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煤层气发展现状

中国煤层气发展现状

中国煤层气发展现状
中国煤层气发展现状: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煤层气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资源,储存在煤矿中,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

目前,中国煤层气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煤层气储量已累计突破9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

同时,煤层气开发已覆盖了中国的主要煤田区,形成了以山西、河南、陕西等为主要开发地区的布局。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在中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目前,中国拥有一批煤层气开采技术和装备制造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勘探与开发经验。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煤层气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推动煤层气的利用,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然而,中国煤层气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相对复杂,投入的成本相对较高。

其次,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煤层气产业面临着减排压力。

同时,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对煤层气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中国煤层气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一、煤炭资源分布特点1、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 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 5.5%,资源十分贫乏。

其中,我国最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所辖范围内,至今未发现有煤炭资源赋存;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省,截止1996年末,只有煤炭保有储量6亿t,天津市只有4亿t,浙江省只有1亿t,海南省不足1亿t。

不仅资源很少,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不但开发成本大,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

从目前我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山西大同,到东部和南部的用煤中心沈阳、上海、广州、京津等地,分别为1 270、1 890、2 740和430km。

随着今后经济高速发展,用煤量日益增大,加之煤炭生产重心西移,运距还要加长,压力还会增大。

因此,运输已成为而且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为此,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运输问题。

只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才能使煤炭顺利进入消费市场,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

中国煤层气储量、产量、标准及开发分析一、煤层气储量我国对煤层气资源进行评价已有十多轮,在2006年的资源评价中,我国的煤层气总量接近37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接近11万亿立方米。

到了2015年对煤层气资源进行的动态评价则表明煤层气总量接近30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的总量约为12.5万亿立方米。

2020年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为3315.54亿立方米,同比上升15.71%。

对于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其分布可以划分为五大赋气区,按照资源量从少到多分别是青藏、东北、南方、西北和华北。

青藏赋气区仅占全国总量的万分之一左右,东北赋气区占全国的9.67%,南方赋气区占全国的18.18%,西北赋气区则大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占比最大的华北赋气区,其资源最为丰富,约占全国的46.27%。

二、煤层气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21年中国煤层气产量达到104.7亿立方米,同比上升2.35%。

煤层气产量的增长主要是地面煤层气。

尽管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补贴的进行,以及各种问题的改善,煤层气的产能建设和实际产量都将迎来快速增长期,且抽采资源的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高。

分省市来看,中国煤层气主要产区在山西,2021年产量达到89.5亿立方米,占2021年煤层气总产量的85.48%。

三、煤层气标准现状截止我国煤层气行业发布国家标准与各类行业标准共87项,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71项。

各标准归口单位共17个,其中归口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共17项,归口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7项,归口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行业标准43项。

对17个归口单位发布的87项标准进行了标准类别划分,其中基础类标准有14项,方法类标准有22项,管理类标准46项,产品类标准5项。

16项国家标准中,基础类标准5项、方法类标准7项、管理类标准2项、产品类标准2项。

我国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分布现状及分析

我国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分布现状及分析

我国常规能源及非常规能源分布现状及分析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能源供需形势日趋紧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耗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目前人类使用的常规能源的资源正在日渐短缺,而且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这些常规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常规能源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难题。

而新能源和非常规能源以其储量巨大、分布集中、开发技术日趋进步等特点,成为世界勘查开发的新宠,前景广阔。

关键词:常规能源;非常规能源;煤层气;页岩气;地热资源0前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增长的能源需要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必然会由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能源的依赖向对新型能源或者新能源的研发的转变[]1。

1 我国能源概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1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317987(以万吨标准煤为单位),其中原煤占比77。

8%,原油占比9。

1%,天然气占比4.3%,水电、核电、风电等占比8.8%。

相较于2010年,原煤生产量增长了8.8%。

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的报告[]2,中国在2011年贡献了69%的全球煤炭产量增长,此外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风力发电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我国能源的储量与分布可以根据地理上的特点来进行相关的划分,总的来说西多东少、北多南少[]3。

按照对能源种类的划分,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与东部海域,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其他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这些都与地理位置有关,相较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能源只占少部分,故不详细论述。

然而沿海东部城市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东部资源的匾乏决定了资源需要大规模的从西部往东部运送,或者从国外进口。

能源分布与对能源需求的地区差异严重影响了能源的配置与对能源的有效利用[]4。

为此,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成为了我国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到2011年年底,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为20亿吨,产量为4090千桶/日、203.6百万吨,列世界第五位,较之于2010年,增长0。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是指煤层气在地质环境下形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在煤炭矿井中富集而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受到地质构造、煤层特性、气体来源和运移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控制法则:地质构造是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古近系地层,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和构造变化,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也受到了不同的控制。

