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第2讲-温度、熔化和凝固
初二物理竞赛 第2讲 物态变化 学生版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固态气态熔化(吸热)汽化(吸热)液态凝固(放热)液化(放热)第二讲物态变化模块一分子动理论与物质状态1.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 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2)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主要特征状态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运动情况物态特征气体大小可以自由运动气态液体中中活动范围较大液态固体小大只能在小范围内振动固态参照下图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其中甲代表的固体, 乙代表的是气体, 丙代表液体.【例1】 (多选)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打扫卫生时, 在阳光下看到尘土飞扬 B .考场中小明为了提神, 涂了清凉油, 许多考生都闻到了气味 C .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 过一会儿这杯水就会变成咸的 D .煮茶叶蛋时, 蛋壳会变成茶色【例2】 当盛油的厚壁钢瓶内压强很大, 相当于大气压的 1 万到 2 万倍时, 虽然瓶壁无裂良, 瓶内的油依然能从进而渗出, 这是因为( ) A .金属原子间有空隙 B .油分子被压小了 C .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金属原子不停地做规则运动【例3】 (2012•北京)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 如图所示, 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 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 意图如图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新闻: 全球变暖威胁企鹅生存: 上万新生小企鹅冻死……在巨冷无比的西伯利亚, 为什么不能 尽情的打雪仗? 连个雪球都团不成……模块二 物态变化1. 熔化和凝固项目物质状态 变化特征 图象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熔化不断吸热, 温 度保持在熔点 不变; 固液共存熔化时 的温度 叫熔点同种物质 的熔点和 凝固点相 同凝固不断放热, 温 度保持在凝固 点不变; 固液共存凝固时 的温度 叫凝固 点项目物质状态 变化特征图象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如蜡、 松香、玻璃、沥青等)熔化不断吸热, 温 度不断升高没有固 定熔点没有确定的熔点和 凝固点凝固不断放热, 温 度不断下降没有固 定凝固 点2. 汽化和液化现象条件 影响因素汽 化蒸发液体表面进行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1)液体的温度, 温度越高, 蒸发越 快;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表面积越 大, 蒸发越快; (3)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流速 越快, 蒸发越快.沸 腾液体表面、内部 同时剧烈汽化 (1)达到沸点 (2)不断吸热压强增大, 沸点升高; 压强减小, 沸点 降低液化的两种方式 临界温度液 化降低温度(1)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2) 不同物质各自都有一个特殊的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 即高于临界温度时, 物质只能以气态形式出现.(3) 气压越大, 液化温度越高.当气温高于它的临界温度时, 无论怎样增大气压, 也不能使气体液化压缩体积3. 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升华过程吸收热量, 凝华过程放出热量.【例4】 萘的熔点是 80.5℃, 那么温度为 80.5℃的萘( )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态和液态共存 D .可能是固态和液态共存【例5】 思考: 将-10 ℃的冰块放入 0℃的恒温箱中, 长时间放置, 结果怎样呢?【例6】 请你思考一下解冻的冻豆腐为什么会有很多小孔?鲜豆腐冻豆腐【例7】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 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 应选用( )物质 水银 煤油 酒精 水 凝固点(℃) -38.8-30-117A .体温计B .酒精温度计C .煤油温度计D .水银温度计题型一 凝固与熔化【例8】2010 年1 月2 日起, 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 如图所示.在遇到这种天气时, 为了尽快清除积雪, 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 ,这是因为()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 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 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 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例9】小明给大家做一个魔术表演, 名字叫做“过冰现象”.过程是这样的: 在一个比较寒冷的环境下, 将两边栓了重物的细铁丝放在厚厚的冰块上, 过一会儿, 铁丝穿过冰块落在了地上, 但是冰块还是完成无缺的. 哈哈, 你相信吗?【例10】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 使人感到暖和, 而棉衣自身并不发热.据说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夹克, 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 这种胶囊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 温度降低时会结晶, 人们穿上它, 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 气温降低时感到温暖.这种服装能够调节温度的原因是【例11】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 记录数据如下表:(1) 在三个探究实验中, 除秒表、温度计、烧杯和铁架台外, 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2) 根据记录表,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蜡, 乙是海波, 丙是水B.