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室内覆盖系统场强设计

合集下载

CH01 TD-LTE室分设计原则

CH01 TD-LTE室分设计原则
建设方式
宏基站
室分基站
•需独立新建2.6G天馈系统;
FAD 8天线 单D 2天线 单D 8天线 FAD 8天线 单 D8 天 线 FAD 8 天线 (内置合路器) (小型化) (小型化) ★ ★ ★ ★ ★ ★
室外天线 选择
城市A 城市B 城市C 城市D 城市E 城市F
★ ★ ★ ★ ★ ★
★ ★ ★ ★ ★ ★
TD-LTE多天线技术的实现需要双路的室内分布系统 实现TD-LTE高速率的室内双路馈线系统实施难度高
LTE室内变频系统的设计需要确保其两路2.3GHz信号在同一路馈线上传输,并确保其 信号质量、同步及时延 系统基本原理是通过移频方式可以将双流2.3GHz的LTE信号中的一路下变频到中频信 号,从而通过近端机设备将LTE的两路信号同时馈入原有的单路室分系统,在远端的 一体化天线处将信号还原为普通LTE双路信号
中国移动TD-LTE试验网建设方案
无线网部分: 室内分布系统
新建
•新建室分系统原则上采用双路布线支持TD-LTE的MIMO功能, 其中1路可与2G/TD系统共用室分系统资源。 •在改造现有室分系统支持TD-LTE信号的同时,另外新建1路室 分系统支持TD-LTE实现MIMO功能; •对于协调困难无法新建1路室分系统的物业点,可改造现有单 路室分系统直接馈入TD-LTE信号;
注:边缘速率条件为D频段20MHz同频组网,10用户同时接入
中国移动TD-LTE试验网建设方案
无线网部分: 站型配置 •采用2570-2620 MHz频率 •原则上应采用三扇区配置,站型配置为S111,载 波带宽20MHz。 •采用2350-2370MHz频率 •原则上配置为O1,载波带宽为20MHz; 宏站天线配置
切换区域规划

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探讨

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探讨

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探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推广,TD-LTE在电信通信领域中展露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建设4G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

同时,一般高速数据业务均产生在室内环境中,室内覆盖是TD-LIE网络建设重点与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对TD-LIE网络的室内覆盖规划设计要点加以分析,并探讨建设方案,以期推动TD-LTE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TD-LTE网络;室内覆盖;规划设计;建设方案一、TD-LTE室内覆盖规划设计概述1.室内规划标准在我国电信通信领域发展过程中,TD-LTE与WLAN等若干种通信标准均得到广泛应用,且不同通信标准的适用业务类型、具体通信要求都有所不同。

其中,WLAN通信标准主要被用于提供WI-FI终端通信服务,如在指定区域内向智能移动设备提供互联网服务。

同时,在4G数字通信移动网络时代背景下,对TD-LTE网络的建设,可以大幅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频率利用率、改善信息传输质量。

在TD-LTE网络室内覆盖过程中,不同通信系统之间有可能产生干扰影响,唯有不同系统相互配合,方可达到预期通信要求。

因此,在TD-LTE室内规划覆盖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应明确规划设计标准,如采取优化组网的方式,采取适当频率,尽可量消除不同通信系统之间产生的影响、保证系统相互配合。

同时,在必要情况下,采取电磁抗干扰措施。

此外,综合分析建筑室内空间、通信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各项TD-LTE网络指标,为室内覆盖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参照,如室内覆盖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小区吞吐量等等。

2.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网络建设要求及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系统类型。

