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与煤质特征
中国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

中国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中国煤是我国能源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煤岩及其煤质特征是煤炭开发、生产、经营和后期应用的重要依据。
了解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是研究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及利用的重要基础。
中国煤的煤岩煤质受到地理、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变异性。
根据煤的成因和演化过程,煤分为烃源型、热液源型、水源型和有机物添加型煤岩。
煤岩煤质的基本特征包括:热量、发烟量、灰分、水分、硫分、灰熔分、碳质、氮质、石英、改性成分等。
中国煤的变质规律主要受到地质环境的控制,可分为地层变质和构造变质两大类。
地层变质,即煤在原地层条件下的变质,主要有遗传性变质和活动性变质两种;构造变质,即在构造作用下煤的变质,主要包括煤变形、煤热演化和煤熔融等变质类型。
煤岩煤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煤炭的性能,从而影响开采、加工和后期运输、利用等技术和经济指标。
因此,通过综合研究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可为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生产、经营和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现今,研究中国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增强现场调查、室内分析及模拟试验,加强煤岩变质规律的研究。
同时,还应结合煤的应用特点及煤的渗流、缺水及污染特点,深入研究煤岩煤质的演化规律以及变质对煤的影响,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煤炭的开发利用。
中国煤的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研究工作,是深入探索煤岩资源开发利用之路,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也是未来煤炭资源研究的重要方向。
因此,建立全面、准确的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对于提高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煤炭资源安全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后,我国应该加快进行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的研究,采取有效手段研究好煤岩发育状况及其煤质特征,扩大中国煤质数据库的范围和内容,加大对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研究的投入,建立我国煤岩煤质特征及变质规律的系统性研究工作,以保障和提高煤炭资源的生产、加工和后续应用价值。
能源资源科学概论第二章第三节 煤炭

2021/8/5
30
2021/8/5
31
(一)我国煤炭资源
1.总括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 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 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 的比例仍占50%以上。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实 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 煤炭资源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2021/8/5
9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详细地介绍 了当时的采煤技术:
“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然后 挖掘,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 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 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攫拾取者,或一井而下; 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支板,以防压崩 耳……”
2021/8/5
28
(3)烟煤
煤化较深的品种,其挥发分含量达10%~15%, 容易燃烧;燃烧时会发出较长的火焰和黑烟,故称 烟煤。是世界上储量最多,用途最广的煤种。陈供 燃烧外,还大量用于焦炭的冶炼、煤气化和化学工 业。
(4)无烟煤(又称白煤)
煤 化 过 程 的 最 后 产 物 , 其 合 碳 量 高 达 89% ~ 98%,质硬,色黑,有金属光泽,燃点较高;燃 烧火焰呈蓝色。多用于民用和化肥工业。
2021/8/5
36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各 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
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 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60% 左右。
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 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 全国的81.6%。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分析我国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在我国的大多数省区都赋存有煤炭资源,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煤炭品种齐全,煤炭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
