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灵之美

合集下载

巴黎圣母院人物深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深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深析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充满魅力与深度的文学巨著,其中众多性格鲜明、命运多舛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们来谈谈女主角爱斯梅拉达。

她是美的化身,拥有迷人的外表和善良纯真的心灵。

爱斯梅拉达是一位吉普赛女郎,她的美丽如同阳光般耀眼,不仅吸引了众多男子的目光,也引发了无尽的纷争和悲剧。

她能歌善舞,在巴黎街头卖艺为生,其灵动的舞姿和悦耳的歌声让人陶醉。

她的内心充满了爱与同情,对待他人总是怀着善意。

哪怕是对身处困境的卡西莫多,她也没有丝毫的歧视和厌恶,反而给予了他温暖和关怀。

然而,正是她的美丽和善良,使得她成为了恶势力觊觎和迫害的对象。

爱斯梅拉达的爱情观单纯而坚定。

她深爱着英俊的菲比斯,尽管这份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是盲目的,却展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菲比斯却只是一个虚伪、轻浮的花花公子,他对爱斯梅拉达的感情不过是一时的欲望和冲动。

这种不对等的爱情,也预示了爱斯梅拉达的悲剧命运。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的外貌奇丑无比,被人们视为怪物。

但在他丑陋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卡西莫多从小就被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长大,他的世界充满了孤独和歧视。

然而,爱斯梅拉达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的生活。

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是无私而深沉的。

他在众人都对爱斯梅拉达喊打喊杀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她。

他为了她,可以不顾一切,甚至与整个世界为敌。

卡西莫多的形象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不能仅仅以貌取人,真正的美在于内心的善良和纯洁。

克洛德·弗罗洛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他原本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但却在欲望的驱使下逐渐堕落。

克洛德长期压抑着自己的人性,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充满了欲望和野心。

他对爱斯梅拉达的占有欲,让他变得疯狂和残忍。

他的形象揭示了宗教的虚伪和人性的弱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菲比斯是一名皇家卫队的队长,他外表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自私、轻薄的人。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正式名称巴黎圣母主教座堂,位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区,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祝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篇1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艾斯美拉达的人物形象分析艾斯梅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少女,她善良美丽,由于从小被吉普赛人从家中偷走,不幸的命运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歧视,但她却有着一副善良的心肠。

对于爱情她显得是那样的纯洁和单纯,当法比救下她的时候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而法比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她有宽容的胸怀即使别人伤害过她,但出于爱心也会不计较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格兰古瓦将要被乞丐国王绞死的时候,艾丝美拉达为了救下他就承诺要嫁给他,但格兰古瓦想要和她做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艾丝美拉达却平静地拒绝了他说:“我只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人。

”和他结婚是为了救他的命,他们之间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对于克洛德的求爱,她直接地予以了拒绝,当她在监狱里克洛德欺骗她说法比已经死了,让她不要再幻想别的男人了,她也没有动摇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说:“如果他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劝我活下去呢?”。

在绞刑架上,克洛德告诉她说只要她接受他的爱就可以被释放重获新生,她说:“对于你的厌恶要远远大于对绞刑架的厌恶”,最后她宁愿选择死亡也没有屈服于克洛德。

对待卡西莫多她以德报怨,在他接受刑罚口渴的时候是艾丝美拉达勇敢站出来帮助了他,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他的爱心,后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下来,正是艾丝美拉达的无私爱心,我们才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品质,但容貌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没有在一起。

(二)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由于天生丑陋,使得很多人对他都充满了厌恶与鄙视,他天生的缺陷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悲惨的遭遇。

只有艾斯梅拉达和克洛德对他还有一些同情之心,由于克洛德对他有收留养育之恩所以开始的时候他对克洛德十分忠诚,任凭他的指挥与差遣即使是做绑架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之事。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在其《克伦威尔·序言》里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对照原则。

在他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就有充分的体现了对照原则。

而我主要是从雨果的浪漫主义对照原则来分析《巴黎圣母院》中人物的形象。

雨果善用美丑、善恶强烈对照的艺术,组成惊心动魄的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给人们展现一副光明与黑暗抗争的图面。

