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手术发展史
手术操作分类概念及发展史

直肠部分切除术 48.692
直肠环切术
48.694
•
肠吻合术 NOS (吻合部位不明确)
小肠-大肠吻合术 45.933
降结肠-直肠吻合术 45.943
手术操作分类概念及发展史
NEC:未在他处分类。NEC的出现表示当缺少手术
具体方式、手术具体部位、手术入路等资料时方 可用此编码。(出现在个别手术名称后)
手术操作分类概念及发展史
并不是所有手术入路都不必编码,而
是根据其对临床的研究意义,对临床有研
究意义者则不能省略编码。
例如: 经额垂体瘤切除术
07.611
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 07.612
经蝶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 07.622
手术操作分类概念及发展史
第二节 ICD-9-CM-3编码操作方法
手术编码的操作方法与疾病编码方法 是相同的。
手术操作分类概念及发展史
类目表排列规律:
• 每节下类目的划分有一定规律。大致按下列顺序排列: • 切开术排在最前,如探查、穿刺。其后为诊断性操作:分
开放性活检、闭合性[经皮][针吸]活检、内窥镜检查和活 检; • 接着是(病损)切除术、破坏术、切断术、吻合术、腔镜 手术、闭合性[经皮]介入操作治疗 瘘管不包括在病损中,单提出来放在瘘管修补术、闭合术 或切除术里 • 修补术、整形术、成形术、缝合术 • 移植术、重建术、复位术 • 粘连松解术 • 其他手术
• 2、查找编码 (1)数据库查找方法:根据手术操作名称结合疾 病性质和治疗目的确定属于哪一类系统或部位的 手术之后,在此区间进行拼音首字母模糊查询
• (2)手册查找法:根据手术操作名称及解剖系统 确定编码区域,结合疾病性质、术式利用排查法 进行查找
手术操作分类概念及发展史
7 垂体腺瘤手术

请绘图:图7-1至图7-7;第8页图7-9;第14页图7-14至图7-167 垂体瘤手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王汉东李杰经筛-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王汉东李杰经额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王汉东李杰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王汉东李杰经额下-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王汉东李杰空蝶鞍填塞术………………………………………………………………王汉东李杰概述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约1/10万一7/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一15%,尸检发现率为10%一25%,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CT和MRI的出现以及内分泌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垂体腺瘤的诊断不再困难,但对于垂体腺瘤的治疗仍是神经外科和颅底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垂体腺瘤与颅内其他肿瘤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
垂体腺瘤既位于颅内,又位于颅底蛛网膜、硬膜外,与蝶窦腔仅隔一层约lmm厚的鞍底骨质。
这决定了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既可经颅内,又可经颅外完成。
②功能的特殊性。
垂体作为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当发生肿瘤时,病变虽在局部,但多数患者首先表现为内分泌系统的全身症状。
只有当瘤体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形成对周围组织结构的压迫和侵袭,才表现出局部症状,如压迫垂体、视交叉、下丘脑、海绵窦等,产生相应症状。
因此垂体腺瘤的治疗既要解决局部肿瘤压迫,又要达到对全身内分泌功能的改善。
③病理性质的特殊性。
垂体腺瘤虽然一直被划归良性肿瘤范围,但它具有明显的侵袭性,这种介于良恶性之间的病理特性,要求在垂体腺瘤的治疗中既要达到近期的良性结果—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改善受累器官的功能,又要争取远期的良性结果—尽可能减少肿瘤复发。
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段。
目的是解除肿瘤压迫、消除激素过度分泌、保留或恢复正常的垂体功能、抑制肿瘤复发。
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史

世界神经外科发展史在古代埃及文明中,人们已经尝试通过创伤手术来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他们会用热铁烧伤患者的肩膀来治疗脑瘤。
然而,当时的神经外科手术极其危险,生存率也很低。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由于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等医学家的努力,神经外科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他们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头盖骨和脑膜的研究,寻找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在中世纪,神经外科的发展几乎停滞了。
医学的进步受到了宗教的限制,很少有人进行创新的研究。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新的科学思想的兴起,神经外科才得到了一些进展。
随着解剖学的进步,人们对神经系统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1848年,神经科学家路易斯·唐纳路曼发现了脑组织的电刺激效应,这是神经外科手术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这项发现使得医生们能够精确地定位和刺激特定的神经,从而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神经外科经历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1895年,医学家威廉·韦斯蒂提出了开颅的方法,通过切开头骨来直接处理患者的神经问题。
这项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在20世纪上半叶,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世纪20年代,医生们开始尝试使用X射线来定位和引导手术切口。
193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得医生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手术操作的细节,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外科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1950年代,医学家首次成功移植了神经组织。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神经外科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
