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

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及练习巩固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对、换、留、删、调、补。
1.“对”即对译,就是将文言文按词一个一个地译成现代汉语,对于实词,要译出词义;对于虚词要在译文中反映出它的用法。
例如:原文: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译文: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对译的好处是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
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2.“换”即换词,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去换古代汉语中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使用的词。
看看下面的翻译是否正确例如: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
《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译成: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
4、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和儿子;与世隔绝的地方。
)3.“留”即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
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像一些表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名、朝代名、历史地名、民族名以及官号、年号、帝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
例如: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4.“删”即删减。
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
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还有偏义复词和同义连用的词,及个别虚词都删去不译。
文言翻译训练(附答案)及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

1、翻译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5分)星隧木鸣,国人皆恐。
曰:是何也?曰:无何也。
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2、将下面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墨子怒耕柱子①,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2)“吾将之太行②,驾骥与牛,子交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注] ①[耕柱子]墨子的学生。
②[太行]太行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画线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儒书言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夫言不窥园菜,实也;言三年,增之也。
仲舒虽精,亦时解休;解休之间,犹宜游于门庭之侧;则能至门庭,何嫌不窥园菜?闻用精者察物不见,存道以亡身,不闻不至门庭,坐思三年,不及窥园也。
(《论衡·儒增》)①仲舒虽精,亦时解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②存道以亡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5分)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①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练习题

文言文翻译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与,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X、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与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XX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翻译方法及阅读提升演练

•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 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组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和壮士有的战死了,有 的回来了。
⑶本题考查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⑷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答题时应注意,引用原文句子回答,或者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或者用自 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 相交错补充。
•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 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③高孕虚,万景坌④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 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⑤。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⑥。石列笋虡⑦,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⑧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 ,刘某记。
(4)“忧人”“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耽于尘世俗务、患得患失之人,或极力追求名利、处心积虑之人,“息心”指 平息他们的世俗名利之心;“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四周之景令人心思变得恬淡、纯净,“洗心”指人们都可以在此洗 去心灵上的尘埃,重获心灵的自由和活力。相比较而言,“洗心”更契合刘禹锡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气质。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句式翻译专项练习及答案古文翻译表达题存在的问题:1语言表达:简洁、准确。
2语境分析:尽量结合语境,整体把握。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本题错误多表现为译错、译多、译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古文翻译的原则:信、达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⑴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当中。
(色彩转变)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⑵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转变)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超级也(词义转变)译:(我)调派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范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二、注意词类活用现象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眼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⑶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⑵臣以为平民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何要维持美玉一样高洁的道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⑴如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文言文翻译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战国策·齐策一》云:“孟尝君出行,其从者罗敷,衣锦褧衣,腰佩宝剑,坐于道旁。
有老父过之,下车引弓射之,曰:‘吾闻孟尝君贤,不知其从者何如?今乃盗其衣,腰其剑,何其不仁也!’”【答案】《战国策·齐策一》中说:“孟尝君出行时,他的随从罗敷,身穿锦衣,腰间挂着宝剑,坐在路边。
有个老人路过,下车拿起弓箭射他,说:‘我听说孟尝君很有德行,不知道他的随从如何?现在竟然偷了他的衣服,腰间挂着他的剑,多么不仁啊!’”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平原君虞卿,魏之豪杰也。
魏王封之平原君,号曰‘虞卿’。
虞卿闻赵孝成王崩,即奔赵,赵王以为上客。
虞卿至,赵王与之宴,问曰:‘寡人闻虞卿贤,愿闻其所以自异于众人者何也?’虞卿对曰:‘臣闻之,士有五不臣:一曰不事君,二曰不事亲,三曰不事友,四曰不事生,五曰不事死。
臣之所以自异于众人者,此五者而已。
’”【答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平原君虞卿,是魏国的豪杰。
魏王封他为平原君,号为‘虞卿’。
虞卿听说赵孝成王去世,立即逃奔到赵国,赵王把他当作上宾。
虞卿到达赵国后,赵王设宴款待他,问道:‘我听说虞卿很有才能,想请教他之所以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虞卿回答说:‘我听说,士人有不臣于五事:一是不侍奉君主,二是不侍奉父母,三是不侍奉朋友,四是不侍奉生者,五是不侍奉死者。
我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这五点。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经·小雅·车舝》云:“车舝车舝,其马四骊。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5分) 译:常常纵容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
回游荡没有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5分) 译: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经把玉帛赐给匈奴单于,
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得分标准:“词语、句式 ” 和 “大意 ”
围之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如果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 路上的主人。
于
2、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于是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之
3、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译文: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方法4:补(增补) 按现代汉语习惯补出文言句中省略成分。
,则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则易地借才。今岁燕、秦, 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 月。加一番更移,辄加一番扰害。”帝是其言。十二年
十月,杨嗣昌出督师。肯堂奏,帝以偏执臆见责之。
(1)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 阳,条上/灭贼五事。(5分)
译文:崇祯七年,他升任点意见。
文言文翻译方法
学习目标:
1、感知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得分标准。 2、回顾并能说出 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
和标准。
3、能归纳总结 文言翻译的方法并记住 。
了解原则和标准 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对每个词做准确解释,准确呈现特殊 句式和句子的语气。 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 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古今异义 单音节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应用练习

