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开题报告
砂性土地基超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砂性土地基超深基坑支护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地下车库、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涉及到针对砂质土地基进行基坑支护技术研究的问题。
然而,砂性土地基通常具有强烈的难处理性,加之工程环境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使得砂质土地基支护技术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对砂质土地基超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开发适用的技术方案,创新支护技术手段,对推进地下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1、通过大量现场实验、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深入研究砂质土地基超深基坑支护的机理和变形规律,深入探讨砂性土壤强度特性与变形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对比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支护方式,分析其特点,探索适用于砂性土地基的支护技术和方案。
3、建立砂质土地基超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理论,为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工程建设技术进步。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砂性土地基超深基坑的力学分析和变形规律研究。
2、基于数值分析和现场实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支护方式,选择最优方案。
3、建立针对砂性土地基超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和理论,提高砂性土地基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四、研究意义通过对砂性土地基超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地下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为砂性土地基大型地下工程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
2、推广和应用适用于砂性土地基的支护方法,拓展支护技术的应用领域。
3、坚实地基学科及科技研究的基础,为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提供思路和方法。
4、提高工程技术水平,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基于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理论,分析和计算砂性土地基超深基坑的变形规律和力学特性。
2、现场实验:通过现场钻孔取样、试坑观测、应力测试等方法,获取实际场地的基本信息和性质数据,探讨超深基坑的行为特性。
基坑支护设计开题报告

基坑支护设计开题报告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对某城市工地的基坑进行支护设计,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是建筑工程中挖掘开辟出的地下空间,需要对其周围进行支护,以防止土体塌方、地面下陷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围绕基坑支护的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问题描述城市建设领域中,基坑支护是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基坑的支护设计不合理,可能会造成坍塌、地面下陷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胁。
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十分必要。
本项目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1.基坑支护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不同情况下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3.基坑支护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限制条件。
4.基坑支护设计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
3. 解决方案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基坑的规模和形状:根据基坑的具体情况确定支护的长度和宽度。
•土层的性质:了解基坑周围土质的稳定性和强度,以确定支护结构的类型和参数。
•施工方法和工期:根据施工方法和工期确定基坑支护的稳定性要求和安全系数。
•周围建筑物的情况:考虑周围建筑物对基坑支护的影响,防止地面沉降和变形。
根据以上考虑因素,本项目将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基坑支护结构选择: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合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如钢支撑、混凝土壳体、土工格栅等。
2.支护结构参数计算:通过力学原理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参数,确保其能够承载和抵抗外部力量。
3.施工工序规划:根据施工方法和工期,合理规划基坑支护的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4.经济性评估:对不同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估,选取成本最低且满足工程要求的设计方案。
4. 预期成果本项目预期的成果包括:1.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支护结构参数计算结果:通过力学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得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参数。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开题报告

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高层建筑的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个必要且至关重要的环节。
基坑支护工程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和正常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本次开题设计旨在深入研究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技术、方法及规范标准,探讨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以及减少与尽量消除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步骤:(一)研究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性能,并分析其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二)对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并通过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提出一种适合我国的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以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需要;(三)对常见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探索一些新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四)通过实验室试验与现场实际施工验证,验证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进行各类模拟分析,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五)撰写结论性报告和设计方案,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总结和评估。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结构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和施工速度,同时保证基坑支护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的主要目标包括:(一)探索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标准,以满足市场需求;(二)提出一种适合我国的高层建筑基坑支护结构,以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需要;(三)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四)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实际施工验证,确保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五)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推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基坑支护开题报告

