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传统婚礼习俗与婚俗演变

传统婚礼习俗与婚俗演变婚姻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婚礼作为人们在结合两个家庭时进行的庄重仪式,一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个地区和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婚礼习俗,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变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传统婚礼习俗与婚俗的演变。
一、传统婚礼习俗1.婚前仪式在传统的婚礼习俗中,婚前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来庆祝他们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些仪式包括家族聚会、彩排和祭祀等。
祭祀仪式通常涉及向神灵祈祷,以寻求幸福和祝福。
2.婚礼日程安排在传统婚礼中,婚礼日程安排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有固定的程序。
这包括迎亲、拜堂、交换誓言和敬酒等环节。
在迎亲环节中,新郎一方需要到新娘家接新娘,然后一同回新郎家。
在交换誓言的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公开宣示彼此的爱意和承诺。
而敬酒环节是为了向亲友表达谢意和感激之情。
3.婚礼服饰传统婚礼习俗中,新郎和新娘的服饰通常与地域和文化有关。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穿着红色嫁衣,象征着喜庆和幸福;而新郎则会穿着传统的礼服,表达对新娘的尊重和珍视。
二、婚俗的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统婚礼习俗也在逐渐演变变化。
现代人对于婚礼的期望和追求有了新的改变和转变。
1.婚礼形式多样化与传统的婚礼形式相比,现代的婚礼形式更加多样化。
现代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迎亲、拜堂等环节,他们更加注重婚礼的个性化和创意性。
例如,一些年轻人选择在海滩、郊外或其他特殊场地举行婚礼,以营造浪漫和难忘的氛围。
2.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婚礼习俗也逐渐影响到了其他地区和文化。
例如,在中国,一些情侣选择举行西式婚礼,参与到西方婚礼的仪式和传统中。
这种跨文化的婚礼形式成为了结合两个家庭的一种方式,并体现了现代人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和接纳。
3.婚礼消费的增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婚礼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婚礼的花费逐渐增加,婚庆公司和婚礼策划师也应运而生。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婚礼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以下是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一、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在远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人们的婚礼制度相对简单。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以避免白天劳作和夜晚休息的时间冲突。
婚礼的场所多选择在野外或树林中,以自然环境为背景。
此外,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男女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二、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周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三书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
此外,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道德观念。
同时,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也体现了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不同阶层和家族之间的婚礼习俗也存在差异。
三、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同时,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三从四德”等女子的道德规范。
此外,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厚重的人情味和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成熟期,其婚礼制度也更加复杂和繁琐。
这一时期的婚礼制度仍然沿用了“六礼”的过程,但在细节上更加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同时,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男女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和信任。
此外,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传统观念。
五、近现代的婚礼制度近现代的婚礼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逐渐向简约、时尚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也更加注重男女双方的平等和自主权。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ppt课件

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4.出门 :不同地方的出门礼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
有的则是一名辈分高的女性长辈拿着竹匾或者是黑伞一路护送到婚车前,预示着 新娘像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
5.敬客:酒宴开席后,新娘新郎要到各席敬酒致谢。
10
中国婚礼习俗变迁的意义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 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 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 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 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 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虽然在中国婚礼的文化传承中,一些东西逐渐消失。但 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把它继续传 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婚礼独特的文化
11
谢谢观赏!!!
2.礼成后,摄影留念,然后,新郎、新娘即可入洞房休息了。接着,摆桌招 待亲朋吃饭,为节约,实际上只预备茶点,或象征性的酒会,只预备些糕 点、水果、色酒、汽水而已。酒会开始,先由新郎、新娘向各位来宾敬酒 ,在司仪提议下,全体来宾起立向新郎、新娘祝福。来宾稍坐片刻,说几 句客套话,就主动告退了。当时,很少有让新郎、新娘报告恋爱经过的, 更没有搞恶作剧,变相闹洞房调笑新郎、新娘等不雅举动。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探寻婚庆文化的历史和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探寻婚庆文化的历史和演变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丰富多彩,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这些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独特的婚庆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历史沿革和如今的演变。
一、追溯婚礼习俗的历史起源古代中国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婚礼注重团结和家族的连续性,因此重视亲属和族群的参与。
传统的中国婚礼以“大婚”为主,包括聘礼、婚期、娶亲和婚宴等环节。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内容与意义1.聘礼:聘礼是婚姻缔结前男方向女方家庭所赠送的礼物。
它物质上代表了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诺。
聘礼中的彩礼和嫁妆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
2.婚期:选择婚期是婚礼筹备中的重要环节。
在古代,婚期多由祖宗的牌位或农历进行抉择,有时还要借助先祖的指示。
如今,婚期的选择更加灵活,多以双方家庭的意愿为主。
3.娶亲:娶亲是婚礼的主要环节之一,主要指男方迎娶女方入门。
古代的娶亲过程通常包括迎门、过门、拜堂等环节,充满了传统的仪式感。
4.婚宴:婚宴是婚礼的压轴,也是传统婚礼中最庄重的环节之一。
古代的婚宴注重宾主尽欢,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同祝福新人的美好未来。
三、婚礼习俗的演变与现代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婚礼习俗也逐渐演变和现代化。
