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

合集下载

《议论论证分析法》教学设计

《议论论证分析法》教学设计

议论文论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教学设想:在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说理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现阶段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写作新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说理,根据材料把道理讲深讲透,不能套作,不能在论证过程中不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在使用事例论证的时候也不能只是仅将材料放在文章之中,而不进行必要的分析,不与所要论证的中心进行逻辑分析。

可是,我们中学生现在的学情是,不会或者不懂分析说理,回环论证,反复论证,或者不知道怎样展开,其实有很多资料书上对此也做了不少探讨,但是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教学,这是我们在高三年级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运用论证分析过程中的因果分析法。

2、按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要求教会学生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分析说理。

教学难点:如何对一则材料以及文中事例论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教学过程:(自我介绍:我来自美丽的水乡城市常德,我生活在一个叫临澧的小县城,也是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和文学家丁玲的故乡,欢迎您来美丽常德做客,谢谢)一、导入举例,有关《林妙可之殇》的两段文字,哪一段更好,为什么?以比体现分析说理的重要性。

未分析说理:《林妙可之殇》北京电影学院被拒,中央音乐学院被拒,上海戏剧学院被拒,这些天,林妙可被各大艺术院校拒之门外的消息相继传来……林妙可并没有外界传言的所谓显赫的家世,父亲是摄影记者,在供职的报社以精打细算而出名,母亲据说自己女儿成名后就专职做了她的经纪人。

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析说理:《林妙可之殇》北京电影学院被拒,中央音乐学院被拒,上海戏剧学院被拒,这些天,林妙可被各大艺术院校拒之门外的消息相继传来……林妙可并没有外界传言的所谓显赫的家世,父亲是摄影记者,在供职的报社以精打细算而出名,母亲据说自己女儿成名后就专职做了她的经纪人。

林妙可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林妙可过早地被她的父母透支了,而这也成为她被外界诟病的原因之一。

把议论引向深处之二——因果分析法

把议论引向深处之二——因果分析法
2.通过练习,能“因果分析法”的相关知识,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并掌握论证段落的节本结构;
3.通过学习“因果分析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并在写作中恰当“深化”,而不要过分拔高。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因果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因果分析法”;
2.在练习中,掌握论证段落的基本结构。
独立思考,个人探究,及时练笔,学以致用。
展示评学
按照论证段落的结构相互修改,特别关注是否有“分析句”,是否使用因果关系关联词进行分析。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展示成果,师生交流,聚焦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测固学
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些人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这样的一群人叫“啃老族”,也叫“傍老族”。他们的年龄都在23—30之间。据调查,这一现象在中国相当普遍。
3.引导学生运用“因果分析法”,并恰当的“深化”作文立意。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六、预习任务
1.复习教材中“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的内容。
七、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把议论引向深处之二——因果分析法
明确学习目标。
合作研学+展示评学
回顾上节课的练笔,思考:截取的语段,从论证段落结构的角度,有没有不足之处?为什么?并展示修改稿。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假设分析法(学案)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假设分析法(学案)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假设分析法(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归纳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的写作思路;2、通过具体练习学会运用因果、假设分析法紧扣论点进行分析议论。

学习过程:第一部分:阅读下列语段,在原文中画出论点部分、事例论据部分和分析论证的过程,归纳论证方法。

语段一:凭借自身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

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

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上,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

箭为什么会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是因为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的努力。

所以,要取得成功,实现自我超越,我们需依靠自身的努力。

语段二: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

经历了磨难拷问的心灵,才能发出最具震撼人心扉的呐喊声。

如果李白当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不用流浪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那么李清照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

正如璞玉要经过千锤万凿的打磨,才能绽放晶莹剔透的光泽一样,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语段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就是坚持的结果。

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如果他试验了一二百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若认为成功的希望已经渺茫,甚至怀疑了原来的设想,因此而偃旗息鼓,自甘放弃,不另辟蹊径,那么“606”自然不会诞生。

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的诞生。

正是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所以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议论文因果论证范例

议论文因果论证范例

议论文因果论证范例写作佳苑2009-07-04 2016议论文因果论证范例因果法──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