一、人物自身对照——外表与内心艾丝美拉达:她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她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瑕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善良的灵魂。

当诗人甘果瓦被处以绞刑的时候,她以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为代价救出了诗人;当曾经绑架过她的畸形儿加西莫多在刑场的时候,艾丝美拉达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他送去了水,从而感动了加西莫多;而对于爱情,她的爱情是英雄救美式的爱情,对救下自己的英俊潇洒的侍卫队队长法比一见钟情,便不顾一切的无怨无悔的爱上对方,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爱自己,明明知道这种爱情没有结果,也依然忠贞不渝。

当然,我们的艾丝美拉达也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面对副主教克洛德的淫威,她坚决拒绝,宁死不从。

这就是艾丝美拉达,一个外表美与心灵美集于一身,是雨果在“美”与“丑”的艺术理想支配下塑造美的典型。

加西莫多: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上帝似乎特别不喜欢他,将最丑陋的外表都给了他,长着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从前面看,好象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在我们看来奇丑无比的人,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第一次和美丽的艾丝美拉达接触是因为执行他的主人克洛德的命令劫持她。

第二次接触是加西莫多在刑场上,任人鞭笞,一直喊“渴”却没人搭理他。

这时,艾丝美拉达拨开众人,走上刑台,把水送到加西莫多嘴边。

只是他第一次流出眼泪,羞愧和感激的泪水不仅夺眶而出。

他爱艾丝美拉达,是一种舍生忘死,刻苦铭心的爱。

他冒死将艾丝美拉达从刑场上救下来,并想法设法的哄她开心,他对她的爱是纯真的,甘愿为她赴汤蹈火。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笔下完美的艺术形象,既有美丽绝伦的容貌,又有善良纯洁坚 贞的内心,是外形美与内在美结合得最完好的理想化身。
2)克洛德
教会势力的代表,淫邪、虚伪和凶残的化 身,虔诚的外表下掩藏的是野心和毒心。
3)加西莫多
爱斯梅拉达的宽恕与仁爱 深深地感动了他,爱的种 子在他的心头萌芽。他对 爱斯梅拉达的爱是一种充 满着互爱意识和奉献精神 的单相思,它含蓄而深沉, 理性而崇高。有缘学习更 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人物形象分析
1. 《巴黎圣母院》之艺术特色
1)离奇的情节 2)非凡的人物 人物形象的美丑对照 3)强烈的对比
2. 《巴黎圣母院》之人物形象
1) 爱斯梅拉达
人格之美心灵之美 ! 与人为善,以诚相⻅! 天真热情,坦率开朗 ! 富于同情心,仁爱的精神 ! 坚贞不屈,爱憎分明! 纯洁执着,忠贞不渝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灵之美【范本模板】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灵之美【范本模板】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灵之美摘要: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剖析,分析了四个男人对爱丝美拉达爱的态度,格兰古瓦的爱低于对物质的追求,弗罗落的爱伴随着自私和扭曲,浮比斯的爱伴随着欺骗和玩弄,卡西魔多的爱是崇高的,在真爱中体现出了奉献和牺牲精神,对比中展现了作品人物的外表美和心灵美.关键词:外表美;心灵美;爱情追求Abstract:The paper shows the external beauty and the beauty of the mind 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of people and four men’s attitude of love to Esmeralda in this novel—Gelanguwa’s love is less than life,Fuluoluo’s love with selfish and distorted. Fubisi's love with cheating and playing.and Kaximoduo’s love is very noble, and show the spirit of offering and sacrificing,Key words:External beauty;the beauty of mind; the pursuit of love一、前言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文学明星。

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大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深刻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爱情经典。

形象的塑造是其中关键要素,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之作,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作品,除了广为流传的卡西魔多、爱斯美拉达、小说中的格兰古瓦、弗罗落、浮比斯虽说不是作者雨果着力最多的对象,但也不失为经典的人物形象。

浅析《巴黎圣母院》克洛德

浅析《巴黎圣母院》克洛德

浅析《巴黎圣母院》克洛德《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著名作品,讲述了15世纪法国巴黎的故事。

