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言趣读入门第二单元
文言趣读入门

文言趣读入门文言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在当代社会,因为各种原因,人们对文言的了解和学习不多。
本文将介绍一些趣味的文言读物,并为读者提供一些入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又迷人的语言。
一、文言趣读经典1.《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独一无二的“宏篇巨制”。
小说以古代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轴心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语言,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文言语法和词汇。
2.《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书之宗。
作者司马迁以史事为主线,以人物传记为辅助,讲述了从上古到西汉的历史。
阅读《史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政治制度,并提高对文言句法和修辞格的理解能力。
3.《论语》: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也是中国古代文言散文的代表之一。
阅读《论语》可以使我们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修辞能力。
二、文言入门技巧1.积累词汇:文言语言与现代汉语存在很多差异,尤其是词汇部分。
为了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言,我们需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
可以通过读文言诗词、古代小说和历史文献,来积累词汇量。
2.学习语法:文言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
了解文言的主谓宾结构、定语和状语的使用方法等,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文言句子的含义。
3.理解修辞:文言语言中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文言语言的表达能力。
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言文,辨别和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文言语言的魅力文言语言虽然古老,但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懂文言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言趣读入门

文言趣读入门(修订本)目录.上编1. 善忘者2. 执竿入城3. 负米骑马4. 此裤不破5. 弹簧擒鳄6. 纸鸢与鹰7. 一字搞笑8. 笋与雀9. 男孩啼哭10. 一笋忧折11. 山产子12. 蜗牛竞走13. 酒鬼夜归14. 醉鬼如厕15. 醉鬼夜卧16. 狼断门牙17. 此洞无鼠18. 狐抚羔羊19. 熊逮鱼20. 狐猎鹰21. 八哥报仇22. 血刃毙狼23. 买豚者24. 瓮中取鱼25、杀天儆邻26. 蛙与蟹27. 一蟹贪饵28. 与贼竞走29. 拇指争能30. 狼逐黄羊31. 系足之狗32. 齿与舌33. 试墨之纸34. 弓与矢35. 多言“寿”字36. 吾、汝、渠37. 愚人觅伴38. 多疑者赴宴39. 雪花40. 蜗得破碗41. 忧甚杞人42. 粗月而已43. 不孝之罪44. 谁杀陈他45. 但图对属46. 秀才买柴47. 牛何之48. 萝卜对49. 军人布施50. 冕母教子51. 冬瓜明目52. 华山遇仙53. 无童磨墨54. 父母何物55. 螳螂与蝗56. 一驹涉河57. 雪人喜日58. 墨与砚59. 网鱼得狐60. 鼠啮猫像61. 肉斧斫卵62. 汤将泼雪63. 两蟋蟀64. 一鼠斗胆65. 斑马线66.螳螂捕蛇67. 蛛与雀68. 一蛛救翁69. 狼狗赌气70. 误邻杀猪71. 某君吸烟72. 托人买鼓73. 甲妻乙妻74. 忍产75. 甲鼻衄76. 一鳖77. 酒菜而已78. 毋用而已79. 蚌与蟹80. 一鹦鹉81. 牧竖毙狼82. 双簪毙狼83. 黠盗盗猪84. 鼠避瓶中85. 狼86. 诸生读《狼》87. 狼斗鹫雕88. 饴糖擒虎89. 蚂蚁布阵90. 虾蟆教书91. 秀才逾沟92. 先生昼寝93. 一瞽觅笠94. 一瞽坠桥95. 赤壁贼96. 观棋不语97. 农夫杀牛98. 揖粪99. 醉汉斗熊100. 丐胜馆师101. 肉钩钓狼102. 邑令昼寝103. 祖孙拽裤104. 守池待渔105. 大鼠106. 梦受辱107. 王冕读书108. 王冕捉鳖109. 戏童110. 初学卖杏者111.某画家112. 为学113. 蜀鄙富僧114. 有祖孙俩115.黔之狗(一)116. 黔之驴117. 黔之猴(一)118. 黔之鹿119. 黔之狗(二)120. 黔之猴(二)121. 购纸分币122. 塞翁失马123. 因福得祸124. 戏言陷囹圄125. 智子疑邻126. 续《智子疑邻》127. 采山得菌128. 四瞽摸象129. 蚓与蛙130. 开锁助产131. 赵钱两生132. 人生四字诀133. 一翁中彩134. 妙答二则135. 茶壶诗136. 弈痴之死137. 姚崇计后事138. 试缢139. 卖油翁140. 一崔氏后生141. 卖油翁论诗文142.首入汤罐143. 梦其子为相国者144. 贪廉受骗145. 杂交鸭146.甲短、乙短147. 某邑县试148. 笑声难止149. 秀才岁考150. 学步与学文151. 范进主考152.胡屠户之死153. 梦左丘明附:基础知识索引(一). 中编154. 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55. 一指制蟒156. 弹古筝者157. 锤渔、扫渔、梦渔158. 气泵穿肠159. 借梯救火160. 瞽者善卜161. 哪里,哪里162. 黄鼬与兵163. 严公营宅164. 