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战初中语文复习模板计划古诗文背诵默.doc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参考样本(三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参考样本(三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参考样本复习重点1、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2、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3、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4、写作训练。

具体措施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既要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也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

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具体做法是:(1)重点字词,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训练。

(2)文言文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争取大多数人过关。

(3)古诗词,侧重于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训练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

复习完一册就利用课堂和早读时间让学生背或默写,背,要尽量做倒背如流。

(4)作文训练,每周至少讲练一次,(5)名著导读的讲练,主要依据《考纲》中指定的篇目,以问带讲。

复习步骤(一)、____月至____月中旬复习古诗文及文言文部分,并配套完成大决战相关练习题。

每堂课前可抽出五分钟进行抽签背诵;默写练习;文言文复习先归纳书中的内容:按文言常识、重点实词、重点句子理解、文章主旨、主要写法等归纳总结。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2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2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语文把所有要求背的全背熟,文言文的会默写。

数学对已学内容作总结,经典题型不看答案再做一遍。

外语复习单词时,recite主要文断,并复习资料书语法点。

当中考进入倒计时,学生们的心情也变得极为复杂,真可谓“数年寒窗苦,只待今朝试”,其紧张和压力也往往达到最高值.此时,每个考生都希望以最佳状态走入考场,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怎样才能保持临考前的最佳状态呢?一、克服考前易出现的几种不良习惯1.做难题有些同学在考前觉得自己复习得很不充分,所以在考前仍然在做大量难题.他们一般有这样的心理:“如果我做会了这些难题,万一考试时出现了某道题,我不是捡了一个便宜吗?”事实上,考前做难题有害无益。

因为:第一,做难题会影响你的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本来你正准备以正常的自信心态迎接考试,可复习中突然遇到了难题,你不由得变得心中无底了,你会自己吓唬自己,深信考试必出这种难题.实践证明,你所深信的“难题必考”的假定,十有____是不准的。

第二,做难题会打乱你的整个思路.知识是成体系的,理解了才能得以运用.由于做难题使你无暇整理自己的思路,到了考场上头脑易发生混乱。

第三,做难题会耗费大量精力,使你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考前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心态,适当休息,整理思路,如果做难题,势必会造成大脑过度兴奋,到了考试时则有可能使你感到疲劳,力不从心了。

2.开夜车有些同学在考前拚命抓紧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常常是挑灯夜战,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种提前兴奋是非常危险的,它很有可能使你陷入身心疲劳,还会使你思维不清晰.此外,考前熬夜的人,在考试期间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现象.熬夜必迟起,而考试则是早晨____点,你勉强起床,毫无食欲,昏昏沉沉,怎么能答好题呢?3.看弱点有些同学在平时复习时缺少计划性和系统性,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到考前几天,开始大量发现自己的弱点:这些单词怎么没印象,这个题还不会做,这个公式还没有背上……于是便重新开始复习.一旦进了考场必然大脑乱作一团,原来会的知识也记不起来了,一走出考场,什么都想起来了,可为时已晚.所以,在考前无论发现了什么弱点,都不要过多地去想,要有一个平常心:反正已复习这么长时间,该掌握的大概都掌握了,没有掌握的着急也来不及了.不可能什么都会,只要正常发挥,就不会有大问题.现在是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而不是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二、科学安排好考前一周的复习考前的复习与平时的学习,其策略是有差别的,具体来说考前的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一个短期复习计划制定复习计划,首先要考虑到考试的顺序,即复习的顺序应同考试的顺序一致.有的同学制定复习计划的原则是后考的学科先复习,先考的学科后复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安排无论对先考的学科还是对后考的学科都是不利的.那么,临考前一周的复习计划如何制定呢?假设考试顺序是:____日的考试科目是a、b科,____日的考试科目是c、d科,____日考试的科目是e、f科.那么,复习的安排应是:____日复习a、b科,____日复习c、d科,____日复习e、f科,____日再复习a、b科,____日再复习c、d科,____日再复习e、f科.上述计划的另一特点是分散复习,因为集中复习易使大脑皮层疲劳,而分散复习可以转换皮层的兴奋区,复习的效果比较好.2.确定考前复习的侧重点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所学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地复习一遍,所以这时的复习应有侧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内容;(2)考前老师看重和强调的内容;(3)针对自身的弱点,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复习.3.阅读以前的各科考试试卷通过阅读以前的试卷,可以了解命题的规律,比如说上一年压轴题是二次函数、方程综合题,那么这种题型今年作为大题可能性不大.这样为自己的复习提供一定的线索.另外,熟悉以往的考题也是了解题型的过程,对于一个考生来说,熟悉各类题型,可以防止考场上措手不及.三、如何保持考前最佳的身心状态考前的临考状态,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要想精神饱满地走进考场,必须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一)保持良好的心态1.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就是要树立一个“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出最佳水平”,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可以使人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2.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考前对“能不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这类问题不要想得太多,应把思想集中到复习及答题中去,使自己以平和的心态走进考场.3.不要过分关注周围人的言行另外,考试之前,如果你的情绪很紧张,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缓解.(1)找朋友交流;(2)写出自己的担忧;(3)适当地听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人的音乐,能使人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4)为考试做准备.与其紧张,不如想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例如检查考试的必备物品,考前一天去考场看一看,熟悉一下考场周围的环境.最后,不要忘记提前一些时间从家中出发,以防路上遇到意外情况而耽误了考试.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二)在结束新课之后,即将进入紧张的初三总复习。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三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三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本为能在____年中考中取得更好成绩,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拟定备考计划及详细的复习策略。