主要人物之一就是克洛德·福罗洛,一个充满戏剧性和复杂性的角色。

克洛德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雨果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成为小说中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本文将对克洛德这一角色进行浅析,探讨他在小说中的形象和意义。

克洛德·福罗洛是一个出生在平民家庭的书读少年,他的智慧和学识使他成为巴黎圣母院的钟表匠。

他的命运并不顺遂,经历了生活的起起伏伏。

在小说中,克洛德被描写成一个充满激情和渴望得到认可的人。

他努力工作,渴望获得成功和社会地位,但却屡屡受挫,最终沦为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可怜人。

克洛德的性格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他有着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却同时饱受欲望和嫉妒的折磨。

他深爱着美丽的埃斯梅拉尔达,却又因自卑和自我放纵而失去她的爱。

在巴黎圣母院的屋檐下,克洛德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在悄然发酵,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和疯狂。

在小说中,克洛德不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更是雨果对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深刻观察。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克洛德代表着受压迫底层人民的命运,他的遭遇和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克洛德的形象也是雨果对人性弱点和社会道德沦丧的写照。

他的自卑和自我放纵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和疯狂。

而他对美丽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也被社会的现实所摧残和扭曲。

克洛德的形象告诉我们,人性的深处往往隐藏着无尽的欲望和黑暗,社会的现实往往会让人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克洛德的命运也让我们深刻思考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态度。

在小说中,克洛德的命运是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冷漠和不公的象征。

他努力工作,渴望成功,却最终成为了社会的弃子。

这种对底层人民的态度激起了雨果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人性黑暗的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克洛德·福罗洛是《巴黎圣母院》中一个充满戏剧性和复杂性的角色,他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雨果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浅析《巴黎圣母院》克洛德

浅析《巴黎圣母院》克洛德

浅析《巴黎圣母院》克洛德克洛德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年轻人,在巴黎圣母院工作。

他对美丽的艺术和建筑充满了热情,对钟楼中的钟爱不已。

但是克洛德的生活并不如他所愿,他陷入了爱情的困境。

与此他也被身份较高的冯·富塔斯神父所憎恨和迫害。

在雨果笔下,克洛德呈现出了一个内心矛盾而又坚强的形象,他的故事也是一个普通人在特殊时代遭遇的命运转折。

克洛德在小说中呈现出了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特点。

在对美的向往和对钟楼钟的热爱与对爱情的迷恋之间,克洛德陷入了矛盾。

他一方面渴望得到美丽和真爱,另一方面却又深陷于自卑和放纵的欲望中。

他的心灵深处既有对艺术和美好的向往,也有对世俗欲望的执着。

这种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在克洛德的行为和命运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也成为了克洛德这一形象的鲜明特点。

克洛德也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的人。

在遭受冯·富塔斯神父的迫害和残酷对待后,克洛德并没有放弃对生活和爱情的希望,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来应对。

尽管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痛苦和挣扎,但他依然坚守着对美的向往和对爱情的追求。

克洛德的坚韧不拔和对生活的执着也成为了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克洛德这一形象还代表了雨果对中世纪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抨击了中世纪社会的黑暗和堕落,同时也通过克洛德这一形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克洛德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好的向往,也有对世俗欲望的追求,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揭露也是雨果作品的一大特色。

通过克洛德这一形象,读者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以及雨果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的一部著名小说,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5世纪的巴黎,通过描绘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艺术家到爱情纠葛的复杂关系,从教士到修道女的各种角色,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首先,回到小说的主角埃斯梅拉达,她是一位具有吸引力的吉卜赛舞蹈家,迷人的外表与她深情的性格相得益彰。

她对美有着独特的理解,她的舞蹈技巧和感情表达使她成为人们爱慕的对象。

然而,她也是个受到社会偏见和歧视的人。

她的形象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社会对于异己者的压制之间的矛盾。

此外,小说中的教士克劳德·福罗洛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巴黎圣母院的教士,聪明而有学问。

