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概论

合集下载

《教育学概论》word版

《教育学概论》word版

第一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

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狭义的教育那么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揭示了构成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是如何产生的,历史上曾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教育家沛西•能。

他们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利托尔诺在其《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

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育。

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教育家孟禄。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在其所著的《教育史》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老年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原始人教育的起源。

(三)劳动起源论持这种观点的有前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

他们认为,教育从人类生产自己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

同时认为,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三、教育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教育活动也随之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虚拟大学(远程教育) 虚拟大学(远程教育) (二)电子出版物 (三)智能化教师系统 (四)虚拟真实 (五)交互式电视
远程网络学校
国际互联网 家庭电脑 电话线路
学校多媒体网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虚拟大学(远程教育) 虚拟大学(远程教育) (二)电子出版物 (三)智能化教师系统 (四)虚拟真实 (五)交互式电视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视听教育理论 (二)学习理论 (三)传播理论 (四)系统科学理论
“经验 经验 语言 10 符号
视觉符号 9 照片 幻灯 8 广播 录音
抽象 的 经验 观 察 7 6 5 4 的经验 的经验 的的 经验 3 2 1 的 经 验

电 视 电 影
做 的 经 验
*学习理论 联结理论
接受者 躁声 反馈
(一)拉斯韦尔(Lesswell)传播理论 (“五W”) 拉斯韦尔( ) )
谁 传播者 控制研究 说什么 信息 内容研究 通过什么渠道 媒体 媒体研究
向谁 接受者 受众研究
有何效果 效果 效果研究
传播理论
(二)香农--魏佛(Shannon--Weaver) 香农 魏佛( ) 魏佛 传播理论模式
2、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 、
3、教学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
2、教育技术学 、
基本概念的含义
;(2) (1)媒体传播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个别化教学的理 )媒体传播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教育技术;( )教育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教育 。 是教育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是教育中所应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论与技术;( ;(4) 论与技术;(3)教育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技术的基本概念、定义、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学科性质; 技术的基本概念、定义、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 ; 是关于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 ;(6) (5)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技术的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7) ;(8) 管理;(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传播新技 新方法。 术、新方法。

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学大纲

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课程大纲(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Pedagogy)一、课程目标1.引领学生深化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二、课程内容专题1:教育学的开展历程及其研究的方法论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2)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与学科立场?(3)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基本问题?(4)如何打破教育学的“板块论”建构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5)如何认识总结中国教育学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缺乏?(6)如何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2、建议阅读的基本文献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95-440: 579-699o 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桂生:《中国教育学问题》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7—25;55—69:211—242;265—281 页;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章,3章。

石佩臣:《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32页。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1部,1章。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版,绪论。

侯怀银:《中国教育学开展问题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为中心》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0—62: 101—104: 115—132:五章。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1一20页。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 (5).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开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中国社会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社会思潮与教育思潮的关系?(2)当代教育思潮的开展与演进过程?(3)当代教育思潮主要观点、代表人物?(4)终身教育思潮讨论。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1.定义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第三,学⽣的⾝⼼发展特点;第四,⼈⼝发展状况;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等教育类型⽇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三、我国现⾏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新中国成⽴以前的学制(1)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个近代学制。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客观题题库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客观题题库

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______ 正确答案:B有专业的知识技能▪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系的知识技能,有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有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2 . 多媒体教室的核心媒体是______ 正确答案:C▪中央控制系统▪实物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3 . 教学设计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B▪全面的教材▪对学习者的了解▪对教学原理的了解▪多教学方法的了解4 .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不包括______ 正确答案:B▪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学习方法的确定▪学习环境的选择▪学习资源的设计5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其中不包括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B▪认知领域▪理解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6 . 信息化教育的最高目标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素质教育▪培养智慧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信息化7 .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教师的职能▪学生的地位▪教学方法8 .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这是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B▪广义定义▪AECT 94定义▪AECT 2005 定义▪国际定义9 . 教师可以将屏幕内容传递给学生运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室的____________教学功能正确答案:A▪实时广播教学功能▪示范功能▪远程控制功能▪自动辅导功能10 . 教师在自己机器上观看和检查网络上学生的屏幕信息用了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C▪实时广播教学功能▪远程控制功能▪学习监督功能▪在线交流功能11 .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B▪理论说▪结构说▪程序说▪方法说12 . 头脑风暴是 ____________提出的正确答案:C▪杜威▪刘向永▪奥斯本▪本杰明13 . 从技术层面上,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A▪智能化▪人性化▪现代化▪一体化14 . 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C▪学习▪实践▪评价▪改善15 . 信息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______ 正确答案:A▪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感知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16 . 在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教师的角色应该是______ 正确答案:D▪信息的垄断者▪信息的讲授者▪良好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引导者17 . MCAI是以下哪个专业术语的简称? 正确答案:A▪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协会▪现代教育技术18 . 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笔记方法相比的优势不包括______ 正确答案:B▪它顺应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让我们的观点在图上表达出来▪制定计划,组织讨论▪能够加强记忆▪激发右脑19 . ____________是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切入点正确答案:A▪教学反思▪校本研究▪行动研究▪教学研究20 . 教师对学生机进行锁定,解锁或开、关机属于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功能中的______ 正确答案:C▪示范功能▪学习监督功能▪远程控制功能▪学籍管理功能21 . 网络学习资源不具有以下哪个特性?正确答案:D▪多样性▪共享性▪实效性▪不可再生性22 . 网络学习资源不包括____________。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中央官学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学校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府州县学及卫学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论1.教育学开展的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性。

