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治疗》(最新课件)
合集下载
贫血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中毒、蛇咬伤、急性感染、疟疾等 6. 脾脏内阻留:脾功能亢进
第7页/共36页
贫血病因
• 失血所致: • 创伤、手术后失血,消化道和阴道等部位出血。
第8页/共36页
发病机制
• 随病因不同而异,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 同一类型贫血也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 MA:DNA合成障碍、原位溶血 • AA:干细胞损伤、微环境、免疫因素 • 淋巴瘤贫血:骨髓浸润、AIHA • PNH:干细胞损伤、细胞膜缺陷
• 成年男子:Hb <120g/L • 成年女子(非妊娠):Hb <110g/L • 孕妇:Hb <100g/L
第2页/共36页
WHO标准(1968)
• 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诊为贫血:
• 儿童: • 6月~6岁:110g/L • 6~14岁:120g/L
• 成人: • 男性:130g/L • 女性:
第33页/共36页
EPO的应用
• 可用于以下情况: • MDS • AA • ACD • 肾性贫血 • 肿瘤性贫血 • 其它ACD
第34页/共36页
谢谢!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第1 • 实验室检查:有针对性选择!
第16页/共36页
病史
• 年龄、性别、职业 • 发病缓急、时间和进展 • 伴随症状 • 治疗反应 • 饮食、二便、体重 • 药物、化学品、重金属暴露史 • 家族史
第17页/共36页
体格检查
• 指/趾甲、毛发 • 舌体 • 睑结膜、巩膜 • 淋巴结 • 胸骨 • 心脏 • 肝脾
第9页/共36页
病理生理
• RBC是人体O2的载运工具,贫血时血液携O2能 力降低、可造成组织缺O2并造成相关贫血症状。
第7页/共36页
贫血病因
• 失血所致: • 创伤、手术后失血,消化道和阴道等部位出血。
第8页/共36页
发病机制
• 随病因不同而异,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 同一类型贫血也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 MA:DNA合成障碍、原位溶血 • AA:干细胞损伤、微环境、免疫因素 • 淋巴瘤贫血:骨髓浸润、AIHA • PNH:干细胞损伤、细胞膜缺陷
• 成年男子:Hb <120g/L • 成年女子(非妊娠):Hb <110g/L • 孕妇:Hb <100g/L
第2页/共36页
WHO标准(1968)
• 海平面地区,Hb低于以下水平诊为贫血:
• 儿童: • 6月~6岁:110g/L • 6~14岁:120g/L
• 成人: • 男性:130g/L • 女性:
第33页/共36页
EPO的应用
• 可用于以下情况: • MDS • AA • ACD • 肾性贫血 • 肿瘤性贫血 • 其它ACD
第34页/共36页
谢谢!
第35页/共3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6页/共36页
第1 • 实验室检查:有针对性选择!
第16页/共36页
病史
• 年龄、性别、职业 • 发病缓急、时间和进展 • 伴随症状 • 治疗反应 • 饮食、二便、体重 • 药物、化学品、重金属暴露史 • 家族史
第17页/共36页
体格检查
• 指/趾甲、毛发 • 舌体 • 睑结膜、巩膜 • 淋巴结 • 胸骨 • 心脏 • 肝脾
第9页/共36页
病理生理
• RBC是人体O2的载运工具,贫血时血液携O2能 力降低、可造成组织缺O2并造成相关贫血症状。
贫血诊断与治疗课件

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赵松颖
血细胞正常值、寿命
正常值 男 R B C (10
12
寿命 女
/L )
4 .0 -5 .5 1 2 0 -1 6 0
3 .5 -5 .0 11 0 -1 5 0
120 天
H b ( g/L ) R et W B C ( 1 0 /L ) PM N Ly m P lt ( 1 0 /L )
2.补充造血原料:
– 各种营养性贫血的治疗。
3.输血支持治疗:
– 必要时输血、适可而止,原则是能使患者维持一般 活动而无明显缺氧症状。一般慢性贫血Hb在60g/L 以上、无明显症状者,就不必输血。 – 大约200ml浓集红细胞可升高Hb 10g/L。
贫血的治疗(2)
4.刺激RBC生成:
– 对再障、MDS或肾性贫血,可给予康力龙、达那唑、 EPO等药物。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MCHC=Hb含量/HCT,正常32-36%
网织红细胞(Ret.)的临床意义
Ret.用于判断BM增生情况: – 溶血性贫血:Ret. – 营养性贫血:Ret. /– 再生障碍性贫血:Ret.