(1)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而乐之。 而乐之。(2004年全国高考湖南卷)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 为乐。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喝酒并
解析:三个计分点: 于斯亭”状语后置; 乐之” 以之为乐, 解析:三个计分点:“于斯亭”状语后置;“乐之”,以之为乐,“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语句通顺计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语句通顺计1分。
文言文翻译应注意的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应注意的采分点(P141):
(1)句子大意:译出句子大意,确保通顺完整。 句子大意:译出句子大意,确保通顺完整。 重要实词:关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重要实词:关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 多义词。 词、多义词。 (3)重要虚词: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重要虚词: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确定活用词的词 性和用法。 性和用法。 特殊句式:倒装句要理顺语序, (5)特殊句式:倒装句要理顺语序,被动句和判断句 要译出被动和判断的关系、省略句要补全省略内容。 要译出被动和判断的关系、省略句要补全为之饰装,从衣文之 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 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 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 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而未可谓善嫁女也。(2007年全国高考湖南卷)
译文: 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译文: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穿华丽衣服
解析:三个计分点: 解析:三个计分点:“从”“衣文”“媵”,各计1分。“从”有使动意 ”“衣文”“媵 衣文”“ 各计1 鸿门宴》 从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 衣文” 为动词, 味。如《鸿门宴》“从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衣文”,“衣”为动词, 穿着; 取其本义,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 穿着;“文”,取其本义,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此处是指有花纹和 图形的衣服,即华丽的衣服。 译为“陪嫁的侍妾” 如答“ 图形的衣服,即华丽的衣服。“媵”译为“陪嫁的侍妾”。如答“妾”, 也给1 也给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文言翻译考查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涉及,而且重点也尤为突出,注重考查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推究和把握能力。
而对句子的选择标准则是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或者是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往往是高考翻译评分时的采分点。
(一)文言文翻译的三大标准信: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畅达,即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二)文言文翻译的两条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三)文言文七种翻译方法所谓“留”,就是保留(照录)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如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以及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官职、书名等的专有名词。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保留法:(1)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可译为“因此君子有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
(2)专有名词可以保留不译,如人名、物名、地名、朝代、年号、帝国、国号、职务、典章制度和度量衡单位等。
例如:“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可译为“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让人对项羽说”。
(3)成语可以保留不译。
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可译为“如此劳苦功高,却没有封侯的奖赏”。
[即时小练]1.(2015·高考广东卷,T9)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可保留的词有:弘文、象昇。
采分点有:“惜”,为动用法,为……惋惜;“多”,称赞。
译文: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侯弘文,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散发家中的财产,招募滇军跟随象昇讨伐贼兵。
弘文率领招募的士兵到达楚地,巡抚王梦尹以骚扰驿站为名上报朝廷。
象昇上疏救援,没有成功,弘文最终被发配戍边。
天下的百姓因为这件事为弘文惋惜并且称赞卢象昇(的义举)。
所谓“删”,就是略去不译。
文言句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等,白话中没有相当的词对译,而删去之后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便可删略不译。
文言实词中有些重文和互文,有时也可略去不译,有的则可以合并译出。
例如:“登轼而望之”,其中“而”连接两个动作,在时间方面前后相承,不必勉强译为“而且”。
又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其中的“因利乘便”互文,可以合译为“(秦人)趁着十分有利的形势”。
再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若”只译其中的一个即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昼夜勤作息”,“作息”为偏义复词,其中的“息”无实意,不译。
[即时小练]2.(2015·高考浙江卷,T20)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可删削的词有:之。
采分点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把“王侯”翻译准确,不能翻译成“王侯将相”。
译文: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有一位经过的客人感叹说:“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现在的当涂,还是过去的当涂,来担任太守的,哪一个不知道学校应该修葺,却唯独忘记修葺,难道是真的忘记了吗?是力量达不到罢了!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王侯解除百姓的担忧,把他们引入安乐的地方,用他的余力重新修葺这个学校,没有役使老百姓,用下巴示意一下就办成了。
贤明真的像这样没有止境啊!”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替换文言词语。
