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教学案例(点浇口、侧浇口知识点讲解)1

合集下载

浇口设计ppt课件

浇口设计ppt课件
点浇口流动阻力大,封凝快,不适合用料量大、 补缩要求高的厚壁制品成型。
精选ppt
19
模具
点浇口附近充模剪切速率高,取向度高,固 化残余应力大,为减弱其影响,须适当增加浇口 处的壁厚,图3-3-30。
为脱出浇道凝料, 采用点浇口的普通浇 注系统模具必须专设 脱浇道凝料分型面, 因而模具结构为带顺 序分型机构的三板式。
精选ppt
30
4)圆环形浇口
模具
精选ppt
31
模具
圆环形浇口可看成平缝形浇口的变异形式,图 3-3-25 。
相当于把平缝形浇口的最后一级分流道变成侧 壁与型腔边缘等距的圆环(图3-3-25e )或圆盘 (图3-3-25a、b、c) ,浇口成为圆环形窄缝。
圆环形浇口和盘形浇口主要用于圆筒形或带中 心孔的制品。
材料
POM CA PE
PC PMMA PVC PS
PP PA
材料系数 k 0.6 0.7 0.8 0.9
精选ppt
13
模具
③点浇口
点浇口,又称针点浇口,因形状似针刺小 孔而得名。
点浇口是典型的小浇口(限制性浇口)具 有小浇口的一般特性,如:剪切速率高,切力 变稀和升温作用明显、浇口附近物料取向度高; 流动阻力大,压力降大;封凝快,不倒流;料 把与制品连接强度低,可自行拉断,浇口痕迹 小等等。
精选ppt
25
模具
潜伏式浇口应用实例
精选ppt
26
模具
2)扇形分流道浇口
最后一级分流道呈由窄变宽、 由深变浅的鱼尾形(扇形)。
精选ppt
27
模具
扇形分流道浇口是一种变形的侧浇口,图3-323 。浇口为宽深比w/h较大的窄缝,计算思路及 方法与侧浇口相同,常用尺寸范围为:深度 h=0.25~1.5, 宽 度 b=6~B/4 ( B 进 浇 侧 型 腔 宽 度) 。最后一级分流道由窄变宽、由深变浅,结 构及断面尺寸设计类似于鱼尾形板片膜挤出机头。 这种浇口主要用于较宽的扁平制件或长扁制件。 与一般侧浇口相比扇形浇口物料入模均匀、制品 内应力小、裹入空气的可能性小,但浇口薄、凝 封快,浇口痕长、修饰困难。

注塑模具浇口设计说明

注塑模具浇口设计说明

浇口类型选择浇口类型和选择最佳的浇口尺寸以及浇口位置一样重要。

浇口类型可分为人工和自动去除式浇口。

人工去除式浇口人工去除式浇口主要是指那些要求操作者在进行制件再加工时将其与流道分离。

使用人工去除式浇口的原因有:•浇口体积过大,以至于当模具打开时无法从制件处剪切。

•一些剪切敏感的材料(如PVC)不能存在高剪切率,从而不能应用自动去除式浇口设计。

•在穿过较宽处的时候,为了保证流动分布的同时性,以达到特定的分子纤维排列,通常不使用自动浇口去除方式。

型腔的人工去除式浇口类型包括:•注道式浇口•边缘浇口•凸片浇口•重叠式浇口•扇形浇口•薄膜浇口•隔膜浇口•外环浇口•轮辐或多点浇口自动去除式浇口自动去除式浇口的特点是,在打开制模模具顶出制件的过程中,可以切断或剪切浇口。

自动去除式浇口应用于:•避免在再加工时去除浇口•保持所有顶出的周期时间一致•浇口残留最小化自动去除式浇口包括:•针点浇口•潜入式(隧道式)浇口•热流道浇口•阀门浇口注道浇口推荐这种浇口应用于单型腔模具或要求对称充填的制件。