然而,他在面对自己所追求的美的时候,却陷入痛苦的境地。

他迷恋于埃斯梅拉达,而又无法放下作为一位教士的身份和职责。

福罗洛的形象既代表了追求美的欲望,又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矛盾。

此外,小说还描绘了一个多重面貌的巴黎市民。

这些市民有的对待异己者充满恶意和歧视,有的追求欢乐和享乐,有的对待世俗权力保持着不信任和讽刺。

通过这些旁观者的目光和行为,小说展示了当时巴黎社会的冷漠和偏见。

这些人物形象使读者思考了社会对待不同群体的偏见以及人们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总之,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从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舞蹈家到福罗洛的痛苦教士,再到巴黎市民和圣母院本身,每个人物都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通过描绘这些形象,维克多·雨果展现了15世纪巴黎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矛盾。

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灵之美摘要: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剖析,分析了四个男人对爱丝美拉达爱的态度,格兰古瓦的爱低于对物质的追求,弗罗落的爱伴随着自私和扭曲,浮比斯的爱伴随着欺骗和玩弄,卡西魔多的爱是崇高的,在真爱中体现出了奉献和牺牲精神,对比中展现了作品人物的外表美和心灵美。

关键词:外表美;心灵美;爱情追求Abstract:The paper shows the external beauty and the beauty of the mind thr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of people and four men’s attitude of love to Esmeralda in this novel—Gelanguwa’s love is less than life,Fuluoluo’s love with selfish and distorted. Fubisi’s love with cheating and playing.and Kaximoduo’s love is very noble, and show the spirit of offering and sacrificing,Key words:External beauty; the beauty of mind; the pursuit of love一、前言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文学明星。

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

这部伟大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深刻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爱情经典。

形象的塑造是其中关键要素,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之作,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作品,除了广为流传的卡西魔多、爱斯美拉达、小说中的格兰古瓦、弗罗落、浮比斯虽说不是作者雨果着力最多的对象,但也不失为经典的人物形象。

该文试对这五位人物进行分析,在分析对比中展现人物的外表美和心灵美。

二、文献综述李莹波在“丑”的审美思考——卡西莫多形象分析及“丑”的美学意义一文中论述了:一:美丑对照及“丑”对生活、人性的启发:1、人物外貌的美丑对照;2、人物内在品质的美丑对照;3、“丑”对生活、人性的启发;二:“丑”对文学作品的影响:1、美丑对立、以丑衬美、形式丑等是作家塑造典型形象的手段之一;2、化丑为美是文学作品意识形态的深刻体现。

[1]刘文敏在《巴黎圣母院》悲剧爱情赏析一文中剖析了:一:虚浮之爱;二:罪恶之爱;三、懦弱之爱;四、深沉之爱;《巴黎圣母院》中女主角爱丝美拉达风情艳丽、单纯善良,追求纯真唯美的爱情,然而却被无情的命运捉弄。

爱丝美拉达为爱而活,也因爱失去生命。

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作家雨果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细腻曲折的笔触,描写了爱丝美拉达的充满悲剧的爱情悲歌。

[2]三、埃及美少女爱斯美拉达爱丝美拉达有着卓越的外表美,纯洁的心灵美,使她形成完美的化身。

姑娘的个头不高,但身材苗条,亭亭玉立,显得很高。

她的肌肤黝黑,不过可以想见,白天看来肯定闪着金光,极为漂亮,就像安达卢西亚或罗马女子那样。

她的纤足安达卢西亚型的,穿着秀美的花鞋,显得那么纤巧,那么相得益彰。

她翩翩起舞,转圈飞旋,踏着随意掷在地上的一块波斯地毯,那张光艳照人的脸每次转向你,乌黑的大眼睛都会向你投去一看,疾如闪电。

[3]从作者的这段描述中,展现出爱丝美拉达长相姣好、身材出众、舞姿优美、神态迷人。

她具有纯真善良、热心助人、敢于反抗的优良品性。

当贫穷的年轻诗人格兰古瓦深夜误入吉普赛浪人乞丐区域面临被绞死的危险时,她挺身而出把这个实际上她并不爱的可怜诗人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当敲钟人卡西魔多被判处笞刑在广场上示众时,烈日的曝晒与鞭挞的痛苦使他口渴难耐发出痛苦的呼喊时,只有她不计前嫌地为他送水解渴;面对弗罗落的威胁,她敢于反抗;对救命恩人浮比斯一往情深,敢爱敢恨,而且是真心投入,作者通过以下几个事件:与浮比斯的初逢,即爱丝美拉达被卡西魔多劫持,被正巧经过的浮比斯英雄救美,违背自己的誓言答应与浮比斯约会,甚至满足他的各项的要求,因听到浮比斯的声音而不顾一切地呼唤他的名字。