例如,以信号源、布线材料为主要依据,可将系统划分为以下类型。

(1)信号源分类。

在以信号源作为系统划分依据时,室内分布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对RRU、BBU两种信源方式进行组合应用,形成全新的信号源,主要被用于3G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当中,被称为分布式基站系统;建设若干数量的宏基站以及微基站,将其作为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这是一种传统的基站系统;对Femto以及PicoRRU进行组合应用,共同形成信号源,这一室内分布系统可以直接对指定室内区域进行网络覆盖,无需采取信号分布处理措施,这类系统被称作为微分布基站系统。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
2.5 建设方式选择原则[6] 对于新建场景,可建设单路或双路分布系统。 对于改造场景,可改造单路或双路分布系统,或者改造单 路新建单路。 WLAN系统也支持MIMO工作方式,目前TD-SCDMA系统 采用单路分布系统实现单芯收发,但理论上支持双路也不排除 在特定场景下使用MIMO方式实现分集收发。 2.6 改造工作量 对于原系统覆盖已经无法满足建设指标的站点,包括现 场测试场强无法达标、室内天馈频段无法满足系统要求等情况 下,要求必须对原有室内天馈系统进行改造,通过替换原有天 馈的线缆半径以求降低馈线损耗、在天线末端电平无法达标区 域增加天线点位、对原有天馈进行相应的测试等方式来对原有 分布系统进行改造[7]; 2.7 双路分布系统天线设置要求 采用MIMO双路方案时,两个单极化天线隔离度要求至少10 倍波长,TD-LTE大约为1.25米,如果场景内实际安装条件受限, 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也不应低于4倍波长大约为0.5米。 2.8 无源器件建设及改造原则 (1)天线建设及改造 ①天线工作频率范围要求为800~2500MHz。②由于在前 期分布系统点位的布放的原则是依据GSM制式的馈线损耗来布 放点位,导致原有天馈中的天线点位的覆盖半径较大或者密度 不合理,则需对原有天馈进行改造,通过增加或调整天线的布 放点,以及通过调整馈线的线缆半径来保证TD-LTE的网络覆盖 满足理论要求。③天线覆盖半径参考:半开阔场景例如写字楼 底层大厅、展馆的空旷区域等,覆盖半径约取9~15米;在半密 闭场景,如建筑体的标准楼层等,覆盖半径约取6~12米,在全 密闭场景,如写字楼地下室、超市场景,覆盖半径约取12~15 米。④在拥有实施环境和条件的场景内,为了有效抑制室内信号 的泄漏以及避免室外宏站强信号对室内的影响,可采用在房间的 临窗区域架设定向天线覆盖室内区域,这样既能获得良好的覆盖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场强设计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场强设计

T E L E C O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I C S A N D S TA N D A R D I ZAT I O NTD-LTE 室内分布系统场强设计杨雪枫(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摘 要 本文分析了TD-LTE室内分布系统场强设计的基本问题,在链路预算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室内外小区的协同覆盖,多制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需求、电磁覆盖标准限制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确定合理的场强设计要求。

关键词 RS;RSRP;双流;业务切换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4)04-0066-05收稿日期:2014-02-261 概述移动通信正随着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移动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业务需求层面展现出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等需求特点,技术体制层面2G、3G、TD-LTE、WLAN 及其演进等多系统共存带来的协调发展要求,运营竞争层面在国内面临另外两家运营商的竞争引起的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服务的挑战,这些问题都要求网络建设必须具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

根据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特点,TD-LTE 覆盖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1)TD-LTE 室内分布系统自身网络需求。

包括参考信号强度(RSRP)与各业务信道的解调门限需求、参考信号与各业务信道之间的平衡关系、上下行信道的平衡关系等内容。

(2)室内外小区间的协同关系。

室内分布系统的场强设计应考虑到与室外宏蜂窝系统间的协同关系,即保证合理的小区选择/重选、小区切换关系。

(3)基于已有网络的改造需求。

TD-LTE 网络的建设是基于已有系统的,因此其覆盖场强要求应该建立在已有系统基础上通过尽可能小的改造方式实现,即在保证网络性能基础上的可实施性。

(4)电磁辐射标准限制。

室内覆盖系统的电磁辐射标准要求满足《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GB9175-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要求。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摘要】本文旨在对室内场景下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进行浅析。

在引言部分中,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对TD-LTE技术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室内场景信号覆盖分布特点,接着探讨系统设计要点和实现方法,最后讨论系统的优化策略。