基坑支护开题报告基坑支护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支护设计对于工程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基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对于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基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1. 基坑支护技术的分类与特点基坑支护技术主要分为刚性支护和柔性支护两大类。
刚性支护主要采用混凝土墙、钢支撑等结构,具有稳定性好、承载力大等特点;柔性支护则采用钢板桩、锚杆等材料,具有适应性强、施工便利等特点。
2. 基坑支护设计的关键问题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如地下水位控制、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设计荷载的合理选取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基坑支护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例如,现代基坑支护技术中逐渐引入了数字化设计、智能监测等新技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不同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情况,并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支持。
同时,通过对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可以提高基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成果:1. 对基坑支护技术的分类和特点进行系统总结,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2. 分析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探索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4. 提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七、研究计划1. 文献综述: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实地调研:观察和记录不同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情况,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3. 问题分析:分析基坑支护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 技术改进:探索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基坑支护设计的优化方案;5. 结果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研究报告。
(完整版)开题报告(基坑支护)

1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合理地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我国各大城市都在兴建或准备兴建地下工程,这就可能涉及深基坑工程.深基坑工程的突出特点是,其设计与施工除需保证深基坑工程自身的技术合理与安全外,还需控制其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我国深基坑工程发展的历史不长,在理论研究落后与工程实践,而工程经验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基坑工程的事故,也出现了许多深基坑工程施工对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工程实例。
因此,从根本上加强深基坑工程相关理论的研究,不断改进与完善设计方法,整体提高深基坑工程的技术是关键所在。
港澳大厦基坑工程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地处商业区与住宅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珍贵,该地区地下室较少,港澳大厦为两层地下室结构,将为以后临沂市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地下室也可作为本市的标志性地下建筑,具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
选定该课题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本人毕业后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通过港澳大厦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我们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项毕业设计选题为港澳大厦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为详细学习和了解与岩土工程相关的知识,巩固以前学习过的(深基坑支护、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土力学、工程地质学等)知识,并按照现行规范,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把它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以后的基坑处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本次设计使自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的开题报告

基坑土钉支护技术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工地频繁出现,而建筑工地中的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土方开挖问题。
由于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建筑工地的往往会在繁华区域内,周边环境复杂,土质条件也会较为复杂,因此需要考虑采用合理的土方支护措施。
土钉支护技术是目前在土方支护方面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将钢筋混凝土钢筋钉入土中,以增加土体的抗剪承载能力和抗拉强度。
在基坑土方支护方面,土钉支护技术具有施工方便、经济实用、承载能力强等特点。
因此,对于基坑土方支护来说,采用土钉支护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采用土钉支护技术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优缺点,进一步提高基坑土方支护施工质量,为实际工程提供可行的支护设计方案。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土钉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原理(2)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土钉支护方案设计(3)采用土钉支护技术开挖基坑土方过程中的监测与应急处理(4)基坑土方开挖采用土钉支护技术工程案例分析4.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土钉支护技术在基坑土方开挖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具体方法:(1)通过实验,测试不同土层的抗剪力、抗拉强度、承载力等参数,分析土钉支护技术的加固功效。
(2)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细节处理方法对于土钉工程的影响,得出合理的设计处理方案。
(3)通过实际施工对于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应对处理,提高施工效率。
(4)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基坑土方开挖采用土钉支护技术的经验及优缺点。
5. 研究意义(1)为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土方支护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2)为充分发挥土钉支护技术的优势,实现土方支护的科学化。
(3)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工人的安全。
(4)为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参考和实践经验。
6. 研究计划(1)阶段一(前期调研和文献综述):对土钉支护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对基坑土方支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开题报告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基坑工程是指在地表以下或地表以下和地表同时进行的地下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坑工程施工具有很高的风险,如果不加以科学合理的施工规划和管理,容易造成严重的事故和质量问题。
因此,对于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三、研究内容1. 基坑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综述基坑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包括施工的基本原则、安全要求、质量要求等。
2. 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方案:对于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取、支护材料的选择、支护方法的确定等。