甲是海波, 乙是蜡, 丙是水C.甲是水, 乙是蜡, 丙是海波D.甲是水, 乙是海波, 丙是蜡(3) 根据实验我们还可以发现, 物体吸收热量, 温度升高.(填“一定”或“不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甲的温度/℃97.0 97.5 98.0 98.0 98.0 98.0 98.0 98.0乙的温度/℃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丙的温度/℃46.0 47.0 48.0 48.0 48.0 48.0 48.8 49.8【例12】在23℃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 它的示数()A.立即上升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一直不变【例13】有一种能反映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 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湿泡的温度计读数较,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时要吸热.在一定温度下, 两个温度计的读数的差别越小, 表示空气的湿度越.【例14】地处非洲沙漠的居民, 由于没有电, 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实物.有人发明了一种简易的“沙漠冰箱”, 如图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的, 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 罐口盖上湿布, 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并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从而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了一定的保鲜作用.阅读上文, 回答:(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 目的是利用来使食物降温.(2)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目的是.【例15】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 一边放清汤卤, 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 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 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 如图所示.吃饭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食物放入不同的汤料中进行烫涮.但小新注意到每次使用这种“鸳鸯火锅”吃烫涮食品时, 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最初, 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 但观察发现, 两边的火焰相同.试分析为什么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例16】用高压锅煮粥, 熄灭后, 立即用冷水冷却锅盖, 取下限压阀后打开锅盖, 居然看到锅内粥还在继续沸腾, 并保持一段时间.而用普通铝锅、铁锅煮粥时却看不到这一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锅比普通锅厚B.粥的温度高于l00℃, 熄火后, 若不取去限压阀不打开锅盖, 粥也会在锅内继续沸腾并保持一段时间, 只是看不见而已C.粥是粘稠状的不易冷却D.打开锅盖后, 锅内气压降低题型三汽化与液化【例17】小明两次煮鸡蛋, 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大火煮, 直到煮熟; 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 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 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 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例18】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厉害, 这是因为()A.水蒸气比水的温度高B.水蒸气比水的体积大C.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例19】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 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 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 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 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例20】工业制氧采取“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 空气中79%的氮气, 21%氧气, 1%的其他气体, 请你组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氦气沸点℃-195.8 -183.0 -78.4 -185.7 -245.9 -268.9【例21】据传有一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 其中一道甜心为冰淇淋, 因其上方白气不断, 林则徐以为必烫故以嘴吹之, 谁知入口却冷, 洋人笑以为柄; 林则徐声色不动, 过几日, 回宴洋人, 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 浮有厚油, 无一丝白气冒出, 林则徐热情请之, 洋人一口吞下一匙, 顿时龇牙咧嘴, 哈哈有声, 不停乱弹, 出尽洋相. 试分析那冷冷的冰淇淋上方的白气是由于形成的; 而滚滚的热汤反而无白气, 是由于 ; 据生活经验, 浮有厚油的沸汤比普通开水还要烫, 其原因是.【例2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 属于凝华的是 ()A .雾B .霜C .露水D .