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地理上与中国的关系

合集下载

区域地理日本知识点

区域地理日本知识点

区域地理日本知识点日本(Japan),全称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区域地理日本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区域地理日本知识点(1):地理环境位置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他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日本陆地面积约37.79万平方公里。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气候日本地处以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征。

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着。

北海道与本州东北地区、高原地带属温带,本土大部地区及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

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

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

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大多数山为火山。

国土森林复盖率高达67%。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称为:圣岳。

日本群岛地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危害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发生1次。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其中面积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和日本

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和日本

三、居民:
人口稠密 大和民族 黄种人
国家重视教育
测试题1
下列字母和数字代号 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 俄罗斯 中国 A ________ B _________ 朝鲜 韩国 C ________ D ________ ① ②

海洋: 日本海 ① ____________ 太平洋 ② ____________ 濑户内海 ③ ____________
本区重要的经纬线
23.5°N穿过:云南、广西、广东、 台湾海峡、澎湖列岛、台湾岛(玉山)。 40°N穿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 内蒙古高原(黄河几字形大拐弯)、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渤海、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 海、本州岛。
80E,100E,120E,140E穿过地区 日本:130°E,135°E、35°N,140°E、 45°N的交点位置。
冬季风
日本海 太 平 洋 夏季风
夏季风 西侧 日本海 东侧 太平洋
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而湿润,在日本西侧 沿海形成较丰富的降水(降雪);而东侧为背风坡 降水偏少。
冬季风 西侧 日本海 东侧 太平洋
日本



动 (多火山地震)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火山爆发 日本海 日本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太 平 洋
二、自然环境
1、地形:
东 亚 的 地 形
二、自然环境
1、地形:多高原与山地丘陵,平原少;多半 和岛屿,海岸曲折( 多港湾);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
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
岛、台湾岛等)。
沿40 °N 纬线剖面
二、自 然环境

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解读日本的国民性

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解读日本的国民性

浅谈日本的国民性日本处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环绕,是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隔着日本海同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相望。

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

作为同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与中国不管是在地理位置还是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的从经济文化各方面影响着日本,而日本的国民性格却反过来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地理角度剖析日本复杂国民性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解读1、日本国民性格中的侵略意识作为群岛国家的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周围几千个岛屿构成,面积不过万平方公里,与周围的中俄相比,它的生存空间相形见绌。

而且,由于日本坐落在环太平洋的断裂地震带上,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平均每天发生有感地震4次,境内有100多处随时可爆发的活火山,还受到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除此之外,日本资源匮乏,可耕地面积少。

这样的地理环境给日本民族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使日本人总感到生存的困难,造就了日本人民敏感和捎带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危机和生存意识。

而更具悲剧色彩的是日本本身国土面积狭小,与之相邻的确是一个国土广袤、人口众多、政权统一的大国。

与同处孤岛的英国相比,英国相邻的是一个民族主权国家纷争不已的欧洲大陆,与日本相邻的则是一个地大物博的统一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文明都是领先于日本的。

这点区别意味深长。

前者使英国有优越感,后者是使日本民族始终有深层自卑感、压迫感,这种自卑感表现到极致就会使日本民族产生强烈的侵略意识,这种意识是对现状的不满和自卑导致的强烈嫉妒心里。

2、日本国民性格中的开放探索精神日本是一个太平洋岛国,四面环海,虽然陆地资源狭小,但是海洋资源极其丰富。

狭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渔业资源、优良的港湾,陆地资源的紧迫和岛国环境带来的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迫使急于寻找出路的日本人民开始了探寻世界的脚步。

与中国的闭关锁国不同,日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探寻世界的脚步。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后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后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活动答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活动题P31、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北部有北极圈穿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高,气候寒冷。

巴西:有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纬度较低,气候湿热。

中国: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2)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蒙古:是一个内陆国。

日本是一个岛国,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1)降水:东部是太平洋,东部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2)交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是太平洋,海陆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3)海洋事业:海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3、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活动1 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动2对外交往与合作海上:东部是太平洋,多优良港湾,便于海上运输。

陆上: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往来。

海陆兼备,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交往与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海岸线长,海域广阔,海洋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有着广大开发利用的空间,便于加强同海外各国交往。

其他(1)、纬度适中,气候温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2)、东部是太平洋,受夏季风湿润气流影响显著,降水丰富,西部降水较少,气候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部门的发展。

P5:1、15个邻国:略。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由南向北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

2、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

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3、图1.5帕米尔高原位于我国最西部,乌苏里江位于我国最东部,当帕米尔高原进入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撒满了阳光。

原因:因为我国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导致各地晨昏差异很大。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二)领土、海洋权益等问题 还有一个中日之间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领 土,海洋权益的问题。钓鱼岛这是最明显的, 钓鱼岛明明是中国的领土,它宣布购岛,宣布 所谓的国有化,显然是侵犯中国主权,这个问 题我们绝不能放。 钓鱼岛问题。 台湾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对日政策
中日关系,从2010年以来,在中日双方共同 的推动下,中日两国之间达成的战略互惠关系 一度在往前发展。 日本野田佳彦政府宣布购岛,买钓鱼岛之后, 今天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变数,到底中日关系 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呢?