爱丝美拉达对自己所爱的人是忠贞不渝的。

当然,由于她涉世不深,难免会在现实社会中遭遇欺骗。

心灵美是指人内心、精神、思想等达到的一种美好的境界。

[4]从爱丝美拉达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她那博大而宽广的胸怀;看到了她敢于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充满正义的心灵;体味到了她对生活的炽爱之情、对处于患难中的人们的无私帮助、甘于奉献和牺牲之情。

他的歌喉犹如她的舞蹈,犹如她的容貌,极为迷人,却又难以捉摸,可以说蕴涵着纯净、激扬、空灵和飘渺。

听来是一阵阵心花怒放,一阵阵美妙的旋律,一阵阵意外的节奏;继而乐句单纯,兼有咝咝尖利的音符;继而音阶轻快跳跃,足令夜莺退避三舍,但音韵始终那么和谐;继而八度音起伏跌宕,好似这位唱歌的少女悸动的胸脯。

随着歌声的千回百转,他那张俏脸的神态,也奇异般变幻莫测,从极端狂放到极端庄严,忽而显出一副浪相,忽而俨若一位女王。

[5]作者描绘出一个歌声甜美的美少女,声音是内心情感的外露,如此天籁的歌声传达出的是一颗魅力无比的心灵。

四、平庸诗人格兰古瓦格兰古瓦这种人品格高尚而坚毅,谦让而文静,始终善于守中,不偏不倚,富有理性和明哲,同时也恪守四德。

四德为正义、谨慎、节制和魄力。

[6]这是作者对格兰古瓦这个人的评价,作者的评价美化了这个人物。

格兰古瓦实际上是一个穷苦的诗人,靠编剧本和写作来维持生计。

但又因编出的剧本和作品缺少丰富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难吸引观众的眼球,进而失去生活来源,谋生困难。

爱丝美拉达救他于生命的千钧一发,他也曾迷恋爱丝美拉达美丽的容颜。

爱丝美拉达为救格兰古瓦被迫与他订立了四年的婚约。

格兰古瓦害怕流浪不得不听从于爱丝美拉达的安排做了挂名丈夫。

为了生活,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跟着爱丝美拉达在街头卖艺,假如说格兰古瓦对爱丝美拉达也有过爱,那么这种爱是低于物质追求的。

他把爱情看作是谋生的一种手段,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志趣、长相悬殊、个人经历差异大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他们相互之间不能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

更谈不上真正的“爱”了。

格兰古瓦也是一个忘恩负义、唯利是图的人。

爱丝美拉达救他于危难之中,他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在爱丝美拉达要被施以绞刑时,不报恩搭救姑娘,反而虏走了姑娘最心爱的羔羊。

格兰古瓦这一系列的行为展现出他懦弱、自私、冷酷无情,平庸的外表下有一颗邪恶、丑陋的灵魂。

五、道貌岸然的弗罗落红衣主教弗罗落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

他勤奋好学、执着专一,但潜心钻研的却是伪科学、炼金术这类的邪门歪道。

弗罗落也是一个责任心极强的人,父母早逝,他作为哥哥,勇敢的担负起了抚养弟弟的责任,并尽职尽责的旅行这份责任。

在具备这些优秀品性的同时,弗罗落也是一个善良仁慈、懂得包容的人,他包容了卡西魔多诸多的缺陷并收养其为养子,教育卡西魔多说话、识字、写字、做事。

弗罗落以上的行为都展现出他善良博爱的心灵。

然而弗罗落的另一重性格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她的认识。

为了得到爱丝美拉达的爱,他不择手段,让忠诚于自己的养子卡西魔多去劫持姑娘,卡西魔多被捕,弗罗落不仅不能勇敢的站出来承认错误,就连卡西魔多遭受鞭刑也不营救,甚至是送一滴水给饥渴难忍的卡西魔多喝,那一刻他变得多么冷漠和无情,那是一颗多么残忍的心灵呀!当看到浮比斯和爱丝美拉达在一起甜蜜幸福时,他的嫉妒之心油然而生,竟然趁着浮比斯和爱丝美拉达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刺伤浮比斯,并栽赃陷害善良的爱丝美拉达。

