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趣读入门 第一单元教学文稿
文言趣读入门

文言趣读入门文言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在当代社会,因为各种原因,人们对文言的了解和学习不多。
本文将介绍一些趣味的文言读物,并为读者提供一些入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又迷人的语言。
一、文言趣读经典1.《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独一无二的“宏篇巨制”。
小说以古代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轴心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语言,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文言语法和词汇。
2.《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书之宗。
作者司马迁以史事为主线,以人物传记为辅助,讲述了从上古到西汉的历史。
阅读《史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政治制度,并提高对文言句法和修辞格的理解能力。
3.《论语》: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也是中国古代文言散文的代表之一。
阅读《论语》可以使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修辞能力。
二、文言入门技巧1.积累词汇:文言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多差异,尤其是词汇部分。
为了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我们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可以通过读文言诗词、古代小说和历史文献,来积累词汇量。
2.学习语法:文言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
了解文言的主谓宾结构、定语和状语的使用方法等,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
3.理解修辞:文言语言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文言语言的表达能力。
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言文,辨别和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文言语言的魅力文言语言虽然古老,但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懂文言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古文讲解教案第一讲

小古文讲解教案第一讲第一篇:小古文讲解教案第一讲小古文教案第一讲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2、对重点实词以及断句的掌握教学难点:重点字词,句式以及文言高频文言词汇的掌握教学过程:1、通过有关小古文的趣事引出小古文在生活中的体现,灌输学习小古文的好处。
2、朗读第一、第二单元的有关文章欣赏、感受、初步理解,可指定学生来朗读。
3、课文讲解,针对重点词语“走、则、正午、晴和、甚、夕、闻、名”等词语的含义。
4、理解性朗读,可分组讨论文章的含义,制定学生回答。
由一位学生读原文,另一位学生进行翻译。
5、情感认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6、知识点回顾,积累高频文言词汇“走、则、甚、夕、闻”等词的含义。
7、仿照第一单元的小古文,在课堂上仿说、仿写,感受小古文的炼字魅力。
8、能力训练,给文章加标点,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9、课外拓展,对相类似的古诗文进行分析,能够有节奏的朗读,感受小古文的语言魅力。
第二篇:第一讲教案第一讲一、双姿坐姿(正、直、平、安):“头摆正,肩放平,身挺直,足安稳。
”前臂肘弯处自然抵住桌沿,双臂呈“八”字平放桌面。
左手扶纸,右手执笔。
执笔(捏、托、垫、靠):“拇指食指捏得牢,中指末节托正好,无名小指层层垫,笔杆自然虎口靠。
”二、“永”字八法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点、横折钩、横折撇、短撇、捺)三、“人”的写法力的由重到轻、由轻到重,如同船桨划水:例:飞机起飞(撇)――飞机降落(捺)四、辅助练习按顺、逆时针方向,分别画出: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
练习要求:1、用力适度,肩、臂、腕、指,贯通无碍。
2、保持匀速,反复体会五指力量的均匀分配。
3、线条粗细一致,分别以极细、极粗笔画完成标准图形。
第二讲一、复习:1、坐姿(背诵口诀,强化正确姿势)。
2、执笔(背诵口诀,做到熟练掌握)。
二、笔画练习“点像水滴向下淌,横像扁担细又长,竖像钢针把衣补,撇像弯刀闪闪亮,捺像船桨来划水,挑像禾苗迎风长,折像积木随意变,钩像钉子尖尖样。
走进文言文 第一单元

1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
1、杨修啖酪
原文: 人饷魏武一杯酪。
魏武啖少许, 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之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译文: 有人进贡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把它给大家看,众人没有能够理解这题字是什么意思。
依次轮到杨修(看了),他就吃了一口,说:“主公让我们每人吃一口,又有什么好怀疑呢?”
