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的名人故事
一诺千金的历史典故

一诺千金的历史典故如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昭阳的公子,他非常欣赏一个叫做虞姬的女子。
虞姬是秦国将军白起的妻子,她因为丈夫在战场上的屡次胜利而备受宠爱。
昭阳公子向虞姬示爱,虞姬答应了他,并且答应说:“如果你能够攻下了秦国的函谷关,我就会跟你走。
”昭阳公子听后大喜,于是立誓要攻下函谷关。
这件事情被昭阳的父亲昭王得知后,他非常生气,并下令逮捕昭阳公子。
但昭阳公子已经发誓,无论如何也要攻下函谷关,最终他果然攻下了函谷关。
然而在攻下函谷关的同时,昭阳公子的父亲昭王也去世了。
昭阳公子因为违背父命,深感愧疚,最终决定放弃了和虞姬在一起的念头,回到楚国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这个故事就是“一诺千金”的典故。
它强调了信守诺言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要珍惜自己的承诺,并认识到承诺所蕴含的深刻责任和义务。
诚信的名人素材事例古代

诚信的名人素材
1.商鞅立木为信: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推行新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木头,承诺谁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赐他十金。
然而,没有人相信这个承诺,因此也没有人尝试。
商鞅知道后,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人尝试并成功扛到了北门。
商鞅如约赏赐了他五十金,表明了他的诚信。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之一。
2.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一位侠士,他非常注重诚信。
据说他曾经答应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而且每次做事之前都会考虑清楚。
他的信誉在当时非常高,人们都称他为“一诺千金”。
3.曾子杀猪教子:曾子是孔子门下的一位弟子,他非常注重诚信。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带孩子出去玩,孩子哭闹不止,妻子就哄骗孩子说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听到后,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诚信的重要性,于是真的把猪杀了给孩子吃。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之一。
4.韩信报恩:韩信是汉朝的一位将军,他非常重情重义,对朋友和恩人非常忠诚。
他曾经得到一位老妇人的恩惠,后来在战场上救了老妇人的儿子。
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情,他在战场上放走了老妇人的儿子,并且赏赐了很多财物给老妇人。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经典故事之一。
这些古代的名人素材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说明了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应该始终保持诚信和正直的品德。
一诺千金的故事简要概括

一诺千金的故事简要概括“一诺千金”的故事很多,可以从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甚至民间故事中找到。
但本文将重点介绍两位历史名人的“一诺千金”故事,希望能为读者展现那个不同于现代的世界和人性。
第一位历史名人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武将钟离权。
他在明代的洪武年间是燕王朱标麾下的将领,曾多次参加辽东防卫战。
然而,在他赴任沈阳之前,有一场大雪中断了他的路程,他只能在几十个黑炭窑的炭匠家中暂住。
虽然炭匠家很贫困,但是他们的热情好客和热心解决塞车问题的精神让钟离权十分感动。
因此,在临行前,他发誓要帮助黑炭窑发展,让炭匠们不再生计艰难。
后来,钟离权受到皇帝的嘉奖,他便要求朝廷授予黑炭窑几十顷荒地,让炭匠们建立良田。
由于炭匠们不能出钱,钟离权便自掏腰包解决了所有费用。
果然,在这片良田上,炭匠们开始耕种,粮食收成很好,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得以改善。
这场炭匠故事在当时很有名,被传唱至今。
第二位历史名人是英国国父之一的托马斯·潘恩。
他出生在英国贫苦中产家庭,年幼时失学,只能靠自学成才。
18岁那年,他因为热衷于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而成了反对派的书记。
因此,他被英国政府通缉,流亡海外,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活。
在这段流亡经历中,潘恩用他的笔杆披露了英国贵族的腐败现象,并提出应该废除奴隶制度和建立人民政府。
这些思想逐渐在英国和世界范围内传开,并对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潘恩开始流亡的那年,他与好友约定,即使只有一人还活着,也要守护对方的信仰和理想。
后来,罗伯斯庇尔教授,是潘恩的这位好友因为参加了法国大革命而被英国政府逮捕。
潘恩曾请求他的一位瑞士国王朋友保释罗伯斯庇尔教授,但被拒绝了。
潘恩发誓要帮队友解脱困境,在不顾一切地找到了一个法国马恩省的民间团体,用20年时间筹集保释罗伯斯庇尔教授的钱。
直到英国革命爆发,托马斯·潘恩依然在几十年后的州长选举中支持罗伯斯庇尔教授,他们之间的承诺一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尽头。
这两位名人的故事十分独特,但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着“一诺千金”的品质。
一诺千金的故事主要内容