也称为因果分析一、注意问题:1、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如此才更深刻。

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例如,某同学厌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他、胸无大志、学校太严苛、教育体制问题等,然而社会上对名利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才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有些原因只是表象,如果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探究本质原因就能使论证有力。

2、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例如,学无止境,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知识角度看,知识是无穷尽的;从心理角度看,学习钻研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从生命自身的缺憾角度看,生命短暂,学习怎么可以停止?如果能够如此多角度地探究“学无止境”的原因,那么就可以有力地论证“学无止境”。

再如,改革开放,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

在改革开放的形式下对不同人所造成的结果是大不一样。

有的顺应当前的形式,正确地处理在经济事物中的行为,经济地位提高了;有的只追求名利而进了监狱,有的因循守旧阻碍改革的发展,结果穷困潦倒。

如此在同一原因不同结果的分析中,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

3、互为因果。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例如,保护环境这个话题,就广泛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揭示出这种因果的必然关系就阐述了道理,证明了观点。

世界上的任何现象、事件,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们都是一定的原因下的结果,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同样,任何一个现象、事件,也无论它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它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必然是一定结果的原因。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

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第一篇: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归纳议论文事例分析之因果分析的含义、思路、关键、标志词;2、通过具体练习学会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紧扣论点对事实论据进行因果分析议论。

3、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注意语言表述。

学习重难点:目标1、2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下列语段,体会其分析方法1、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

正是由于他以德报怨的宽容,最终赢得了将相和欢。

2、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无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

谁建树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二、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语段,体会分析的作用(1)判断:下列事例要论证的论点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2)如果再加上一段话,那么有什么变化?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

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

就是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可以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2、阅读下列语段,分析、归纳事例分析的方法(1)论点:自立自强事例: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

议论文论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教学设计)

议论文论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教学设计)

议论文论证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教学设计)在高中阶段的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说理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现阶段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写作新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说理,根据材料把道理讲深讲透,不能套作,不能在论证过程中不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在使用事例论证的时候也不能只是仅将材料放在文章之中,而不进行必要的分析,不与所要论证的中心进行逻辑分析。

可是,我们中学生现在的学情是,不会或者不懂分析说理,回环论证,反复论证,或者不知道怎样展开,其实有很多资料书上对此也做了不少探讨,但是我们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教学,这是我们在高三年级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运用论证分析过程中的因果分析法。

2、按任务驱动性材料作文的要求教会学生使用这一方法进行分析说理。

教学难点:如何对一则材料以及文中事例论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教学过程:(自我介绍:我来自美丽的水乡城市常德,我生活在一个叫临澧的小县城,也是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和文学家丁玲的故乡,欢迎您来美丽常德做客,谢谢)一、导入举例,有关《林妙可之殇》的两段文字,哪一段更好,为什么?以比体现分析说理的重要性。

未分析说理:《林妙可之殇》北京电影学院被拒,中央音乐学院被拒,上海戏剧学院被拒,这些天,林妙可被各大艺术院校拒之门外的消息相继传来……林妙可并没有外界传言的所谓显赫的家世,父亲是摄影记者,在供职的报社以精打细算而出名,母亲据说自己女儿成名后就专职做了她的经纪人。

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分析说理:《林妙可之殇》北京电影学院被拒,中央音乐学院被拒,上海戏剧学院被拒,这些天,林妙可被各大艺术院校拒之门外的消息相继传来……林妙可并没有外界传言的所谓显赫的家世,父亲是摄影记者,在供职的报社以精打细算而出名,母亲据说自己女儿成名后就专职做了她的经纪人。

林妙可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林妙可过早地被她的父母透支了,而这也成为她被外界诟病的原因之一。

议论文论证分析——因果分析论证+学案

议论文论证分析——因果分析论证+学案

议论文论证分析——因果分析论证学习目标:1、掌握运用论证分析过程中的因果分析法。

2、学会对材料以及文中事例论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概念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1.实例分析某同学厌学(一个结果)老师的课吸引不了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没有目标教育体制问题学校太严苛了父母想“望子成龙”,而只想做一个普通的“人”别人不读书,不一样过的潇洒自由?(社会环境影响)哪个原因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小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老师讲课不能吸引他、胸无大志、学校太严苛、教育体制问题等,然而社会上对名利的追求,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才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