1980年代,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术切口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21世纪初,神经外科手术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通过利用图像导航技术、三维可视化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先进技术,医生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和处理神经问题。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更加精确,伤害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总结而言,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史

中国神经外科发展史引言:神经外科是一门专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创伤的医学领域。
在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不断的进步。
本文将回顾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里程碑事件,以展示中国神经外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中国神经外科起步较晚。
当时,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和知识的匮乏,神经外科的发展十分缓慢。
直到1920年代,随着国内外医疗技术的引进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国神经外科逐渐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培养专业人才:在中国神经外科发展的初期,人才培养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开始派遣年轻医生到国外学习神经外科手术技术。
20世纪30年代,第一批在国外学成归来的神经外科医生开始在国内开展神经外科手术,并积极推动神经外科的发展。
三、建立专业机构: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得益于专业机构的建立。
1948年,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学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神经外科正式独立出来。
此后,神经外科学会的建立为神经外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专业技术的提高。
四、技术进步:中国神经外科在技术上的进步也为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开展脑肿瘤手术,这一技术的突破使得以往难以治疗的脑瘤病人有了新的希望。
此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神经外科在脑血管疾病、颅内压增高等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离不开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神经外科医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专家交流经验,学习最新的治疗技术。
同时,中国也积极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为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六、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神经外科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神经导航手术、微创手术和三维重建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神经外科手术更加精确和安全。
此外,中国科学家还在神经干细胞研究、深部脑刺激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
七、未来展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国神经外科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
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神经外科)

【转贴】济南军区卫生系列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神经外科)001简述腰穿的临床意义及禁忌症。
002穿刺放脑脊液通常有哪几个穿刺部位?颅内高压的病人如何选择穿刺部位? 003脑室外引流适于哪些情况?004简述脑室引流应注意哪些事项?005为什么磁共振检查是诊断脊髓病变的首选方法?006简述正常和高颅压情况下颅内容积的代偿调节。
007简述颅内压增高的病理因素。
008简述脑水肿的发病机制。
009何谓小脑幕切迹疝?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010何谓枕骨大孔疝?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011临床上视神经乳头水肿同视乳头炎如何鉴别?012小脑桥脑角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有何临床意义?013何谓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病损部位及临床意义是什么?014简述锥体束损害与锥体外系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
015脊髓半侧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有哪些?常见原因是什么?016何谓交叉性瘫痪?述其病变定位及临床意义。
017为什么瞳孔对光反应和角膜反射能反映脑干受损患者病情的轻重?018试述高血压脑出血时常见的偏瘫症特点。
019何谓隐匿型脑血管畸形?其临床特点是什么?020化学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各是什么?021简述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短路学说。
022简介我国于1978年制定的颅脑伤分类标准。
023简述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方法及临床意义。
024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各是什么?025何为加速性颅脑损伤?简述其特点。
026何为减速性颅脑损伤?简述其特点。
027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各有哪些?028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的可能机制是什么?029简介颅脑伤后癫痫的外科治疗。
030简介下丘脑损伤时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原因。
031简述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的原因。
对预后有何影响?032简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脑损伤、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033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形成原因是什么?简述其临床表现。
