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方法与判断
设备期间核查方法

3.期间核查时,由检测人员与设备保管员进行各型号及量程的测力试验,方法参照2进行,将测得的数据与存档的进行比对。实测数据与存档数据有较大差异时,则重新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
4.电子天平期间核查方法如下:
4.1 在电子天平检定/校准之后一周内,以及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中间对电子天平进行对比并记录。
4.2接通电源,调整好天平的水平状态。
4.3按天平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预热。
4.4使天平稳定地显示零位。
4.5加上200g或100g校准砝码于天平秤盘上。
4.6读取此时天平显示值,记录于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上。
二、电子天平
1.电子天平在检定/校准后一周内,以及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中间,用200克的砝码对电子天平进行对比并记录,见期间核查记录表。
2.在周期中间比对数据应该比检定/校准后一周内的比对数据差异≤0.2%,确认期间核查为合格,否则应提前进行检定/校准。
3.示值为200克的电子天平核查点为100克,其余示值的电子天平的核查点均为200克。
4.7取下砝码,此时测得的数值存入设备档案中,期间核查时备查。
4.8 在电子天平两次检定/校准中间进行期间核查时,再重复以上操作,读取核查时的值,对两者作比对。
4.9 如期间核查时测得的数值与存档数据有较大差异时,则重新进行天平的检定/校准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方法
测量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为保持有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按程序文件对期间核查的要求,对通过行业协会比对试验均合格的可确认期间核查合格。万能试验机及电子天平的期间物比对法,各型号的万能试验机,按型号及量程不同,选用不同的抗拉强度钢材,且在同一根钢材上截取若干段(长度应满足相关规定,数量能应付突发事件)。
仪器期间核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仪器期间核查方法和结果判断
核查方法
常用的期间核查方法包括:
1)使用高一等级的测量标准。
期间核查不是再校准,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校准的方法。
如多功能校准源可以用于漏电流测量仪、数字多用表等的核查。
2)使用仪器附带的校准设备。
部分测量设备具备自校准功能,如电子天平的自带标准工作砝码等,可以用来进行核查。
3)测量设备之间的比对。
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对同一参数采用不同设备测量进行比对,比对的方法包括多台比对法、两台比对法。
4)使用不同测试方法进行比对。
如测量接地导体电阻可采用直接测量法,也可采用定义进行比对。
5)对保留样品的量值重新测量。
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即可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
具体操作时可参考检测标准、检定规程等技术规范中有关的测试要求和方法,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产品标准或供应商提供的方法。
核查频次
期间核查的实施频次应综合考虑检测仪器的特点,以及核查过程的难易、费时程度。
一般在两次校准之间至少应安排一次核查,对使用较频繁或带到现场使用次数较多的设备可适当提高核查频次,性能不大稳定的或核查结果分析发现性能变差的设备应提高核查频次,开展重点项目检测前或对检测结果有疑义时亦可临时进行核查。
期间核查结果的判定准则
采用不同的核查方法,判定准则各不相同,下表给出采用不同核查方法情况下,仪器的基本判定准则。
期间核查方法

计量标准(测量设备)期间核查---------常用方法及判定原则期间核查:也称为“运行检查”,或“中间核查”。
测量设备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多次使用适当技术校核方法进行检查,以确保测量设备在“服役”期间一直维持良好状态的活动。
常用的方法入判定原则如下:1、传递比较法(1)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象,其可以是工作标准或其它核查标准。
然后将该被测对象送到具有更高一级计量标准的部门进行测量。
若用被考核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和高一级计量标准进行测量时的扩展不确定度(k=2,下同)分别为U和U0,它们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和y0,则应满足:当U0≤U/3,可以忽略U0的影响,此时上式成为:(2)当具备高一等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则可方便地用其对被核查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参数进行检查,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相关特性符合其技术指标时,可认为核查通过。
2、多台对比法若无法得到更高一级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时,可以用3台以上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对同一稳定的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它们的测量不确定度均为U 。
若取这些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则由被考核计量标准(测量设备)得到的测量结果y应满足:上式中,系数是考虑到被考核测量结果y和多台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相关性而引入的。
3、两台比对法如果无法找到多台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测量设备),也可以采用同等级的两台计量标准进行比对。
若用两台计量标准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为y1和y2,两者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1和U2,则应满足:比较而言,传递比较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并且所得的结果具有溯源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而多台或两台比对法则往往可靠性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不确定度验证时,上述三种方法并不是任选的,史有汉无法采用第一种方法时才可以考虑第二种方法。
只有第二种也无法实现时才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或第四种方法。
4、留样测量法选择计量标准(测量设备)的被测件作为核查标准。
仪器期间核查的9种方法及结果判断