一方面,现代人对婚姻习俗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他们更加注重婚姻平等、自由选择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另一方面,婚礼筹备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现代人更倾向于选择婚礼策划公司和专业的婚礼摄影师,精心打造独特个性的婚礼。
四、传统婚礼习俗的现代体现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并得到了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的青睐。
许多年轻夫妻希望在婚礼仪式中融入传统元素,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这种趋势也促进了传统婚礼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和人民的智慧,呈现出独特的庄重与美丽。
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婚礼习俗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9
中国现今的婚习俗
1.礼金 :现如今,一般来参加婚宴的宾客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不过礼金最好
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欢包含有六、八、九的, 也就是“禄”“发”“长长久久”的意思。
2.迎亲 :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称迎亲。 3.敬茶 :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
7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1.结婚庆典由司仪掌握进行,通常有以下一些程序:奏乐,来宾入席,请证婚 人、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 用印(打开印盒盖章),新郎、新妇一起分别向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及 全体来宾三鞠躬(一、再、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和交换饰物(新 郎和新妇把自己手上的戒指各自给对方戴上),证婚人、介绍人致贺词, 男女主婚人致答词,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退席,礼成奏乐。
5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 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意喻新人早生贵子。铺床的 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 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 “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 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财富的象征。嫁妆最 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6.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男方要比女 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 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正日出门: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 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 为“开枝散叶”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婚嫁是结婚嫁娶的意思,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秩序,传递香火,延续人类文明的一种仪式礼节。
通过婚嫁行为,一方面获得社会群体的认可,另一方面,确定正式的配偶关系。
婚嫁行为由最初的乱婚无度进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妇制,反应人类生存文化的巨大进步。
婚姻在中国古代被认为“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事。
传统婚姻礼仪是中国民俗礼仪中最隆重最热烈的礼仪之一。
一、古代婚礼习俗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3.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个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
4.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
5.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
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
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
二、古代迎娶礼节1.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2.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3.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4.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5.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6.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7.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婚礼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现代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婚礼起源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婚礼习俗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古代中国,婚礼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商代。
当时的婚礼注重祭祀仪式,多以土地神、穀神、祖先神等的祭祀为主。
这种婚礼形式凸显了当时社会对神灵和祖先信仰的重视。
二、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1. 婚期的确定在古代,婚期的确定是婚礼筹备的第一步。
早期,婚期一般由双方父母商议决定,并选择吉日良辰。
后来,由于文化的交融和流动,婚期的确定逐渐受到了历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如农历的选择、季节的影响等。
2. 准备嫁妆与聘礼在婚礼前,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准备丰富的嫁妆和聘礼。
古代嫁妆多数是以妆箱为主,内含婚衣、饰品、日常用品等。
而聘礼则是新郎送给新娘的礼品,如金银首饰、锦绣衣物等。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只是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3. 婚礼仪式古代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三步,分别是迎亲、婚礼仪式和送亲。
迎亲是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婚礼仪式则是新娘和新郎敬拜神灵,举行宴席,进行结婚誓言等。
送亲则是新娘返回新郎家中,正式成为新郎家人的一员。
虽然仪式的形式当时有所不同,但是整个流程以及相关礼仪规范却相对稳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认可和重视。
三、婚礼习俗的现代传承婚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古代婚礼习俗逐渐转变为现代婚礼的一部分。
现代婚礼在传承古代礼仪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和创新。
宴席形式从传统的围桌式发展到自助餐和西式宴会形式,婚纱和礼服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与此同时,传统婚礼的一些元素仍在现代婚礼中得以保留。
例如,嫁妆仍然是准备新娘婚礼的重要环节,虽然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婚庆公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新人提供婚礼策划、礼仪指导等服务。
总之,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然而,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相适应,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变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丰富的婚礼仪式在传统中国婚礼中,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婚前的订婚仪式还是婚后的拜堂仪式,都需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矩和礼节。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程度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婚礼仪式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