词解: 1、饷:同“飨”泛指请人受用。
用食物赠送
2、魏武
:指魏武帝曹操。
3、酪:牛、羊等的乳制品。
4、题:写。
5、次:依次。
6、至:轮到。
7、杨修:曹操的谋士。
8、教:让 。
9、啖:吃。
10、复:又。
11、便:就。
12、以:把。
13、莫:没有。
1、以示众:把他用来给众人看。
2、众莫之解:众人不能理解这题字。
3、复何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
问题
问:杨修为什么敢吃?
答:“合”字可分解为“一人口”。
(因为杨修理解了曹操的意思:“合”字拆开就是:一个人一口,所以杨修敢吃。
)。
初中文言文朗诵第一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朗诵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诵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朗诵的节奏和停顿。
2.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和助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
2. 文言文朗诵时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文言文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文言文朗诵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朗诵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文言文朗诵的基本技巧,包括节奏、停顿、语气词和助词的运用。
2. 举例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3. 教授文言文朗诵时的情感表达技巧,如抑扬顿挫、情感渲染等。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段简单的文言文,进行示范朗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诵,体会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朗诵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诵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朗诵,并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朗诵。
五、课后作业(回家后完成)1. 练习朗诵教师布置的文言文。
2. 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朗诵并录制音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文言文朗诵的基本技巧和实践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朗诵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以及情感表达的技巧。
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朗诵的乐趣和魅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诵练习,并选取一段自己喜欢的文言文进行朗诵,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朗诵技巧。
文言趣读入门57篇翻译

文言趣读入门57篇翻译(实用版)目录一、前言二、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意义三、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内容概述四、如何进行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翻译五、总结正文一、前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古代官方文书和学术著作的表达形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文言文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然而,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编者特推出《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旨在帮助读者轻松入门,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意义《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是一部精选的文言文阅读教材,它具有以下意义:1.激发读者对文言文的兴趣。
本书所选篇目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历史故事,也包括寓言传说,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2.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本书所选篇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帮助读者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丰富读者的文化素养。
本书所选篇目涉及古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通过阅读这些篇目,读者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个人修养。
三、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内容概述《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1.成语故事:选取了一些与成语有关的文言文篇目,如《孟母三迁》、《精卫填海》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2.历史典故:选取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如《陈涉世家》、《荆轲刺秦王》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3.寓言传说:选取了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领悟人生哲理。
4.诗词名篇:选取了一些古代诗词名篇,如《将进酒》、《水调歌头》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5.名著选段:选取了一些古代名著的精彩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名著的内容和风格。
文言启蒙课第一册内容

文言启蒙课第一册内容
《文言启蒙课第一册之我见》
哎呀呀,说起文言启蒙课第一册,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
记得刚开始接触这第一册的时候,我看着那些古文,就像看天书一样,完全摸不着头脑。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特别好玩的事儿。
有一次上课,老师讲《童趣》那篇文章,里面讲到“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老师就问我们,如果我们是那个小孩会怎么玩蚊子呀。
这可就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有的同学说会把蚊子想象成战斗机,在空中战斗;有的说会把它们当成小伞兵,从高处跳下来。
我突然就想到,我小时候在夏天的时候,也特别讨厌蚊子嗡嗡叫,那时候我就会拿着电蚊拍,假装自己是个大侠,到处去追杀蚊子,觉得自己可威风啦。
想着蚊子就像那些小坏蛋,被我这个大侠一招就给解决掉了。
然后越学越觉得有趣,那些古人的想法和用词真的很有意思。