我们始终相信: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一古诗文的复习:本学期要完成古诗文二到三轮的复习,对于古诗文的复习我们做如下的计划:1古诗34首我们每周平均复习5首针对较长的诗篇每周复习3首或4首,计划用____周时间完成单论复习,复习后进行古诗默写的综合性训练与测试。

首轮复习中也坚持出古诗的小卷去测试,抓反复,反复抓,以夯基础为准,力求古诗默写中不出现错别字。

2针对理解性默写,我们要进行如下训练:每周大概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对本周的五首古诗进行集中时间的理解与赏析,形式可多样,采用老师讲,学生讲均可,主要目的是加深孩子对诗词大意的了解,在了解主要内容后把我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同时注重关键句,包括修辞句,用典句等等的理解与记忆,以便更好应对理解性默写。

3针对文言文的测练:文言文共____篇,我们计划用九周左右的时间完成首轮复习,长的篇目每周一篇,短的篇目每周两篇,具体安排见附表。

每周针对本周的训练篇目进行详细讲解,主要从几个方面分块抓好复习(1)文学常识(2)重点实词(3)理解主要内容。

(4)主旨把握(5)根据主旨分类讲析习题,利用《中考总复习》中的习题进行分类训练,将每个板块的内容落实好。

(6)古为今用的原因等方面讲解,讲析。

三课外文言文的复习现代文复习计划一选文每位老师均要选____篇的现代文做为训练篇目去备选。

二训练(1)每周二统一篇目考完(2)每周三中午完成批改没人1-2题,____人流水作业(3)每周三下班前完成成绩统计(4)批卷前认真研究各题的答案(5)做好成绩对比分析问题(6)进行分题型讲解,每周训练抓住重点题型,讲清讲透。

一每位教师选定出作文训练的题目____个,在____日前上交。

二作文训练分专题训练,就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结构布局等方面专题训练辅导。

先训练然后竞赛。

(1)审题训练(2)立意训练:针对学生平时思考少,写文章有局限性,引导学生先列提纲,说文,然后写文,再修改(3)语言的训练(要具体到人)三每周写一篇作文,明确训练的重点,加大批改的力度。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九年级古诗文复习方案嘿,各位九年级的小伙伴们,距离2024年中考只剩下一年的时间了,是不是感觉时间紧迫,复习任务繁重呢?别担心,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古诗文复习方案,让你的古诗文学习不再头疼,一起加油吧!一、复习目标1.掌握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词的牌谱、文言文的语法等。