仪器期间核查的9种方法及结果判断1、传递测量法当对计量标准进行核查时,如果实验室内具备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则可方便地用其对被核查计量标准的功能和范围进行检查,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相关特性符合其技术指标时,可认为核查通过。
当对其他测量设备进行核查时,如果实验室具备更高准确度等级的同类测量设备或可以测量同类参数的设备,当这类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不超过被核查设备不确定度的的1/3时,则可以用其对被核查设备进行检查,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相关特性符合其技术指标时,认为核查通过。
当测量设备属于标准信号源时,也可以采用此方法。
2、多台套设备比对法当实验室没有高一等级的计量标准或其它测量设备,但具有多台套同类的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首先用被核查的测量设备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为y 1 。
然后用其它几台设备分别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分别为y 2、y 3……y n ,计算y 1、y 2、y 3……y n 的平均值为()n y y y n x +++= 211,则当U nn y y i 1+≤-时,认为核查结果满意,式中U 为用被核查设备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时的扩展不确定度。
3、两台套设备比对法当实验室只有两台套同类测量设备时,可用它们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分别为y 1、y 2。
假如它们的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U 1、U 2,则当满足:212212U U y y +≤- 认为核查结果满意。
若这两台套设备是溯源到同一计量标准,它们之间具有相关性,在评定不确定度时应予考虑。
4、标准物质法当实验室具有被核查设备的标准物质时,可用标准物质作为核查标准。
若用标准物质去检查被核查设备的参数,得到的测量值为,判别准则为:1≤∆-Y y 式中:y ——测量值;Y ——标准物质标准值;△——被核查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
用于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至SI ,或是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
期间核查方法及判定标准文件.doc

首先我们来看下准则的规定:5.6.1 条规定“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该条款的注中说明“该计划应当包含一个对测量标准、用作测量标准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及用于检测和校准的测量与检测设备进行选择、使用、校准、核查、控制和维护的系统”。
可见核查是实验室量值溯源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可能,所有设备都应进行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必须全部做期间核查!!!) 。
实验室开展期间核查时,应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备和参考标准的重要程度以及质量活动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确定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和频率,并针对所需核查设备的计量性能制定期间核查程序。
根据核查对象的用途和特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的期间核查(1)被校准对象为实物量具: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校准对象为测量仪器: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 但需利用历年的校准证书画出校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和被校准的对象均为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2、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1)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即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2)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即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3)若对于被核查的测量设备来说,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品,可以用仪器比对、实验室比对等方式证明其稳定性。
3、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核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验室自行规定的检定的设备期间程规定周期或实定规核查间间的时隔通常与检示的系统误差或系统对备效应值是考核设间间隔有关。
期间核查再校准的时实质当排除来自被测对象、环等随机定性),因此应境和人员的影响(稳设备示值一稳定的选择使被测对象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误差或随机效应的影响,为使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可以在期间核查的标准。
期间核查方法及判定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下准则的规定:5.6.1条规定“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该条款的注中说明“该计划应当包含一个对测量标准、用作测量标准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及用于检测和校准的测量与检测设备进行选择、使用、校准、核查、控制和维护的系统”。
可见核查是实验室量值溯源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可能,所有设备都应进行期间核查(标准物质必须全部做期间核查!!!)。
实验室开展期间核查时,应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备和参考标准的重要程度以及质量活动的成本和风险等因素考虑,确定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和频率,并针对所需核查设备的计量性能制定期间核查程序。
根据核查对象的用途和特性,大体上可以分为下述三种情况。
