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河挥公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菩萨蛮、扬州慢、长相思》
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菩萨蛮导学案Word版缺答案

波峰中学高一级部语文课前双基预习案A韦庄《菩萨蛮》其二导教案教课目的1.掌握韦庄疏朗秀美、理解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色。
2.学习描绘光景的艺术手法。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回旋郁结的抒怀方式。
教课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回旋郁结的抒怀方式。
教课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对于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
此前曾遨游各地。
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
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王氏成立前蜀,他做过宰相。
终于蜀。
他的诗都很有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
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响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首。
黄巢起义以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期间所作(一说从前浪游江南时所作)。
2.对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差别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代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余另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
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艳丽而清爽,情思波折而真实。
婉约,是委宛委婉之意。
二、赏析(一)、朗读指导提示:遇平声韵“天” “眠”“乡”“肠”应拖长音朗读,稍作停留;遇仄声韵如“好”“老”“月”“雪”等则应急促一些。
(二)、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1、游人只合江南老 2 、春水碧于天3、垆边人似月 4 、皓腕凝霜雪5、返乡须断肠(三)、江南详细幸亏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四)、请用三个词语归纳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
(五)、请睁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四句诗句中所包含的境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三单元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过程与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时安排:一课时【导入】:(课前播放《菩萨蛮》的歌曲演唱)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一首五代的词。
词在最初,是可以配乐歌唱的,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歌词。
古代的宴席,是有歌舞奏乐的,文人骚客兴之所至,就取来漂亮的纸笺,写下一首首小词,以供旁边的美丽女子歌唱。
也正因为词最初是写给歌女的歌词,因此内容多关乎闺情风月,香艳绮丽。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晚唐五代时期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预习案】一、关于“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宋朝之后,词学日趋衰落,一直到清朝,才有了一次复兴——这,就是词的大致发展历史。
很少有人知道:词与诗正式分开从温庭筠开始的。
主要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大的流派。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
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知人论世: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作品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他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另有绰号“温八叉”、“温八吟”、“温钟馗”都能反映温庭筠的性格特点。
(此处可根据情况补充绰号的由来,以增加趣味性:温庭筠在当时被称为“温八叉”,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八叉手而成八韵”,也就是说,双手这样交叉一下,就写出一句,交叉八次,一首诗就完成了,可见当时的温庭筠是多么的才思敏捷。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案(24份)人教课标版19优质教案