送白菜165. 山日辩斗166. 效颦167. 东施悟颦168. 令鸭猎兔169. 畜生可好170. 无赖哭丧171. 假溺鬼172. 枭逢鸠173. 猫与枭书174. 枭答猫书175. 儒医诊脉176. 阴阳学台177. 困龟得哺178. 抱犬殉国179. 一生狡黠180. 鼓与爆竹181. 张祜好侠182. 文言句式二:被动句183. 慈禧西逃184. 陈毅妙答185. 两小儿辩日186. 子诲子路187. 一童毙虎188.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189. 水杀猪190. 售书妙计191. 西红柿192. 贼喊有贼193. 雪灾194. 醉鬼195. 文言句式三:倒装句196. 牛擒鱼197. 牛犊报仇198. 断角示悔199. 虐牛罹祸200. 狗申冤201. 南瓜捉猴202. 驱猴203. 笔墨笑谈204. 狗阵破倭205. 捕猴206. 猴诈死207. 猴骗钱208. 考猴、儆猴209. 沐猴而冠210. 杀马求驯211. 三尊金佛212. 困蝎逾狱213. 悬木击熊214. 令雁入笼215. 挽及生人216. 黄鼬叩门217. 羊角剖腹218. 枭啄贼目219. 畜犬罹祸220. 愚人傻瓜221. 善思者得益222. 妙笔藏针223. 移祸于僧224. 文言句式四:省略句225. 亡鈇226. 狙公养狙227. 剖石得龟228. 误典为奠229. 某猎者言230. 却贼奇招231. 初闻输血232. 初见升空233. 文言句式五:固定结构234. 决斗定妻235. 鼠口夺粮236. 袁家父子237. 马姥姥238. 积习难改239. 先祖母言240. 僧妙瑞言241. 买牛屎242. 烟咀虏敌243. 斫蟒244. 亭前遇鬼245. 墨子过宋246. 方城之害247. 碎凳煮鳖248. 续《狼》249. 诗橱250. 词类活用251. 邑令善忘252. 念错经文253. 雀胆启顽254. 巧传马铃薯255. 牛姥姥256. 老鹿救子257. 游巴黎蜡人馆258. 解缙巧对259. 伤仲永260. 仲永之邻261. 邑人晏廉262. 仲永父子263. 途逢棺材264. 伯乐之死265. 狼逮熊266. 狼逮蠢猪267. 二驴负物268. 瓜皮猎凫269. 邻翁评联270. 杞人忧儿271. 张耳陈余272. 司帑拒付273. 鼠喻274. 邑令善诌275. 风化石276. 螃蟹称王277. 鞭爆毙狼278. 书生李某279. 照相趣闻. 下编280. 滥竽充数281. 南郭后传282. 攘鸡283. 攘鸡者284. 刀劈蝇头——仿《卖油翁》285. 卖油翁毒鬼286. 季姓秀才287. 思乡曲——仿《木兰诗》288. 口技——仿《口技》289. 读《口技》290. 大漠弱者291. 鬼楼292. 酒友293. 慈禧争后294. 核桃相斗295. 爱莲说296. 爱稻花说——仿《爱莲说》297. 愚公移山298. 续《愚公移山》299. 甲乙两生300. 一智叟301. 弃婴抢馍302. 智叟传303. 盖被304. 还欠款四千305. 止见此子306. 嫉者小传307. 河水干308. 某广告商309. 一试题310. 某授《周处》311. 警犬举案312. 犬学鸡鸣313. 弄璋弄瓦314. “吹牛皮”缘起315. 吾可有夫婿316.“拍马屁”缘起317. 桃花源记318. 续《桃花源记》319. 得桃花源记320. 即此滋味321. 淑女命蹇322. 诗谜一323. 扁鹊见蔡桓公324. 扁鸦见蔡桓公325. 岐黄、悬壶、杏林、青囊326. 邑无良医327. 公仆铭——仿《陋室铭》328. 黔之蚁329. 甲乙同窗330. 诗谜一则331. 搜捕盗贼332. 牛腹治伤333. 狼套项铃334. 尚牛说335. 训犬盗猪336. 促销奇计337. 婺州斗牛338. 汉代泥封339. 雀跃缘由340. 知足翁小传341. 鸟口余生342. 戏谑起祸343. 智审344. 三足鼎345. 片刻遗恨346. 孔乙己外传347. 飞头奇案348. 书捕虎者349. 续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350. 陈树芸351. 千文寺附:上编答案中编答案下编答案基础知识索引(二)文言趣读入门(修订本)上编1-5(2013-09-10 00:40:11)转载▼标签:教育文言文学文言1. 善忘者两翁相遇,甲问乙姓氏。
文言趣读入门57篇翻译

文言趣读入门57篇翻译(实用版)目录一、前言二、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意义三、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内容概述四、如何进行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翻译五、总结正文一、前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古代官方文书和学术著作的表达形式,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文言文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然而,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对于很多人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编者特推出《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旨在帮助读者轻松入门,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二、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意义《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是一部精选的文言文阅读教材,它具有以下意义:1.激发读者对文言文的兴趣。
本书所选篇目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历史故事,也包括寓言传说,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2.帮助读者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本书所选篇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帮助读者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丰富读者的文化素养。