像什么“之乎者也”的,虽然一开始觉得拗口,但慢慢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后,就觉得特别好玩。
而且每一篇文章都像是打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让我对古代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通过这第一册的学习,我发现文言文其实并不可怕呀,它就像是一个隐藏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其中的乐趣和奥秘。
就像我从对蚊子的玩耍中找到了对文言文的兴趣一样。
现在再看那些文章,感觉就不一样了,好像能和古人进行对话了呢。
真的很期待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看看还会有哪些奇妙的发现!这就是我和文言启蒙课第一册的故事啦,嘿嘿。
《文言文入门》课件

把握文言文段落的结构
总结词
段落结构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有 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逻辑关系。
VS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段落时,要特别注意段落的 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段落内部的 层次和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段落中句 子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以更好地把握段落 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理解文言文篇章的主题思想
文言文语法
词类活用
指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 基本功能和词性。例如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掌握词类活用 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这 些句式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了解其 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
对偶
指用结构相同、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在文言文中,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 手法。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主题或题目,要求他们运用文言文 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以及文章的结构和条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现 个人风格,同时注意纠正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准确之处。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理解篇章主题思想是文言文阅读的最终目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篇章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以更好地把握整个篇章的主题 思想。此外,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言叙事等,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 翻译,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 。
《文言文入门》课件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文言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详细描述
文言文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历史的演变,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尚书》等经典文献,到汉代的《史记》、《汉书》,再到唐宋元明 清等朝代的文学著作,文言文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积淀。
文言文阅读技巧
抓住关键词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抓住关键词 ,如人名、地名、时间等,这些 关键词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理解句式结构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的句式结构, 如倒装句、被动句等,需要理解这 些句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 意。
注重细节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细节,如 语气词、连词等,这些细节对于理 解文意和情感表达都有很大的影响 。
文言文阅读理解
03
如何理解文言文
了解文言文基本语法
掌握文言文的词法、句法等基本语法 知识,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 和意义。
积累常见词汇
参考注释和译文
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参考注释和译 文来帮助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上下 文语境来推测词义。
文言文中有很多常见的词汇,如虚词 、实词等,需要不断积累和记忆。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尽量保留原文的句 式和修辞,意译则更注 重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
感。
增补与省略
增补必要的词语,使译 文流畅;省略不必要或 重复的信息,提高译文
的可读性。
调整语序
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 调整原文的语序,使译
文更加自然。
把握语境
结合上下文,理解原文 的真正含义,避免误译
。
文言文写作技巧
01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言趣读入门第
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善忘者
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
答曰①:“姓张。
”俄尔再问,复告之。
俄顷复问。
乙不说②,大声曰:“吾③姓张!吾张姓!吾之姓,张也!”甲笑曰:“王大爷毋④恼,吾乃⑤善忘者⑥也!”
注释:①曰(yuē):说。
②说(读yuè):通“悦”。
③吾:我。
④毋(wú):禁止之词,不要。
⑤乃:作判断动词,可译成“是”“就是”。
⑥者:……的人。
【基础知识】
常用词:俄、俄而、俄尔、俄顷
俄:副词。
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成“不久”、“一会儿”等。
“俄”经常与“而”、“尔”、“顷”连用,构成“俄而”、“俄尔”、“俄顷”等,仍表示时间之短暂。
【附文】
东食西宿
齐人有女,两家求之。
东家子富而丑,西家子美而贫,父母不能决。
问其女。
对曰:“东食西宿可乎?”
魂魄报案
一汉酒醉,打110,曰:“有人谋杀。
”俄而众警至。
汉醉如烂泥,见警,挣扎而起,曰:“吾已死,报案者乃吾之魂也!”
师生作诗
一生作诗曰“一棵老枯树,两个大丫杈”——思之久,而无下文。
生不说。
俄尔师至,赞曰:“初学作诗,出语不俗也。
为师续两句,以为记念,可乎?”续曰:“春来苔是叶,冬至雪作花!”生大喜!