这种类型的浇口适合于较大壁厚处,这样保压压力将更为有效。

较短的浇口最好,这样模具充填更为快速,且压力损失较低。

浇口另一侧需配备一个冷料井。

使用这种浇口的劣势在于,流道(或注道)被修整之后,制件表面会产生浇口痕迹。

可以通过制件厚度来控制凝固,但凝固并不取决于制件厚度。

一般而言,在注道浇口附近的收缩率较低,而注道浇口处的收缩率较大。

这会导致浇口附近具有较高的拉伸应力。

尺寸起初,注道直径由机器射嘴来控制。

该注道直径必须比射嘴口直径大 0.5mm左右。

标准注道衬套的锥度为2.4度,开口面向制件。

因此可以通过注道长度来控制制件处附近的浇口直径,该直径应当比该处壁厚至少大 1.5mm或约为该处壁厚的两倍。

注道和制件的连结点应为放射状的,以避免应力裂化。

•锥角较小(最小为1度),可能导致在喷射过程中注道无法与注道衬套脱离。

•锥度较大,造成材料浪费且冷却时间延长。

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

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

间接配合
浇口和流道通过其他结构进行间接连 接,这种配合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复 杂模具结构的要求。
配合实例
侧浇口与直通式流道的配合
侧浇口与直通式流道配合使用,可以保证塑料熔体的流动顺畅,适用于生产小 型塑料件。
扇形浇口与分流道的配合
扇形浇口与分流道配合使用,可以满足大型塑料件的充填要求,并减少溢料现 象的发生。
根据塑料件的精度要求选择浇口类型,高精度要求的塑料件应选择潜伏式浇口或直 接浇口。
根据塑料件的成型周期和生产效率要求选择浇口类型,生产效率要求高的应选择侧 浇口或扇形浇口。
浇口的尺寸
浇口的尺寸应根据塑料件的尺 寸、形状、精度要求以及塑料 熔体的流动特性来确定。
浇口的尺寸过大会导致塑料件 产生过大的收缩率,尺寸过小 会导致塑料件充填不足或产生 喷射痕。
SolidWorks
一款广泛使用的CAD软件,也适用于注塑模具设 计,提供了丰富的流道设计和分析工具。
3
Moldflow
专业的注塑模具设计软件,提供了流道设计和分 析功能,可以模拟塑料熔体的流动和冷却过程。
PART 05
浇口与流道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手机壳浇口设计
总结词
手机壳浇口设计需考虑浇口位置、尺寸和数量,以确保塑料能够顺利填充模具并 减少缺陷。
详细描述
根据餐具的形状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浇口位置和尺寸,以实现均匀填充。同时,流道的走向应与餐具的形状相匹 配,以减少流动阻力。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餐具的功能需求,如刀叉的锐利度、碗盘的承重能力等,以确保 设计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PART 04
设计优化与改进
优化原则
减小浇口截面积
避免死角和滞留
浇口截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塑料熔体的流 动速度。减小浇口的截面积可以使熔体的 流动速度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培训

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培训
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
5、浇口类别
(4)重迭式侧浇口
L1 = 2~3(mm)
L2
L1
(mm) (mm) (mm)
t
h
侧视图
上视图 t
W
h = n×t(mm)
(mm) 优点 •可防成品流痕、具侧状浇口之优点。 •可防喷射纹之流动纹路、可防浇口附近因残留 应力所引起之扭曲与龟裂。 缺点 •压力损失大、浇口切离稍困难。 适用产品 :浇口位置非外观可视之物件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培训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
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
5、浇口类别
(5)扇形与膜状浇口
L = 侧方形浇口长+6(mm)
W
L h2
h1
浇口截面积<流道截面积 优点 •可均匀充填防止成形品变形、可得良好外观之成形品 ,几无不良现象发生
缺点 •浇口部切离稍困难。 适用产品:平板状或面积较大之成形品灯壳 、 中框。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培训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
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
2、浇口尺寸
影响剪切率大小 影响保压时间(过早凝固) 影响射出压力大小
喷流
浇口过早固化会造成 较严重的缩水现象 (较厚之处)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培训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
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塑料件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培训
塑料成型工艺培训-
注塑模具的浇口及流道设计
5、浇口类别
(2)侧方形浇口
th
h = n × t(mm)
h 浇口厚度 ; t 成品肉厚 ; n成型材料参数

注塑模具设计之浇口与流道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之浇口与流道设计

注塑模具设计之浇口与流道设计
1.浇口设计:
浇口是塑料进入模具腔体的通道,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浇口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1浇口的位置应尽量选择在产品的无重要表面或结构上,以减少产品上的痕迹和缺陷。

1.2浇口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以便于注塑成型时的塑料流动,避免气泡和短流等缺陷。

1.3浇口的大小应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过大会导致浇注时间过长,过小会导致注塑过程压力过高。

1.4浇口与产品的交界处应尽量平滑,以减少痕迹和切除时的损耗。

1.5浇口的数量应尽量减少,多个浇口可能导致注塑不平衡,造成产品尺寸不一致。

2.流道设计:
流道是浇口与模具腔体之间的连接通道,它将塑料从浇口引导到模具腔体中。

流道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流道的形状应尽量简单,避免过多的转弯或急角,以减少流动阻力和塑料流动不均匀导致的缺陷。