Ret.可作为疗效指标: – 凡BM增生良好、治疗有效时Ret. – 再障贫血即使给予各种药物治疗、Ret.也很 难增高。
溶血性贫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脾功能亢进 淋巴瘤或其它肿瘤累及骨髓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骨髓(BM)检查的意义(3)
有助于鉴别诊断:
– – – –
白血病各亚型之间 再障贫血与MDS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 粒系增生与低下的白细胞减少症等
贫血形态学与疾病类型
贫血分类 M CV M CH M CHC 临床类型 再障、急性失血或 溶血、白血病 巨幼贫、恶性贫血、 MDS 慢性病贫血
赵松颖
血细胞正常值、寿命
正常值 男 R B C (10
12
寿命 女
/L )
4 .0 -5 .5 1 2 0 -1 6 0
3 .5 -5 .0 11 0 -1 5 0
120 天
H b ( g/L ) R et W B C ( 1 0 /L ) PM N Ly m P lt ( 1 0 /L )
2.补充造血原料:
– 各种营养性贫血的治疗。
3.输血支持治疗:
– 必要时输血、适可而止,原则是能使患者维持一般 活动而无明显缺氧症状。一般慢性贫血Hb在60g/L 以上、无明显症状者,就不必输血。 – 大约200ml浓集红细胞可升高Hb 10g/L。
贫血的治疗(2)
4.刺激RBC生成:
– 对再障、MDS或肾性贫血,可给予康力龙、达那唑、 EPO等药物。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 MCHC=Hb含量/HCT,正常32-36%
网织红细胞(Ret.)的临床意义
Ret.用于判断BM增生情况: – 溶血性贫血:Ret. – 营养性贫血:Ret. /– 再生障碍性贫血:Ret.
Ret.可作为疗效指标: – 凡BM增生良好、治疗有效时Ret. – 再障贫血即使给予各种药物治疗、Ret.也很 难增高。
溶血性贫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脾功能亢进 淋巴瘤或其它肿瘤累及骨髓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骨髓(BM)检查的意义(3)
有助于鉴别诊断:
– – – –
白血病各亚型之间 再障贫血与MDS 白血病与类白血病 粒系增生与低下的白细胞减少症等
贫血形态学与疾病类型
贫血分类 M CV M CH M CHC 临床类型 再障、急性失血或 溶血、白血病 巨幼贫、恶性贫血、 MDS 慢性病贫血
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PPT课件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病因治疗:重要,前提 儿童及孕妇改善饮食 其他疾病的治疗(如消化性溃疡伴慢性
失血) 驱虫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补铁治疗 口服铁剂(Oral iron)—首选,品种之间差别不大 每天剂量一般是100-200mg元素铁,注意生物利用度 餐后服用胃肠道反应(主要ADR)小且易耐受,大便颜色可变黑
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定义:
是指由于叶酸和/或维 生素B12缺乏或某些药物影响, 致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贫 血。
特点
大细胞性贫血 骨髓呈巨幼红细胞生成 并可累及粒细胞及巨核细胞
系列
叶酸的代谢和生理作用
叶酸属维生素B族,富含于新鲜水果、蔬菜、 肉类食品中
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内容
贫血概述 缺铁性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巨幼细胞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药物治疗
贫血概述
贫血(anemia)定义
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 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红细 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的减少。 严格是指红细胞容量减少。
1972年WHO贫血诊断标准
海平面地区: 成年男性Hb<130g/L 成年女性Hb<120g/L 孕妇Hb<110g/L
铁缺乏原因
1.摄入不足、需要增加:儿童、 孕妇 2.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长期 腹泻、胃酸缺乏、嗜好浓茶 3.失血:痔疮、月经多、溃疡病、 钩虫病。失血1mL,丢失铁 0.5
mg
发病机制
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铁蛋白、含 铁血黄素、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减 低,总铁结合力和未结合铁的转铁蛋白 升高、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血清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升高
1. 年龄:儿童比成人低 2. 性别:女性比男性低 3. 地区:平原地区比高原低 4. 种族:黑种人低于白种人 5. 血浆容量:如心衰时,易误认为贫血。 6. 采血部位:静脉血
2024年度肾性贫血的治疗ppt课件

18
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
输血前核对
在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 对患者姓名、血型、交叉 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确 保输血安全。
2024/3/24
输血速度控制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输 血量等因素,合理控制输 血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急 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观察患者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 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 、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并记录。
即停药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病情变化
如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或合并 其他严重疾病,需根据患者病情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3/24
28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4
29
25
随访时间安排及内容
2024/3/24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设定合理 的随访周期,如每1-3个月进行一次 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肾功 能、电解质等相关检查,以及药物使 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26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
主要指标
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 胞计数等反映贫血改善情况的指标。
发病机制
EPO生成减少、铁缺乏或铁利用障碍 、炎症或感染状态、继发性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铝中毒、叶酸或维生素 B12缺乏等。
2024/3/24
4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认知功 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 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等。
16
04
输血过程中注意事项
输血前核对
在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 对患者姓名、血型、交叉 配血试验结果等信息,确 保输血安全。
2024/3/24