3. 基坑排水工程的技术方案:对于基坑排水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设备的选择、排水管道的布置等。
4. 基坑降水工程的技术方案:对于基坑降水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降水设备的选择、降水方法的确定、降水参数的计算等。
5. 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技术方案:对于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的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设备的选择、施工工艺的优化等。
6. 基坑开挖工程的技术方案:对于基坑开挖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开挖方法的选择、开挖顺序的确定、开挖参数的计算等。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对基坑工程施工的一般要求和技术方案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找出不同支护、排水、降水、开挖等工程的优缺点;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目前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为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将通过对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深基坑支护开题报告

深基坑支护开题报告深基坑支护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深基坑支护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城市建设、地下工程和地质工程等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地下设施需要建造在深基坑中。
然而,深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的力学特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等。
因此,深基坑支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深基坑支护技术的优化方案,提高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工程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最佳的支护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和管理方法,以减少基坑工程中的风险和问题。
三、研究内容1. 地质勘探与分析:通过对基坑周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探和分析,了解地下水位、土壤类型、地层结构等信息,为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2. 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基坑的深度、土层的稳定性和地下水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如钢支撑、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桩等。
3. 施工工艺与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案,确保支护工程的顺利进行。
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材料选择等。
4. 监测与控制: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基坑的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查、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采样,获取基坑周边地质信息;然后,进行室内试验,测试土壤的力学特性和水文特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支护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估其效果。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提出一套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法,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2. 探索一种高效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案,提高基坑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 提供一种可行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实时监测基坑的变形和地下水位,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六、研究意义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对于城市建设和地下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郑州市豫东大楼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3月31日一、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及毕业生的主要服务去向,通过毕业设计,使每个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使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工程设计能力,能独立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通过该服务性办公楼地基支护结构设计,使学生在应用现行规范、标准、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达到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巩固、综合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提高毕业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意义本项毕业设计题目为郑州市某综合型服务性办公楼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为详细学习和了解与基坑支护工程相关的知识,巩固之前学习过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木工程施工、结构力学、工程地质、水力学等专业课程,并按照现行规范,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把它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同时也培养了毕业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自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并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条件1.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郑州市东二环某繁华步行街,基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
本项目为服务性办公楼,由主楼(地面三层)及二层地下室组成,总建筑面积为6458.3㎡。
(2)基坑面积及开挖深度该工程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25,室外自然地面平均标高取+4.00;基坑开挖面积约2123㎡,基坑围护周长约210m,根据结构图纸,底板面标高为-7.55,底板厚为700mm,局部厚为1100mm,垫层厚为100mm。
因此基坑开挖深度为8.10米,局部电梯井、集水坑等落深尚未确定。
2.设计条件(1)周边条件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西二环某地块,周边环境情况较为复杂: 东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间距离为5.495~5.528米,红线外为中原大厦。
该建筑物地上33层、地下4层,采用桩基础,与基坑开挖面最小距离为19.125米。
南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间距离为10.997~16.636米,红线外为一栋居民楼。
该建筑物主楼46层,裙房5层,地下3层,采用桩基础,与基坑开挖面最小距离为17.479米。
西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间距离为4.259~4.357米,红线外为中原路。
北侧:基坑开挖面与红线间距离为8.696~12.053米,红线外为郑开大道。
基坑平面详细布置图如图1所示中原路图1 基坑平面布置图(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根据《郑州市地块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岩土工程地质有以下特点:拟建场地现为停车场,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实测各勘探点的孔口地面标高在3.84~4.36米之间,一般地面标高在4.00左右。
场地内①层填土较厚,在1.80~3.10m之间,上部1.0米为碎石、砖块、建筑垃圾等,下部为灰黄~灰色粘性土、粉性土,土质不均。
