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结婚风俗
东台婚礼习俗介绍

东台婚礼习俗介绍俗话说,人生中有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现在就开始很大家分享我的第三大幸事,呵呵,不过可不只是限于那春宵一刻的事,别想歪了。
首先在写这篇日志之前,还是先说一下,因为我家和我老婆家距离比较远,我老婆家是河南的,所以我们的婚礼还是依照我家乡江苏东台的风俗举行的,这里主要还是和大家分享我们那里的一些风俗习惯吧!我们那里结婚一般分两天进行。
头一天是发嫁妆,女方把嫁妆拉到男方家或者新房。
东台土话叫发轿。
这里有几个细节:(1)“绳被(pi)毯”,这是个方言说法,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缝新人床上盖的被子。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在整个婚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搀(can)妈”,在这里解释一下“搀(can)妈”,其实是一对夫妇,一般是村里儿孙满堂,日子过得比较顺心得意同时在村里公认的也有一定威信的一对夫妇。
有点类似于现代婚礼中的司仪,因为他们负责的是对农村千百年来一些风俗仪式的继承和发扬。
说回“绳被(pi)毯”吧,这里也是有讲究的:第一,虽然现在到超市里购买什么样的被子都有,但是在我们那里新人的被子还是采用自己家(或者邻居家)地里产的棉花,拿去加工成棉胎。
第二,“绳被(pi)毯”的时间,就只是在结婚前一天。
第三,“绳被(pi)毯”的主角是“搀(can)妈”,就是请他们来缝好被单。
第四,被子的数量为两条,一般为红绿缎面各一条。
当然如果冷的话,多盖几条也是有必要的。
第五,“绳被(pi)毯”的线一般是棉线,这里要注意的是:缝一条被子一般是一根线从头缝到尾,中间不可以打结,最末尾收针也不可以打结,这个就是“搀(can)妈”的技术活了。
这里的说法呢,就是如果打结呢,婚后日子会过的结结巴巴的。
第六,在被子的一头的中间要留一个口,不缝上。
就好像形成一个口袋子那样。
从造型上看有点类似形成一个可以放下婴幼儿的一个小袋子。
其实寓意也就是早生贵子的意思。
(2)布臵新房,一般在“绳被(pi)毯”工作完成之后开始,这里主要的讲究是:第一,主要工作从铺床开始,床上用品全部换成新的,包括垫的和盖的。
扬州结婚风俗礼仪

扬州结婚风俗礼仪扬州位于江苏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
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结婚习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扬州结婚风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扬州的结婚风俗1、暖房酒。
在结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办暖房酒,请上关系很近的亲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后左右的好庄邻,在家里摆上几桌,先喧闹起来。
2、压床。
暖房当晚有压床的习俗,就是要有一个男孩和准新郎睡在新床上。
一般是关系很亲近的当然还要长得灵气和帅气的男孩。
压床是要给压床红封的。
我和我哥相差10岁,我哥结婚时,是我压的床,我结婚时是我侄儿压的床,这次侄儿结婚,压床的光荣使命由我儿子担当。
大家已经吉言在先,我儿子结婚时,要让我侄儿的儿子来压床。
3、正日迎亲。
迎亲礼在前一天就预备好了,整整齐齐的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
烟、酒、糖、鞭炮、礼盒(里面放的是礼金),猪肉等。
品种和数量两家人也已经商议好了。
以前还要猪头、猪尾巴等,现在好多东西和习俗都简化了不少。
4、回门。
即新娘回娘家,以前因路途较远及交通不便利,一般是其次天回门。
如今一般多是当天回门。
回门要带回礼,主要是给娘家的长辈亲戚的。
5、婚宴。
是在镇上的饭店里办的,和城里的差异不大,有司仪和乐队,套路也相像。
结婚是大事,亲戚、庄邻、同事、同学等会请,有30多桌人。
过去大都在家里办,桌数多吃饭就要分两批。
整个庄上的大妈婶婶媳妇们和好多亲戚都来帮忙,家里那个忙的,人头攒动,个个喜气洋洋,不亦乐乎。
在农村,有闹公太爷的习俗。
新郎和公太爷共抬媳妇绕场一圈。
更有好事者,主要是庄上新郎的爸爸的同辈的兄弟们,还预备了草帽、墨镜、红纸板做的钥迟和扒灰佬。
这其中的场景和寓意还是不多说了吧。
6、见面礼。
在婚宴上,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到一桌桌敬酒答谢,看到长辈后的是要大大方方,正正式式的喊一声的,长辈,会给出红封子,叫见面礼。
7、敬茶。
婚宴后,新郎新娘回到家进洞房前,有个敬茶的礼节。
哥哥嫂嫂正坐在堂屋的长凳上,侄儿侄媳妇恭尊敬敬站在他们面前,侄媳妇分别向他们敬茶,“爸,请您喝茶,妈,请您喝茶”。
苏北结婚流程

苏北结婚流程苏北是中国江苏省北部的一个地区,这里的结婚流程与其他地区有着一些特殊的习俗和风情。