2.熟悉课内课外常见的古诗文,能够准确背诵、默写。

3.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4.做到古诗文阅读理解,提高答题准确率。

二、复习方法我们来说说复习方法。

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实用的技巧:1.制定复习计划。

把古诗文的复习任务分解到每一天,确保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时间。

2.梳理知识点。

整理出古诗文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地复习。

3.多读多背。

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4.做题巩固。

通过做历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5.互动交流。

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复习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复习内容。

1.古诗词(1)掌握诗的格律。

了解五言、七言、律诗、绝句等诗的格式,以及对应的平仄规律。

(2)背诵课内课外常见的古诗词。

这里推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选本。

(3)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学会从作者、时代背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2.文言文(1)掌握文言文的语法。

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类活用等。

(2)背诵课内课外常见的文言文。

如《论语》、《孟子》、《史记》等。

(3)分析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学会从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四、复习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1-3月):梳理古诗文的重点、难点,掌握基本知识。

2.第二阶段(4-6月):大量阅读、背诵古诗文,提高鉴赏能力。

4.第四阶段(10-12月):查漏补缺,强化训练,全面提高。

五、复习心态注意事项一:不要盲目背诵,要理解记忆有时候看到同学们拿着一本诗词,埋头苦背,其实这样效果并不好。

2024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三篇)

2024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三篇)

2024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复习计划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

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

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计划再进一步。

专攻背诵默写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____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

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

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

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2024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二)语文把所有要求背的全背熟,文言文的会默写。

数学对已学内容作总结,经典题型不看答案再做一遍。

外语复习单词时,recite主要文断,并复习资料书语法点。

当中考进入倒计时,学生们的心情也变得极为复杂,真可谓“数年寒窗苦,只待今朝试”,其紧张和压力也往往达到最高值.此时,每个考生都希望以最佳状态走入考场,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怎样才能保持临考前的最佳状态呢?一、克服考前易出现的几种不良习惯1.做难题有些同学在考前觉得自己复习得很不充分,所以在考前仍然在做大量难题.他们一般有这样的心理:“如果我做会了这些难题,万一考试时出现了某道题,我不是捡了一个便宜吗?”事实上,考前做难题有害无益.因为:第一,做难题会影响你的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本来你正准备以正常的自信心态迎接考试,可复习中突然遇到了难题,你不由得变得心中无底了,你会自己吓唬自己,深信考试必出这种难题.实践证明,你所深信的“难题必考”的假定,十有____是不准的.第二,做难题会打乱你的整个思路.知识是成体系的,理解了才能得以运用.由于做难题使你无暇整理自己的思路,到了考场上头脑易发生混乱.第三,做难题会耗费大量精力,使你得不到适当的休息.考前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心态,适当休息,整理思路,如果做难题,势必会造成大脑过度兴奋,到了考试时则有可能使你感到疲劳,力不从心了.2.开夜车有些同学在考前拚命抓紧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常常是挑灯夜战,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种提前兴奋是非常危险的,它很有可能使你陷入身心疲劳,还会使你思维不清晰.此外,考前熬夜的人,在考试期间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现象.熬夜必迟起,而考试则是早晨____点,你勉强起床,毫无食欲,昏昏沉沉,怎么能答好题呢?3.看弱点有些同学在平时复习时缺少计划性和系统性,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到考前几天,开始大量发现自己的弱点:这些单词怎么没印象,这个题还不会做,这个公式还没有背上……于是便重新开始复习.一旦进了考场必然大脑乱作一团,原来会的知识也记不起来了,一走出考场,什么都想起来了,可为时已晚.所以,在考前无论发现了什么弱点,都不要过多地去想,要有一个平常心:反正已复习这么长时间,该掌握的大概都掌握了,没有掌握的着急也来不及了.不可能什么都会,只要正常发挥,就不会有大问题.现在是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而不是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二、科学安排好考前一周的复习考前的复习与平时的学习,其策略是有差别的,具体来说考前的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制定一个短期复习计划制定复习计划,首先要考虑到考试的顺序,即复习的顺序应同考试的顺序一致.有的同学制定复习计划的原则是后考的学科先复习,先考的学科后复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样安排无论对先考的学科还是对后考的学科都是不利的.那么,临考前一周的复习计划如何制定呢?假设考试顺序是:____日的考试科目是a、b科,____日的考试科目是c、d科,____日考试的科目是e、f科.那么,复习的安排应是:____日复习a、b科,____日复习c、d科,____日复习e、f科,____日再复习a、b科,____日再复习c、d科,____日再复习e、f科.上述计划的另一特点是分散复习,因为集中复习易使大脑皮层疲劳,而分散复习可以转换皮层的兴奋区,复习的效果比较好.2.确定考前复习的侧重点在考前有限的时间里,不可能把所学的内容都面面俱到地复习一遍,所以这时的复习应有侧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内容;(2)考前老师看重和强调的内容;(3)针对自身的弱点,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复习.3.阅读以前的各科考试试卷通过阅读以前的试卷,可以了解命题的规律,比如说上一年压轴题是二次函数、方程综合题,那么这种题型今年作为大题可能性不大.这样为自己的复习提供一定的线索.另外,熟悉以往的考题也是了解题型的过程,对于一个考生来说,熟悉各类题型,可以防止考场上措手不及.三、如何保持考前最佳的身心状态考前的临考状态,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要想精神饱满地走进考场,必须身心两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一)保持良好的心态1.对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就是要树立一个“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出最佳水平”,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可以使人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2.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考前对“能不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这类问题不要想得太多,应把思想集中到复习及答题中去,使自己以平和的心态走进考场.3.不要过分关注周围人的言行另外,考试之前,如果你的情绪很紧张,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缓解.(1)找朋友交流;(2)写出自己的担忧;(3)适当地听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人的音乐,能使人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情绪;(4)为考试做准备.与其紧张,不如想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例如检查考试的必备物品,考前一天去考场看一看,熟悉一下考场周围的环境.最后,不要忘记提前一些时间从家中出发,以防路上遇到意外情况而耽误了考试.2024初三语文中考备考复习计划(三)复习考试的背景为了能在____年中考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就以往初三语文总复习的实践与体会,同时借鉴别人成功的复习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年段备课组今年语文复习的办法。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标准范本(2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标准范本(2篇)