输血速度控制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输 血量等因素,合理控制输 血速度,避免过快导致急 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观察患者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 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热 、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并记录。
即停药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病情变化
如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或合并 其他严重疾病,需根据患者病情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4/3/24
28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3/24
29
25
随访时间安排及内容
2024/3/24
随访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设定合理 的随访周期,如每1-3个月进行一次 随访。
随访内容
包括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肾功 能、电解质等相关检查,以及药物使 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26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
主要指标
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 胞计数等反映贫血改善情况的指标。
发病机制
EPO生成减少、铁缺乏或铁利用障碍 、炎症或感染状态、继发性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铝中毒、叶酸或维生素 B12缺乏等。
2024/3/24
4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气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认知功 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 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等。
16
04
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突变
贫血症状:如疲劳、呼吸急促、心 悸等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 贫血等疾病进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维生素 B12水平等
治疗方案:补充维生素B12、改善 饮食等
药物治疗
维生素B12注射液:用于治疗严重缺乏维生素B12的患者 口服维生素B12片:用于治疗轻度缺乏维生素B12的患者 叶酸片:用于治疗因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铁剂:用于治疗因铁缺乏引起的贫血
联合治疗:研 究维生素B12 与其他药物的 联合治疗效果, 提高治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探 索非药物治疗方 法,如饮食调整、 生活方式改变等, 降低药物依赖性
汇报人: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张女士,35岁,公司职员 症状: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 诊断: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治疗:口服维生素B12补充剂,饮食调整,定期复查
案例分析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诊断依据:结合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症状表现:如乏力、头晕、心悸等
治疗方案:如补充维生素B12、调整饮 食等
护理要点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维生素 B12补充剂,定期监测血红蛋 白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维生素 B12的食物摄入,如肉类、鱼 类、蛋类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 食物摄入,如肉类、鱼类、奶制品 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维生素B12 水平等
治疗效果:如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 果恢复正常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分析:患者出现贫血症状,经检查发现维生素B12缺乏 诊断方法: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等 治疗方案:补充维生素B12,改善饮食结构 启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贫血的发生
贫血症状:如疲劳、呼吸急促、心 悸等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 贫血等疾病进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维生素 B12水平等
治疗方案:补充维生素B12、改善 饮食等
药物治疗
维生素B12注射液:用于治疗严重缺乏维生素B12的患者 口服维生素B12片:用于治疗轻度缺乏维生素B12的患者 叶酸片:用于治疗因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铁剂:用于治疗因铁缺乏引起的贫血
联合治疗:研 究维生素B12 与其他药物的 联合治疗效果, 提高治疗效果
非药物治疗:探 索非药物治疗方 法,如饮食调整、 生活方式改变等, 降低药物依赖性
汇报人: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张女士,35岁,公司职员 症状: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 诊断: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血 治疗:口服维生素B12补充剂,饮食调整,定期复查
案例分析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基本信息
诊断依据:结合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症状表现:如乏力、头晕、心悸等
治疗方案:如补充维生素B12、调整饮 食等
护理要点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维生素 B12补充剂,定期监测血红蛋 白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维生素 B12的食物摄入,如肉类、鱼 类、蛋类等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
饮食调整: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 食物摄入,如肉类、鱼类、奶制品 等
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维生素B12 水平等
治疗效果:如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 果恢复正常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分析:患者出现贫血症状,经检查发现维生素B12缺乏 诊断方法: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等 治疗方案:补充维生素B12,改善饮食结构 启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贫血的发生
内科护理学-贫血PPT课件

Hb、红细胞计数-诊断和程度 MCV、MCHC-形态学分类、病因 网织红细胞计数-鉴别诊断、疗效评价 外周血涂片-病因
骨髓检查-病因 其他病因相关检查
诊断要点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贫血 明确贫血程度、类型、病因
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输注红细胞 其他:脾切,骨髓移植
红细胞-输氧 白细胞-抗感染 血小板-止血、凝血
血液系统疾病
红细胞疾病 粒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疾病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疾病 脾功能亢进