一、我国煤炭品种齐全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
二、我国煤炭资源的质量特征判别煤炭质量优劣的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指标为煤的灰分含量和硫分含量。
一般陆相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低;海陆相交替沉积,煤的灰分、硫分普遍较高。
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10%~20%,有的在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 %。
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硫分一般高达2%~5%。
广西合山、四川上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硫分可高达6%~10%以上。
据统计,中国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17%左右。
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10%~30%。
硫分小于1%的特低硫煤占探明储量的43.5%以上,大于4%的高硫煤仅为2.28%。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能源消耗总量大。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仍占50%以上。
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1、我国的煤炭资源量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除台湾省外,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
在探明保有资源量中,生产、在建井占用资源量1916.04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8260.41亿吨。
2、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
大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为51842.8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08%;其余各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854.67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6.98%。
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而这一线以南探明保有资源量不足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0%。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北多南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地区。
大致这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11个省区,煤炭资源量为51145.71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83%。
这一线以西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89%;而这一线以东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仅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1%。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的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基本生产格局。
3、我国主要省区煤炭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第二章中国煤炭资源与煤质特征

➢ 在燃料用煤中,以发电用煤所占的比例最大, 占全国煤炭消耗量的20%左右。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无烟煤(WY)
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 的煤。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 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 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脂摩擦 不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 而少烟。不结焦。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 挥发物在10%以下。无胶质层厚度。热值 约8000-8500千卡/公斤。
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 氨)、碳素材料、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 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 吹(高炉喷吹用煤主要包括无烟煤、贫煤、 瘦煤和气煤)。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2、贫煤(PM)
贫煤是烟煤中变质程度最高的一小类,不 粘结或呈弱粘结,发热量比无烟煤高,燃 烧时火焰短,耐烧,燃点也较高,仅次于 无烟煤。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无烟煤(WY)
中国无烟煤预测储量为4740 亿吨,占全国 煤炭总资源量的10%,年产2 亿吨。山西 省占32%,河南省占18%,贵州省占11%。 中国有六大无烟煤基地:北京京煤集团, 晋城煤业集团,焦作煤业集团,河南永城 矿区,宁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一、中国煤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 煤炭储量分布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储量占世界第三。 目前,已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万亿吨以上。 我国煤炭储量地区分布不均,华北地区煤炭储量