湖水结冰【例23】如图,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 用 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 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 0℃ ,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 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 正确的是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 0℃ ,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 0℃ ,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例2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 CO 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 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 )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 )干冰吸热熔解; c )云层 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 )水蒸 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 )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 种人工降雨过程中, 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 A .a 、c B .a 、d 、f C .b 、c D .a 、e【例2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下雪不冷化雪冷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C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例26】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 其中正确的是()A .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B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C .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D .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题型四 升华与凝华【练1】请同学们用今天学过的内容解释一下, 为什么用嘴向手吹气感觉冷, 而用嘴向手哈气却感觉暖和呢?【练2】晴朗无风的早晨, 当飞机从空中飞过, 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 如图所示, 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练3】许多轿车后玻璃的内壁都平行地贴有若干很窄的金属膜, 如图. 驾驶员可以通过开关对其进行控制, 当通电时这些金属膜就会发热. 请回答这些金属膜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练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 “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 为解决“冻土”难题, 保证路基的稳定, 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 的热棒(中空的铁棒), 如图所示, 热棒在路基下埋有5m 深, 里面灌有液氨. 请解释热棒是如何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22 初一物理竞赛预备班·第2 讲·学生版初一物理竞赛预备班·第 2 讲·学生版 23 阅读材料中国馆建筑设计中融入了多种节能环保技术, 结合被动式节能措施, 如自遮阳体形、自然通风、采光等, 和主动式生态节能技术, 如太阳能屋面、冰蓄冷技术等, 全面提高中 国馆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含量.中央空调冰蓄冷装置 蓄冰槽及生成的冰浆 空调冰蓄冷技术空调冰蓄冷技术, 即是在电力负荷很低的夜间用电低谷期, 采用电动制冷机制冷, 使蓄冷介质结成冰, 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及潜热特性, 将冷量储存起来. 在电力负荷较高 的白天, 也就是用电高峰期, 使蓄冷介质融冰, 把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 以满足建筑物空 调或生产工艺的需要. 冰蓄冷有以下主要特点:电力移峰填谷: 均衡电力负荷, 加强电网负荷侧(Demand Side Management )的管理. 由于转移了制冷机组用电时间, 起到转移电力高峰期用电负荷的作用. 制冷机组在夜间 电力低谷时段运行, 储存冷量, 白天用电高峰时段, 用储存的冷量来供应全部或部分空调 负荷, 少开或不开制冷机. 对城市电网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的作用, 社会效益显著. 享受峰谷电价: 由于电力部门实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所以冰蓄冷中央空调合理 利用谷段低价电力, 与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 运行费用大大降低, 经济效益显著. 且分 时电价差值愈大, 得益愈多.。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PT课件

1/12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比如:冰熔化为水、 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比如:水结冰、火山喷出岩浆
凝固成火山岩等 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 不一样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一样吗?
2/12
目标:
探究冰、烛蜡熔化特点
观察:
冰和烛蜡熔化过程温度及状态改变
冰熔化时,温度 不变 ,
需要 吸热 (吸热/放热)
(2)晶体熔点和凝固点是多少? 8/12
阅读几个常见物质熔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金属都是晶体吗? 是 2、为何用钨做白炽灯灯丝?
因为钨熔点高 3、能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北极冬天气 温吗? 因为水银凝固点太高 4、水凝固点是多大?下列问题:
5、不一样晶体熔点不一样说明什么? 熔点是物质特征之一
6/12
非晶体 熔化特点:
温度/℃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熔化温度,整个 过程是吸引热量,温度连续上升。
自然界中松香、沥青、玻璃等 都是非晶体。
7/12
依据如图所表示熔化和凝固图像,
回答以下问题.
熔点:80℃
非晶体凝固
晶体熔化
晶体凝固
非晶体熔化
凝点:30℃
(1)哪个图反应了晶体熔化、凝固时温度 改变规律?
6、为何冬天汽车司机在冷却水中加 一些酒精?