在会对全文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室内场景下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TD-LTE,室内场景,信号覆盖,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优化,技术概述,特点,要点,方法,策略,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的背景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覆盖和信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室内环境下,由于建筑物的阻挡和干扰,信号覆盖和分布格外复杂。

为了提高室内TD-LTE网络的覆盖效果和用户体验,需要设计一套高效的信号覆盖分布系统。

研究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的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室内信号覆盖特点和系统设计要点,可以为改善室内网络覆盖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针对室内信号覆盖系统的实现方法和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对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该研究,可以提高室内网络的覆盖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的研究意义在于优化室内通信网络的覆盖和容量,提高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室内通信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室内环境中,由于建筑物的遮挡、材料的吸收和反射等因素影响,信号覆盖和质量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高频段的TD-LTE信号,其穿透能力较弱。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

室内场景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浅析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于网络速度和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室内场景中的TD-LTE信号覆盖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使得人们无法获得良好的移动通信体验。

因此,为了改善室内场景中的TD-LTE信号覆盖,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分析。

首先,室内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应该考虑室内空间的特殊性。

由于室内空间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人们通常很难确定合适的信号分布模型。

一般而言,TD-LTE信号在室内传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衰减、阻隔和多径效应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使用
信号覆盖率、容量和均匀性等指标对室内空间进行分析和评估。

其次,室内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信号传播特性。

TD-LTE信号传
播特性主要包括多径衰落、反射、绕射和衍射等。

这些特性会在室内空间中产生复杂的信
号传播路径,使得信号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为了在室内场景中获得良好的信号覆盖,需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优化,如优化天线布置方案、建设室内信号增强设备、采用功率放
大技术等。

最后,室内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还应考虑信号干扰问题。

在室内空间中,会存在着许多无线技术的干扰源,其中包括WIFI、蓝牙等。

这些干扰会影响移动通信的质量和速度,需要对其进行减少和限制。

通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来
减少干扰源,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质量和通信速度。

总之,室内TD-LTE信号覆盖分布系统设计需要针对室内空间的特点和信号传播特性,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优化方案来提高信号覆盖质量和用户体验。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理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原理

GSM900 DCS1800 POI TD-BBU
TD-RRU
无源器件网络B 无源器件网络A
WLAN
注释:红色器件为新增器件。
对于新建场景,新建两路分布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两路分布系统 的功率平衡。
对于改造场景,若合路存在严重多系统干扰(如多运营商、多系统场景),
可在不改动原分布系统的基础上新建两路天馈线系统。
TD-LTE RRU
功 分 器
小区1
楼层3
光纤 馈线 垂直极 化天线 耦合器 楼层2
TD-LTE RRU
功 分 器
小区2
楼层1
TD-LTE BBU
每个室内覆盖点只需要一条射频传输链路和一根吸顶天线进行发射和接收。 通常一个楼层只使用RRU的一个通道。 本方案适合规模较小且对数据需求不高的场景。
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分 路 器 GSM干放 DCS干放 TD-RRU1 合 路 器 无 源 分 布 系 统 A 无 源 分 布 系 统 B 无 源 分 布 系 统 A 无 源 分 布 系 统 B
TD-LTE双路中 的一路使用原分布 系统,并新建一路
LTE-BBU TD-BBU GSM900
电 桥 合 路 器 耦合器 TD-RRU2
1、切换区域应综合考虑切换时间要求及小区间干扰水平等因素设定。
2、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规划在建筑物的出入口处。 3、电梯的小区划分:将电梯与低层划分为同一小区,电梯厅尽量使用与电梯 同小区信号覆盖,确保电梯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在电梯厅内发生。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
系统间隔离度设计 共用分布系统的场景,TD-LTE与其他系统的干扰隔离要求如下表所示: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流程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解析

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解析

TD-L 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和方法解析汪颖程日涛张海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0)摘 要 本文系统提出了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并针对TD-LTE室内干扰、覆盖性能和建设模式选择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具体解析。