本书所选篇目涉及古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通过阅读这些篇目,读者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个人修养。
三、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的内容概述《文言趣读入门 57 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1.成语故事:选取了一些与成语有关的文言文篇目,如《孟母三迁》、《精卫填海》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2.历史典故:选取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如《陈涉世家》、《荆轲刺秦王》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
3.寓言传说:选取了一些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领悟人生哲理。
4.诗词名篇:选取了一些古代诗词名篇,如《将进酒》、《水调歌头》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5.名著选段:选取了一些古代名著的精彩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名著的内容和风格。
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内容

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内容摘要:一、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简介1.课程背景2.课程目标3.课程内容概述二、文言文的重要性1.文化传承2.阅读古籍的基础3.提高语文素养三、课程的主要内容1.汉字的演变与构造2.常用实词与虚词3.文言句式与语法4.经典文章选读四、学习方法与建议1.培养阅读兴趣2.多做练习题3.积累词汇与知识4.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应用五、总结与展望1.课程对个人成长的帮助2.对未来文言文学习的期待正文:【提纲】一、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简介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是一门针对初学者的文言文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演变、构造及用法,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为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涵盖了汉字的演变与构造、常用实词与虚词、文言句式与语法、经典文章选读等方面。
【提纲】二、文言文的重要性文言文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习文言文有助于传承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文言文是阅读古籍的基础,掌握了文言文,才能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
此外,学习文言文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丰富词汇量,增强表达能力。
【提纲】三、课程的主要内容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课程内容丰富,包括汉字的演变与构造,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过程;常用实词与虚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词汇的基本用法;文言句式与语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规律;经典文章选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感受古人的文学智慧。
【提纲】四、学习方法与建议学习文言文需要耐心和毅力,建议学生培养阅读兴趣,从自己喜欢的文章入手,逐渐扩大阅读范围。
多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积累词汇与知识,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
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应用,让文言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提纲】五、总结与展望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的学习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文言趣读蛙与蟹翻译

文言趣读蛙与蟹翻译
一、蛙与蟹
1、一只大蛙与一只蟹,在池塘里嬉戏。
小蟹跳来跳去,蛙把它追着走;
小蟹转过头来,突然大声叫道:
“蛙儿,你还真有胆量!”
2、蛙张开大嘴,尴尬地吐了一口气:
“我只是来玩罢了……你又不能吃了我啊!”
小蟹放下脚步,好奇地说:
“可是你又怎么知道呢?”
3、蛙傻了傻了,其实也害怕被吃掉,可是脸没法露出出,只能说:“也就是大家都这么说。
”
小蟹嘿嘿偷笑,眼睛里闪着精光:
“蛙儿,你确定你不是有点把握的?”
4、蛙哑了哑了,害怕又害羞,拼命想掩饰,只好说得更多:
“那么多的大蟹都不怕呀,肯定是有原因的,对吧?”
小蟹又放下脚步,嬉笑着说:
“蛙儿,你会想太多哦!”