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标准范本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____年堵城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计划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开学至____月中旬前,完成____年级下册新内容的教学,认真分析课文内容,把握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力争时间短速度快效果优。

一、____月中旬至____月下旬第一轮复习,以七-九年级课本为根本立足点,这一环节是中考语文复习的起始环节,关键环节。

可分为四大块:(____)积累运用。

以课内古诗文、书下注释、课后字词、书后名着导读和附录为基础,过好字词、语法、修辞、标点符号以及诗词和名着积累关。

可以用一些精练的练习试卷加强学生的识记。

(____)课内文言文过关。

规定篇目的背诵、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包括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课内现代文阅读。

按照文体顺序,复习巩固课内现代文阅读。

作文训练。

(各种文体的写作指导及训练)二、____月上旬至____月下旬的第二轮复习以知识点和考点为主要内容,结合《中考精典》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

复习要点:(____)积累与运用(默写、语言应用题的方法指导及训练)(____)综合性学习。

以每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为基础,过好学科融合生活、实际运用语文、综合运用语文关。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以复习试卷为主。

内容包括课内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文章重点句翻译、课外浅易文言文阅读训练,归纳书上的重点文言知识,并整理各地中考试卷上较为经典的文言文阅读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本(五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本(五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本期中考试将近,为了同学能系统、全面的复习,以下将语、数、外学科的复习内容及方法公布于下,请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适时给予检查和督促,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

语文复习内容一、现代文1、复习范围:《女孩独立》、《走一步,再走一步》、《社戏》、《滹沱河和我》、《故乡在远方》2、复习内容:⑴词语表中词语、课下词语及解释⑵文学常识⑶课文主旨⑷注意某些字的读音和字形3、复习方法:⑴在家听写词语并且写出解释⑵复习课堂笔记,理清课文内容和主旨⑶复习并熟悉课文,了解文学常识⑷复习现代文练习卷及测验卷,错题重做二、古诗文1、复习范围:《伤仲永》、《登岳阳楼》、《登高》、《石壕吏》、《卖炭翁》2、复习内容:⑴课下实词及解释⑵古诗文作者、朝代及出处⑶诗文主旨3、复习方法:⑴家默四篇古诗文⑵默写实词解释⑶复习笔记,理清主旨和写作背景⑷复习古文练习卷及测验卷,错题整理英文: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所有课文再背诵,争取两天复习一遍。