[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掌握文中主要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提炼知识.认识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括目标技术目标感情目标的认识客观规律一定经过频频实践的道理学会用生动仔细的描绘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认识“庄子之道”的内涵,培育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知作者 ]理解常有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庄子 ( 约前—前 ) ,名周,字子休 ( 亦说子沐 ) ,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有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办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以后,战国期间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巧多变,能把一些奇妙难言的真理说得令人着迷。
代表作品为《庄子》,此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知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月,诸侯兵戎相见,战乱屡次,社会动乱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派别竞相而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看法,以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重申事物的自生自化,否定有神的主宰。
本文表现了庄子主张养生之道的思想。
[知知识 ].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望语重心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的文学体裁。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盛行,以后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种类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某类人的特色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之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品化,使之拥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色。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粹精练,构造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它拥有鲜亮的嘲讽性和教育性。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裕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表现。
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故事情节有虚假性,主人公能够是人,也能够是物。
.《庄子》《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2单元 第5课《菩萨蛮》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菩萨蛮忆江南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生平及其诗歌特点;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重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教 学 内 容
明确: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明确: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背诵下片内容
3 思考 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2)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合理。从字面上理解作者的意思是人未老时(落叶归根),不要回到故乡,那里或许已经不是当年的美景。看到了不是徒增悲伤吗?当时作者的家乡,战事连连,已经不复江南水乡的温柔模样,他正是思念着家乡,想回去,又想到此时的家乡已经满目疮痍,又不忍回去。
5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白居易的三首词
白居易这三首词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从内容方面说,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间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它很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脊轩志》 导公开课学案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脊轩志》导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脊轩志》导学案《项脊轩志》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掌握归纳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在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感受亲情,理解对家道。
2、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4、、通过细节描写感悟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学生自主学习法。
3、讲授法。
学法指导多媒体课件PPT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三课时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预设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创设情景第一课时导学要点:1、文学作品介绍;2、熟读课文,理清结构;3、讲解第一段。
导入:利用课前播放水木年华的歌曲《老屋》。
小结:同学们,每当看到一些老屋,看着那些斑驳的痕迹,你会怎么想?其实,每一个地方,它的存在都拥有自己的故事。
刚才歌曲《老屋》向我们诉说的是生活在现代老屋中的故事。
它以老屋作为载体,承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爱情。
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古代探访另外一间老屋,探究这座老屋承载的一段异样的情感。
学生课前听《歌曲》,进入情景。
知人论世,走进归有光多媒体显示:1、文学主张及成就: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又号震川,江苏昆山人。
他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
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
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事,随笔点染却情深意切,感染力很强。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2.3《菩萨蛮(其二)》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3.这首词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 • 【参考思路】 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身在江南,回
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次年离开洛阳这段生活的。 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回忆起来,勾起令人迷惘的乡 思。“洛阳才子他乡老”,显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片写 江南美景、佳人,抒发内心的感慨。全词写景妍秀,抒情自 然,二者奇妙地结合,写景采用白描写法,通过具体事物来 展现感情,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二、背景回放 • 对这一组词,前人多以为是词人居蜀思唐之作(参张惠言《词
选》、吴梅《词学通论》、俞陛云的《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等),但一生落魄的韦庄入蜀后,深受王建知遇之恩且史载王 建称帝前会将佐议论,冯涓独献议请以蜀王称制,王建不从, 终用韦庄之谋,建蜀国,即帝位(参《资治通鉴》卷二六六)。 可见,“思唐”之说,不足凭信。
情? • 【参考思路】 (1)本词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
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开头两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写江南水乡风 景美、居民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 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春水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 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腕洁白如雪的美女,这组成了一 幅江南美景图。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 似直而纡 似达而郁 • 读韦庄的《菩萨蛮》,我们逼真地体会到了韦庄词“似直而
纡,似达而郁”的特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版选修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菩萨蛮导学案

5、词人韦庄是北方人,游子思归是符合常情的事情。所谓“落叶归根”“美不美家乡水”。作为旁人或朋友劝止词人归家是不合常理的事,人们为什么不合常理地劝阻他北归?
6、“未老莫还乡”中“莫”是什么意思?
7、“莫”“不要”是表劝止的话语,那么这劝止的话语又是针对什么事情?
2、花间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
3、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诗人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词人想回乡,朋友劝阻他“莫”。
8、所以“未老莫还乡”这句诗包含了三层意思,说说是哪三层?
词人想回乡。
朋友叮咛嘱咐他“莫”。
就是回乡的话也等到年老后。
小结:这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9、结合全词说说“还乡须断肠”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
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1、韦庄:
韦庄,字,京兆杜陵人。唐代诗人韦应物四世孙。韦庄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59岁举进士,72岁帮助王建创建“前蜀”小朝廷,并任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他的诗词都很著名,因有反映黄巢义军攻入长安的长篇叙事诗《》,影响极大,被称为“”。在诗坛上与温庭筠其齐名,并称为“”,是“”词人的代表作家,著有《》。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词,结合书下注释将词的内容向小对子口头表述一遍,相互纠错,并书面回答这三首词的感情基调分别是怎样的?
2、局部探究
2.作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菩萨蛮》中结尾两句却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对此你怎样理解?
3.《扬州慢》上阙写景,主要写了什么景?下阕抒情,主要抒了什么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扬州慢》主要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找出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除此之外,这首词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5.《长相思》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6.“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词。
【课堂小结】
【个人反思】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逐句,倚声协律。
个性笔记
课题:《菩萨蛮》、《扬州慢》与《长相思》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扬州慢》的多种表现手法;
3.提高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学习重点】学习《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的代表。《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2.慢词: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令词,节奏较为急促;慢词字句长,节奏较为舒缓。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