1、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的期间核查(1)被校准对象为实物量具: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校准对象为测量仪器:可以不进行期间核查,但需利用历年的校准证书画出校准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和被校准的对象均为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2、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1)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即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2)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即可用它作为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3)若对于被核查的测量设备来说,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品,可以用仪器比对、实验室比对等方式证明其稳定性。
3、一次性使用的有证标准物质,核查其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方法是否正确,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
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通常与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或实验室自行规定的设备再校准的时间间隔有关。
期间核查实质是考核设备示值的系统误差或系统效应对设备示值的影响(稳定性),因此应当排除来自被测对象、环境和人员等随机误差或随机效应的影响,为使被测对象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做核查标准。
计量标准(测量设备)期间核查-常用方法及判定原则

计量标准(测量设备)期间核查---------常用方法及判定原则一、期间核查定义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包括设备的期间核查和参考标准器的期间核查。
相当于ISO/IEC导则25(1990)中的运行检查。
这种核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通过期间核查可以增强实验室的信心,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定义解释:实验室一般对仪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其量值的溯源性,并加以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因此,大多数实验室认为,只要对仪器进行了定期检定或校准,仪器就是可靠的,出具的数据就是有效的,使仪器的期间核查成为实验室最易忽视也最不重视的环节。
实际上,使用频率高、易损坏、性能不稳定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方法,环境条件(电磁干扰、辐射、灰邕、温度、湿度、供电、声级),以及移动、震动、样品和试剂溶液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持续可信度。
因此,实验室应对这些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二、期间核查的重点设备实验室建立的最高计量标准项目的主标准器;现场使用频繁的主要计量标准器;新建项目的计量标准器及量值易发生变化的计量标准器;参加各类量值比对项目所用主要计量标准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期间核查。
并不是对所有的仪器均需期间核查,仅对不太稳定的或使用频次较高的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应按规定进行。
需要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管理员制定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
三.核查对象及核查时间间隔通常情况下,在仪器设备两次周期检定(校准)间隔时间的中期进行期间核查。
量值比对项目所用主要计量标准器使用前进行期间核查,检测人员对计量标准、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发生疑问时,及时对所怀疑装置(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特殊情况根据需要而定,质量管理部门根据计量标准器、检测设备的周检时间制定期间核查实施计划。
期间核查通常在下述情况下进行:(1)按照年核查次数进行;(2)仪器设备导出数据异常;(3)仪器设备故障维修或改装后;(4)常期脱离实验室控制的仪器设备在恢复使用前(如外界);(5)仪器设备经过运输和搬迁;(6)使用在中心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及判定

四、期间核查的方法
当某些测量设备是用于测量限值的,当测量值超过限定 值时即自动报警。对于这类设备可选择实物样件进行期间核 查。
首先根据被核查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被核查参数的性质, 设计、制作或购买相应的实物样件。然后设定该参数的限定 值,将实物样件施加于测量设备上,操作设备并调节到规定 的输出量,观察测量设备是否具有相应的响应。
标准
检验检测机构 资质认定评审 准则
条款 4.4.3
要求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 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 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三、认可标准对期间核查的要求
从标准导出的期间核查要求: 1.程序文件中应有对测量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的要求。 2.对需要期间核查的测量设备应制定期间核查指导书。指导 书中应指明核查标准、核查方法、核查时机和频次、核查结 果的判定及处理要求、核查记录等。 3.应保存期间核查记录。
四、期间核查的方法
判别准则为:
式中:U──扣除由系统效应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后的扩 展不确定度。
留样再测法的样件可以选被产品,也可以购置质控样品, 选被测产品时,要求产品的均匀性、重复性、稳定性好。
四、期间核查的方法
如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机的核查就可以使用此方法,这种方法 也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标准件样,如拉伸、冲击 试验机可购置拉伸、冲击标准样件对试验机进行核查。另一 种是采用被测试样作为标准,方法如下(以拉力试验机的抗 拉强度为例):
但具有多台套同类的,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测量标准或 测量设备时,可以采用这一方法。首先用被核查的测量设 备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为y1。然后用其它 几台设备分别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分别为 y2、y3……yn,计算y1 、 y2、y3……yn的平均值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设备期间核查的方法及判断李国琛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也称为运行检查或中间核查。