其中覆盖性能分析更是分别针对新建和改造场景提出了不同的规划方法,并与TD-SC DMA的覆盖性能和链路预算进行了横向对比,可有效指导不同场景下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对T D-LTE室内网络建设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TD-LT E室内分布系统干扰隔离度覆盖链路预算1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移动通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新的业务发展要求和竞争环境,国际运营商加速了网络的升级与演进。

31个国家的64个运营商承诺在2012年以前部署LT E,To p50的运营商中有60%的运营商确定在2012年前部署LT E。

中国政府大力支持T D发展,推动扶持T D发展政策不断得到落实,T D-LT E是T D-SCDMA网络演进的方向,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始积极进行试验网的建设部署。

根据NT T DoCoMo的统计数据,手机用户70%以上的话务需求发生在室内,加上T D-L TE高速数据业务的定位对信号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加大室内覆盖力度是保证TD-LT E网络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此看来,在迎来T D-LT E大规模发展和建设的前夕,透彻研究和分析T D-LT E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思路及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指导T D-L TE网络建设意义重大。

2TD-LT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T D-LT 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具体见图1。

以下章节将对T D-LT 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中图1TD-L T E室内分布系统规划设计思路的关键环节,包括干扰分析、覆盖性能分析和建设模式选择等方法思路分别进行具体解析。

3TD-L TE 室内分布系统干扰分析3.1TD-LTE 与其他系统工作频段本文主要考虑TD-LTE 与以下无线系统共址共存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10.1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十六届新技术论坛TD-LTE室内覆盖系统场强设计无线所程日涛汪颖赵旭凇【摘要】:本文分析了TD-LTE室内覆盖系统的场强设计的基本问题,在链路预算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室内外小区的协同覆盖,多制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的需求、电磁覆盖标准限制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确定合理的场强设计要求。

【关键词】:RS RSRP 双流业务切换1概述移动通信正随着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移动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业务需求层面展现出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等需求特点,技术体制层面2G、3G、LTE、WLAN及其演进等多系统共存带来的协调发展要求,运营竞争层面在国内面临另外两家运营商的竞争引起的保持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服务的挑战,这些问题都要求网络建设必须具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

中国移动对LTE网络的定位是:TD-LTE是中国移动的未来,要坚持TDD/FDD融合的发展方向,将主要承载高速数据业务,并具备承载话音业务功能。

因此TD-LTE技术是以高速数据业务为主要服务目标的,同时未来基于IP语音的技术也能够很好的实现话音业务的承载,根据室内覆盖系统建设的特点,LTE覆盖设计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 TD-LTE室内覆盖系统自身网络需求包括参考信号强度(RSRP)与各业务信道的解调门限需求、参考信号与各业务信道之间的平衡关系、上下行信道的平衡关系等内容。

此过程中还需要考虑eNodeB设备功率输出能力、UE功率输出能力等限制条件。

室内外小区间的协同关系室内覆盖系统的场强设计应考虑到与室外宏蜂窝系统间的协同关系,即保证合理的小区选择/重选、小区切换关系。

基于已有网络的改造需求LTE网络的建设是基于已有系统的,因此其覆盖场强要求应该建立在已有系统基础上通过尽可能小的改造方式实现,即在保证网络性能基础上的可实施性。

电磁辐射标准限制室内覆盖系统的电磁辐射标准要求满足《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GB9175-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要求。

2覆盖场强分析2.1TD-LTE室内覆盖系统自身网络需求LTE承载数据业务的特征决定了所谓的覆盖场强要求是基于一定的业务覆盖速率要求的,而业务覆盖速率与覆盖场强、干扰强度、资源分配与调度策略等均有直接的关系。

2.1.1链路预算在假定每个RB功率平均分配的前提下,基本条件:系统总带宽20MHz,100RB;系统支持并发用户数10,单用户10RB;基站单通道发射功率43dBm;终端最大发射功率23dBm。

通过对照PDSCH信道SINR与数据速率的对应表格及其他信道的解调信噪比要求可以得到链路预算如下表所示:表2-1 链路预算表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当仅考虑各信道解调要求时,为满足PDSCH下行10用户时边缘用户1Mbps的速率,受限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约128.6dB。