034简介硬膜外血肿的出血来源。
手术讲解模板: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层而在内外两层间进行分离,则可误入静 脉窦内造成出血。硬脑膜切口边缘电凝后 可收缩成圆形。一般正常垂体与硬脑膜无 粘连,两者间容易分离,在显微镜下垂体 被膜稍有闪光,容易辨认。垂体微腺瘤 (Ⅰ级)生长于垂体内,未突破垂体被膜, 硬脑膜切开时仍保留硬脑膜下间隙,垂体 表面被膜完整,仅在靠近肿瘤处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分离鼻中隔粘膜-骨膜层亦可以从左侧 鼻孔进行(图4.3.1.2.1-7A~G)。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2)进入蝶窦:完成上述操作后,便可开始在显微镜下操作。用骨凿或 微型钻切除部分骨性鼻中隔,看清蝶窦前壁及犁骨隆突。将粘膜-骨膜层从 蝶窦前方骨面向外剥离,在上方中线两侧1至数毫米处可见蝶窦开口,于 其下方用骨凿或微型钻打开蝶窦腹侧的前壁骨质便可进入蝶窦。
手术禁忌: 3.蝶窦气化过度,视神经与颈内动脉可暴 露在蝶窦粘膜下,术中易致损伤。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禁忌:
4.冠状位CT扫描见鞍上与蝶鞍内的瘤块呈 哑铃状,示鞍隔口较小,经蝶窦手术不易 达到鞍上,且鞍内瘤块切除后,鞍上瘤块 不易在颅内加压时降入鞍内。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蝶窦入路垂 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蝶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 切除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子 麻醉:全麻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概述:
垂体瘤的手术途径曾有许多变更,大体上 可分为经额颞开颅与经蝶窦入路两种。其 中经蝶窦入路始于Schloffer(1906), 同年Hirsch采用鼻小柱切口,经鼻中隔蝶窦入路;1911年Chiari创用经典的眶旁 切口,经筛窦-蝶窦入路;此3种入路采用 者众多。Cushing于1907~
手术的发展史

手术的发展史手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以下是手术发展史的一些关键阶段:1. 古埃及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已经开始进行一些基本的外科手术,如创伤处理、骨折复位和牙科手术。
2. 古希腊时期(约公元前460-370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外科手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外科手术原则,如无菌操作、最小创伤和自然愈合等。
3. 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200年):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进一步发展了外科手术技术,如止血、缝合和麻醉等。
4. 中世纪(约公元500-1500年):在中世纪,阿拉伯医学家对外科手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阿尔布卡西斯(Abulcasis)编写了《外科手术》一书,详细介绍了外科手术技术和器械。
5. 文艺复兴时期(约公元1400-1600年):随着解剖学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安德烈亚斯·维萨里乌斯(Andreas Vesalius)的《人体结构》一书为外科手术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学基础。
6. 18世纪:随着麻醉技术和无菌技术的发明,外科手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46年,美国医生威廉·T·G·莫顿(William T. G. Morton)成功实施了乙醚麻醉,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再感到疼痛。
7. 19世纪:随着细菌学的发展,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提出了无菌手术的概念。
英国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将这一概念应用于临床实践,大大降低了手术感染的风险。
8. 20世纪:20世纪是外科手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如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微创手术等,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和精确。
此外,器官移植、心脏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手术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一、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2岁
身高:160cm
体重:65kg
诊断:垂体腺瘤
二、术前准备
全身检查: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全身疾病,手术耐受良好。
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
术前用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焦虑药物缓解紧张情绪。
三、手术过程
麻醉方式:全麻下气管插管,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鼻毛备皮。
(2)鼻腔黏膜切开,显露蝶窦前壁。
(3)用咬骨钳咬除蝶窦前壁,暴露垂体窝。
(4)用刮匙及吸引器清除垂体窝内肿瘤组织,注意保护周围正常垂体组织。
(5)用明胶海绵填塞垂体窝,止血。
(6)逐层缝合鼻腔黏膜,术毕。
四、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物控制出血。
监测患者激素水平,了解垂体功能恢复情况。
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五、手术总结
本次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肿瘤组织切除完整,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保护良好。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将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ows features of hypopituitarism and hypogonadism, including central adiposity, nipple pallor, proximal muscle wasting, preservation of scalp hair, loss of body hair, gynecomastia, and right and left testicular volumes of 12 ml and 5 ml, respectively (normal volume, >15). Note contrast in appearance between hypogonadal patient (Panel A, right) and unaffected identical twin (left).