二、结论
蛙把蟹给欺骗了,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只蛙其实可能有某种秘密保护它不被螃蟹吃掉的办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在保护自己时可以靠智慧和想象力,无论外力对你有多强烈的影响,就算难以抵抗,也可以用聪明的脑袋办事。
趣读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慈爱的母亲手里拿着线,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
在儿子出发前,她细心地密密缝合,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归来。
谁说区区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到春天的温暖阳光。
注释:1. 慈母手中线:形容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如同手中紧握的线,寓意着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呵护。
2. 游子身上衣:游子,指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儿子。
身上的衣,指的是母亲为孩子缝制的衣物,象征着母爱的温暖。
3. 临行密密缝:临行,指即将出发;密密缝,形容母亲在儿子出发前,细心地将衣物缝制得更加牢固,希望儿子在外能够安全。
4. 意恐迟迟归:意,心意;恐,担心;迟迟归,担心儿子不能按时归来。
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儿子安全的担忧和对儿子早日归来的期盼。
5. 谁言寸草心:谁言,谁说;寸草心,比喻微小的爱心。
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微小的爱心,也有回报的可能。
6. 报得三春晖:报,回报;三春晖,春天的阳光。
这里比喻母爱如同春天的阳光,温暖而伟大。
这句话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通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深情厚意;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则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担忧和期盼。
最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寓意着即使是微小的爱心,也有回报的可能,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感激。
这首诗不仅是表达母爱的经典之作,也启示我们要珍惜母爱,感恩生活中的点滴关怀。
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份来自母亲的温暖和关爱。
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内容

文言文启蒙课第二册内容第一章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思维逻辑,培养优雅的表达能力。
虽然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基本的语法和阅读技巧,就能够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第二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语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相对固定,采用主谓宾的基本句型,同时还有词序、虚词、典故等特点。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和常用的虚词,以及如何理解典故。
2.1文言文的基本句型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包括主谓宾结构和定状补结构。
主谓宾结构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种形式,而定状补结构则用于补充说明主语或谓语的定语或状语。
2.2文言文的常用虚词在文言文中,虚词起着连接、修饰等作用。
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所”等。
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2.3文言文中的典故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典故,它们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解并熟悉这些典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古代作品的含义,增加我们对文言文的兴趣。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技巧阅读和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环节。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阅读和翻译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加深对句子结构和意义的把握。
3.1梳理句子结构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对句子的结构进行梳理,找出主谓宾、定状补结构等要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3.2理解上下文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间接,需要通过上下文的推测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推断词语的意思,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句子。
3.3注意典故的引用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留意作者是否引用了典故。
了解典故的来源和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第四章文言文的应用与写作文言文虽然是古代的语言,但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运用它来进行一些表达。
趣读文言入门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这段话中,孔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是学习、友情和修养。
首先,关于学习。
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观点。
这里的“学”指的是学习知识,而“习”则是指复习。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复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这种观点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其次,关于友情。
孔子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这体现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我们的生活中,友情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会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当我们取得成就时,朋友会与我们分享喜悦。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友情,努力去维护它。
最后,关于修养。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是一种修养。
这告诉我们,修养不仅体现在学识上,还体现在我们的心态上。
当我们遇到别人的误解和偏见时,要学会宽容和理解,而不是抱怨和愤怒。
在翻译这段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含义。
2. 分析句子的结构。
将句子分解成主语、谓语、宾语等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3. 翻译句子。
根据文言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将其表达出来。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4. 检查和修改。
翻译完成后,要仔细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准确,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而这段《论语》中的文言文,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学习、友情和修养的启示。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启示,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6.纸鸢与鹰
?
纸鸢冲天,群雀以为妖魔,大呼救命,四散而逃。
纸鸢见状①,摇头摆尾,洋洋自得。
会鹰至,见而大怒,詈②曰:“汝辈③借风升天,何能之有?升降由人,何用之有?随风招摇,何智之有?竟敢装神弄鬼,欺我鸟类?”径④断其索,纸鸢遂堕⑤。
?
注释:①状:形状,样子。
②詈(lì):骂。
③汝辈:你们。
“辈”与“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就相当于“们”,表示复指。
如:吾辈、吾等,汝辈、汝等。
④径:直,直捷了当。
⑤堕(duò):坠落,掉下。
?
【附文】
乌鸦选美
凤凰告示曰:本王欲于某日,简一绝美者为世界小姐。
是日,百鸟云集。
中有一鸟,色彩斑斓,挺立高处,气宇轩昂。
凤凰遂简为世界小姐。
众鸟近而视之——乌鸦也,拾众鸟之羽,凑成华丽外衣者也。
遂詈之啄之,乌鸦现原形,落荒而逃。
?