主要症状
贫血 出血 发热 疼痛
贫血
定义
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Hb, RBC, HCT低于 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的常见临 床症状
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各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加快、呼吸困难-中度贫血 呼吸困难加剧,咳嗽、咳痰(后期并发心力
衰竭)
临床表现-各系统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恶心、胀气 腹泻、便秘 粘膜炎
泌尿生殖系统
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 月经失调、性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各系统
其他
低热 伤口愈合缓慢 感染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入院方式 居住环境:理化因素接触史
护理评估要点-健康管理
入院经过:主诉+现病史 个人病史
血液系统疾病:恶性-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 出凝血-特法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月经史、妊娠
分娩史 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脾功能亢进 手术史 外伤史
教学目标
掌握
贫血定义 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分类 贫血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贫血的严重并发症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骨髓检查-病因 其他病因相关检查
诊断要点
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贫血 明确贫血程度、类型、病因
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药物治疗 对症和支持治疗:输注红细胞 其他:脾切,骨髓移植
红细胞-输氧 白细胞-抗感染 血小板-止血、凝血
血液系统疾病
红细胞疾病 粒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疾病 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造血干细胞疾病 脾功能亢进
主要症状
贫血 出血 发热 疼痛
贫血
定义
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Hb, RBC, HCT低于 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的常见临 床症状
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各系统
呼吸系统
呼吸加快、呼吸困难-中度贫血 呼吸困难加剧,咳嗽、咳痰(后期并发心力
衰竭)
临床表现-各系统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恶心、胀气 腹泻、便秘 粘膜炎
泌尿生殖系统
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 月经失调、性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各系统
其他
低热 伤口愈合缓慢 感染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入院方式 居住环境:理化因素接触史
护理评估要点-健康管理
入院经过:主诉+现病史 个人病史
血液系统疾病:恶性-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癌; 出凝血-特法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月经史、妊娠
分娩史 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脾功能亢进 手术史 外伤史
教学目标
掌握
贫血定义 贫血的血红蛋白浓度分类 贫血的护理评估、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贫血的严重并发症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贫血ppt课件

病例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结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表现为骨髓造 血细胞数量减少或质量缺陷,无法正常生成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
详细描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表现为乏力、发热、出血、感染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显示造血细胞 数量减少或缺乏。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 移植和对症治疗。
病例三:溶血性贫血
总结词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自身或外部异常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引起的贫血。
详细描述
溶血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缺乏、免疫性溶血等。患者通常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等 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对症治疗 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CHAPTER 02
贫血的检查方法
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红细胞数量、血 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 等指标,初步判断贫血程 度和类型。
网织红细胞计数
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情 况,有助于判断贫血的原 因。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观察红细胞大小、形态、 染色情况等,有助于贫血 类型的鉴别诊断。
骨髓检查
骨髓穿刺
THANKS
[ 感谢观看 ]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焦 虑和压力。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
等。
CHAPTER 05
贫血病例分享
病例一:缺铁性贫血
总结词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从 而引起贫血。
详细描述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包括长期慢性失血、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等。患者通 常表现为乏力、易疲劳、头晕、心悸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和红细 胞数量减少,铁代谢指标异常。治疗主要包括补充铁剂和去除病因。
最新小儿贫血的诊治PPT课件

<60
<90
<120
*(<60)
(<90) (<120) (<145)
RBC数
<1.0
<2.0
<3.0
<4.0
(×1012/L) *括号内为新生儿分度标准
贫血
贫血原因 骨髓造血 临床特征
不同病因 红细胞破坏增加
出血 造血物质缺乏
再生不良
溶 解
增加
过 快
造血状态
黄 疸
血 红
骨 髓
网脾 织脏
蛋 增 增增
Coomb’S 血红蛋白分析 红细胞脆性 相关酶 铁代谢
• 其他相关检查
大便OB、寄生虫卵
• 治疗原则
祛除病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病因治疗) 输血疗法 并发症治疗
小儿贫血的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 — IDA
维生素B12、叶酸 — 巨细胞贫血 皮质激素 — 自溶、纯红再障 联合免疫抑制 — 再障
• 体检:体温38.2C,神软,HR120次/分,中至 重度贫血,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腹平软 ,肝脾未及。
