(3)全班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①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图片来识记——糕、蔗、汁、糖。
课件示出米糕、甘蔗、果汁、糖果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是自己见过或尝过的,说说它的样子、味道等,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②熟字加偏旁识记。
艹——菜钅——销米——粉氵——汁采+ ——踩肖+ 氵——消分+ 亻——份十+ 亻——什彡——彩木——梢艹——芬口——叶③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熬上边的“敖”表音,下边的“灬”表义。
“灬”是由“火”演变而成的,把蔬菜等加水放在文火上久煮为“熬”。
糕左边的“米”表义,右边的“羔”表音。
“米”表示米制食品,“糕”的本义是米、面、豆粉类制成的糕饼食品。
④结合课文,联系具体的语境识记、理解。
“特别”一词在文中两次出现,可以联系句子学习,用换词法比较异同;“的确”一词,结合课文,让学生明白其在文中是非常肯定的意思,也可以说一说与“的确”意思相近的词语。
⑤偏旁归类识记。
米——糕糖粉艹——蔗菜劳⑥组词识记。
A.(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3题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蛋糕雪糕糕点面粉粉丝粉笔甘蔗蔗糖蔗农劳动勤劳疲劳B.同桌相互用生字组词,也可以说一句话。
示例:每年过年,爷爷都会亲自熬糖,做米糕。
爷爷做的米糕特别好吃。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再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2.(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笔顺和笔画,和同桌交流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练习。
第三笔是竖,不能写成撇;右边部分的“匕”要先写撇,再写竖弯钩,层叠的两个“匕”上小下大。
上窄下宽。
第一笔是竖,第二笔是短横,第一笔竖与中间部分相连没有间隙;“木”占下格,撇、捺舒展。
“口”的末笔横在横中线下面;右边“未”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不能写成“末”。
注意下面“头”的三点位置及大小的不同,横压横中线。
里面三短横距离均等,不与横折相连,第四横写得略长,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与撇分列竖中线两侧。
居于田字格中央,左竖从左上向右下略微倾斜,右竖从右上向左下略微倾斜,形成一种开合呼应关系。
书写时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
第二笔横从横中线起笔,稍微向上斜;“甘”的左竖短于右竖。
“艹”的横要写得稍长一点儿;下面“采”的横要紧靠横中线,末两笔撇、捺左右舒展。
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宽一点儿,支撑起整个字的间架。
4.学生描红、临摹。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再练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先默读课文,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千人糕”指的是什么?“千人糕”是怎么来的?课文内容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2.找几名同学生接读全文,其他学生听后点评。
方法指导:可以从字音是否读正确,句子是否读通顺,语速是否过快或过慢,语气、语调是否到位,声音是否响亮、清晰等方面来评价,可以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看看图中都有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再分小组结合插图说一说米糕的生产过程。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1.教师适当回顾课文内容,点评学生的表现。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爸爸和孩子的对话中认识了千人糕,知道了一块小小的米糕的来之不易,——它需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共同劳动才能完成。
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完成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去学习。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了本课生字,熟读了本篇课文。
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有技巧地学习新知识。
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大家都能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老师为你们点赞!2.布置课后作业。
(1)回家后跟家里的大人合作读一读课文,然后说一说米糕的制作过程。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2.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了解“千人糕”的来历,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大闯关。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少生字新词,还读了课文,同学们课后复习了吗?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巩固才能掌握得牢固哦!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我们闯闯关,看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1)第一关:(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第二关:听写词语。
可能桌子气味口味买菜工具文具甘心甘甜甜味劳动劳作(3)第三关: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对千人糕的了解。
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学习第1~5自然段,感受孩子的好奇。
(1)学生默读第1~5自然段,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孩子的问话、想法中感受到了孩子的好奇。
生2:我从孩子“笑了”以及孩子的话“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感受到了孩子的不以为然。
(2)教师小结:孩子刚开始听到爸爸说千人糕时,感到十分好奇;后来看到千人糕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时,变得不以为然了。
你们能把孩子心情的这种变化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3)分角色朗读。
①师生对读:教师读爸爸的话,学生读孩子的话,然后互换角色读。
②男女生对读、分组对读、同桌对读。
③教师着重指导:“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问。
孩子急忙尝了尝,笑了:“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第一句是孩子第一次听爸爸提起千人糕时产生的疑问,说明孩子对千人糕很感兴趣。
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此句,教师通过反馈评价引导学生读,让学生知道有疑问,想弄明白就是“好奇”,读出好奇的语气。
第二句,孩子尝了爸爸说的千人糕后觉得并没有特别之处,“嘛”后是感叹号,语气要上扬一点儿,读出孩子不以为然的语气。
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难道它的味道很特别..吗?这两句话中都有“特别”这个词,但是意思不同。
第一句中是“非常、十分”的意思,第二句中是“与众不同”的意思。
这两个句子是孩子听爸爸解释什么是千人糕和看到米糕后心里进一步产生的疑问,第一句朗读时语气相对平和,第二句朗读时语气要相对强烈一些,两句中的“特别”要比较着读。
过渡:一块普通的米糕要很多很多的人才能做成,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米糕的制作过程吧。
2.学习第6~9自然段,感受制作米糕的不易。
(1)学生默读第6~9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补充米和糖在生产、加工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千人”在课文中的特殊意思。
①了解生产米所需的劳动。
A.从标点符号引入:在第8自然段中,有个省略号,想想爸爸还有哪些话没有全部说出来。
B.出示“种植水稻”的图文资料,了解“耕地、播种、育苗、移栽、灌溉、施肥、防虫、收割”等劳动过程。
C.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一边想象一边说说农民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
D.提问:种稻子所需要的种子、农具、肥料、农药等,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不是又需要许多人的劳动?E.提问:了解了米的生产过程,你想说些什么?过渡:光是做千人糕的大米就需要无数人的劳动才能获得。
做千人糕还得熬糖,那糖又是怎样熬成的呢?②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A.学生自由读第9自然段,了解熬糖所需的材料和过程。
B.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熬糖所需的材料及制糖过程,体会熬糖的不易。
C.学生交流:甘蔗、甜菜是怎么来的?甘蔗汁、甜菜汁又是怎么来的?(3)小结:米和糖是制作米糕的主要原材料,从它们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师生从制作工序、参与人员、辛劳程度等方面进行小结。
(4)品读句子。
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后还需要许多劳动?(“就算、还得、又”。
)②对照插图,联系生活场景,说一说米糕包装、送货、销售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重读“就算”“还得”“又”,突出劳动的繁杂、艰辛,参与人员众多。
(5)指导朗读第6~9自然段,读好爸爸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