现如今,很多新人更加注重婚礼的个性化和创意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设计独特的仪式。
比如,有的人选择在海边或者花园进行婚礼仪式,让婚礼更富有浪漫和梦幻的感觉。
二、婚礼用品的花样翻新传统婚礼中,有很多特殊的用品被用于表示祝福和吉祥。
比如,红盖头、喜字、龙凤饼等等。
这些用品通常是由红色及金色来装饰,寓意吉祥和幸福。
然而,现代社会的新人们对于婚礼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如今,他们会选择新颖的婚庆用品,比如个性化的婚庆电话卡、定制化的喜帖等等。
这些新奇的用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还为婚礼带来了更多的亮点和惊喜。
三、婚礼形式的变革传统的中国婚礼通常是通过家族之间的联姻实现,亲朋好友们在一起庆祝。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婚礼形式也在发生变革。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伴侣自由恋爱,他们更关注个人的幸福感和情感的选择。
婚礼的形式也变得更加简约和注重仪式感。
一些人甚至选择在海外举办婚礼,让自己的婚礼成为一个难忘的旅行体验。
四、婚礼费用的提升传统的中国婚礼费用主要由男方承担,而现代婚礼的费用则更多地由双方共同承担。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变迁,现代婚礼的费用也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
婚纱礼服、餐饮、婚庆摄影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新人们愿意为了婚礼付出更多的金钱,以及时间和精力。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经历了诸多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式婚礼与旧式婚礼相比较明显的特点
1.新式婚姻“不以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取男女之同意”,淡化了婚姻是为 宗族传宗按代的目的,增强了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新式婚姻是 婚姻价值观转向以夫妇双方平等及小家庭为主的标志。
2.新式婚礼的形式趋于简单,所费俭朴,整个婚姻过程中铲除了许多陋习。 3.旧式婚姻聘财重于婚约;而新式婚礼的证婚人宣读定婚书、新人用印、
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4.出门 :不同地方的出门礼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
有的则是一名辈分高的女性长辈拿着竹匾或者是黑伞一路护送到婚车前,预示着 新娘像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
5.敬客:酒宴开席后,新娘新郎要到各席敬酒致谢。
10
中国婚礼习俗变迁的意义
5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 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意喻新人早生贵子。铺床的 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 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 “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 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财富的象征。嫁妆最 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6.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正日的早晨举行,须择时辰。男方要比女 方早半个时辰开始(约一小时之差),并由“好命佬”和“好命婆” 替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7.撑红伞:迎亲的当天,正日出门: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 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 为“开枝散叶”
7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1.结婚庆典由司仪掌握进行,通常有以下一些程序:奏乐,来宾入席,请证婚 人、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 用印(打开印盒盖章),新郎、新妇一起分别向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及 全体来宾三鞠躬(一、再、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和交换饰物(新 郎和新妇把自己手上的戒指各自给对方戴上),证婚人、介绍人致贺词, 男女主婚人致答词,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退席,礼成奏乐。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目录
中国古代婚礼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中国现今的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变迁的意义
2
中国古代婚礼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
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 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 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 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6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日益加深,很多传统 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在婚姻礼俗方面就体 现为一种新的结婚礼仪,即当时称为“文明结婚”的西式婚礼出现了。 “文明结婚”,是清朝末年对从西方传入的西式婚礼的叫法,是相对 于中国传统的婚礼而说的。“文明”一词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西式婚礼 的崇尚和肯定,同时也反映出对铺张、繁缛、冗长的中国传统婚礼的 不满。
虽然在中国婚礼的文化传承中,一些东西逐渐消失。但 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把它继续传 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婚礼独特的文化
11
谢谢观赏!!!
主婚人训词、互致颂词和谢词等仪式,具有近代礼金 :现如今,一般来参加婚宴的宾客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不过礼金最好
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欢包含有六、八、九的, 也就是“禄”“发”“长长久久”的意思。
2.迎亲 :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称迎亲。 3.敬茶 :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
2.礼成后,摄影留念,然后,新郎、新娘即可入洞房休息了。接着,摆桌招 待亲朋吃饭,为节约,实际上只预备茶点,或象征性的酒会,只预备些糕 点、水果、色酒、汽水而已。酒会开始,先由新郎、新娘向各位来宾敬酒 ,在司仪提议下,全体来宾起立向新郎、新娘祝福。来宾稍坐片刻,说几 句客套话,就主动告退了。当时,很少有让新郎、新娘报告恋爱经过的, 更没有搞恶作剧,变相闹洞房调笑新郎、新娘等不雅举动。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 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 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 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 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 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通过中国传统婚礼与现代婚礼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当今时代,传统婚礼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新式的婚礼越 来越流行,婚礼形式也日益异彩纷呈。开放的、时尚的、个 性的婚礼,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个人在婚姻生活 中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繁 杂、奢侈的婚礼逐渐被简朴、随意而不失庄重的婚礼所取代, 尽管新的婚姻习俗还不完善,但这预示着中国婚俗发展的趋 势。
3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聘礼过程中来往的书文。 分为三种:
“聘书”—定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 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 门时用
4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2.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