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的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黄河颂》教案范文(通用13篇)

小学音乐《黄河颂》教案小学音乐《黄河颂》教案范文(通用1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黄河颂》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音乐《黄河颂》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子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子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子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子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子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子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子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子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子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与学的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颂的小学音乐教案

黄河颂的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这首歌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祖国黄河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演唱技巧,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激情和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黄河颂》的背景介绍2. 歌曲《黄河颂》的结构分析3. 歌曲《黄河颂》的音乐特点4. 演唱技巧的指导5. 课堂练习与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黄河颂》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较高音区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歌曲《黄河颂》: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黄河颂》的熟练程度和表现力。
2. 学生对黄河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运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和歌曲《黄河颂》的乐谱。
2. 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3. 准备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用于教学伴奏。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主题的音乐会,展示所学成果。
2. 邀请有关黄河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3. 开展黄河流域的自然、历史、文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2黄河颂|人音版(2023)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颂》相关的音乐问题,如如何通过音乐传达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合唱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合作和音乐表达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效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2黄河颂|人音版(2023)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2黄河颂|人音版(2023)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黄河颂》这一经典音乐作品,该作品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五单元“母亲河的赞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及其艺术特色;
2.学会歌曲的主旋律,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音准;
5.教学评价的必要性: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这让我意识到,教学评价不仅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6.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学习。我发现,这样的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1.情感导入的重要性: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和祖国,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发现,当学生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更容易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也更加深入。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歌曲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时,我注意到要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如合唱、讨论等。这样,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
2.教学难点
(1)高音区的演唱:对于学生来说,高音区的演唱是一大挑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攻克。
黄河颂的小学音乐教案

黄河颂的小学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感受其雄壮激昂的气息。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黄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黄河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黄河颂》的词曲分析,了解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歌曲的旋律练习,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3. 合唱部分的编排与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歌曲《黄河颂》的词曲学习,合唱部分的排练。
2. 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合唱的协调与配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
3.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唱的协调与配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黄河颂》,加强歌曲旋律和歌词的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练习,提高歌唱技巧。
3. 学生尝试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歌唱技能评价:评估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唱腔掌握情况。
3. 合唱效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唱部分的协调性、配合度和整体表现力。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黄河颂》歌曲的原版录音,供学生学习和欣赏。
2. 视频资料:黄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纪录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
3. 教学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含歌曲歌词、曲谱和合唱编排示意图。
八、教学策略:1. 情感引导:通过讲解黄河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产生对母亲河的敬意和热爱。
2.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歌唱和合唱实践,提高音乐技能。
3.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歌唱水平,给予个别指导和分组练习。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主题的绘画或写作活动,表达对黄河的感悟和祝福。
【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

《黄河颂》教案【精华】《黄河颂》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黄河颂》教案篇1教科书分析: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爱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
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六年级黄河颂音乐教案

六年级黄河颂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2. 学会歌曲《黄河颂》,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黄河颂》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准确地唱出《黄河颂》的高音部分。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黄河颂》歌曲和教学课件。
2. 准备乐谱和歌词,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
2. 教学歌曲:《黄河颂》: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情感,引导学生跟唱。
3. 学习歌词:让学生跟读歌词,注意发音和节奏,逐句教唱,引导学生掌握歌词。
4. 学习旋律:让学生听旋律,跟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逐句教唱,引导学生掌握旋律。
5. 练习演唱: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观摩和指导,纠正发音和唱腔上的问题。
6. 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黄河颂》的收获和感受,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演唱。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让他们在学习《黄河颂》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提高歌唱技巧。
2. 邀请家长参加比赛,增进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黄河的基本情况及《黄河颂》的意义。
2. 要求学生每天练习唱《黄河颂》,加强歌唱技巧。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及歌唱表现。
2. 歌唱比赛:评价学生在比赛中的歌唱技巧、舞台表现及团队协作。
3. 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及歌唱进步。
六年级黄河颂音乐教案

六年级黄河颂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感受其音乐魅力。
2. 学会《黄河颂》的歌词,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3. 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学习《黄河颂》的歌词,理解其含义。
3. 教授《黄河颂》的演唱技巧,进行分组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魅力。
2. 新课导入:分析《黄河颂》的音乐特点,讲解歌词的含义。
3. 学唱歌曲:分组教授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 演唱练习:分组进行演唱练习,纠正发音及节奏错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唱出《黄河颂》的歌词。
2. 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3. 学生通过学习《黄河颂》,培养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资源1. 音频:《黄河颂》歌曲播放设备。
2. 文本:黄河颂歌词及相关背景资料。
3. 视频:黄河颂演唱教学视频。
4. 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六、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颂》的乐谱和歌词打印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份。
2. 安排一个适当的空间用于学生集体练习唱歌。
3. 准备教学所需的音响设备,确保能够播放《黄河颂》的音频资料。
4. 准备教学视频或幻灯片,用于展示黄河的图片和《黄河颂》的历史背景。
5. 准备反馈表格或评价标准,以便在课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黄河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使用示范法,由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以便其他学生学习。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利用视听法,通过播放视频或幻灯片来增强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5.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协作。
八、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回忆起《黄河颂》的歌词和基本演唱技巧。
六年级黄河颂音乐教案

六年级黄河颂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2. 《黄河颂》歌词学习3. 《黄河颂》曲调分析和演唱技巧4. 音乐欣赏和分析5. 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新课导入: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创作意义,引导学生学习歌词。
3. 歌曲学习:分析歌曲的曲调和结构,教授演唱技巧,引导学生跟唱。
4. 音乐欣赏:播放黄河颂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5. 课堂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黄河颂》的歌词记忆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升程度。
五、教学资源1.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黄河颂》的乐谱和音响资料。
3. 音乐教学设备:钢琴、音响、话筒等。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黄河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绘画、摄影等,让学生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黄河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黄河沿岸的居民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3.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相关展览,深入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七、教学难点1. 歌曲《黄河颂》的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悟。
3. 音乐欣赏和分析的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准备1. 准备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黄河颂》的乐谱和音响资料。
3. 准备音乐教学设备:钢琴、音响、话筒等。
4. 准备艺术创作的材料和工具。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的小学音乐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黄河颂的
小学音乐教案我们来看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采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激发: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条河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
(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观看屏幕显示图片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
图》等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激情地歌颂她吧!
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
大屏幕显示图像及文字:
1、词作者——光未然: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
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
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2、作品简介:《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
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3、曲作者——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学习课文:
(一)、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黄河颂》·swf配图朗读
2、听歌曲《黄河颂》
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
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
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ǔ)澎湃(p?ng)(pài)滋长(zī)
浊流(zhuó)一泻万丈(xia)体魄(pò)屏障(píng)(zhàng)
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二)、读——欣赏体会: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1、提问: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1)、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分别从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
(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波澜壮阔)
(4)、作者从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些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
(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
(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伟大而坚强)
(三)、诵——品味探究:
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
1、品味语言: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质疑探究:
(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
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四)、背——体验反思:
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延伸拓展:
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2、欣赏歌曲谈感受: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
四、布置作业:
在班上举办一次《黄河颂》歌唱比赛或《黄河颂》朗诵比赛
◆本课板书设计:
序曲————————主体——————————尾声
(展示黄河的伟大坚强)(望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颂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