必要的地方要动手写一写。

2、第一至第五单元的所有笔记要背。

3、第一至第五单元的词汇卷、语法练气卷全面复习的前提下还要侧重复习一下错题。

4、作文本要看、复习,考试时要灵活套用。

5、《课课练》要全面复习,要整理错题。

6、除以上知识的复习之外,还要注意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复习。

数学复习计划1、把概念公式整理在一张纸上并背熟。

2、认真复习笔记中的例题。

3、整理测验卷、练习册、一课一练的错题。

4、多做练习。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本(二)为巩固初三年级学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本学期初三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搞好中考复习,现初步拟定复习计划如下:全年级统一于假期补课开始进入中考复习。

复习分为三轮进行。

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第一阶段(____月____日――____月____日),利用《考标》的资料复习基础知识,内容为:字词、病句、成语、标点、仿写、标语和口语交际。

第二阶段(____月____日――____月____日),选择二十篇文言文重点篇目进行复习。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计划范文一、复习理念1、明确学科特点,淡化教材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性不强,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各知识基本上可独立成块。

各块知识的考查又重在对能力的考查,纯课本上的东西比较少,联系生活、时代却很紧,故宜淡化教材,多向生活中延伸。

2、紧扣考纲,落实基础语文复习要明确本市语文考纲要求,把握近几年来本市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有针对性地落实好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古诗文默写,古文翻译,名著导读等。

3、注重阅读,培养能力选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切合中学生生活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4、强化作文训练,积累素材复习要舍得拿出一定量的时间让教师对作文各方面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训练,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定量的材料,积累一点写作素材。

二、复习方法(一)积累与运用1、汉字的正读与书写。

根据《考试说明》中要求读写的汉字(或词语)为重点复习范围,着重四字短语,辅之以汉字书写习题进行训练。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紧跟近期报刊媒体上的热点材料。

考生和教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既要认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又要关注生活和社会,关心最新信息,搜集来进行训练。

3、古诗文默写。

关注名篇名家名句,特别是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教师要进行梳理、压缩。

过多学生记不下来,花时过多意义不大。

4、名著导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内“名著导读”部分的评价性文字,作适当的记诵。

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相关名著知识。

5、综合性实践活动。

复习该项内容,教师要以课本中便于实际操作的实践活动为基点进行,向生活中延伸,开展多样的各角度的题型训练。

(二)阅读与理解1、诗歌赏析。

对课内的古诗词进行全方位的复习,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再次的简单赏析。

2、文言文阅读。

古文阅读试题的选材经典而浅易,短小精悍而具有一定的意趣。

着重考查课本中所学常见的文言词语、句子的理解,立足于读懂文意,对文章内容、章法分析不需作太高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备战语文 xx-xx 背诵默写xx背诵默写训练一,直接型默写1.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 )3.____________,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4.结庐在人境, 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5.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6.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8.绿树村边合, 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过故人庄》 )9.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10.晴川历历汉阳树, 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11.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月下飞天镜, 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13.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14.烽火连三月, 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6.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8.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足蒸暑土气, 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 )20.黑云压城城欲摧, 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21.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22.商女不知亡国恨, 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23.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24.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2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 26.浊酒一杯家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27.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28.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29.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31.山重水复疑无路, 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32.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33.黄梅时节家家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34.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5.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6.峰峦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7.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38._________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4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

(《曹刿论战》 )44.中通外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4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尓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47.重岩叠嶂, 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4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50.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训练二,理解运用型默写1.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2.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美景大气磅礴,倍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满怀豪情,凌云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论语〉六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1.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2.杜甫《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3.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4.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

15.《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16.《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7.《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_____________。

”18.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0.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1.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这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思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过零丁洋》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水调歌头》中作者借月抒怀,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触发作者怀古忧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赤壁》中抒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8.《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2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卫国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1.《观刈麦》中揭示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3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出的后汉衰败的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

”34.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