有些原因只是表象,如果在论证过程中能够探究本质原因就能使论证有力。

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2.挖掘原因因果分析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找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表层原因和根本原因,还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等。

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根本原因:引起结果的最本质因素,对事物产生结果最为关键的因素。

3.挖掘原因思维秘诀:①发生这种结果主观原因是什么?②别的原因能不能造成这个结果?③哪个原因最为关键?4.对点练习:例如:学无止境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从知识角度看,知识是无穷尽的;从心理角度看,学习钻研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从生命自身的缺憾角度看,生命短暂,学习怎么可以停止?二、因果分析论证技巧(一)单一材料——多角度思考原因结果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1、一果多因①多角度罗列表层原因+根本原因例:1: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番挑衅,为什么不以牙还牙,不与之“争列”?因为他懂得,“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他懂得,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带来的必定是心灵的负累;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智者会以大度的胸怀化解仇恨。

议论文写作之因果分析法教案21

议论文写作之因果分析法教案21

议论⽂写作之因果分析法教案21议论⽂写作之因果分析法【教学⽬标】1、通过具体例⼦分析、归纳议论⽂⾏⽂结构之因果分析的思路;2、通过练习,学会紧扣因果分析的⾏⽂思路写作议论⽂。

【教学重点】探讨议论⽂写作⽅法——因果分析法的思路【教学难点】议论⽂写作因果分析法的运⽤【教学过程】⼀、导⼊:1、上课前,我做⼀个调查:学不进去⽆⾮五⼤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个⼿机——⼼⾥有个傻逼——旁边有个逗逼——智商不在服务区——窗外有台挖掘机……原来,是这么多原因造成了“学不进去”的结果。

⽽整个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叫它“因果分析法”。

(板书)古希腊哲学家默克利特留下这样⼀句名⾔:“宁可找到⼀个因果的解释,不愿获得⼀个波斯王位。

”可见探究因果根源对⼈们认知世界、透过现象探究其本质多么重要。

那么,这和我们写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既然对原因的追溯,使我们能够透过现象、深⼊本质,那么从写作⾓度看,因果分析法(追溯前因或是推求后果)是将⽂章导向深⼊与深刻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们今天就⾛进因果分析法,对他进⾏⼀个⽐较完整地认识。

2、什么是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有哪些具体操作模型呢?现在我们来学习⼀个微课,看能否解决这⼀问题。

⼆、微课分享:因果分析思路引导(5分40秒)下⾯,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运⽤因果分析法:1、⾸先,什么是“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寻根刨底追究问题,抓住论据所述事实,并据此推论求证形成原因的⼀种分析⽅法。

2、因果分析法分为三种最基本的操作模型:原因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

3、那么下⾯,我们就来实际操作⼀下:⾸先,回顾⼀下这次的作⽂题:2011年3⽉11⽇,⽇本发⽣⾥⽒8.9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泄露。

当⽇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各地忽然出现“抢盐潮”,⼤量超市的盐被抢购⼀空。

据说抢购⾷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是吃盐防辐射,⼆是核辐射污染海盐。

后来⾷盐污染说法被官⽅否定,政府多管齐下,及时辟谣,加⼤⾷盐供应,并严惩哄抬盐价的商家,取得⽴竿见影的效果,“抢盐潮”迅速平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因果分析法(高二语文自主探究学案)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透彻严密。

论证就好像一条纽带把论点和论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论证的深入和严密程度直接关系到论文说理的成败。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发现审题立意的难度有所降低,于是作文的深度成为衡量作文等级的重要标准。

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深入地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论证则是一种很好的深入探讨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因果论证的定义和作用。

2.学会用因果分析法来分析材、论证观点。

一、材料分析:阅读下面材料,请简要评析材料一的优劣【原文】:记得《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吗?猪八戒抡起铁耙,将映出自己那张丑脸的镜子打得粉碎,结果每片镜子中仍有自己丑陋的脸。