为了降低冷却液凝固点
水在盐水中能够凝固,水和盐水
凝固点,哪一个更低?盐水
10/12
海波自白: “我叫海波,我熔点和凝固点都是 48℃。现在我体温恰好是48℃,请 你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 凝固呢?只要你说得对,我就照你 说办。”
11/12
固态氮 液态氧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第2节丨熔化和凝固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并不断搅拌海波,
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波
___受_热__均_匀_____。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0123 Nhomakorabea4
56
7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51
海波在第6 min时处于_____固__液_共__存____态。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导学设计 常考归纳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导学设计
学点1:熔化
实验1:用如图3-2-7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的熔化过程,并且每 隔半分钟或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海 波全部熔化后几分钟为止。在如图3-2- 8所示的方格纸上画一条横轴表示时间, 画一条纵轴表示温度,标出各个时刻所记 录的海波的温度,然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得到海波的熔化图象。
答: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问题2:海波、松香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答:不相同。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松香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断上升。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学点2:凝固
实验1:用如图3-2-7所示的装置进行海波的熔化实验后,移 去酒精灯,停止加热,同时注意观察海波状态的变化,并且每 隔半分钟或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凝固后几分钟为止。 在如图3-2-8所示的方格纸上,画一条横轴表示时间,画一条 纵轴表示温度,标出各个时刻所记录的海波的温度,然后用平 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海波的凝固图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名师讲评]判断某一现象是否属于熔化或凝固,关键是看清物质 变化前后的状态,牢固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30张PPT)

温度/℃ 55 50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 接各点
45
40 0
时间/分 2海波4 熔6化8的图10象12 14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0 61 62 63 63 65 66 68 71 74 76 78 80
B
D乙 C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可能是 非晶体 。
200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2)乙图线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5.在气温-20℃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温度是_ ℃, 冰的下表面温度是___℃
温度/℃ 75
70
65
60 0
2
4
6
时间/分 8 10 12 14
松香的熔化图像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55 温度/℃
D
75 温度/℃ D
时间/ 分
时间/ 分
50 B
C
45 A
400海2波的4 熔6 化8图10像12 14
实验总结:
70
C
B
65
A
600 松2 香4 的6 熔8化10图12像14
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温度计、溶化和凝固》

第三讲 温度计一、知识要点1. 叫温度。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
2.温度计是利用 制成的。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观察 和 ,也就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2)在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的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可以竖直放置,也可以斜着放置。
(4)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 ,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 。
同时,视线必须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摄氏温度是把 规定为0度,把 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摄氏度用符号 来表示。
摄氏温度用符号t 表示。
5.体温计玻璃管中装的液体是水银,它的刻度范围是 ,最小刻度值是 。
从构造上来看,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 ,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
6.几种温度计二、典例分析例题1如图所示是一金属管的横截面,该金属管的材料是热胀冷缩的。
金属管的内径为1d ,外径为2d 。
当对金属管加热时[ ]A .1d 变大,2d 变小B .1d 变大,2d 变大C .1d 变小,2d 变大D .1d 不变,2d 变大例题2 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例题3 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B.用自来水冲洗C.在沸水中煮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例题4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有以下几个步骤,请按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排列顺序:_______.A.观察温度计的液面是否不再上升B.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估计被测量液体的温度D.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做好记录E.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并稍候一会儿例题5 气象站测量气温用的温度计装在百叶箱中。