【断句】
初学作诗
一生作诗曰门前有棵树春秋一模样思之久而无下文俄而师至曰当改成门前有棵树春秋换新装生曰吾家门前乃樟树也师不说曰作诗当求新意毋死心眼也师去生疑之久
2.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③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④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⑥,但⑦见事多矣,何⑧不以锯中截⑨而入?”遂⑩依而截之。
(魏. 邯郸淳《笑林》)
注释:①鲁:鲁国。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省的西部。
《曹刿论战》的故事就发生在鲁国。
②执(zhí):拿,握,持。
③初:开始,开始时。
④亦:也。
⑤父(fǔ):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
⑥圣人: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
⑦但:只,只是。
⑧何:疑问代词。
有二种义项在书中反复出现,一是:什么,哪里。
二是:为什么。
希读者留心。
⑨截(jié):截断。
⑩遂(suì):副词,于是,就。
【基础知识】
文言文在组织句子时,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固定的词语搭配),这些固定的词语叫固定结构。
“有……者”,就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译成“有……的人”。
上文中“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意为“鲁国有个拿着长竹竿进城门的人”。
试翻译下列文言句:
①有牵马而行者——②有善忘者——
③有初为人师者——④有算命者——
⑤有初读文言而觉其文多趣者——
【附文】
教“太”字
有教其子识字者,初教“大”字,再教“太”字,曰:“大下一点,乃太公之太也。
”复教“犬”字,儿笑曰:“儿知矣,儿知矣,此点在外,乃外太公之太也。
”
一问三不知
有以成语“一问三不知”问其父者,父曰:“不知”;问其母,亦曰:“不知”。
俄而忽大声曰:“吾知矣——一问三不知者,父不知,母不知,儿亦不知也。
”
【断句】
两翁相遇
两翁相遇甲呼乙曰大伯见其白发斑斑呼己为伯乙不说不应三呼之亦不应遂大声呼曰大伯乙笑曰娃娃毋恼大伯年高眼花耳聋也
3. 负米骑马
有跛①者,牵马而行,途遇一老父。
问曰:“君②艰于行步③,何不骑耶④?”对曰:“马负⑤米囊⑥,人复骑之,恐不堪⑦。
”老父笑曰:“甚矣,汝之不惠⑧。
若负米骑马,则⑨马止⑩负人而已⑪,岂不两便?”跛者大喜,遂负米骑马。
注释:①跛(bǒ):瘸腿。
②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③艰于行步:走路很不方便。
④耶: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呀”。
⑤负:背负。
⑥米囊(náng):盛着米的袋。
囊:有底的布袋。
⑦堪(kān):胜任,忍受,能。
与“不”连用,有不能、或不能胜任、不能忍受的意思。
⑧甚矣,汝之不惠:这是一句特殊的句式,可意译成“你太不聪明了”。
甚:程度副词,很,十分,非常;惠(huì):通“慧”,聪明;汝:你。
⑨则:那么,就。
⑩止:副词。
只是,仅仅。
⑪而已:罢了。
【基础知识】
在文言文中,“也、乎、矣、耶、邪、焉、哉、耳、尔、欤”常放在句后作语气助词。
“也、矣”表示肯定的语气,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吧、啊”,“乎”表示疑问,相当于白话文中的“吗”。
“邪、焉、哉、耳、尔、欤”等也将在后面反复出现(焉:见4,哉:见9,耳:见11,邪:见58,尔:见56,欤:见58),希读者留心。
【附文】
苍蝇与蜜
蜜罐破,蜜流一地,苍蝇闻香,嗡嗡而至。
有蜜蜂大声阻之,曰:“危矣,危矣!汝不要命耶!”苍蝇笑曰:“吾但闻其香而已——蜜流于地,已非君所有,汝之危言,吾不信也!”扑之,遂为蜜粘。
螃蟹上网
两蟹相遇,甲问乙曰:“何事哀声叹气?”对曰:“吾儿外出上网,多日不见。
”甲笑曰:“毋忧也。
”指树上一蜘蛛曰:“此必汝子也!”乙大惊,曰:“上网上网,竟成如此模样!”