这是一种自私的想要得到爱,得不到就要让它毁灭的可怕邪恶的心理。

当看到爱丝美拉达最终被处于绞刑时,弗罗落露出了狰狞的微笑,那一刻,他的心灵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得肮脏邪恶。

六、崇高的卡西魔多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铁型的嘴、那只被棕红色眉丛所掩蔽的小小左眼,以及完全消失在一颗大瘤之下的右眼,也不想描绘那七扭八歪,好似城垛一般层差不齐的牙齿,那两片厚皮赛过老茧的嘴唇,一颗犹如象牙抵着厚唇的长牙,以及那劈裂的下巴。

[7]卡西魔多拥有让读者都难以想象的丑陋的容颜,我们在悲叹卡西魔多命运的不幸、上天的不公之时,他崇高伟大的心灵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希望的曙光。

卡西魔多是一个从小被父母遗弃的孤儿,被好心的弗罗落收养,怀着弗罗落的养育之恩,卡西魔多对弗罗落感恩戴德、忠诚并深深地敬爱弗罗落,对弗罗落的吩咐言听计从,丝毫不考虑行为的对与错。

那时卡西魔多的心灵和灵魂还没有觉醒。

当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受鞭刑饥渴难忍时,爱丝美拉达的一滴水救醒了卡西魔多沉睡的灵魂。

当看到爱丝美拉达即将被施以绞刑,他奋不顾身的把姑娘救到巴黎圣母院里避难,卡西魔多是一个很懂得感恩的人,为了报答姑娘一滴水的恩情,卡西魔多回馈的是整个生命,他对爱丝美拉达的爱也是不求回报,以奉献和牺牲的方式来表达对爱丝美拉的爱,对比诗人格兰古瓦的爱,卡西魔多的爱是多么的伟大。

当最终识破了养父弗罗落的阴谋后,卡西魔多选择了结束养父的生命,这是正义的行为,是卡西魔多内心觉醒的体现。

突出了卡西魔多的心灵之美。

七、虚伪的浮比斯浮比斯是一个英俊潇洒的花花公子,喜欢跟漂亮的姑娘逢场作戏。

对每一个喜欢他的女孩发一样的誓言,说一样的甜言蜜语。

他一方面喜欢爱丝美拉达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美,一方面又贪图表妹的财产而不得不跟表妹结婚。

为防止名誉受损,竟眼睁睁的看着爱丝美拉达忍受痛苦、失去生命都不出来澄清一个真相。

浮比斯是如此的道貌岸然,为了金钱和所谓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这也注定了他将虚伪的活在这个世界上,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永远体会不到人世间的真情所在,辜负了死心塌地爱着自己的爱丝美拉达。

浮比斯的心灵和外貌呈现出一个反比的状态,外表的英俊潇洒更加烘托出心灵和灵魂的丑陋。

八、结语人们只有关注自身,注意心灵的培养才能有美的可能。

而在四个男人的爱情追求中,其他三个男人只看到了爱斯美拉达美丽的容颜,只有卡西魔多深刻地感受到了爱丝美拉达的心灵之美,因而卡西魔多对爱丝美拉达的爱情追求体现的是对心灵美的追求,因此他的爱情方式是雨果提倡的。

综上所述,在四个男人的爱情追求中,卡西魔多追求的是一种牺牲和奉献自我来守护对方的心灵美。

他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共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雨果提出具有辩证思想的美丑善恶观点, 认为只有使人“充满着矛盾、混杂善与恶、兼有天才和渺小”才能使艺术形象更加真实。

《巴黎圣母院》正是作家依据这一美学原则精心塑造的艺术标本。

“真正的诗、完整的诗都处于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之中”,就如生活中的人“在他身上有兽性,也有灵性;有灵魂,也有肉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