2.2流道的长度应尽量短,以减少注塑周期和塑料的凝结时间。

2.3流道的截面积应逐渐减小,以确保塑料在流道中均匀流动,避免气泡的产生。

2.4流道与模具腔体的接头处应尽量平滑,避免塑料流动时的冲击和挤压,以减少产品上的痕迹和缺陷。

总结起来,注塑模具设计中的浇口与流道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注塑工艺的要求等多个因素,以使得产品的质量达到最佳状态。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改进和提高设计水平。

浇口的设计PPT课件

浇口的设计PPT课件
思考与练习
缺点:是去除浇道后﹐将在成型品表面 留下痕迹。
22.11.2020
第四章 塑料注射模的设计和制造
§4.3 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及制造
七、浇口的设计及制造
2.浇口的类型及特点
22.11.2020
问题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浇口的设计制造 排气系统设计 思考与练习
侧浇口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适合于一 模多腔,浇口去除方便;但压力 损失大、壳形件排气不便、易产 生熔接痕。
22.11.2020
典型的浇口厚度是0.25至1.27mm。
第四章 塑料注射模的设计和制造
§4.3 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及制造
七、浇口的设计及制造
2.浇口的类型及特点
问题 目的与要求
环状浇口
重点和难点 浇口的设计制造 排气系统设计
思考与练习
使用环状浇口﹐熔料自由地沿 著环状浇口中心部分流动﹐然 后熔料向下流动充填模具。 典型的浇口厚度是0.25至1.6mm。
典型的浇口尺寸为:厚度0.4至 6.4mm﹐宽度为1.6至12.7mm。
22.11.2020
第四章 塑料注射模的设计和制造
§4.3 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及制造
七、浇口的设计及制造
2.浇口的类型及特点
问题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浇口的设计制造
扇形浇口
典型的浇口尺寸为﹕厚度0.25至1.6mm﹐宽度 6.4至25%的型腔侧壁的长度。
22.11.2020
第四章 塑料注射模的设计和制造
§4.3 普通浇注系统的设计及制造
七、浇口的设计及制造
2.浇口的类型及特点
22.11.2020
问题 目的与要求 重点和难点 浇口的设计制造 排气系统设计 思考与练习

注塑模具浇口位置的选择技巧【步骤】

注塑模具浇口位置的选择技巧【步骤】

一、浇口位置的要求1.外观要求(浇口痕迹,熔接线)2.产品功能要求3.模具加工要求4.产品的翘曲变形5.浇口容不容易去除二、对生产和功能的影响1.流长决定射出压力,锁模力,以及产品填不填的满流长缩短可降低射出压力及锁模力。

2.浇口位置会影响保压压力,保压压力大小,保压压力是否平衡,将浇口远离产品未来受力位置(如轴承处)以避免残留应力,浇口位置必须考虑排气,以避免积风发生不要将浇口放在产品较弱处或嵌入处,以避免偏位。

三、选择浇口位置的技巧1.将浇口放置于产品最厚处,从最厚处进浇可提供较佳的充填及保压效果。

如果保压不足,较薄的区域会比较厚的区域更快凝固,避免将浇口放在厚度突然变化处,以避免迟滞现象或是短射的发生。

2.可能的话,从产品中央进浇,将浇口放置于产品中央可提供等长的流长,流长的大小会影响所需的射出压力,中央进浇使得各个方向的保压压力均匀,可避免不均匀的体积收缩。

3.浇口(Gate):浇口是一条横切面面积细小的短槽,用以连接流道与模穴.横切面面积所以要小,目的是要获得以下效果:1)模穴注不久,浇口即冷结2)除水口简易3)除水口完毕,仅留下少许痕迹4)使多个模穴的填料较易控制5)减少填料过多现象设计浇口的方法并无硬性规定,大都是根据经验而行,但有两个基本要素须加以折衷考虑:1.浇口的横切面面积愈大愈好,而槽道之长度则愈短愈佳,以减少塑料通过时的压力损失.2.浇口须细窄,以便容易冷结及防止过量塑料倒流.故此浇口在流道中央,而它的横切面应尽可能成圆形.不过,浇口的开关通常是由模件的开关来决定的.3.浇口尺寸:浇口的尺寸可由横切面积和浇口长度定出,下列因素可决定浇口最佳尺寸:1)胶料流动特性2)模件之厚薄3)注入模腔的胶料量4)熔解温度5)工模温度决定浇口位置时,应紧守下列原则:1.注入模穴各部份的胶料应尽量平均.2.注入工模的胶料,在注料过程的各阶段,都应保持统一而稳定的流动前线.3.应考虑可能出现焊痕,气泡,凹穴,虚位,射胶不足及喷胶等情况.4.应尽量使除水口操作容易进行,最好是自动操作.5.浇口的位置应与各方面配合。