猴母荐子
狮王告示曰:六一儿童节,本王欲简一美且健者,为儿童形像。
是日,众兽带儿孙云集。
一猴之子,鼻扁嘴歪,跛而无毛,其母亦欲狮王简焉,众兽大笑。
是猴詈曰:“何笑之有?母之眼中,世间万物健而美者,唯有儿也!”
?
?
猴着人衣
一猴拾人衣,不胜喜,着而学人正步行走,大声曰:“一二一,一二一”——欲引他猴注目也。
有老猴曰:“子不着衣,猴也;子着人衣,不人不猴!”猴大怒,詈曰:“汝找死耶?多言一句,吾断汝后脚!”
?
【断句】
原物在此
有剃头者失手割堕一耳人痛极而詈剃者急拾而捧之曰君毋恼原物在此
?
7. 一字搞笑
某君善搞笑。
一日,有妇立于门前,其侧一狗卧。
某谓众人曰①:“吾能以一字令②妇笑,一字令妇怒。
”众不信。
某前,跪于狗前呼曰:“爹!”妇果大笑。
复跪于妇前呼曰:“娘!”妇转怒而詈。
某顾③谓众人曰:“何如④?”
?
注释:①谓众人曰:对大伙儿说。
②令:使,叫。
③顾(gù):回头看,或看。
④何如:怎么样。
?
【基础知识】
“谓……曰”与“语于……曰”,是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固定结构,可译成“对……说”或“告诉……说”。
?
【附文】
?
刘关张相面
有为刘关张相面者,谓刘备曰:“君白面白心,胸怀坦坦,仁厚之主也!”谓关羽曰:“子赤面赤心,忠心护主,诚可敬也!”张飞大怒,詈曰:“如此言语,吾岂非黑面黑心者耶?”
?
?
狐狸钓鸟
狐语于兔曰:“吾能钓鸟,君信否?”兔不信。
狐遂捉蚱蜢数十,去其翅,撒于灌木丛中,己蔽于其下。
群鸟见之,下而捉食。
狐暴起,果逮一鸟。
顾兔而大笑曰:“何如,何如?”兔喟然而叹曰:“君诚智者焉。
智者面前无难事也!”
?
渴鸽
一鸽渴甚,见有清水,鼓翼而扑。
一雀大声曰:“子其危矣!广告牌上,一画而已。
”以去势甚急,鸽不能止,头破翼折,昏绝而跌。
雀喟然曰:“欲令智昏者,可以为戒!”
?
【断句】
众妇夸子
众妇闲谈皆夸子女之能一妇曰吾子才干世人莫及焉问何才干曰始呱呱堕地即能助吾干活
也众人相顾而笑曰初生婴儿能干何活答曰助吾挤奶也
8. 笋与雀
?
一笋破土,止数日而高于竹,笋不胜喜。
会一雀至,因①语于雀曰:“雀,吾语尔:世传擎天柱者,得无谓予耶?”雀哂②其言,不语,竟遗③屎④于笋顶而去。
?
注释:①因:于是,就。
②哂(shěn):讥笑。
③遗(yí):遗失,遗留。
此词译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
不能死板。
如“遗屎于笋顶”,可译成“拉”,全句意为把粪拉在笋顶。
④屎(shǐ)粪便。
?
【基础知识】
(一)、得无:亦写成“得毋”,是一种常见的固定结构,意思是:会不会,是不是,莫非是,岂不是。
(二)“吾”、“余”、“予(yǔ)”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可译成“我”。
“汝(rǔ)”、“尔”、“君”、“子”是第二人称代词,其中“君”与“子”是表示尊称,前者译成“你”,后者可译成“您”。
这七个人称代词将反复出现,望读者留心。
?
【附文】
?
鹿急生智
众猎户紧追一鹿。
鹿狂奔,遇一狮窟,以不知情,因钻而入。
狮见而喜。
鹿情急生智,大呼曰:“狮王救吾!吾偷乡邻之食,群鹿紧追,近洞口矣!”狮以为真,笑曰:“诚如是,吾令彼等入洞,与汝调解可也!”遂出洞口。
猎户见状,众枪齐发。
狮将死,喟然曰:“轻敌者,当以我为戒!”
?
哄自个儿
有初为人父者,推婴儿车购物于超市。
婴儿啼哭不休,其人俯而低语曰:“安得森,毋恼!安得森,镇静!安得森,毋急也!”一妇见状,谓其夫曰:“君为人父,亦当如是!”复问此人曰:“此子名安得森耶?”其人一脸尴尬,曰:“否!予名安得森也!”夫顾妻而笑,曰:“何如?”