在翻译文言语句时,替换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有些文言词语现在已经不用了,应换成现代词语;有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能独立使用,应以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
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可译为“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其中“思”就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思考”替换了。
(2)通假字要换成本字,译成本字的意思。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可译为“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其中的“距”就译成了本字“拒”的意思“把守”。
(3)古今异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偏义复词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沛公居山东时”可译为“沛公居住在崤山以东时”,“山东”是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就换成了“崤山以东”。
(4)活用的词语、固定结构要换成相应的现代词语。
例如:“吾从而师之”可译为“我跟从他以他为师”,“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师”。
(5)判断句、被动句中的标志性词语要对应译出。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
[即时小练]3.(2015·高考福建卷,T5)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可替换的词有:岩、居、川、系等。
采分点有:“岩”“川”是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山岩上”“在河岸边”;“系”是实词,“束缚”。
译文: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就被生计所迫来到宣城和歙县一带,这期间经过泾水。
路上看到左右两边高高的山峰直冲云霄,河水清澈见底,崖岩参差重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竹子茂盛盘曲生机勃勃。
村落里的居民,样子看起来很清闲。
于是联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一类人,逍遥自在、放逸超脱,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天地、日月、山川的精气,浸灌到他们的胸怀,来增加他们的奇特,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都能把大自然的精神如实反映出来。
所谓“增补”,就是补充上省略了的成分。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增补法:(1)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要补上。
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是“(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辞)”的省略,因此应译为“(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
(2)省略了的介词“于”等要补上。
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的省略,因此应译为“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3)判断句要补上判断词。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判断句,应译为“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即时小练]4.(2015·高考四川卷,T10)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
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
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曰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
斯非其效乎!可添补的词有:(己)才不及(人);亦(为)骥之乘。
采分点有:“学者”是古今异义词,学习的人,联系《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可知其意义;“患”,担心;“才不及”是省略句,(自己的)才智赶不上(别人);“希”,羡慕;“亦骥之乘”省略谓语中心语“成为”;“之”,代词,这;“伦”,同类。
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工匠染色时,先处理好底子,然后给它上颜色,底子处理好了,颜色沉积,染色的工作就完成了。
学习也有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守信。
君子能够在内端正自己的思想,在外修正自己的行为,行事有余力,就来学习学问,气质温文尔雅,行为举止端正,这样就形成了真正的德行。
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一类的人。
又说如果雕刻停止了,腐朽的木头也不能折断;如果雕刻不止,金石也能雕出花纹。
这难道不是学习的效果吗!所谓“调序”,就是把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调序法:(1)主谓倒装句。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为主谓倒装句,应译为“你不聪明,到了极点”。
(2)宾语前置句。
例如:“大王来何操”可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3)定语后置句。
例如:“村中少年好事者”可译为“村中有个好事的少年”。
(4)状语后置句。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可译为“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颜色更深”。
[即时小练]5.(2015·高考安徽卷,T7)翻译下面画线的句子。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可调序的句子是: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采分点有:“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
译文:(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
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所谓“凝缩”,就是把文言文中为了增强气势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分析:上面的句子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词语都是“并吞”之意;“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之意;“意”“心”意思也相同。
因此,可以凝缩翻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的雄心”。
[即时小练]6.(2014·高考安徽卷,T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
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可凝缩的词有:趋谒、势要。
采分点有:“既”,副词,已经,在……以后;“趋谒”是动词,趋附巴结;“势要”指有权势,居要职,此处指有权有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