请补充病史,选择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处 理原则
输红细胞 注意适应症、速度和量 一般每次5-10ml/kg 极重度或合并肺炎:5-7ml/kg
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的治疗
病
例
• 女,3岁,面苍2月,无热,无黄疸史,无肢体 及骨疼痛,无家属史,否认特殊药物史,食欲 一般。
• 体检:面色中度苍白,无出血点,无黄疸,颌 下浅淋巴结黄豆大小2-3个。心肺(-),腹平 软,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细胞形态(大小、异型、靶形、 染色情况)帮助判别贫血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
2020-11-19
1
概念
•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 • 血红蛋白(Hb)浓度 • 红细胞(RBC)计数 • 红细胞压积(HCT)低于正常标准。
• 成年男性: 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42% • 女性: Hb<110g/L、RBC<4. 0×1012 /L及 /或HCT <37%
2020-11-19
14
2、红细胞外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新生儿免疫性、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性)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创伤性心源性、微血管病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 其他(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脾功能亢进等)
2020-11-19
15
三、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2020-11-19
16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一、增生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二、增生低下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2020-11-19
17
临床表现
取决于 • 贫血的程度 • 贫血的速度 •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 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
2020-11-睑结膜、口唇、舌及甲床 疲乏 困倦 软弱无力 皮肤干燥、毛发枯干 反甲
2020-11-19
5
血常规:WBC 5.86×109/L,HGB 143g/L,PLT 215×109/L,RBC 2.84×1012/L,HCT 28.2, MCV 89.2fL,MCH 48.5pg,MCHC 523g/L。
问题:能否诊断贫血?
2020-11-19
6
贫血的临床分级
分级
血红蛋白(g/L)
2020-11-19
19
• 组织缺氧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舌炎 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月经失调、性功能改变
2020-11-19
20
• 机体代偿表现
呼吸系统:活动后气短
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心率加快、脉搏充实、脉压增加;心脏听诊出现杂音;严重可出现心 脏扩大、心力衰竭。
2020-11-19
8
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MCV(fl) >100 80~10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80
MCH(pg) > 26 26~32
< 26 < 26
MCHC(%)
常见疾病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2020-11-19
12
3、细胞成熟障碍 (1) 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 (2) Hb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2020-11-19
13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1、红细胞内在缺陷: 膜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酸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病、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卟啉 (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2020-11-19
10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原料缺乏(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 • 骨髓疾患
• 红细胞破坏过多: • 红细胞丢失过多:
2020-11-19
11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 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等 骨髓纤维化
临床表现
轻度 120~91(12~9.1g/dl) 症状轻微
中度 90~61(9~6.1g/dl) 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
重度 60~31(6~3.1g/dl) 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
极重度 <30(3.0以下g/dl)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2020-11-19
7
分类
• 红细胞形态 • 发生贫血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 骨髓的增生程度
2020-11-19
2
病历一
患者女性,36岁,主因乏力半年,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气短半月入院。 既往体健,平素月经量偏多。 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点及瘀斑,肝脾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2020-11-19
3
血常规:WBC 4.62×109/L,HGB 92g/L,PLT 215×109/L,RBC 4.42×1012/L,HCT 33.5, MCV 71.3fL,MCH 22.6pg,MCHC 298g/L。
2020-11-19
23
全面体格检查
• 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皮肤、粘膜苍白的程度、心律、心率的改变、呼吸频率等 • 贫血的伴随表现:溶血、出血、浸润、感染、营养不良、自身免疫紊乱等
• 有无发热 • 有无出血表现 • 有无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
2020-11-19
24
血常规检查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碱变性试验 • 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及铁染色
32~35
慢性病贫血
<30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020-11-19
9
正常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成正比例 血红蛋白10g/L≈红细胞数0.33×1012/L 1g血红蛋白相当于33万红细胞 例如:一贫血患者,血红蛋白80g/L,若为正细胞性正色素贫血,红细胞数应为2.64×1012/L左右。
2020-11-19
21
诊断
• 包括: • 贫血的程度 • 类型 • 贫血的原因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2020-11-19
22
详细询问病史
• 现病史: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及干预治疗的反应。 • 既往史:提供贫血的原发病线索 • 家族史: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 • 月经生育史、营养史:原料缺乏或者失血性贫血有辅助作用 • 危险因素暴露史
问题:能否诊断贫血?