3.2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 6 616二凝固★ 2 2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特点:吸收热量;(或者: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答案】D【解析】解:雪化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故选:D。
【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答案】A【解析】解:A、冰雪的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故A符合题意;B、雾凇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B不符合题意;C、云海的形成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C不符合题意;D、白雾的消散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题2】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答案】D【解析】解:冰是晶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熔点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是0℃。
故选:D。
【变式2】雪天为了使积雪尽快熔化,环卫工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因为()A.盐使积雪的熔点降低B.盐使积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C.盐使积雪的熔点升高D.撒盐后的雪不再属于晶体,不需要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答案】A【解析】解:寒冷的冬季,空气温度低于雪的熔点,为了使雪尽快熔化,向积雪撒盐,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积雪上洒盐水相当于掺杂质,使雪的熔点降低,从而使积雪熔化,交通方便,故A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温度计
试管
铁架台
烧杯 石棉网
酒精灯
思索: 1、对海波旳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试验中为
何要水浴加热? 使海波受热均匀
试验环节:①组装试验装置。(见课本第54页图3.2-1)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旳变化情 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③待被测物体旳温度升至20℃时,每隔0.5min统 计温度于表格中。
没有固定熔点旳固体。
非晶体 非晶体熔化旳条件:吸热
常见旳非晶体:蜂蜡、松香、沥青、 玻璃等
1、根据图像判断甲乙固体那个是晶体?哪 个是非晶体?是熔化过程,还是凝固过程
温度(℃)
甲 乙
时间(min)
2、海波旳熔化图像如图,
他旳熔点是多少
48℃
55 温度/℃
3、在48℃下列时,海波处 50 什么状态? 48℃以上呢?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旳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 度计示数变化。幻灯片 11 ③待被测物体旳温度升至40℃时,每隔1min统计温度于表格中。 ④根据海波 和蜂蜡旳熔化试验数据,在教材旳表格中绘出它们 熔化旳图像。幻灯片 12 ⑤分析作出旳图象,得出结论。海波旳熔化图象
加热旳固体有:海波或蜂蜡
熔点
3550
物质
金
熔点
1064
物质
冰
3410
银
962 固态水银
1535
铝
660 固态酒精
1300-1400
铅
327
固态氮
1200左右
锡
232
固态氢
1083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讨论:1.能否用铝制旳容器熔化铜或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竞赛专题第2讲温度、熔化和凝固【赛点图解】【技法透析】1.热胀冷缩一般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若在温度升高时体积收缩,温度降低时体积膨胀的现象叫做反常膨胀,如0-4℃的水、锑、铋、液态铁等物质都有反常膨胀的性质.对热胀冷缩的固体来说,当温度升高时它的线度(指长、宽度等长度)、表面积、体积都随物体本身和升高的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增量都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线度的增加量与物体原来的线度成正比、表面积的增量与原来的表面积成正比、体积的增量与原来的体积成正比,另外线度、表面积、体积的增量还与物体材料有关.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主要表现为体积的变化、其增量与物质种类,原来的体积和变化的温度有关.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液体温度计,在升高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温度计中液体的原来的体积,那么液体的体积增大得就多些,液柱面升得就更高些,更易观察,而且指示的温度更准确.液体温度计都是利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液体的体积的增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但是各国采用的单位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温度时数值不相等,但表示的冷热程度应是一样的.不同的温标,采用的温度的单位不同,目前国际上流行使用的温度单位主要有三种: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其中开尔文和摄氏度作单位时温度的分度值是一样的,即升高或降低1℃的温度和升高或降低1K是相同的,但它们的起始点即0点不同,摄氏温度中以1atm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热力学温度中以绝对零度为OK,绝对零度用摄氏温度表示为-273℃.而华氏温度的分度值和起始点与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都不同,它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规定为0°F,而且1℃是1°F的9/5倍,因为0℃对应的刻度错误或分度值不同,导致刻度均匀的温度计示数不准,这时它和真实温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成正比或一次函数,若只是0℃对应的刻度错误,就是成正比;若0℃对应的刻度错误和分度值都不同,就是一次函数.3.