一诺千金的故事主要内容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意为一句诺言就像一笔千金的财富,不能轻易食言而背叛。
这个成语的内涵,告诉我们一个人讲信用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能不讲信用,否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些经典的一诺千金的故事,领略一下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第一则:郭沫若郭沫若,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因为他在《歌祭》中宣誓:“永垂不朽的红太阳,向我们升起,向我们升起。
”成为了一代人心中永远的英雄。
这句话寄托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希望,激励人们奋斗不息,不畏艰难。
第二则:庄子庄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在任官之前曾给当地的牧羊人做过官和创建城市的诺言。
当他当上官之后,依然不忘自己的承诺,奉行清廉,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讲信用,就会得到人民的尊重和支持。
第三则: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社会地位非常高,拥有崇高的道德声望。
有一次,孔子被囚禁在魯邦食,当时有人送来了一条肥鲤鱼,但是孔子却不吃,并将这条鱼用手托起,对着它说:“我宣誓不食鲜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讲信用,就会博得众人的赞赏。
第四则:周恩来周恩来是中国政治家和民主斗争家,他一生中做出了许多贡献,深得人民的爱戴。
在毛泽东的时代,他是唯一的意见独立的政治领袖,被誉为“外交好手”和“人民的好总理”。
他曾经誓言,“不举报任何一个同志,不叛变,不退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立场坚定,奉献真诚,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第五则:刘备刘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领袖,他才高八斗,仁爱大度,被誉为“人中之君子”,是中国民间英雄传说《三国演义》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张飞的愿望是“如果我一天不守信用,就是天打雷劈。
”这号严格要求,说明了立场坚定,但愿结盟不变。
第六则: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武将,他拥有强大的野心和毒辣的手段,但他却讲信用,信守承诺。
曹操在《白马奇谈》中所说的:“千金之言,有误莫纠,有许莫违。
一诺千金的故事

一诺千金的故事一诺千金的故事(精选10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诺千金的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诺千金的故事篇1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并且十分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必须会努力做到,也所以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以往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并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
可是,季布为人正直并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齐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期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之后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并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期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
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丘生,可是他应对季布厌恶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明白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十分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一诺千金的故事篇2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义气,好打抱不平。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会设法办到,所以在楚地享有盛名。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率楚军打败刘邦的军队,使刘邦陷入窘迫的境地。
刘邦夺取天下后,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愤恨不已,于是下令通缉季布。
季布逃到山东一户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一诺千金的寓言故事,一诺千金的典故

一诺千金的故事,一诺千金的典故一诺千金:比喻义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诺千金的故事是说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特别谈到信义,只要是他许下的诺言,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会坚持办成。
当时也流传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后来,刘邦打败了项羽,当上了皇帝,并开始追捕项羽的下属,斩草除根。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助手。
因此,刘邦下令,谁能把季布送到政府将奖励千两黄金。
然而,季布非常重视信义,赢得了朋友的心。
他的朋友宁愿冒着被杀死的危险为他提供一个藏身之所,也不愿为了千两黄金的报酬出卖他。
一个叫周的人得到消息后秘密地把季布送到了鲁一个姓朱的人家,朱感激季布对朋友信义,并尽力保护季布。
他也专程去找到了汝阴侯并请他去营救季布。
汝阴侯从小就和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建立汉朝做出了的贡献。
他在刘邦面前求情,最后让刘邦赦免季布后来,人们用“一诺千金”这个词来形容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
季布,同邱生同乡,喜欢和有权势的官员交朋友,以炫耀和抬高自己。
季布总是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当大官了,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虎这脸,准备说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道,曹邱生一进大厅,不管季布脸色有多阴沉,言语有多难听,他立即向季布,鞠躬行礼,吹捧说:“我在楚地听到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名声在梁和楚?我们是一个镇上的人,我到处传播你的好名声。
你为什么不待见我?”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顿时变得高兴起来,还留下他住了几个月。
临走前,他还送了他一份礼物。
在这个故事中,季布九死一生,最终因为其品行让他保住命来。
相反,如果你不保守信用,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如狼来了里那个说谎的放羊孩子。
一诺千金的名人故事

一诺千金的名人故事一诺千金的名人故事一诺千金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下面是有关名人一诺千金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一、韩信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二、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三、诚信的故事五则1.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2.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3.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5.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一诺千金的故事概括

一诺千金的故事概括“一诺千金”是一种重诺守信、言行一致的优秀品质,是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所必须拥有的美德。
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传统中,这种品质一直被高度推崇和赞誉。
下面将根据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故事来演绎一诺千金的精神内涵。
古代故事:1.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母子故事之一。
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迁居了三次。
在第二次迁居时,孟子在去新家的路上,突然发现路边有一株开花的杏树,于是他决定在此停下来细心观察。
这时他的管家告诉他,树上的杏子非常酸,但孟子仍坚持要尝一尝。
经过尝试后发现果然非常酸,他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管家给他提供的信息并不准确。
他的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品质,让他成为了后来的圣贤之一。
2. 曹操斩华雄三国时期,曹操率领着军队来到了河北、山西一带,当他听说华雄是当地最勇猛的武将时,不但不惧,反而加倍壮胆。
在与华雄作战时,曹操中了华雄的毒箭,差点丢了性命。
但是在他回到阵营后发现,身边的将士都上了前线,迫不及待地要复仇。
曹操心怀感激,立时下令退兵,让自己的医生多花些时间抢救自己,也为日后能够斩华雄成功得到充实做了充分准备。
他的优秀品质和高超智谋,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
现代故事:1. 新东方李笑来李笑来是中国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和区块链的先驱人物。
他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在商业领域中从未欺骗或失信于任何人。
他创办的新东方教育在中国商业教育领域中拥有着极高的声望,成为了成千上万年轻人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重要场所之一。
他的一诺千金的品质,让他成为了众人心中的信任和尊重的对象。
2. 爆款女鞋创业者李喆李喆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创业家,她创办了一家销售“爆款”女鞋的公司,很快就风靡市场。
但是,她的供应商却在与其签订的协议中违约,导致李喆公司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时,李喆没有选择向警方报案或者在舆论中谴责供应商的不道德行为。
相反,她选择了忍痛割爱,把自己的公司大部分货物悉数退回给供应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诺千金的名人故事
一诺千金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下面是有关名人一诺千金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一、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二、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三、诚信的故事五则
1.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
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3.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
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
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5.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一诺千金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