2020-11-19
4
病历二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右上肢麻木、无力1月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点及瘀斑,肝脾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头颅MRA+MRI: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高血压1级。
2020-11-19
1
概念
• 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 • 血红蛋白(Hb)浓度 • 红细胞(RBC)计数 • 红细胞压积(HCT)低于正常标准。
• 成年男性: Hb<120g/L、RBC<4.5×1012/L及/或HCT<42% • 女性: Hb<110g/L、RBC<4. 0×1012 /L及 /或HCT <37%
2020-11-19
14
2、红细胞外因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新生儿免疫性、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性) 机械性溶血性贫血(创伤性心源性、微血管病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 其他(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脾功能亢进等)
2020-11-19
15
三、失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
2020-11-19
16
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一、增生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二、增生低下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2020-11-19
17
临床表现
取决于 • 贫血的程度 • 贫血的速度 • 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 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
2020-11-睑结膜、口唇、舌及甲床 疲乏 困倦 软弱无力 皮肤干燥、毛发枯干 反甲
2020-11-19
5
血常规:WBC 5.86×109/L,HGB 143g/L,PLT 215×109/L,RBC 2.84×1012/L,HCT 28.2, MCV 89.2fL,MCH 48.5pg,MCHC 523g/L。
问题:能否诊断贫血?
2020-11-19
6
贫血的临床分级
分级
血红蛋白(g/L)
2020-11-19
19
• 组织缺氧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腹胀、舌炎 泌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月经失调、性功能改变
2020-11-19
20
• 机体代偿表现
呼吸系统:活动后气短
循环系统:活动后心悸、心率加快、脉搏充实、脉压增加;心脏听诊出现杂音;严重可出现心 脏扩大、心力衰竭。
2020-11-19
8
根据红细胞形态分类:
类型 大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性贫血
MCV(fl) >100 80~100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 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80
MCH(pg) > 26 26~32
< 26 < 26
MCHC(%)
常见疾病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32~35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2020-11-19
12
3、细胞成熟障碍 (1) 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 (2) Hb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2020-11-19
13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1、红细胞内在缺陷: 膜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酸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病、球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卟啉 (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2020-11-19
10
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原料缺乏(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等) • 骨髓疾患
• 红细胞破坏过多: • 红细胞丢失过多:
2020-11-19
11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 1、骨髓干细胞损伤或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骨髓被异常组织浸润 白血病、骨髓瘤、转移癌等 骨髓纤维化
临床表现
轻度 120~91(12~9.1g/dl) 症状轻微
中度 90~61(9~6.1g/dl) 体力劳动后感到心慌、气短
重度 60~31(6~3.1g/dl) 卧床休息时也感心慌、气短
极重度 <30(3.0以下g/dl)
常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2020-11-19
7
分类
• 红细胞形态 • 发生贫血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 骨髓的增生程度
2020-11-19
2
病历一
患者女性,36岁,主因乏力半年,加重伴活动后心慌、气短半月入院。 既往体健,平素月经量偏多。 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点及瘀斑,肝脾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
2020-11-19
3
血常规:WBC 4.62×109/L,HGB 92g/L,PLT 215×109/L,RBC 4.42×1012/L,HCT 33.5, MCV 71.3fL,MCH 22.6pg,MCHC 298g/L。
2020-11-19
23
全面体格检查
• 贫血对各系统的影响:皮肤、粘膜苍白的程度、心律、心率的改变、呼吸频率等 • 贫血的伴随表现:溶血、出血、浸润、感染、营养不良、自身免疫紊乱等
• 有无发热 • 有无出血表现 • 有无胸骨压痛、肝脾淋巴结肿大
2020-11-19
24
血常规检查
•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碱变性试验 • 铁粒幼细胞贫血: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及铁染色
32~35
慢性病贫血
<30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020-11-19
9
正常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成正比例 血红蛋白10g/L≈红细胞数0.33×1012/L 1g血红蛋白相当于33万红细胞 例如:一贫血患者,血红蛋白80g/L,若为正细胞性正色素贫血,红细胞数应为2.64×1012/L左右。
2020-11-19
21
诊断
• 包括: • 贫血的程度 • 类型 • 贫血的原因
• 病史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2020-11-19
22
详细询问病史
• 现病史:贫血发生的时间、速度、程度、并发症、可能诱因及干预治疗的反应。 • 既往史:提供贫血的原发病线索 • 家族史:发生贫血的遗传背景 • 月经生育史、营养史:原料缺乏或者失血性贫血有辅助作用 • 危险因素暴露史
问题:能否诊断贫血?
2020-11-19
4
病历二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发作性右上肢麻木、无力1月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 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瘀点及瘀斑,肝脾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头颅MRA+MRI: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高血压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