它是实验室日常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申请国家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检测实验室在准备过程中或在管理体系运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要求。
如在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dt,ISO/IEC 17025:2005)中的 5.5.10 条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检查以得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又在 5.6.3.3 条中规定:“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而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 5.4.8 条规定:“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又在5.5.6 条中规定:“实验室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因此对检测实验室的测量设备实施期间核查是确保实验室信誉和测量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实施质量监控的重要途径。
期间核查应文件化、程序化,期间核查应予记录并保存。
一、问题的提出1、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虽然都对期间核查提出了要求,但对如何实施期间核查没有明确的说明,导致有些实验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正确的做法;2、首先要明确,期间核查的对象应是测量设备或计量标准,是核查其校准状态可信度是否仍然保持;3、被测对象除实物量具外,一般不能用被测对象来作为核查标准。
二、期间核查的定义什么叫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指实验室根据自身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其测量设备、计量标准或标准物质,在两次周期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一次或多次使用适当的技术,校核方法进行检查。
以判定仪器设备是否保持着校准或检定时的准确度,以确保检测/校准结果的质量。
它不是再检定,只需使用简单实用,具有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核查。
三、期间核查的目的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对测量设备/计量标准进行周期检/校,已经足以满足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要求,但仍存有不足之处:1、在两次检/校的间隔期间内,不能完全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度不变。
由于检/校周期主要是按照经验确定的。
虽然多数测量设备是能够保证其准确度的,但不可避免地也会发生偶然故障或由于意想不到的因素使测量设备准确度下降,有时这种变化并不明显也不容易被察觉。
如果继续使用这样的测量设备进行检测,将使测量结果的质量失去保证。
2、实施检/校,通常是把测量设备从使用单位送到上一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校,一般返回的测量设备是正常的,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因为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搬运等原因,测量设备返回后计量性能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失准。
使用该设备进行检测就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3、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系统的连接不当、人员操作失误、环境条件失控等原因,使测量结果的误差产生了较大变化。
4、通过经常性的期间核查能及时发现测量设备的变化,无论这种变化是由于随即误差或系统误差的增加所引起的,也无论是突然变化还是逐渐出现的缓慢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可随时采取纠正措施,使之保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并处于长期连续的质量控制之中。
5、实施对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不仅可以对测量设备实施有效的控制,更可以对测量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四、期间核查的对象对于校准实验室,按CNAS-CL01:2006 要求,必须对其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检查;对检测实验室,根据需要,对测量设备要实施期间核查。
主要对象包括:1、新购的重要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2、使用年限较长,其计量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下降,即稳定性变差,漂移较大的测量设备;3、使用非常频繁的测量设备;4、经常携带到现场进行检测以及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测量设备;5、在运行过程中,曾有可疑现象发生的测量设备;6、测量重大、关键项目数据和对测量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测量设备。
五、期间核查的参数和量程的选择期间核查主要是核查测量仪器的系统漂移及考核其短期的稳定性,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核查参数和量程的选择:1、选择使用最频繁的参数和量程;2、从分析历年的检/校证书着手,选择示值变动性最大的参数和量程作为核查的参数和量程;3、对于新购的测量设备,应选择测量设备的基本参数和基本量程。
六、选用的方法及其判定原则1.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方法及其判定1)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核查——常用较高一级计量标准或有证标准物质对测量设备进行核查①若高一级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是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的1/3及以下时,则 (1)式中:——测量设备的示值;——高一级计量标准的示值;——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
②当实验室具有被核查设备的标准物质时,该标准物质应能溯源至SI,或是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可用标准物质去检查被核查设备的参数,则 (2)式中: ——测量设备的示值;——标准物质所赋予之值;——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