【断句】
借驴
有向其邻借驴者邻曰驴不在会驴大鸣其人曰此非驴之鸣耶邻大怒詈曰吾所言者尔不信
竟信畜生之言尔之眼中吾不若畜生耶
9. 男孩啼哭
?
一男孩,井沿啼哭。
问之,答曰:“吾有银元一,堕入井中。
”一老父悯①之,曰:“毋哭,吾予②尔一枚可也。
”男孩得钱大恸③。
问其故④,曰:“设⑤向⑥者未失,吾有银元两枚哉⑦!”
?
注释:①悯(mǐn):怜悯,同情。
②予(yǔ):给,给与。
此词亦可作第一人称代词,希读者留心。
③恸(tòng):痛哭。
④故:原因,缘故。
⑤设:假如,如果。
⑥向:先前,先前的;从前,从前的。
⑦哉:语气助词,可表示感叹,也可表示疑问或反问。
?
【基础知识】
?
“故”是一个常用词。
有三种义项在本书中反复出现:①原因,缘故,如上文“问其故”。
②所以,因此。
③旧有的,原来的;旧有的样子,原来的样子。
希读者留心。
?
【附文】
名扬天下
某大文豪为自行车所撞,骑车者急扶之。
文豪喟然而叹曰:“诚可惜也!”骑车者不解。
文豪曰:“设予撞死,君则名扬天下哉!”
?
戒烟赌烟
甲谓乙曰:“余将戒烟也!”乙哂曰:“向者,君亦数言戒烟,惜言而无行,空口许愿而已也!”。
甲曰:“设君不信,打赌何如?”乙曰:“何物为赌?”曰:“红塔山一条可也!”
?
真假青菜
齐白石,国画大师也。
一日,闻门外有人喊卖青菜,遂画青菜一,出,见卖菜者,乃一中年汉子也。
白曰:“吾以此画换汝一车青菜,何如?”汉曰:“以一假青菜,换我一车真青菜?”以为白年老糊涂,大笑而去
?
【断句】
恭喜恭喜
公交车上有人大声谓某女郎曰尔踩痛吾脚也女郎顾而笑曰恭喜恭喜其人不解曰踩痛吾
脚何喜之有对曰吾未着高跟鞋也
?
?
10. 一笋忧折
?
一笋破土,数日而已,高甚于竹。
笋不胜忧,恒①喟然而叹。
竹问其故。
对曰:“余长势过速,质脆易折,设遇骤风,将奈之何②?”竹曰:“世间万物,当顺其自然。
竹老而花,
花后必死,无遗憾矣!设笋忧其折,竹忧其花,则忧虑随身,何趣之有?”笋转忧为喜,迎风而立。
?
注释:①恒(héng):经常,时常。
②奈(nài)之何:对这件事(指遇骤风),该怎么办呢?
?
【基础知识】
?
“奈何”“奈……何”是一种固定结构。
一、“奈何”,有两种义项:
①对付、处置。
此义项常同“无”连用,写成“无奈何”或“无奈”,意思是“没有办法对付”或“没有办法处置”。
如《扁鹊见蔡桓公》“(病)在骨髓,司命所属,无奈何也”。
②怎么、怎么办。
如古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二、“奈……何”是“对……怎么样”或“能把……怎么样”的意思。
如《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
【附文】
?
祝枝山题寿诗
有陶姓翁八十寿诞,为题寿诗者祝枝山也。
时大雨滂沱,祝因书曰:“奈何奈何复奈何,奈何老天雨滂沱;”宾客耳语。
翁笑曰:“君可谓善用奈何者也,然无以成寿诗,君将奈之何?”祝笑,续曰:“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还多。
”满座叹服
?
汽球升空
有氢气球索断升空。
时,一纸鸢已离地万丈,汽球见近之,不胜喜。
仰而呼之曰:“纸鸢,向者,君恒得意高空,而吾为短索所束,无奈何也。
今吾索断,直冲九霄,其乐无穷哉!君亦断其索,何如?”纸鸢叹曰:“吾辈当有所束。
设无拘束,危矣!”俄而,汽球凌空而炸。
?
【断句】
蝙蝠
凤凰寿蝙蝠不至问之答曰吾乃兽也何贺之有他日狮王寿蝙蝠仍不至问之曰吾鸟也毋用贺焉狮凤闻而喟然曰此不禽不兽之物无奈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