在苏北,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仪式。
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苏北,结婚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包括选定结婚日期、商量婚礼的预算、购买婚庆用品等。
这些准备工作需要早早开始,以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婚礼的筹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是婚礼的进行。
在苏北,婚礼通常会在新娘家开始,新郎要带着一些礼品和亲友前往新娘家迎亲。
这一过程被称为“迎亲”,是整个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迎亲结束后,新郎和新娘会一起前往婚礼现场,进行结婚仪式。
在苏北,结婚仪式通常会包括拜堂、交换婚戒、交换誓言等环节。
这些仪式庄重而隆重,寓意着两个人的婚姻将会幸福美满。
结婚仪式结束后,接下来是婚宴。
在苏北,婚宴通常会在酒店或者宴会厅进行。
婚宴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亲朋好友会一起欢庆新人的婚礼。
婚宴上会有丰盛的菜肴和美酒,人们会举杯祝福新人,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婚宴结束后,新郎和新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习俗,如拜堂、敬茶、破姻糖等。
这些习俗寓意着新人对彼此的尊重和爱意,也是苏北地区特有的风俗。
新人会进行蜜月旅行。
蜜月旅行是新人享受二人世界的时刻,也是他们开始新生活的开始。
在苏北,新人可以选择去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度蜜月,如扬州、盐城等。
在苏北地区,结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仪式。
从准备工作到婚礼仪式,再到婚宴和蜜月旅行,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喜庆和祝福。
苏北的结婚流程富有情感和仪式感,让人们感受到了婚姻的神圣和美好。
无锡结婚习俗礼仪

无锡结婚习俗礼仪在我国,每个地方的结婚风俗都各有特色,举办婚礼的形式也有所差异。
那么在无锡的文化中,结婚有什么具体事项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无锡结婚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结婚习俗一、问名男女最迟十六七岁必需定亲,十岁阁下成亲。
后世到达确定年齿,父母便要央媒说亲,如两方家长认为门当户对,由媒人持帖至女家讨“年庚八字”(出身年、月、日),俗称“讨口生”,要用梅红单帖写,装进红封套,内放桂圆、枣子、花生、莲子,品数必双,取成双成对,早生贵子之意。
还要放进“镇静”、“兴福”字样的铜钱各一枚,用红绿线束合,交媒人带归,此谓“纳采”以及“问名”。
二、合八字-小定媒人患上到年庚八字,径至男家灶房,把它压在灶座下后分间隔尽划分,并一向不能说话。
三日内或者七日内如家中无碎碗及其他不吉利事发生,即请算命大师合婚(俗称合八字、合庚、八字合婚等等),谓之“纳吉”。
宛如意缔成亲约,由媒人转告女方择日举办定亲,亦称小定。
三、大定凡女年13岁如下的下求允帖,女年过13岁的,则在求允时同时下聘礼,俗称“送红连求允”,也称“前茶礼”。
订婚后,未婚夫在年节要至岳家拜节。
成亲前,男方请星相择定吉日,由媒人送给女方,决意贪图婚期,谓之“请期”,俗称“送日子”,亦称“大定”,并按女方要求再给聘礼,称“后茶礼”。
后由女家的喜娘拿归男家尊亲的鞋样,新娘照鞋样缝制鞋子,作爲新婚的贽行礼。
四、祭祖婚期前一天,男女两方都要祭祖,男家俗称过年,清早展床热房,女家称祭祖爲“别祖”,并请女儿吃一顿,俗称“待嫁”或者“待蜜斯”。
还要准备“行嫁妆”。
注意事项:男女双方家中结婚者必须是无离异、丧偶、坐牢等事件,否则不可呆在家中,可统一安排至酒店帮忙。
男方床上需放置若干花生、莲子、枣子、桂圆切记早点和伴娘打好关系,尤其是在找鞋子环节有男方生过男孩子的家人帮忙铺床,但是切记铺床时不要讲话!铺床结束后需找一处男滚一下鞭炮放四次,进门前先放炮,结束后汽车缓缓行驶一小段再停多备几个手机放在跟主婚车的伴郎处,以方便随时联系!尤其是行驶中方便摄像提要求.摄影摄像需单独安排一辆车,最好带天窗!结婚风俗本地人只想找本地人身边这样的例子真不少。
兴化结婚风俗流程