Testosterone: 1.5 nmol per liter (normal range, 9.9 to 27.8).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2.8 IU per liter (normal range, 1.5 to 12.4) Luteinizing hormone: 1.5 IU per liter (normal range, 1.7 to 8.6). Serum prolactin, thyroid function (measured by free thyroxine and 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cortisol: norm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level: mildly decreased.
Is this pituitary tumor secretory or non-secretory? Why do you say so?
Suprasellar?
W. Rose
Discussion Questions
What symptom might be expected that was not seen? How would you do a needle biopsy or remove the tumor? What structures would you be especially careful to avoid? If anterior pituitary (adenohypophysis) were completely removed, what hormones would have to be monitored and replaced exogenously? If posterior pituitary (neurohypophysis) were also removed, what hormones would be added to the list?
Diagnosis
Pituicytoma = pituitary cell tumor,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tissue obtained from needle biopsy and subsequent surgery. Treatment Tumor excision by craniotomy. Followup Apart from a seizure, patient'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n pituitary-replacement therapy has been uneventful, with resolution of his symptoms.
W. Rose
Conventional transphenoidal approach.
Coronal section
W. Rose
Tew, JM, Jr, van Loveren, HR, Keller, JT; Atlas of Operative Microneurosurgery, Volume II; W.B. Saunders, 2002, retreived on 2009-01-08 from /PE-surgpit.htm.
Craniotomy and subfrontal approach.
Endoscopic transphenoidal approach
/endoscopic_pituitary_tumor.htm
Animation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to pituitary tumors available at /animations.htm W. Rose
Presentation and History
43-year-old man (an identical twin) presents with 2-year history of lethargy, weakness, headaches; several-year history of gradual loss of body hair and declining libido. Left orchidopexy at 6 years of age. Physical Exam
Newnham, H.H. & L.M. Rivera-Woll (2008), New Engl J Med 359: 2824.
Pituicytoma, MRI
Normal, MRI
Newnham, H.H. & L.M. Rivera-Woll (2008), New Engl J Med 359: 2824.
Newnham, H.H. & L.M. Rivera-Woll (2008), New Engl J Med 359: 2824.
Comments
Pituitary tumors usually grow slowly, don’t metastasize, and can be effectively treated by surgical removal.
Newnham, H.H. & L.M. Rivera-Woll (2008), New Engl J Med 359: 2824.
Newnham, H.H. & L.M. Rivera-Woll (2008), New Engl J Med 359: 2824.
Laboratory Tests
Pituitary tumors can be secretory or non-secretory. A secretory tumor makes one or more of the hormones made by a normal pituitary, but makes the hormones in an uncontrolled way (i.e. too much).
Newnham, H.H. & L.M. Rivera-Woll (2008), New Engl J Med 359: 2824ance imaging of the pituitary showed a lobulated, contrast-enhancing suprasellar mass (16 by 29 mm; seen in the coronal view in Panel B [arrow] and in the sagittal view in Panel C [arrow]). Images of the unaffected twin are shown for comparison.
W. Rose
Discussion Questions
Why are testes small and testosterone low? Why is L testis smaller than R? What do FSH & LH do, and where are they produced? In a male with a normal pituitary, how would FSH and LH levels respond to low testosterone? Compare to this patient. Why are levels of prolactin, thyroid hormone and TSH, cortisol, and IGF-1 checked and reported? (Which are made in pituitary, which are regulated by pituitary?)
A Case of Secondary Hypogonadism
“Hypogonadism Due to Pituicytoma in an Identical Twin”
H. H. Newnham & L. M. Rivera-Woll
New Engl J Med 359: 2824, 2008
W. 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