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有第②层粉土,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在水头差的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等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和地面蒸发,勘察期间实测取土孔内地下水位静止水位埋深在0.90~1.20m,设计计算时地下水位取0.5m。
场区内第⑦层为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头在3~11m,其中⑦1层顶最浅埋深约为32米。
经计算,按承压水头为自然地面以下3米考虑,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15.0米时,可不考虑承压水对基坑突涌的影响。
由于本工程底板处开挖深度为8.1米,预计局部电梯井、集水坑处开挖深度不会大于15米,因此可不考虑承压水对基坑的影响。
场地内土层分布情况及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如下表(一)所示:表1 土层分布情况及基坑围护设计参数土层名厚度(m)γ(kN/m3)φ(度)C(kPa)渗透系数(cm/s)①杂填土 2.2~2.517.6~18.020~267.9~8.4②粉土 2.6~3.018.1~18.626~308.5~10 1.1E-03③淤泥质土 5.5~6.117.2~18.421~2515~17 1.1E-03④粘土① 6.1~7.217.6~17.913~1716~19 4.0E-06⑤粘土②7.8~8.018.0~18.29.5~1218~208.0E-06注:C、φ均为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参数(直剪固结峰值);(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根据本工程的开挖深度、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重要性系数γ0 = 1.0。
三、结构设计任务及要求1.任务该工程是对基坑围护做排桩结合锚杆的设计。
运用了所学的土力学及基坑围护设计等专业知识,结合毕业实习的现场实习经验,通过对勘察资料的分析,结合场地环境及工程实际并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设计计算。
其主要内容包括:围护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选择、止水帷幕的设计计算、围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主被动土压力计算、围护桩的配筋计算、施工方案的选择、基坑整体稳定验算、坑底抗隆起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抗管涌稳定性验算、施工图纸的绘制等。
2.要求目的:根据勘探报告资料和相关规范并结合专业知识设计合理的设计方案以达到实际工程设计要求标准。
主要指标:(1)保证开挖面积达2459㎡;(2)保证基坑深度达8.1m;(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Ks≥1.200;(4)抗隆起验算Ks≥1.1;(5)抗管涌验算K≥1.5。
四、支护方案比选方案一:桩锚支护结构特点:排桩包括单排装和双排桩,双排桩相当于一个插入土体的刚架,能够靠基坑一下桩前土的被动土压力和刚架插入土中部分的前桩抗压、后桩抗拔所形成的力偶来共同抵抗倾覆力矩。
双排桩支护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可有效地限制基坑的变形。
双排桩支护结构作为空间超静定结构,整体性能优越,使围护结构纵向和横向的整体性都大大提高,从而使基坑的侧向变形和位明显减小。
但双排桩支护对桩间土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软土地区必须考虑加固问题。
当场地条件允许时,为节约成本,也可使用单排桩支护,单排桩刚度较大,也可以有效的抵抗倾覆力矩,从而控制变形。
预应力锚杆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施加预应力来约束基坑壁的变形,采用排桩与锚杆组合式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大大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基坑比较深,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比较复杂,而对基坑变形又有严格要求时这种联合支护型式更显示出它的优点。
预应力锚杆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减小了基坑的边线,在布置上也比较灵活。
当对坡顶的位移要求严格时,在上部布置预应力锚杆,当深度较深时,预应力锚杆均匀布置,因锚杆造价较高,为节约成本,锚杆与土钉可间隔布置,效果更好。
这种复合的支护形式在边坡支护工程中应用广泛。
桩锚支护结构平纵剖面图如下所示:图2 桩锚支护横向剖面图图3 桩锚支护纵向剖面图方案二:桩撑支护结构特点:排桩的特点是侧向刚度大,能很好地控制变形。
由于排桩部分嵌固于基坑底土层中,所以具有强大的抗拔力,有效抵挡基坑土层的倾覆力矩,从而保证基坑的稳定性。
在土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独立使用并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内支撑的加入使拍桩支护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同时也减少了围护桩的长度,节约成本。
特别是在一些土质不好的地区,桩撑支护的使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深基坑工程中,可以设置多道内支撑,但是这样就会限制工作空间,特别是机械的使用,对工程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
复合土钉墙支护型式平纵剖面图如下:图4 桩撑支护横向剖面图图5 桩撑支护纵剖面图方案三:排桩+土钉支护结构特点:排桩的特点在前面方案中已做过详细介绍,这里主要针对土钉墙支护特点进行叙述。
土钉墙用于基坑开挖支护能够显著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和承受边坡超载的能力,而且土钉支护施工设备简单,占用空间小,施工效率高,占用着周期短,对相邻建筑影响不大。
此外,土钉墙施工没有噪音,振动小,不影响周围环境。
土钉支护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过降排水措施后的杂填土、普通粘性土、非松散沙土边坡,即使有局部的软塑粘性土层,在采取一定措施后有可能采用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施工采用边开挖边支护,安全程度较高。
由于土钉数量众多并作为群体起作用,即使个别土钉出现质量问题或失效对整体影响不大。
但是土钉支护也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主要是基坑变形大,由于土钉支护是一种被动受力支护形式,只有土体发生变形时土钉才会受力,因此基坑变形位移相对较大。
所以土钉支护的应用受到基坑变性条件的限制,对于对基坑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土钉支护。
排桩、土钉支护平纵面剖面图如下:图7 双排桩支护纵剖面图图8 土钉支护纵剖面图针对以上三种方案从技术经济性、施工难易程度、施工周期、对结合本工程实际环境和地质情况等因素,根据以上方案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后决定,选取方案一作为本设计的设计方案。
六、主要参考资料[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基础工程教材[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及勘察测试教材[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及教材[4]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及高层建筑基础教材[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及深基坑工程教材。
[6]浙江大学谢新宇、俞建霖主编.《特种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7]重庆大学张永兴主编.《岩石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73期第2版。
[8]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范(CECS 96:97)[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条文说明[11]《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北京:中国计划工业出版社,200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条文说明[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6]《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17]Peck.R.B Deep Exacavations and Tunneling in SoftGround .1998[18]R.J.Byrne,D.Cotton,J.Porterfield,C.wolschlag,G.Ueblacker,Manua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of Soil Nail Walls,1994[19]Foerster.w.Predietion ot deformations around deepexeavations.Deformations of soils and Displacements of structure Xecsmfe[J].1991.4,801-804[20]Satoru Ohtsuka,et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excavatedground with sheet pole. In Shen Z J,etaleds.Proc of the 2nd Int Conf on Soft SoilEngineering,1996,Nanjing,China.Nanjing:Hehai UniversityPress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