猪八戒这种闻过则怒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结论:我们写议论文,不能只是观点加材料,还应该扣题分析,即围绕论点对所引用事例进行理性分析。

【评议】:这段文字,是典型的“例子+观点”,我们发现,事例的结果已经告诉了我们,但对于打碎镜子的原因却没有提到。

二、因果分析法的定义:世事变迁皆有因,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可能平白无故的产生。

(一)定义:因果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二)因果分析法的步骤:1.思路:为什么→是因为2.关键: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

3.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4.因果分析法常见语言标志: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正是……;之所以……,是因为……;究其缘由……等。

三、因果分析的作用1.讲道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结果。

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就是找出事物产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和规律,这就起到了证明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作用。

示例1:原因分析: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的保证呢?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只有发扬顽强拼搏的毅力才能征服它,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实。

因为有了毅力,就有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有了毅力也就有了恒心。

狄更斯说得好:“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原因分析)针对训练1: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事例的原因如果说生活上的不理解还可以用宽容代替,那么事业上的不理解,则给人带来心灵的痛苦。

面对世人的嘲讽讥笑,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正是勇者和懦夫的区别。

布鲁诺宣传真理,被烧死在十字架上;商鞅实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柏拉图提倡和平,被贬为奴隶;雷示锋忘却自我,某些人视为“傻子”;尧茂书的首飘长江之举,又有几人能理解!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他们最终彪炳史册,是因为他们_________(分析原因)2、结果分析:塑造英雄的形象,我们需重视。

英雄的形象极大地标志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

它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使民族高度团结在一起。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英雄形象。

(结果分析)针对训练2: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事例的结果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

因此3、材料作文开头分析材料:猪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照了起来。

可是当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样,真是狗胆包天。

”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猪八戒长得丑是众所周知的,可当它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尊容”时,却为何大发脾气呢?因为它对自己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他不仅不知道自己丑,甚至也许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呢!殊不知,镜子虽砸了,猪八戒却并不因此而美起来,相反地,倒使自己失去了了解自己容貌真相的凭据,也就失去了修整容貌,完善自己的凭借,让其永远丑下去。

由此可见,一个人清醒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文过饰非,不矫饰造作,具有自知自明是多么重要。

(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材料,引出观点)针对训练3:应用因果分析法分析材料,引出观点材料:驴子驮盐渡河,他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他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他很高兴。

又有一天,他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收了水,驴子再也站不起来了。

分析:看了这则寓言,我们禁不住会捧腹大笑,笑驴子的糊涂愚蠢,但大笑之余,不难发现,驴子之所以犯下如此大的错误,是因为它没有看到“盐”和“海绵”的不同,不能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恰当的策略。

这警示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切莫象驴子一样,犯下教条主义错误。

②驴子为什么会淹死在河中?究其根源是它做事照搬老规矩,不能就事论事、灵活变通,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最终得到了现实的惩罚。

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切莫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4、例证段因果分析法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

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针对训练4:利用例证段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1)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

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分析: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为什么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成功?因为他们都走了一条相同的道路——付出,无悔地付出。

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由此可见,没有付出就没有成功。

(2)(材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分析)那是因为_①_。

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

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

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

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①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②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四、注意问题:1、分清根本原因和次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因素,是深层次的,为人鲜知的,所以就越能说明问题的实质,就越有说服力,如此才更深刻。

表层原因,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论证是乏力的。

2、分析导致一个结果的不同原因和同一原因引发的不同结果。

事物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一个结果的出现不可能仅一个原因,而一个原因不可能仅一个结果,所以需要我们多角度分析,以使论证有力。

3、互为因果。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五、写作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确定中心论点,使用因果分析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材料一:(论点:勤能补拙)11岁的洪战辉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

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

最终,洪战辉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二:(论点:勤能补拙。

)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

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

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

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六、例文自知者明《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以为这是颇含辩证法的命题。

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对自身以外的事物,你可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也可以“明万里之外”,然而,对于你自己本身,却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