2、中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及分级

讲稿一、煤的生成:成煤作用及煤的系列 (1)二、我国煤炭资源的基本情况; (5)1、资源分布及特征: (5)2、低阶煤的分布: (6)三、单种炼焦煤的特性 (7)1、煤的黏结性 (9)2、煤的结焦性 (9)3、单种煤成焦特点 (10)4、煤的成焦过程 (11)四、配煤炼焦的意义与原则 (12)1、为什么配煤 (15)2、配煤的原则 (16)3、配合煤的质量指标 (16)五、焦炭的组成与特性 (19)1、焦炭的化学组成 (19)2、焦炭的机械性能 (20)3、焦炭的热性质 (20)六、捣固炼焦技术 (22)1、捣固炼焦的基本原理 (22)2、捣固炼焦的工艺流程 (22)3、捣固炼焦技术简介 (22)4、捣固炼焦的技术要求和效果 (23)七、焦炉煤气简介 (23)1、配煤性质和组成的影响 (24)2、焦炉操作条件的影响 (25)3、炼焦炉压力制度对化学产品的产率和组成的影响 (26)一、煤的生成:成煤作用及煤的系列煤是由泥炭或腐泥转变而来。
泥炭主要是高等植物遗体在沼泽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松软有机质的堆积物。
...................泥炭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通常在低洼积水的沼泽里,植物经历了繁殖、死亡期后,堆积于沼泽的底部,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形成了各种较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残余物,这一氧化分解过程称之为腐植化作用。
此后,被分解的植物遗体被上部新的植物不断覆盖,转到沼泽较深部位,从而由氧化环境转入弱氧化甚至还原环境中。
在缺氧条件下,原先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合成作用,转变为腐植酸及其他合成物,从而使植物遗体形成一种松软有机质的堆积物,聚积成泥炭层。
腐泥的形成过程.................................与泥炭不同。
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在繁殖、死亡后,遗体堆积在缺氧的水盆地的底部,主要是在厌氧细菌参与下进行分解,再经过聚合和缩...................................合作用,便形成暗褐色和黑灰色的有机软泥....表1表明泥炭和腐泥的..腐泥层。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一)煤炭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东北赋煤区以下白垩统煤层为主。
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分布着规模不等的聚煤盆地40 余个,如伊敏、霍林河、胜利、扎赉诺尔、大雁等,煤层厚度巨大,平均可采煤层总厚达60余m,常有巨厚煤层发育,但侧向不甚稳定,结构复杂。
大兴安岭以东的东北地区,各聚煤盆地煤层层数增多,煤层总厚明显减小,含煤6-20层,可采煤层总厚在20m左右。
东北赋煤区部分含煤盆地煤层发育的基本特征含煤盆地含煤地层时代可采煤层层数可采总厚(m)中厚煤层层数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煤层间距(m)三江-穆棱河早白垩世5-222."04-76. "583-10 简单较稳定25鹤岗早白垩世30103."015 较复杂较稳定20铁法早白垩世1225."56-8 中等较稳定20阜新早白垩世2022."9-35."82-4 中等较稳定5抚顺早第三纪4-661."25 中等稳定30沈北晚第三纪4-1210."842 较简单较稳定-不稳定10东北第三纪聚煤盆地规模相对较小,多沿深大断裂带呈串珠状展布,如沿密山-抚顺断裂带分布的虎林、平阳镇、敦化、桦甸、梅河、清源、抚顺、永乐等盆地,沿依兰-伊通断裂带分布的宝泉岭、依兰、五常、舒兰、伊通、沈北等盆地,含煤性较好,常有巨厚煤层赋存,在抚顺、沈北等盆地煤层最厚可达90 余m。
如上所述,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自治区),它们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为8229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82."1%,而且煤类齐全,煤质普遍较好。
而我国经济最发达,工业产值最高,对外贸易最活跃,需要能源最多,耗用煤量最大的京、津、冀、辽、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港、桂等14 个东南沿海省(市、区)只有煤炭资源量0."27万亿t,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截止1996年末煤炭保有储量只有548亿t,仅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5."5%,资源十分贫乏。
我国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

我国煤种分类及煤质特征按照2010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T 5751-2009体系中,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再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粘结指数等指标,将烟煤划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1/3焦煤、气肥煤、气煤、1/2中粘煤、弱粘煤、不粘煤及长焰煤。
一、无烟煤无烟煤煤化程度最高,含碳量高达90-98%,含氢量较少,一般小于4%。
外观呈黑至钢灰色,因其光泽强,又称白煤。
硬度高,不易磨碎。
纯煤的真密度为1.4-1.9g/cm3,燃点高,火焰短,化学反应弱。
主要生产氮肥和民用,部分用作电厂动力煤、钢厂烧结煤和喷吹煤。
二、烟煤该种煤含碳量为75%-90%,不含游离的腐殖酸。
大多数具有粘结性;发热量较高。
燃烧时火焰长而多烟。
多数能结焦。
1)贫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烟煤,受热时几乎不产生胶质体,所以叫贫煤。
含碳量高达90-92%,燃点高,火焰短,发热量高持续时间长,主要用于动力和民用。
2)贫瘦煤:变质程度高,粘结性较差、挥发分低的烟煤。
结焦性低于瘦煤。
3)瘦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炼焦用煤。
特性和贫煤一样,区别是加热时产生少量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