教育无阶级性古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学校教育,教育目标狭窄。

教育为统治阶级效劳,教育具有阶级性。

教育容封闭。

教育方法机械。

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2.现代教育学的共同特征.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教育容具有开放性。

教育具有法制性。

教育呈现终身化。

教育具有国际性。

教育具有科学性。

3.教育的根本属性有哪些"永恒性生产性历史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民族性长期性阶级性4.东西方对于教育涵的不同理解.1、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双边活动,且教师占主导地位。

2、重视书本知识。

3、教育具有强制性。

西方1、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

2、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

3、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5.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容有哪些"人的开展是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开展即:一方面,人的开展方向是全面开展〔具体为:体力与智力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开展;人的精神道德与审美情趣获得充分开展;其结果的能够适应劳动的变化,从一个劳动部门流动到另一个劳动部门〕;另一方面,全面开展中主要表达在德智体三个根本素质上面。

6.我国的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效劳,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劳动者;德智体全面开展;注重全民素质的提高。

7.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涵及其特点是什么.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是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的功能。

它是一种脱离社会开展和人的开展的实际需要,违反教育教学的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学概论》课程试卷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学概论》课程试卷

考试样题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学概论》课程试卷(样题) 合分人:复查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1.教育2.民办教育Array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的括号内)1.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的科学。

(A.教育现象B.教育问题C.教育规律D.心理活动2. 关于原始社会的教育,正确的观点是:()A.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

B.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

C.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D.有了官学与私学之分。

3. 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则始于:()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康德D. 昆体良6.下列不属于皮亚杰的观点的是:( ) A.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划分为两极水平。

B.他率,具有主观性。

C.自率,具有主观性。

D.儿童的道德发展判断遵循着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程序。

7. 初中德育学科课程内容分 部分。

( ) A.一 B.二 C.三 D.四8. 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 )9.不属于中学分流教育模式的有:( ) A.“ 2+1”模式 B. “3+1”模式 C.“4+1”模式 D.渗透教育模式D.理论性研究报告三、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而的括号内)1. 符合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的是: A.教育面向全体儿童B.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师。

C.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

D. 没有阶级性。

4.“人是教育的产物”这句话是下面哪位人物所讲( )A. 杜威B. 康德C. 夸美纽斯D. 赫尔巴特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 。

(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荀子》10.研究报告的类型不包括:( ) A.实证性研究报告 B.文献性研究报告 C.回炉研究报告2. 符合封建社会的教育特征的是:A.学校体制趋于完备B.出现“二馆”、“六学”C.不具有等级性D.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E. 在欧洲还具有宗教性3. 关于“教师中心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B.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C.学生的心智成长全仰仗于教师对教学形式、阶段和方法的定式指导D.十分强调教师的权威4. 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A.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B.教学是一种情知交融的认识活动C.教学是一种有规可循的科学认识活动D.教学一种限制性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5. 班集体的培养措施有:()A.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B.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C.培养班干部,形成领导核心D.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E.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F.协调人际关系四、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30 分)1.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2. 中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教师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4. 广义的德育包括哪些内容5. 我国关于教学过程的“六阶段说”是什么五、论述题:(每题20,共 40 分)1. 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怎样设计的2. 什么是地方课程,论述地方德育课程的功能、开发与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A、《学记》
B、《说文解字》
C、《孟子·尽心上》
D、《古文观止》
2、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的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生产性
5、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