如果需要满足PDSCH下行10用户时边缘用户2Mbps的速率,受限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约120.7dB。

图2-1 覆盖范围示意图2.1.2双通道增益在LTE室内覆盖方案中双通道模式是其技术特点,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室内场景下双通道模式能够明显的提升用户吞吐量,由于信道相关性随时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室内覆盖系统可以通过双天馈系统的部署使用SFBC与空间复用相结合的自适应方式。

信道SINR条件、双路天馈间的信道相关性是决定双天馈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而信道相关性与双天馈系统的天线间距和室内环境密切相关。

总体来讲,在信噪比较低的场景,单流的吞吐量性能比双流高;在信噪比很高的场景,双流的吞吐量性能会优于单流,在理论峰值的计算上,双流的吞吐量性能是单流的两倍。

空分复用与分集自适应因引入了空间增益或分集增益,在小区整体吞吐量的提升上有一定作用。

对于开阔场景,天线及终端周边散射体分布较少,因此在相同天线间距下,相关性增强,由于此场景一般天线安装位置选择较多,因此一般建议天线间距在10波长以上以保证实现较好的空间弱相关性,此场景下通过合理的频率规划,信道易于达到较好的SINR条件,双流模式比例高,系统增益较为明显。

对于封闭场景,天线及终端周边散射体分布较多,此场景下双天馈系统的天线间距对相关性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间距在4波长以上,即可良好支持MIMO应用。

但由于此场景下隔断较多,信号场强较低引起SINR偏低,系统会自适应的更多采用SFBC方式从而保证更好的数据速率,系统增益偏低。

针对走廊、密集房间、大会议室、大办公平面等不同区域进行单双流用户吞吐量对比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表2-2 双通道吞吐量增益测试场景如下:图2-2 测试场景从上述测试结果可以看到,TD_LTE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下行吞吐量相比单通道室内分布系统都有明显的提高,平均小区吞吐量60%以上。

测试中也发现,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对环境较为敏感,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小区吞吐量有明显波动;相对应的单通道室内分布系统对环境不敏感,在不同的测试环境下小区吞吐量波动较小。

2.2室内外小区的协同关系室内外小区间的协同关系是网络协同发展的需要,协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室内用户尽量使用室内覆盖系统进行承载,室外用户应严格由室外小区承载室内覆盖系统承载业务的实际比例直接决定了室内覆盖系统建设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分流室外站负荷至关重要。

室外用户应严格由室外小区承载,由于室内覆盖信号在室外覆盖地理区域上的局部特性,一旦承载室外业务将严重影响业务质量。

需主要通过RS强度控制用户在室内外小区的接入比例,一般要求室内覆盖系统边缘场强要高于最强的室外覆盖系统在室内泄露场强10dB,同时要求室内覆盖系统外泄电平在室外10米区域衰减至不高于室外宏基站覆盖电平。

室内外良好的小区选择/重选,切换关系通过设置合理的过渡区域保障网络质量。

主要通过RS强度控制,可结合小区间负载均衡等手段。

业务切换的连续性与GSM系统、TD-SCDMA系统导频信道与业务之间有相对一致的对应关系不同,LTE 系统RS功率与业务速率的对应关系更为复杂,因此需要考核室内外切换过程中业务速率的连续性。

图2-3 室内外小区协同关系典型的室外覆盖场景需满足邻小区空载条件下小区边缘用户下行速率可达到1Mbps,邻小区负载达到70%时小区边缘用户下行速率约350kbps,此时宏基站边缘RSRP约-115dBm~-110dBm。

