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规律。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操作及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直尺、白纸。
2.教学课件:平面镜成像原理动画。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知识——平面镜成像。
大家一定都见过平面镜吧,那你们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吗?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实验探究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步骤:(1)将蜡烛点燃,放在白纸上,观察蜡烛的火焰。
(2)将平面镜垂直放置在蜡烛旁边,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
(3)用直尺测量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观察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
(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虚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没有实际的物体存在。
(2)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为正立像,即成像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
(3)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大小与实际蜡烛火焰大小相等。
(4)平面镜中的蜡烛火焰到镜面的距离与实际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为正立像。
(3)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平面镜成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小华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像比实际身高高10cm。
请问他应该站在离平面镜多远的地方?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华的像高为实际身高。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解析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解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识点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image)这是一种物理现象。
是指太阳或...当你照镜子时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image)这是一种物理现象。
是指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相关知识点解析。
具体内容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平面镜成像原理原理光的反射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解释照镜子就是这样的原理。
可以说,只要利用到平面镜,就一定是反射。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虚像与物体等大,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所以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
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与物体的大小总一样。
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仅仅与物体的真实大小关于,而且还与"视角"密切相关。
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
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这就是人眼看物体"近大远小"的原因。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详解及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通过上面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总结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知识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初二【物理(人教版)】平面镜成像 PPT课件

布置作业
1. 基础性作业: 完成“学生资源”中的课后练习。
2. 拓展性作业: “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 请从平面镜成像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平面镜成像(第二课时)
年 级:八年级
学 科:物理(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探究一: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序号 1 2 3
物体 物体的像 1号物体 2号物体 3号物体
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观察像与物是否重合 更换不同大小的物体,观察像与物是否重合
探究一: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序号 1 2 3
物体 1号物体 2号物体 3号物体
物体的像 与物完全重合 与物完全重合 与的大小也随着变化。 且像与物总是完全重合。
2 比较像物 比较位置
像距 物距
物距: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距: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3 镜面摆放
镜面
桌面
镜面与桌面垂直
3 镜面摆放
镜面前倾 像“悬浮”在空中
3 镜面摆放
镜面后倾 像“沉降”至桌面下
3 镜面摆放
用三角板确认镜面与桌面相垂直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带支架的玻璃板、 大小相同与不同的 物体若干、坐标纸、 三角板等 。
作图方法
A
B
∟ ∟
M
N
B'
A'
物 物像
像 平时说的“倒影”是倒立的像吗?
作图方法
A
M
A'
B
N
B'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总结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9.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1)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能够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玻璃板未与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挪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
光的折射10.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光的色散12.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透镜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两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
初二物理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总结一、平面镜成像(课本56页)右图是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 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我们在玻璃板中看到B的像是因光的所形成的虚像;此实验应该在比较的环境做。
1.选择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的目的是:2. 选择等大蜡烛的目的是:3.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判断平面镜成的像是像还是像;4. 实验中玻璃板的放置要与桌面,如果不垂直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5. 当比较蜡烛C与B 的像大小时,视线应与玻璃板;如果斜视观察像时,会观察到个像,原因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所以实验中要选择薄的玻璃板;6.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7. 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作为物体好处:可以使成的像更;二、凸透镜成像(课本67页)1.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使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测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2.实验时,先固定凸透镜,再确定物距大小,最后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3.实验时,要使焰心、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4.凸透镜成像的特点:5.焦点是的分界点;二倍的焦点是的分界点;成实像时都是,成虚像时是;6.凸透镜和像在上下、左右的移动方向是的,物体(蜡烛)和像在上下、左右的移动方向是的,7.凸透镜成实像时(U>f):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也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像也变;凸透镜成虚像时(U<f):物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大,像变;三、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课本94页)(1)测摩擦力的大小时应用的原理是;(2)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做运动,目的是使拉力摩擦力;(3)实验的方法是法;课本94页a、b两图中控制相同,c、d两图中控制相同;(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是和。
四、“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探究(课本102页)1.每次都让滑块从斜面的高度滑下,是为了使滑块滑到底端时具有的速度;2. 让滑块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滑块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和相平衡,相当于滑块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3.由实验现象可得: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受到的摩擦力越,滑块运动的越;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滑块在水平面不受摩擦力,滑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5.实验方法:五、测物质的密度(课本123页)1.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的原理是。
初二物理第二章 第2-3节 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镜面反射: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学特点:射到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射出。
例子:水中倒影、黑板反光、油光的皮鞋、湖面波光粼粼……漫反射:在粗糙不平的物体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学特点:射到表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射出。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例子: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电影幕布反射定律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注意点:1)光线有方向性,入射光是AO;2)不要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应说:∠2=∠1。
反射角永远等于入射角。
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3)当光线垂直入射到分界面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而不是90°。
平面镜成像1)内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记忆:等大、等距、对称、虚像。
3)易错点:像的大小只跟物体有关,永远都等于物体的大小,与镜子的大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特别注意:在实验中,我们往往需要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多次”是指“三次”或“三次”以上!教材上只有两组数据,是不合理的,在中考中,一定要设计成三组或三组以上的数据!三种面镜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穿衣镜、潜望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探照灯、太阳灶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汽车的观后镜注意点: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光的反射定律:2)实像与虚像:凡是正立的都是虚像,凡是倒立的都是实像小孔成像的“像”、蜡烛通过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它们都是倒立的,是实像;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它们是虚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的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人的眼睛“认为”镜子里有个像,这个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水中的“倒影”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正立还是倒立”,是相对于“镜面”而言的。
把图片转动,即把“平面镜竖立”,发现:它们的像都是正立的,是虚像!典型例题知识点一:光的反射现象例1: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 斑马倒影C. 看到士兵列队而来D. 日全食【解析】小孔成像、日食均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斑马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
初二物理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_平面镜成像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目标认知:学习目标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3、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4、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5、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6、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7、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学习重点1、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学习难点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4、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知识要点梳理:一、光的传播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m/s,计算中取C=3×108m/s。
(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1光年=9.4608×1012km。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①.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⑤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沿原路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
初二物理知识点平面镜成像
知识大放送: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但不能改变光束性质,即入射光分别是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光束时,反射后仍分别是平
行光束、发散光束。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
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
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
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
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
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
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
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
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知识拓展:玻璃后的物体也要尽可能的亮,环境要尽可能的暗。
所以平面镜成像实验适合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