兴化结婚风俗流程1. 普通话名字 (Mandarin Name): 兴化结婚风俗流程2. 涉及地区 (Region Involved):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3. 涉及人群 (People Involved): 准新人、父母、亲戚、伴郎伴娘等4. 结婚程序 (Marriage Procedure):A. 定婚 (Engagement)1. 确定婚期与举办地点2. 订婚酒席3. 礼品交换:男方送茶叶、花生糖、蚕豆等;女方回礼茶叶蛋、糕点、糖果等B. 纳彩 (Betrothal)1. 准新人家属相互赠送礼品2. 纳彩礼品常见流行:钞票、金银首饰和其他礼品3. 举办欢迎仪式,接纳新人进入家庭C. 迎亲 (Welcoming the Bridegroom)1. 迎亲队伍由父亲、中间还有扮成新娘的女子,前面有导引鱼之类的招牌,以示吉祥2. 迎亲队遇到门口的“迎亲小队”后,必须肉搏、行仪式、沟通才能进门;迎亲进门时要喊“进门”,进门后要再次喊“感谢各位亲友迎我到家”D. 上轿 (Going to the Bride's Home)1. 新郎及其父亲将坐上彩轿,新娘家里的人拍门,意味着不舍得女儿嫁出去2. 新娘簪花:用玉带、红绸等材料贴上珍珠、亮片做成的大而艳丽的发饰E. 婚礼 (Wedding)1. 开场舞蹈、各种节目轮番上演2. 宣读结婚誓言及订婚书3. 进行敬酒环节: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伴郎伴娘等人逐一上前敬酒F. 送别 (Farewell)1. 客人吃完喜鹊菜后,相互道别,离开婚礼现场2. 父母代表在家拜拜,送走女儿。
最后一站是女方父母家,交涉完毕后双方家人彼此道别,一场婚礼就此结束5. 特色饮食 (Characteristic Food): 葱爆鲜蛎,鸭脑花,凉拌鱼翅、猪手卷鸡心、菇点牛柳6. 特色风景(Characteristic Sceneries): 风雷山、春秋楼、苏村港、双林观光农业园、南海湾度假世界7. 总结 (Conclusion): 兴化结婚风俗流程内容丰富,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体现。
南通的人文风俗

南通的人文风俗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南通形成了独特的人文风俗,展现出地方特色与魅力。
本文将从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介绍南通的人文风俗。
一、节日民俗1.元宵节南通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十分盛大,人们会在家中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有传统的红纸灯笼,也有创意十足的造型灯笼,在夜晚点亮街头巷尾,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和舞狮表演等传统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2.端午节南通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是赛龙舟。
人们争相组队,手持竹桨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渡。
此外,端午节还有包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寓意避邪驱背、祈求平安健康。
3.中秋节中秋节是南通人团聚的重要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赏月亮蛋和猜灯谜等。
此外,南通还有特色民俗活动“走秧歌”,秧歌队穿着传统服装,载歌载舞,欢乐热闹。
二、婚嫁习俗南通的婚嫁习俗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婚车队伍。
结婚当天,新郎新娘会坐在华丽的花车上巡游城市,展示婚礼的喜庆与华丽。
同时,新人还会穿着传统的婚纱、礼服,进行传统的敬酒、喜饼和庆贺仪式。
除了婚车队伍,南通的婚嫁习俗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
例如,新人入洞房前,通常要接受闺蜜的“抢亲”游戏,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趣而考验的环节来证明爱情的真实性。
三、饮食文化南通的饮食文化保存了许多传统特色菜肴,如南通小笼包、通州蟹粉汤包、鲍鱼鸽蛋等。
这些菜肴以选料精细、制作精致而闻名。
南通的小吃文化也是独特的,比如焦圈、板油豆腐等,口味鲜美,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此外,南通还有许多特色的食材和特产,如阳澄湖大闸蟹、阿胶、文昌鸡等,这些味道独特,往往成为游客品味南通的必选之物。
结语南通的人文风俗独具魅力,节日民俗、婚嫁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了南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既是南通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传承,也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江苏结婚风俗及流程

江苏结婚风俗及流程
江苏结婚风俗主要有:
1、门前拜堂:新郎、新娘的家长分别出面拜访对方家庭,并互相表达祝愿,向对方赠送礼物。
2、请宾:新郎、新娘的家人各自请来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以此表达对他们的祝福。