比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向阳坡和背风坡的下部,沿断裂带较为富集;而川西南地区的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下凹区和向东倾斜的断块带内。

二、煤层特性控制法则:煤层物性是影响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不同类型的煤层气田,其物性特点亦不尽相同。

例如,北部地区的煤层气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而华南地区的煤层气则相对较为粘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三、气源和运移控制法则:煤层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生物气等,在煤层中运移和富集后形成煤层气。

不同气源的煤层气,其成藏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以天然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气源控制;而四川盆地的煤层气以生物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

以上是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的一些基本介绍,其中的细节和相关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概况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洁净能源,商业化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国家战略资源。

煤层气是煤层本身自生自储式的非常规天然气,世界上有74个国家蕴藏着煤层气资源,中国煤层气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

全国95%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晋陕内蒙古、新疆、冀豫皖和云贵川渝等四个含气区,其中晋陕内蒙古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

二、发展现状煤层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

2012年以来我国煤层气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煤层气产量7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2%;2019年中国煤层气产量89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59%。

煤层气勘探开发是世界上发展较快的非常规天然气产业,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

2019年1-12月中国煤层气单月产量呈平稳增长趋势,2019年11月煤层气单月产量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8%;2019年12月煤层气单月产量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5%。

煤层气是高效洁净能源,是能源行业中发展空间巨大的新兴产业之一。

2019年1-12月中国煤层气累计产量呈波动趋势,2019年1-11月中国煤层气累计产量79亿立方米,累计增长17.5%;2019年1-12月中国煤层气累计产量89亿立方米,累计增长13.8%。

《2020-2026年中国煤层气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山西煤层气地面开发和利用量稳步增长,煤层气产量64.1亿立方米,增长25.2%;北京市、江苏省、贵州省、安徽省煤层气产量分别是14.1亿立方米、3.6亿立方米、3.2亿立方米、2.1亿立方米。

中国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中国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源进行开发。
直 井抽 采 、 平 井抽 采 。 水
质 量 浓度 投 资
C 量 浓度 变化 范 围 大 , 量 浓 度 较 低 , 2 %一 0 H质 质 约 0 4 %。 一 套 抽 采 系统 一 般 投 资 上 千 万 元 。
C 量 浓度 较 高 , 般 在 8 % ̄_ H质 一 0 X E。 竖 直 井抽 采投 资 少 , 为 2 0万元 , 约 0 多分 支水 平井投 资多, 约为 20万美元 。 0
91 4 7.7 ̄1 8m3 0 。
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 ,却一直未进行规模性的
开 发 。 目前 ,中 国煤层 气开 发 方式 总体 分 为井 下抽 采 和地 面抽 采 两种 方式 .两 种 抽采 方式 的特点 见第
2 3页表 1 。
20 0 5年 ,煤 层 气地 面抽 采量 实现 了零 的突 破 , 并 迅 速发 展 ,年均 增 长 率 达 11 4%。从 20- 20 05 09 年井 下 抽采 瓦斯 数 据看 ,井 下抽 采 瓦斯 的平 均 增长
【 基金项 110 9 山西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 E ( 0 8 3 16  ̄ 20 年 1 t 0 0 20 4) 2
率为 3 %。但 从抽 采量来 看仍 以井下 抽采 为 主 , 0
20 0 9年 中国开采 煤层 气 7 . 1s 46 0 ,其 中井 下抽 采 x m
6 .x 0 I ,井 下 抽 采 量 占 8% ;地 面 抽 采 1.× 45 1 I T 6 01 1sI,地 面抽采 量仅 占 1% ( 0 1 I s 4 见第 2 页 图 3 。 3 )
[SIE H N o A 1N P0 u T I C TC N V T0 & R D cI T - I VY 02 L 2一 " . t s2 o oO m O