热传递热量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原因是两物体的温度不等,规律是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其实质是内能的转移.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①传导:热量沿着物体传递,它发生在一个物体的内部或两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固体之间的热量传递一定是通过传导实现的,它也是其他两种方式发生的前提,不同的物质传热的能力不同,容易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如空气、羽毛、棉花、塑料、泡沫等物质是热的不良导体,金属都善于传热,其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银,其次是铜.②对流:依靠流体(气体或液体)的上下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对流,液体或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周围温度低密度大的流体流到中间来补充,从而使温度不同的流体不断混合,使热量能多条路径传递,提高了传递效率和速度,在太空中流体不能上下流动,所以不能形成对流,而且没有物质,也不能通过传导传热.对流是形成风和洋流的一个原因.③辐射:热沿着直线以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传递热量的方式叫辐射.传导和对流都必须有传热的介质,而辐射也可以在没有介质的真空中传播.任何物体都向周围辐射热量,辐射能力的强弱与物体的温度、颜色有关,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表面积越大的物体向外辐射热量的能力越强,物体在向外辐射热量的同时也会吸收外界的热量,温度越低,颜色越深、表面积越大且粗糙的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的能力也越强;当然物体也反射辐射热,物体反射热量的能力越强,它吸收辐射的能力越弱,所以颜色浅、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热量的能力强.4.熔化和凝固规律根据熔化时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可把固体分成两类,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的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的是非晶体.凝固时的规律和熔化时相同,晶体的液体在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液体在凝固时放热温度降低.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同种晶体在气压不同或溶解成溶液时熔点也不相同,溶液的熔点还与浓度有关,但同种晶体在相同的条件下,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根据晶体的熔化规律可知,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①温度等于熔点,②必须能吸收热量,晶体的液体凝固的条件也有两个:①温度等于凝固点,②必须能放出热量.晶体在熔化时体积也会发生变化,一般的晶体熔化后体积增大.少数反常膨胀的物质在熔化后体积减小.【名题精讲】赛点1 热膨胀例1 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判断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足( )A .甲最长B .乙最长C .丙最长D .一样长【切题技巧】 三支酒精温度计的最小刻度都是1℃,说明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相等,当温度升高1℃时,液柱升高的高度就是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根据h =V S可知,这个高度的大小与酒精膨胀的体积成正比,与玻璃管的截面积成反比.甲和乙比较,甲的玻璃泡容积大,升高相同的温度,甲膨胀的体积大(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物体膨胀的体积与物体原来体积成正比),所以在玻璃管的内径时,甲的液柱升得高,即甲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乙、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说明升高1℃的温度时,酒精膨胀的体积相等,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所以乙的液柱升得高,即乙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大.【规范解答】 A【借题发挥】 用长度刻度的测量工具都是在工具上先设定两个客观值,然后将两个值间的长度按照物理量与长度的函数关系刻度.如刻度温度计,先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确定液体膨胀的液柱的高度与温度成正比,然后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确定0℃和100℃,最后再100等分0℃和100℃的长度,得到每一个刻度值.在截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可用长度表示温度等不同的物理量.在温度这些物理量变化相同时,长度变化的越大,则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越长,我们继续等分这个距离,那么它的分度值就越小,估计读数就越准,当然在选择根据物质的什么性质和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测量量时,应最好选择表示性质的物理量和表示测量量的物理量成正比或成一次函数,这样刻度是均匀的,我们刻度时可以均分,也有利于提高读数的精度.所以象量筒、温度计这样的测量工具,横截面积越小,精度越高,【同类拓展】 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迪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钢罐接牢了,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原因是( ) A.铝膜和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牢了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D.铝膜与钢罐发生化学反应例2 如图是一金属管的横截面,d1是内径,d2是外径.当对金属管加热时( )A.d1变大,d2变小B.d1变大,d2变大C.d1变小,d2变大D.d1不变,d2变大【切题技巧】当固体物质热膨胀时,物体的线度都增大.【规范解答】 B【借题发挥】本题也可以用还原法来判断,假设这个金属管是一个圆柱体内截了一个直径为d1的小圆柱体,我们将小圆柱体再插回管中,加热d2增大,小圆柱体的外径d1也应该增大,所以d1、d2都应增大,【同类拓展】如图有一块厚铁板M,冲下圆柱体N(N能很紧密地塞回原孔).