【断句】
问寿
有问寿于算命先生者答曰若无疾病君之寿足九十也其人亦懵懂曰不足九十汝有何说笑曰不足九十届时君砸吾招牌吾无怨也
4. 此裤不破
有着①绸裤访客于城者,裤触长竿,洞穿焉②。
其人赧③甚,欲④返。
会⑤有老父至,喟然⑥曰:“汝不惠甚矣。
觅⑦一纸片,书⑧‘此裤不破’四字贴之,则何羞之有⑨?其人大喜,曰:“君诚⑩智者也。
”
注释:①着(zhuó):穿。
②焉(yān):此字放在句子后面,往往作语气助词,可译成“啊”或“呀”。
③赧(nān):因惭愧而脸红。
④欲:要,想要。
⑤会:适逢。
⑥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
⑦觅(mì):找。
⑧书:写。
⑨何羞之有:有什么好害羞呢?⑩诚:确实。
【基础知识】
“何……之有”,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可以译成“有什么……呢”。
请比较下列白话与文言句:
①有什么功劳呢?(何功之有?)②有什么可忧愁呢?(何忧之有?)
③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何惧之有?)④有什么可怨恨呢?(何怨之有?)
【附文】
蚱蜢求食
冬日,蚁群将谷粒曝晒。
有蚱蜢饿甚,四处觅食,见之,赧颜曰:“吾将饿死,君能舍其一二否?”蚁曰:“夏日,食物睁眼即是,君不觅以防冬?”蚱蜢曰:“其时吾忙于唱歌也!”蚁曰:“夏日忙于唱歌,冬日止需喝西北风也!”
甲乙两罐
甲乙两罐相逢于途。
甲问乙曰:“汝有何能?吾面前亦敢昂然而立?”乙曰:“吾智囊也,腹中自有妙计千条。
汝有何能?智囊面前亦敢夸口?”甲曰:“吾乃总经理也,吾之一生无事不成。
”忽有车隆隆而至,两罐不知所措,俱碎于途。
【断句】
驴与蚱蜢
驴以鸣声不佳时有赧色一日闻蚱蜢鸣于草丛喟然叹曰吾之形胜汝千倍而鸣声之美反不能及吾有何颜苟活于世蚱蜢笑曰甚矣君之不惠君之力万倍于吾吾亦觅死觅活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而已矣何怨之有驴转忧为喜
5. 弹簧擒鳄
人简①动物小者,腹塞弹簧,抛于水中,鳄鱼见而欲吞。
龟、鳖皆②阻之,曰:“子③其④危矣!是⑤诱我也!”鳄笑曰:“是物无钩无索⑥而香扑鼻,何危之有?”不听,吞食腹中。
及⑦肉化,弹簧撑其腹。
鳄欲沉不得,痛苦不堪,遂为人获。
注释:①简:挑选。
②皆:都,全。
③子:您,表示尊称的第二人称。
④其:表示肯定或猜测的语气助词。
⑤是:这,这里,这样。
在文言文中,“是”是指示代词,一般情况下不作判断词。
⑥索:绳索。
⑦及:到,到了。
【附文】
孔子牙签
某古董店欲简一店员,店主执木梳之一齿问应试者曰:“此何物耶?”一年轻者对曰:“是为文物也,当年孔子用以剔牙!”店主不胜喜,曰:“得人矣,得人矣!”
甲乙相撞
有骑自行车途中相撞者,皆怒。
起,捋袖捏拳。
及两目相对,甲忽笑曰:“君以车拦吾,有何事急商?”乙亦转怒为喜,曰:“欲与子交友而已。
”一笑而散。
蠢猴捞月
众猴嬉戏树上。
一猴见有藤蔓悬空而下,入一古井。
会水中月影如镜,不胜喜,遂大呼众猴捞月。
猴闻声而集。
有老猴曰:“事有可为有不可为者。
可为而不为,是为懦夫;不可为而强为,乃蠢汉也。
”是猴不听,曰:“祖辈捞月不成,吾以为羞。
今有此藤相助,何难之有?”老猴苦劝不听,遂去。
众猴亦散。
【断句】
桃花争誉
油菜花盛开人大声赞曰黄金一地黄金一地也桃花慕焉曰吾若嵌镶其间人必赞我红宝石也欲下蜂阻之曰赞誉之词多言过其实子何必认真桃花不听纷纷飘落人见之喟然叹曰桃花飘落春将尽诚可悲也桃花大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