中国煤层气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精选文档

中国煤层气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精选文档
来自元古代中朝、扬子、塔里木板块;
古生代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 三叠纪中国大陆各地块;中、新 生代青藏各地块 3、 周边板块活动性强 劳亚:J3-K1 冈瓦纳:Pz, T, K-E2 ,N-Q 太平洋:J, E2-3 4、 板块内部变形作用强
基本属大陆地块边缘,各种弱化
面多期、多种方式活动,使内部 构造比国外极为复杂。
隙)渗透率在35-500md。
5.渗透率普遍偏低,总体上小于1md
1红阳煤田 2大同煤田 3沁水盆地 4河东煤田 5渭北煤田 6安鹤煤田 7平顶山煤田 8永夏煤田 9荥巩煤田 10淮北煤田 11淮南煤田
6. 煤储层压力低,煤层气降压解吸难度较大
压力梯度/kPa.m -1
12 8
16
4
0
沈 北
铁 法
鄂尔多斯盆地吉县-韩城煤层气埋藏演化图
地质时代 C-T J1-J2
构造期次 海西晚期~印支期 印支~燕山早期
煤层最大埋深(m) 3100 2500
阶段特征 慢速、快速埋藏 埋深稳定和波动 埋深显著减小,构造抬升和构造热 事件 煤层埋深持续减小,构造分异明显
J3-K1
K2-Q
燕山中期~晚期
喜山期
3000
作、鹤壁和安阳矿区较高;东北的煤矿区,除红阳和抚顺较高外,一般较低,为 4-6m3/t。
全国115个目标区煤层平均含气量4-27.1m3/t之间,平均为9.76,平均含气饱 4.和度为 含气量分布不均,含气饱和度总体上较低 20-91%,平均为45%,
聚气区 聚气带
华北北缘 京唐 冀中平原 太行山东 沁水 霍西 大同-宁武 华北 鄂尔多斯东缘 渭北 鄂尔多斯西部 含气量 /m3.t-1 15.6 10.0 8.0 15.5 9.5 5.0 6.0 8.0 10.1 5.2 含气饱和度 聚气区 /% 59 56 30~50 53 38 <30 <30 43 47 <30 东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字号:[ 大中小] 发布时间:2008-03-10 来源:中国能源网
据中联公司最新一轮的全国煤层气资源预测结果显示(2002年),中国陆上烟煤煤田和无烟煤煤田中(未包括褐煤煤田),在埋深300~2000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1.46×1012m3,世界位居第三(俄罗斯17~113×1012m3、加拿大6~76×1012m3、中国31.46×101212m3、美国11~19×1012m3)。

研究表明,中国的煤层气资源不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时域性和地域富集特点。

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略图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时域分布特征
从赋存地层分析,中国的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南方早石炭世(C1)、北方石炭二叠纪(C-P)、南方晚二叠世(P2)、晚三叠世(T3)、早-中侏罗世(J1-2)、东北早白垩世(K1)、晚第三纪(R3)等含煤地层(图2-2),表现出突出的时域分布特征。

早中侏罗世煤系和石炭二叠纪煤系的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14.51×1012m3、13.69×1012m3,分别占总资源量的46.13%、43.52%;其次是晚二叠世煤系,资源量为2.87×1012m3,占资源总量的9.14%;其余煤系仅为0.38×1012m3,占1.20%(早石炭世煤系0.039×1012m3、晚三叠世煤系0.068×1012m3、早白垩世煤系0.267×1012m3和晚第三纪煤系0.004×1012m3)。

中国主要含煤地层及其煤层气资源量分布直方图(单位:108m3)
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地域富集特征
从地域分布角度看,中国的煤层气资源虽然广泛分布于新、晋、陕、冀、豫、皖、辽、吉、黑、蒙、云、贵、川、渝、湘、赣、鄂、甘、宁、青、苏、浙、鲁、桂等24个省、市、自治区,但却表现出显著的区带分布特征,具有显著的区带特征。

研究表明,昆仑-秦岭、阴山东西向巨型构造带和贺兰-龙门山-哀牢山近南北向巨型构造带,控制了中国的聚煤规律和煤层气分布特征;而贺兰山-龙门山陡变带、大兴安岭-武陵山陡变带、中国东部陆缘陡变带等三条SN-NNE向深层构造带明显地制约了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和可采性,其中中部区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

在众多的煤层气含气区,以晋陕蒙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为17.25×1012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54.83%;其次是北疆区,煤层气资源量为6.88×1012m3,占全国总量的21.86%;冀豫皖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为2.89×1012m3,占全国总量的9.18%;云贵川渝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为2.83×1012m3,占全国总量的8.99%。

在上述含气区内,又集中分布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含气带。

主要有鄂尔多斯盆地北部(55825.61×108m3)、沁水(55157.77×108m3)、吐-哈(26258.98×108m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19962.27×108m3)、六盘水(15094.34×108m3)、准东(14532.17×108m3)、鄂尔多斯盆地西部(12732.0×108m3)等含气带。

不同埋藏深度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
根据煤层埋藏深度和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将煤层气赋存深度划分为300~1000m,1000~1500m和1500~2000m三个区间,各深度区间煤层气资源量分别为:
300~1000m 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9.1381×1012m3,约占总资源量的29.05%;
1000~1500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9.9435×1012m3,约占总资源量的31.60%;
1500~2000m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12.3796×1012m3,约占总资源量的39.35%。

以上统计表明,15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占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60%(图2-3),有利于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中国煤层气资源量分布与埋深关系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