因胶质体少,所以称瘦煤。
灰融性差,多用于炼焦配煤。
4)焦煤:是结焦性最好的炼焦煤,也称主焦煤。
挥发分大于10-28%,大多能单独炼焦。
G值大于50-65,Y值不大于25,主要是炼焦用。
5)肥煤:中等煤化程度的烟煤,高于气煤。
挥发分大于10-37,胶质层最大厚度大于25mm,软化温度低,有很强的粘结能力,是配煤炼焦的重要成分。
主要用于炼焦,单独炼焦产生较多的横裂纹。
6)1/3焦煤:介于焦煤、肥煤与气煤之间的含中等或较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煤。
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强度较高的焦炭,是配煤炼焦的重要煤种。
7)气肥煤:挥发分高、粘结性强的烟煤。
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胶质体,但不能生产强度高的焦炭,并产生较多的纵裂纹。
8)气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炼焦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大于28-37%,胶质层最大厚度不大于25mm,隔尽空气加热能产生大量煤气和焦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煤炭产品使用情况
据统计,我国约有80%以上的商品煤直接或间 接作为燃料使用;10%以上作为炼焦用煤;化 肥、建材和其它工业用煤以及出口煤总计不 到10%。 在燃料用煤中,以发电用煤所占的比例最大, 占全国煤炭消耗量的20%左右。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无烟煤(WY)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一、中国煤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煤炭储量分布情况:
储量较多的还有宁夏、安徽、山东、四川、 云南和河南等,这些省的储量几乎都只占 全国的3%以下; 浙江、西藏、广东、湖北、福建、江西、 广西和海南等是我国煤炭资源较少的省份。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一、中国煤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煤种分布情况: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7、1/3焦煤(1/3JM)
1/3焦煤是中等偏高挥发分的较强粘结性 的炼焦煤,它实质上是一种介于焦煤、肥 煤和气煤之间的过渡煤;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良好、强度较高 的焦炭,焦炭的抗碎强度接近肥煤,其耐 磨强度又明显高于气煤和气肥煤;因此它 既能单独炼焦供中型锅炉使用,也是良好 的配煤炼焦的基础煤。
第三节 中国煤质特征
华东地区的山东淄博、肥城和新汶矿区大部分 为高硫煤,枣庄矿区的东部矿井和兖州的小槽 煤也都是高硫煤。 江苏徐州矿区的夏桥系煤也较大比例的高硫煤; 安徽两淮矿区目前均属低硫煤,但皖南的一些 地方煤矿则多为晚二叠世龙潭煤系的高硫煤; 西北地区虽以低硫煤为主,但近些年产量较大 的铜川矿区的商品煤硫分普遍在2%~4%以上; 东北地区除沈阳南部的红阳煤田有部分高硫煤 以外,其余煤田的平均硫分几乎都在2%以下。
第二章
中国煤炭资源与煤质特征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一、中国煤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煤炭储量分布情况: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种齐全,储量占世界第三。 目前,已探明的保有储量达1万亿吨以上。 我国煤炭储量地区分布不均,华北地区煤炭储量 占50%左右,西北地区占30%,两地区占全国80%以 上。 华北地区的山西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4以上,内蒙 占20%以上;储量占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陕西和 新疆各占全国的1/6和近1/10;第五的贵州占5%。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1、弱粘煤(RN)
弱粘煤是一种粘结性较弱的从低变质到中 等变质程度的非炼焦用烟煤,加热时产生 的胶质体少,炼焦时有的能结成强度差的 小块焦,有些只能凝结成碎屑焦,粉焦率 高; 煤岩组分中有较高的丝质组和半丝质组; 一般主要作为气化和动力用煤。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一、中国煤炭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煤种分布情况:
我国无烟煤的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10%以上,主要 分布在山西的晋城、阳泉;河南永城;宁夏的石碳 井等煤田。 中变质程度的烟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 煤、焦煤和瘦煤)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6.25%,主要 用于炼焦,但肥煤、焦煤和瘦煤等主要炼焦煤种少, 仅占保有储量的13.73%,优质炼焦用煤更少。 炼焦煤中,以气煤和1/3焦煤的储量最多,几乎占 全国炼焦煤资源的一半;肥煤资源最少,只占全国 炼焦煤储量的1/8左右;焦煤储量相对稍多,约占 全国炼焦煤的20%以上;瘦煤和贫瘦煤约占全国炼 焦煤的15%以上。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4、瘦煤
瘦煤是具有中等粘结性、低挥发分的炼焦 煤。炼焦时能产生相当数量的胶质体,单 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耐磨强度较差; 配煤炼焦效果较好; 高硫、高灰的瘦煤一般只作电厂及锅炉燃 料。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5、焦煤(JM)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9、气煤(QM)
兴 隆 庄 气 煤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0、1/2中粘煤(1/2ZN)
½中粘煤相当于原分类中的一部分1号肥焦煤和1 号肥气煤以及粘结性较好的弱粘煤,因而它是一 种过渡煤种。其储量和产量不多; 其挥发分变化范围较宽、具有中等粘结的炼焦煤, 其中一部分煤在单独炼焦时能结成一定强度的焦 炭,故可以作为配煤炼焦的原料; 单独炼焦时,焦炭强度差,粉焦率高。所以,一 般主要作为气化和动力用煤,目前我国还未发现 单独生产1/2中粘煤的矿井。