在第二个阶段当中,也有一个标志性的东西。一个是1972年,中 日两国正式建交了,1978年8月12号,《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 京签订。同年的10月23号,在东京批准生效。 中日两国领导人互访,加深了中日之间的关系。在1978年10月22 号,在《中日友好条约批准生效》的时候,当时邓小平同志访问日 本。 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有很多佳话,邓小平同志当时坐在日本的火车 上。坐在火车上,有人问邓小平同志,坐在这个车上有什么感觉吗? 邓小平讲了一个字:“快。”当时的快,也可能是双关语。一个是 车跑得快,一个是人家经济的发展很小比较快的。因为其实他看到 了,一水之隔,就这么一个邻国,当时我们还没有,70年代的时候 中国哪里有地铁,根本没有,高铁更没有。所以,邓小平当时在日 本参加议事的时候留下了很多讲话,当然日本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 习的地方。
日本的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4个 大岛和6,848个小岛组成,东西宽300 公里,南北长3500公里。


地形
日本的境内多火山,国土4/3以上是山地丘陵,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海岸线曲折,有许多优良港湾。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中日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

中日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

中日地理课程标准的比较日本的地理教育发展历史悠久,受重视程度高,日本的《学习指导纲要(地理篇)》,相当于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近些年有很大的变革。

对中日两国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国际地理教育的发展状况,促进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一、两国地理课程标准内容简介如表1所示,日本地理课程标准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篇幅不长,简单明了,但所要表达的目标及课程内容都囊括在其中,概括性较强。

而我国的地理课程标准,比较详细:“内容标准”和“课程目标”为主体,“前沿”部分主要介绍地理课程的性质、理念及设计思路,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思想;“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教科书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建议,方便教师使用。

对比两国的地理课标,我国的更为完善,除了必备的课程目标和内容外,还有“前沿”和“实施建议”,丰富了地理课程标准,拓展地理课程实施的空间。

但也不能忽视日本地理课标的优势,篇幅短,易掌握,内容粗化,进行地理教材编写时空间比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发挥也更有优势,不易局限于一定的“实施建议”中。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只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两方面对两国的地理课程标准进行比较研究。

二、地理课程目标的比较(一)目标表述日本的地理课程目标表述很简洁,甚至只用一句话,就高度概括了一学期的课程目标,言简意赅。

如日本高中地理A的课程目标,表述如下:“依据地域性考察现代世界的地理诸项课题,在培养学生对现代世界地理认识的同时,养成地理的见解与看法,并培养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个体而存在的日本人的自觉性与素质”。

日本地理课程目标的表述,综合性、概括性强,目标较为明确,描述动词主要为培养、养成、提高等,可量化性不够强。

我国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目标进行描述,详细地制定了本课程将要达到的目标。

我国的三维目标,主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方面来描述,使用的动词由便于理解、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来刻画,如“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中的“找出”,此外还有其他如说出、背诵、区别、制定、运用、参与等可操作性强、具评估性的动词。

从地理环境比较中日文化

从地理环境比较中日文化

从地理环境比较中日文化中国与日本隔海相望,是一衣带水的邻居。

在古代由于中华文化的强势,日本曾深刻地学习中国,使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共同之处。

但正如中国各省的文化尚且不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与位于大陆的中国在文化上也有着较多差异。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东南面临海,东北方是林海雪原,西部是青藏高原和沙漠,北方是草原,地理环境相对闭塞。

这一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

中华民族诞生于黄河流域,自古就是农业民族,日夜操劳于土地之上。

农业对农耕经验的要求较高,老一辈耕种留下的知识使后人受益良多,这也是中国人尊重古人、尊重老人并发展出孝道和祖先崇拜的原因之一。

耕种土地使人安定下来,遵照老一辈的经验就能取得收成,就能活下去,这也形成了农民墨守成规、进取心不强的性格,而农民是中国的主体,明清两代都是内向非竞争、闭关锁国的带大陆国家性格的王朝。

日本处于中国东部。

日本东部、南部和北部都是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与中国朝鲜相望。

日本列岛南北狭长,地跨亚热带至寒带。

尽管日本四周临海,北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世界四大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渔业发达,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

从古代看在日本岛上大和民族有绝对的优势,朝鲜、中国距离过远,而且朝鲜、中国都是大陆性格的国家,日本也没有海外殖民地和需要大力保护的远洋贸易(日本的江户时代同样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日本没有争夺海权的对手,也没有争夺海洋利益的必要。

由于大洋的阻隔和周边国家的大陆性格,日本极少受到外族威胁,主要还是民族内部矛盾,在日本岛的陆地上进行战争。

在近代,日本二战的主战场中国、中南半岛还是陆地,日本的军事国策也是“陆主海从”。

尽管四周环海不可避免使日本带有部分海洋国家的色彩,但在古代还是大陆国家的特点更为突出。

在现代日本的市场和原料产地遍布全球,日本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海洋国家。

海洋同样对日本国民性格有深层次的影响。

首先在日本的谚语里就有很多与鱼有关的句子,日本语中鱼的名词也十分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