3、衣冠礼:男方家中的男子将新郎穿上新衣,戴上新帽,代表着新郎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状态。
4、入门仪式:新郎、新娘在拜堂结束后,由双方家长把他们拉进新娘家门口,礼节性地进入新娘家,并在新娘家里进行婚礼仪式。
5、新娘出门仪式:新娘准备出门时,家人会为他准备各种道具,代表着他的父母的祝福。
6、婚礼宴会:宾客们围坐在婚礼宴会上,新郎、新娘进行舞会,宴会还包括发新娘礼金、撒喜糖等活动。
7、送新郎:当新郎、新娘离开婚礼宴会时,由宾客们把新郎送出新娘家门口,以礼节性地结束新郎、新娘的婚礼。
溧水结婚的规矩

溧水结婚的规矩溧水是江苏省南京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南岸,素有“金陵后花园”之称。
这里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悠久,被誉为“九州西南屏风,金陵第一名郡”。
溧水的结婚规矩也是其文化传承的一部分,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溧水结婚的规矩。
一、婚前准备在溧水,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提前准备。
首先,男方需要到女方家中提亲,表示自己对女方的诚意和决心。
女方家庭则需要准备好迎亲的礼物,包括糖果、水果、茶叶等,以示热情款待。
双方的家长还要商定好婚礼的日期和预算,确保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婚礼仪式溧水的婚礼仪式通常分为三个环节:迎亲、过门和举行婚宴。
迎亲是指男方家人护送新娘前往男方家的仪式,一般在婚礼当天上午进行。
这时,男方家人会用红绸布盖住新娘的脸,以示神秘和庄重。
过门则是指新娘踏入新房的仪式,女方家人会用红绸布遮挡新郎的视线,寓意新娘带去好运和吉祥。
婚宴则是婚礼的重头戏,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庆祝新人的大喜之日。
三、婚礼习俗溧水的婚礼习俗丰富多样,其中包括“过门炉火红”、“喜糖”等。
过门炉火红是指新娘入门时会踩着火盆,寓意着新娘要带来好运和吉祥。
喜糖则是婚礼上常见的一种糖果,通常装在红包里,作为结婚的纪念品,也代表着甜蜜和幸福。
四、结婚礼金在溧水,结婚时需要给亲友一些礼金,以示感谢和祝福。
一般来说,亲朋好友的礼金金额不同,亲戚和长辈的礼金会高于朋友和同辈。
这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对新人的祝福和支持。
五、婚后生活结婚后,新人要回到新家开始新的生活。
在溧水,新娘入门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入门仪式,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接纳。
新人要尊敬双方父母,互相照顾和支持,共同经营家庭。
同时,也要与邻居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溧水的结婚规矩凝聚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们对婚姻的敬重和祝福。
通过这些规矩和习俗,人们传承了家风家训,弘扬了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虽然婚礼形式多样,但对于溧水人来说,这些传统的结婚规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们更加珍惜和重视婚姻和家庭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结婚风俗
一、媒妁之言,也可自由恋爱。
现在媒妁之言大都省略了。
父母之命的刚性也减了不少,但是老人的建设性意见还是要选择性吸收的,没有任何的父母会害自己的孩子。
老人的阅历,和经验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未必全对,但是绝大多数有道理。
自由恋爱是现在婚姻前的主旋律。
青年男女,互生好感。
或者在工作学习中因为互相吸引而产生感情,这很自然。
当然网络这个平台也让很多的人走到一起。
对于网络我还是心怀介意的。
二、见面礼。
一般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婆婆公公是要给见面礼的,从几千到数万不等。
甚至姑姑姨姨婶子叔也会被宰一下。
三、下彩礼,农村叫“传启”
谈婚论嫁前,一般要“传启”就是送一部分礼金,或者一些实物寄放在女家,如电脑电视,汽车当然这些都不如钱来的方便。
结婚的时候,再拉回去。
这也是一种封建习俗的延续吧。
至于礼金从1w到Nw不等,还有高风亮节的直接私奔,一分也不花的。
四、合生辰八字。
一般的老户人家会找一个懂得周易八卦的人算一个黄道节日。
称“合年古”,还是“合年不”,反正就这个称呼。
婚姻分为”上上婚,中上婚,中下婚下下婚……”等。
选一个好日子,就结婚吧。
我认为挑个公共假日,如五一,十一,农历三六九就满好,据说“腊月二十四,百无禁忌”。
当然,“丁是丁,卯是卯,哪天拜堂哪天好”!