考虑室内外电平差应保证5-10dB差值以便于室内覆盖系统能够有效吸收室内话务量,因此室内覆盖的边缘RSRP应保证不低于-105dBm,在本文2.1.1节链路预算部分满足RS最低解调门限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为 132.2dB,此时对应的边缘RSRP为-126.2dBm,远远不能满足室内协同覆盖的要求,如果将室内覆盖边缘RSRP提高至-105dBm,对应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为117.2dBm,此时与室外宏蜂窝系统的业务速率对比关系如下表所示:观察上表,很显然RSRP的对应关系和数据业务速率并不是统一的,一个事实是室外宏基站在室内区域的泄露场强是随机的,并不总是位于宏基站覆盖区域的边缘,故室内覆盖系统可能会由于RSRP强度的差值导致室内业务被切换到室外宏基站系统上,而此时室外宏基站的业务速率并不一定高于室内覆盖系统,因此从业务切换的连续性分析,可以适当降低室内覆盖系统RSRP对应的PDSCH数据速率。

根据链路预算的结果,当RSRP为-115dBm时对应的PDSCH速率约为1024Kbps,这意味着有约10dB的空间用于优化RSRP的设置,差值的调整主要通过下行功率分配中定义的Pa参数实现,协议213“下行功率分配”部分定义了一个UE级参数Pa,它就是数据信道上每个RE的发射功率EPRE和导频RE上的功率之比;通过调整Pa值可以改变数据信号的发射功率。

下行功率分配机制就是通过Pa来对UE进行功率分配的,针对不同的室内室外场景可能Pa的调整范围以及周期可以不同,需根据实验网的建设经验来调整优化。

2.3基于已有网络的改造需求TD-LTE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是基于已有的GSM、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进行改造的,新建的LTE室分系统也需要综合考虑GSM、TD-SCDMA的覆盖需求。

通过对比可知,当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为117dB时(TD-LTE下行边缘速率要求为2Mbps 时,Pa值无调整),理论计算的最大允许路径损耗与TD-SCDMA基本相当。

在TD-SCDMA 室内分布系统规划中已经考虑为E频段引入预留的覆盖余量需求,因此当 TD-LTE与TD-SCDMA共用室分系统时,如覆盖半径和点位密度与TD-SCDMA相同,则TD-LTE系统也可以满足覆盖指标要求,此时两个系统可认为覆盖能力基本一致,即TD-LTE系统可基本参照TD-SCDMA现网覆盖半径要求进行规划,参见下表:2.4电磁辐射标准限制室内分布系统的电磁辐射标准要求满足《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GB9175-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的要求。

《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规定了对于公众照射,30MHz-3000MHz范围在24小时的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平均辐射上限为0.4W/m2。

《GB9175-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对于电磁辐射的安全级别进行了分类限制: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对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辐射上限要求分别为0.1W/m2和0.4W/m2。

传播损耗情况需要针对近场远场的情况分别分析,对于远场法,设D为待测目标的最大截面尺寸,r为发射天线与待测目标的距离,则当r≥2D^2/λ时(λ为波长),可近似认为投射到待测目标上的电磁波是平面电磁波。

由于近场的传播损耗分析非常复杂和难以应用,故又将近场分为感应近场和辐射近场,边界为λ/4,而辐射近场可以按照远/4=0.032m,即可以利用远场的分析方法分析距离辐射源0.032m以外的场来考虑。

λLTE场强分布情况。

按0.4W/m2的安全辐射标准要求,考虑天线距离人体最近距离0.5米(一般天线高度不低于2.4米,用户高度不高于1.9米)核算最高场强要求,LTE系统允许的最大发射功率为约29dBm,考虑多系统共同辐射的功率分配,LTE允许的最大安全发射功率将根据各功率系统占比适当降低。

3场强设计建议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认为在原有室内覆盖系统基础上,不需要经过天线点位的改造即可接入TD-LTE系统,主要的覆盖场强设计指标如下:RS信号覆盖场强RS信号作为进行小区选择/重选,切换的测量判决指标,同样也应该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覆盖评价指标,根据室内外小区间的协同关系,建议边缘RSRP设定为-105dBm。

总功率覆盖场强根据业务开展需求,当室内覆盖边缘RSRP强度为-105dBm时,对应的20MHz带宽设备的总输出功率约为10dBm~15dB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