第一节
16 14 12 12.76 12.52 13.8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煤种分布
13.75 10.93 13.8
储量比例 %
10 8 6 4 2 0
气 煤 肥 煤 瘦 煤 贫 煤 褐 煤 不 粘 煤 弱 粘 煤 长 焰 煤 主 焦 煤 无 烟 煤 其 他 焦 煤 天 然 焦 未 分 牌 号 其 他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9、气煤(QM)
气煤是一种变质程度较低、挥发分较高的 炼焦煤,其结焦性较强,加热时能产生较 高的煤气和较多的焦油; 胶质层的热稳定性较差,但也能单独结焦, 但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多低于其它 炼焦煤; 一般在配煤炼焦时多配入气煤后可增加煤 气和化学产品的产率,也可单独高温干馏 来制造城市煤气。
无烟煤俗称白煤或红煤。是煤化程度最大 的煤。无烟煤固定碳含量高,挥发分产率 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 冒烟。黑色坚硬,有金属光泽。以脂摩擦 不致染污,断口成介壳状,燃烧时火焰短 而少烟。不结焦。一般含碳量在90%以上, 挥发物在10%以下。无胶质层厚度。热值 约8000-8500千卡/公斤。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8、气肥煤(QF)
气肥煤是一种挥发分和胶质层厚度都很高 强粘结性的炼焦煤,其结焦性高于气煤而 低于肥煤,胶质层厚度虽高,但较稀薄 (粘稠度小); 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煤气和液体化学 产品,最适合于高温干馏制造城市煤气, 也可用于配煤炼焦,以增加化学产品的回 收率。
焦煤是一种结焦性很强的炼焦煤,挥发分 (Vdaf )一般在16%~28%之间。加热时能 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生成的焦炭块度大、裂纹少、 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很高,但膨胀压力大; 配煤炼焦效果较好。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6、肥煤(FM)
肥煤是一种具有强结焦性的炼焦煤,中等 及中高挥发分(Vdaf ),一般在25%~35% 之间。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 单独炼焦时能生成熔融性好、强度高的焦 炭,其耐磨强度比相同挥发分的焦煤炼出 的焦炭还好; 配煤炼焦效果好,肥煤是配煤炼焦中的基 础煤。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4、褐煤(HM)
褐煤是一种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其特点是水 分大,空隙度大,挥发分高,不粘结,热值低, 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 煤中含氧量多在15%~30%左右,热稳定性差; 煤的燃点低,储存时易风化、易碎裂; 主要用作发电燃料,粒度6~50mm的混块煤可用 于加压气化制造燃料气和合成气。年轻褐煤也适 用于作腐植酸铵等有机肥料。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2、贫煤(PM)
贫煤是烟煤中变质程度最高的一小类,不 粘结或呈弱粘结,发热量比无烟煤高,燃 烧时火焰短,耐烧,燃点也较高,仅次于 无烟煤。 贫煤主要作为电厂燃料,尤其是与高挥发 分煤配合燃烧时更能充分发挥其热值高又 耐烧的优点;也可以作为高炉喷吹的燃料。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二、中国煤炭生产状况 从产品结构看:
以各种筛选煤的比例较大,真正洗选比例 较小,2009年我国原煤入选比例在35%左 右,其中炼焦煤的入洗比例占60%左右, 动力煤入洗比例占45%左右。 动力煤入洗比例低,直接燃烧,燃烧效率 低,污染环境; 商品煤灰分偏高。
第一节
中国煤炭资源与生产状况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3、贫瘦煤(PS)
贫瘦煤是炼焦煤中变质程度最高的一种, 挥发分较低,粘结性低。单独炼焦时生成 的粉煤多; 在配煤炼焦时配入较少比例时也能起到瘦 煤的瘦化作用,对提高焦炭的块度起到良 好的作用; 贫瘦煤也可用作高炉喷吹的燃料;同时也 是发电、机车、民用及工业窑炉的燃料。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3、长焰煤(CY)
长焰煤是一种变质最低的高挥发分的非炼焦用烟 煤,其煤化程度仅高于褐煤而低于低于其它各类 烟煤; 煤的燃点低,热值也不高,粘结性差; 储存时易风化、易碎裂; 有的加热时能产生一定数量的胶质体,也能结成 细小的长条形焦炭,但强度差,粉焦率高; 主要作为气化、发电和动力、工业窑炉燃料。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无烟煤(WY)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无烟煤(WY)
晋城无烟煤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无烟煤(WY)
无烟煤的特点是固定碳高,挥发分低纯煤 的真密度高(1.35~1.90),无结焦性,燃点 高。 无烟煤块煤主要应用是化肥(氮肥、合成 氨)、碳素材料、陶瓷、制造锻造等行业; 无烟粉煤主要应用在冶金行业用于高炉喷 吹(高炉喷吹用煤主要包括无烟煤、贫煤、 瘦煤和气煤)。
我国煤炭储量的煤种比例看:动力煤比例较大, 占全国的70%以上,炼焦用煤不到30%。 动力煤中,不粘煤和长焰煤的储量较大,两者合 占1/4以上,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内 蒙的东胜煤田和陕西的神府煤田储量最为集中, 是我国重点建设的特大型动力煤基地。 我国褐煤储量亦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8以上,它主 要分布在内蒙与东北三省相连的东部地区,如霍 林河、伊敏河、平庄和扎赉诺尔等特大型褐煤煤 田;另外,云南的低阶褐煤储量也有100多亿吨。
第二节 中国煤炭分类
一、各类煤的基本特性和主要用途 12、不粘煤(BN)
不粘煤是一种在成煤初期已经受到相当程度氧化 作用的低变质到中等变质程度的非炼焦用烟煤。 焦化时不产生胶质体,煤的水分大,纯煤发热量 仅高于一般褐煤; 有的含有一定数量的再生腐植酸,煤中含氧量多 在10%~15%左右; 主要作为气化、发电和动力、民用燃料。由于其 灰熔点低,所以最好与其它煤配合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