五、结婚
结婚前的准备:农村一般要是嫁女儿,要准备灯,结婚时候要一点到天亮,成为长命灯,意思是百年相携。
要准备一个针线筐,大约源于古代的女子要善于女红吧,现在都省略了。
男家通常会找一个儿女成双的人帮忙套被子,或者缝被子。
其中一床被子四个角塞满枣子,栗子,花生等吉利的果实。
取义“早生贵子”。
女子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箱子,箱子在结婚的头天就是敞开的,亲戚朋友会来“添箱子”或称“填箱子”,以前有送布的,或者首饰,现在也是添钱了。
箱中一般会有一把筷子,一小袋子米糠,两根大葱,意思“快生聪明健康的儿子”。
我觉得,装大葱,是让你在偶尔夫妻吵架的时候要“装聪”得饶人处且饶人。
箱子在上轿前锁才能上,据说当天锁了,就只能等到婆家才能开。
女子上轿前,要一个儿女双全的嫂子辈点燃一个浸油的红纸捻子在汽车前照上一圈,取“红红火火”之意。
现在两个孩子的已经很少了,所以有幸给妹妹们“照轿”。
以前,女子上轿还是要哭的,称“哭轿”,现在也免了,哭会让美丽的妆变的难看,所以不要哭了。
男家一般在结婚的头天会找一个嫂子辈的来铺床,床下放芝麻杆,艾草,意思是“恩爱白首,生活红火节节高”。
通常还会有唱床歌的,歌词如下:“小酒盅卡床腿,一年一个小歪嘴,小酒盅,卡床沿,一年一个小歪蛋。
”“大红床,喜洋洋,新媳妇,象绵羊!”“儿成双,女成对,夫妻好合过一辈”,小时候倒是听过的,很有韵律的,并且是一个调儿。
好像还有很多,可是母亲记不起歌词来了。
至于闹洞房嘛,你要有心理准备,这非常难熬。
如果夫妻亲嘴,啃苹果是小意思,那么有时候还会把大伯子也拉来亲嘴就是尴尬的事情了。
不过你如果不怕羞,可以让婆婆先说“我媳妇怀孕了!”
江苏农村结婚风俗:
结婚一般分两天进行。
头一天是发嫁妆,女方把嫁妆拉到男方家或者新房。
东台土话叫发轿。
这里有几个细节:“绳被(pi)毯”,这是个方言说法,翻译成普通话就是缝新人床上盖的被子。
布置新房,一
般在“绳被(pi)毯”工作完成之后开始,这里主要的讲究是:
第一,主要工作从铺床开始,床上用品全部换成新的,包括垫的和盖的。
第二,对房间进行清洁卫生。
第三,放置硬币和红花生,硬币为“1元”的,蒙上红纸的镜子。
子孙桶,又称子孙宝桶。
故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吉祥物,与子孙对碗,红木箱柜一起成为姑娘的嫁妆三宝,陪嫁时必不可少的。
子孙桶作为江苏新娘陪嫁的嫁妆,其作用非同一般。
子孙桶其实有三件:马桶(称子孙宝桶,寓意早生儿女健康)、脚盆(称聚福宝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称财势宝桶,寓意勤奋上进事业有成),被称子孙三宝,是旧时民间嫁装中最基本的必备物之一。
“青布余裙”,其实就是一块1米见方青布
一块10公分见方的青布缝合在一起,一端穿有一根红绳子,方便可以束在腰间。
这个青布余裙,主要作用是:一是填好子孙桶之后包裹之用,二是亲友在吃糖饭的时候,新娘子束在腰间去收钱放钱用。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个名词的意思了。
辟邪仪式,这个仪式一般发生了发嫁妆之前,发生的地点在堂屋正中位置,仪式开始前,还需要准备的道具有:红纸捻子及箩筛。
首先就是要点烛、焚上香案,由北向南依次摆上填好衣物的红木箱子、填好的子孙桶、脚盆、水桶以及“痰盂”(为一大一小两件)。
并且所有物件均需要打开。
准备好之后,整个仪式的主角-“搀(can)妈”就出场了,左手拿着“箩筛”,右手拿着点着的“红纸捻子”
然后在以上所有物件上用这个火罩一遍,罩的先后次序便是由南向北,向左及向右分别罩三圈,在整个过程中,“搀(can)妈”嘴中也是念念有词,大都是一些保佑辟邪、顺顺利利的吉祥话。
大致的过程就是这些。
“搀(can)妈”熄灭手上的“红纸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