塑胶射出成型模具的浇口设计

塑胶射出成型模具的浇口设计

技术专栏: 塑胶射出成型模具的浇口设计文:徐昌煜 (现任模仁科技董事长兼震雄集团顾问) 浇口(Gate)在射出成型模具的浇注系统(Feed System)中是连接流道(Runner)和型腔(Cavity)的熔胶通道。

浇口设计和塑件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浇口的位置和数目1.1. 浇口位置与喷流(Jetting)的关系浇口若能布置成冲击型浇口 -- 也就是使得进浇后的塑胶熔体立刻冲击到一阻挡物(如型腔壁、芯型销等),让塑流稳定下来,就可以减少喷流的机率。

1.2. 浇口的位置和数目与熔接线(Weld Line)的关系熔接线是两股熔胶的波前(Melt Front)相遇后所形成的线条。

就塑件的外观或是强度而言,熔接线都是负面的。

每增加一个浇口,至少要增加一条熔接线,同时还要增加一个浇口痕(Gate Mark)、较多的积风 (Air Trap)以及流道的体积。

所以在型腔能够如期充填的前提下,浇口的数目是愈少愈好。

爲了减少浇口的数目,每一浇口应在塑流力所能及的流动比之内(Flow Length to Thickness Ratio),找出可以涵盖最大塑件面积的进浇位置。

更改浇口位置以后,能够将熔接线自敏感处移除爲上策。

如果熔接线无法移除,那么增加波前的熔胶温度(Melt Temperature);或是减少两相遇波前的熔胶温度差(Melt Temperature Difference);或是增加两波前相遇后的熔胶压力(Melt Pressure);或是增加熔胶波前相遇时的遇合角(Meeting Angle),都可以改善熔接线的品质。

1.3. 浇口的位置和数目与积风(Air Trap)的关系积风是型腔内的空气和熔胶释出的气体被熔胶包围后的缺陷。

积风的存在,重则导致短射(Short Shot)或焦痕(Burn Mark),轻亦影响外观和强度。

每增加一个浇口,就会增加积风发生的机率。

当塑件厚薄差异大时,如果浇口位置设置不当,就会因爲跑道现象(Race Track Effect)而导致积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模具设计教学案例(点浇口、侧浇口知识
点讲解)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案例:点浇口、侧浇口知识点讲解
这三类产品模具浇口类型都属于典型的点浇口、侧浇口:侧浇口侧浇口
侧浇口侧浇口
侧浇口
一、点浇口
点浇口又称针点浇口,是一种在塑件中央开设浇口时使用的圆形限制浇口。

适用场合:常用于成型各种壳类、盒类塑件。

优点:浇口位置灵活,浇口附近变形小,多型腔时采用点浇口容易平衡浇注系统。

缺点:由于浇口的截面积小,流动阻力大,需提高注射压力,宜用于成型流动性好的热塑性塑料。

采用点浇口时,为了能取出流道凝料,必须使用三板式双分型面模具费用较高。

点浇口直径可以按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d ——浇口直径为 (mm);
δ——塑件壁厚,mm ; 42)20.014.0(A d δ-=
A——型腔面积,mm2。

二、侧浇口
国外又称标准浇口。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从制品的边缘进料。

侧浇口重叠浇口(搭接式浇口)
优点:易于加工、便于试模后修正,浇口去除方便。

缺点:在制品的外表面留有浇口痕迹。

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中小型制品的多型腔注射模。

其侧浇口厚度t(mm)和测浇口宽度b(mm)的经验公式如下
δ——塑料厚度,mm ;
A ——为塑件外表面面积,mm2。

对于中小型塑件深度t=0.5~2.0mm ,宽度b=1.5 ~5.0mm ,浇口长度L=0.8 ~2.0mm ;
重叠浇口(侧面进料的搭接式浇口),搭接部分长度l2-l1=(0.6 ~0.9)mm +b/2,浇口长度l2=2.0 ~3.0mm.
δ)9.06.0(30
)9.06.0(-=-=t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