现把铁板和铁柱同时放到炉内加热较长时间,在取出的瞬间( )A.N变粗,塞不进原孔.B.原孔变大,N很容易塞进C.原孔变小,N不能塞进.D.N仍能紧密的塞进原孔.赛点2温度计例3 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B.94℃C.96℃D.98℃【切题技巧】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说明这支温度计的真实的0℃在第四条刻度线上;水温再增加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说明这支温度汁的分度值为109℃,所以这支温度计表示100℃需要的格数为100109CC︒=︒90,再加上0℃在第四条刻度线上,一共应该是94.【规范解答】 B【借题发挥】刻度均匀的测量工具的读数都应该是:数据=分度值×格数.而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就是指0始点和分度值不准.所以做这类题就是要找到真实的0点和真实的分度值,特别要强调的是真实的读数还必须从真实的0点开始数格数,不一定是从最下面的刻度线开始数.【同类拓展】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来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偏低1℃,当该物体的温度升高10℃后,再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时,测量值却偏高了0.5℃,将该物体的温度继续升高10℃,此时用温度计来测量时,测量值将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多少℃),用这个温度计分别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两者的示数差为_______℃.赛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4某同学在做萘的熔化实验时,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的曲线,如果记录和作图没有错误,则以下判断中错误的是( )A.A在t1时刻刚停止加热,t1时刻又开始加热;B.B在t=0的时刻显示的温度就是萘的熔点;C.C在0~t1的时间内含有萘的放热过程;D.D在t1~t2的时间内萘在不断地放出热量.【切题技巧】图示应该是晶体的液体凝固和以后的降温过程的图像,0-t1阶段是凝固过程,其中t1-t2阶段是固体降温过程,t2以后温度又升高.晶体在凝固时必须放热,所以0-t1段就必须停止加热,t1-t2阶段要降温也必须放热,t2以后温度又升高,必须加热,故A 是错误的.【规范解答】 A【借题发挥】对于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我们应弄清以下问题:①图像中的过程或点与状态的对应关系AB包括B点为固体;BC为熔化过程,固液共存;CD包括C点全部为液体;DE包括E点全部为液体;EF为凝固过程,固液共存;FG包括G点为固体.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物体状态有三种可能:固体、液体、固液共存,②图像中的过程或点与吸、放热的对应关系AD整个过程都吸热,特别BC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一定要吸热;DG整个过程都放热,特别EF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一定要放热.BC和DG段的吸、放热情况说明,温度不变,仍可能有热传递发生,既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③AB和DE倾斜程度不同,说明它们的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AB和FG、CD和DE倾斜程度相同,说明它们的状态相同时比热容也相同.【同类拓展】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5-5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A B C D赛点4熔点和凝固点例5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中.为了更快地使路面上坚硬的冰熔化,住冰面上撒盐成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其原因主要是冰与盐混合后,能降低冰的_______,公路上的积水在寒冷的天气里,常会在公路表面形成一层薄冰,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_______.【切题技巧】在冰上撒盐后,冰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熔化,所以能降低冰的熔点,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规范解答】熔点,凝固【借题发挥】晶体的熔点不仅与晶体的种类、受到的压强有关,还与晶体是否溶有其他物质而形成溶液有关,而且溶液的浓度不同,其熔点也发生变化,但不是两种物质混合后它们的熔点就发生变化,如石头和水混合后,熔点就不变.【同类拓展】大雪过后,会造成路面积雪和积水,危及交通安全.为了尽快消除路盐的浓度(%)0 5 10 15 20凝固温度(°C)0 -3 -7.5 -12 -17上表反映的是盐的浓度与凝固温度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一表格,请你估计当桥面上积水的厚度达到2cm,环境温度为-3℃时,撒盐车应在每平方米的冰面上撒多少盐才能去除桥面上的积水?赛点5热传递例6某密闭隔热容器通过中间的阀门被分为A、B两个部分,现将该容器水平放置,并在A、B中分别装满冷水和热水,如图,当打开中间的阀门后,要使A、B两容器中的水温相等,最快的办法是( )A.竖直放置,且A在上方,B.竖直放置,且B在上方,C.如图保持原有的水平状态,D.上述三种情况下,所需时间相同.【切题技巧】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对流体来说还有对流这种特殊的传热方式,而且它传热比传导和辐射传热更快,所以为了使冷热水的温度最快的相等,应使冷水和热水对流起来,将密度大的液体放在上面,密度小的物体放在下面.【规范解答】 A【借题发挥】形成对流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体积相等时越重的液体越会在它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到下方,所以形成对流应让密度大的在上,密度小的在下,一般地,同种物质温度高时密度小,温度低时密度大,所以给流体加热,为了形成对流应该使热源在下,给流体降温,应使冷源在上.北方暖气安装在房子的墙下,南方降温的空调安装在房子的上部就是这个道理.【同类拓展】在冬天,向玻璃杯内倒开水前,往往先到入一些温水,将杯子热一下后再将开水倒入杯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清洁杯子B.使玻璃杯变得更容易热传递C.使玻璃杯内外温差不致过大,杯子不易损坏D.使玻璃杯内外温度相等,杯子不易损坏参考答案1.C 2.D 3.2;115 4.C 5.0.95KG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