③用已经过定值的标准溶液对测量设备进行核查,如pH计、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等,则 (3)式中: ——pH 计、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的示值;——定值标准溶液的示值;——pH 计、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的最大允许误差。
2)常用核查标准进行核查①核查标准——用于确保日常测量工作正确进行的工作标准。
它应具备:a.准确度级别要高,最好比测量设备高一级或至少同级,有时实物量具可例外;b.有足够的分辨力,能反映测量设备末位数字的变化;c.其计量性能相对测量设备是稳定的,重复性能要好,不做其它用途。
因此核查标准可以是计量标准、测量设备、也可以是产品或是可被过程测量的其他物体。
特别是诸如砝码、量块、线绕电阻等实物量具,或标准电池和其他稳定性良好的留存被测物体。
②核查方法及其判定(1)方法a.核查标准的数据是未知的方法:[1].当测量设备送检取回后,立即用所选定的核查标准进行核查,获得一次数据为,有时为获得较准确的,应在尽可能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和测量系统中进行。
同时采用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n(n≥6)次的算术平均值。
[2].至少待到检定周期中间再核查一次,测量条件尽量保持与第一次一致。
亦采用算术平均值,测得数据为。
(2)判定公式 (4)式中:——测量设备第一次测量核查标准的数据平均值;——测量设备第二次测量核查标准的数据平均值;——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
b.核查标准的数据是已知的,即核查标准是由一个与所要核查的测量设备无关的过程来检/校。
且检/校的测量不确定度要小于测量设备示值的测量不确定度。
(1)方法当需要核查时,可由测量设备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数据(应是平均值),并与核查标准已知数据相比较。
(2)判定公式 (5)式中:——核查时,测量设备测得的示值的平均值;——核查标准被检/校的示值;——实验室核查时提供的扩展不确定度,k=2;——检/校实验室提供的核查标准示值的扩展不确定度,k=2。
c.留样再测如果被测样品性能相当稳定,具备核查标准要求,可以用被测样品作为核查标准,其方法同 a,其判定公式: (6)式中:——第一次测量结果;——第二次测量结果;——扣除由系统效应所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后的扩展不确定度,k=2。
d.用测量设备自带标样核查当有些测量设备自带有标准样块,有的还带有自校准系统,这时可将标准样块作为核查标准。
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核查和判定。
如测厚仪自带的标准厚度片,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等。
3)采用比对法进行核查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可以采用实验室内比对法和实验室间比对法①实验室内比对法a.多台设备比对(1)方法当实验室没有高一等级的测量设备来采用直接测量法,但却具有多台套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测量设备。
如化验室内有多台同型号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大型设备,就可以采用这一方法。
首先用被核查的测量设备对某溶液(或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然后用其他几台设备分别对溶液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分别为、…,计算、…的平均值,然后就可以进行判定。
(2)判定公式 (7)式中:————某台需要核查的测量设备的测量值;——同类型测量设备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参加核查的测量设备台数;——各台测量设备测量结果的相同扩展不确定度,k=2。
b.两台设备比对(1)方法当实验室只有两台同类型测量设备时,可用被测对象(或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分别为、,且其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
当然这两台设备是溯源到同一计量标准。
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在评定不确定度时可不予考虑。
(2)判定公式 (8)式中:——第一台测量设备的测量值;——第二台测量设备的测量值;——第一台测量设备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第二台测量设备测量结果的扩行不确定度,k=2。
②实验室间比对法a.比对方为主导(参考)实验室时,则 (9)式中:——本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主导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立导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
b.比对方为兄弟单位或同行的专业室,则 (10)式中:——本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比对方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本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比对方实验室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k=2。
4)采用核查标准和统计技术(休哈特图)进行核查,即对设备测量过程实施统计控制①适用对象:a.准确度高、价值昂贵的测量设备;b.本单位的关键测量设备;c.能找到与测量设备所测的量相一致的核查标准。
②方法步骤a.核查标准的选择(1)核查标准是与通过受控测量过程进行测量的被测物相似的某种装置,必须根据受控测量过程中需要控制的量的计量要求来选取。
(2)核查标准应由上级计量部门检定或校准,如果获得的结果是被用于评估受控的测量过程的偏移,并且还要评定修正值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影响的话。
(3)对核查标准的其他要求 1.2).①。
b.选择核查方案(1)根据测量过程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明确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核查数据库。
对于直接测量,一般有如下数学模型:式中:——测量显示值;X——被测对象名义(标称)值;——固定偏差;——测量过程的短期变化;——测量过程的长期变化。
(2)核查方案应形成程序文件,内容应包括测量原理方框图、测量数学模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核查方法、核查间隔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或标准等。
c.确定控制图(1)控制图作用:监测测量数据是否受控,发现失控原因和修正过程参数。
(2)控制图类型:计量控制图中常用的类型包括: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和标准偏差控制图,还有控制图、S 控制图和R 控制图。
〈1〉平均值控制图此图主要用观察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的变化,它反映的是测量过程的系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