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模块介绍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模块介绍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模块介绍必修模块:《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选修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必修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中国历史: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②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③近代中国的民主改革;④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⑤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世界历史: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⑧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2)经济成长历程中国历史: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历史:⑤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⑥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⑦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⑧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历史: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②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③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④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⑤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世界历史: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⑦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⑧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选修模块:(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古代:①梭伦改革;②商鞅变法;③北魏孝文帝改革;④王安石变法;中外近代:⑤欧洲宗教改革;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⑦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⑧明治维新;⑨戊戌变法调整社会内部矛盾:④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①②③⑤⑧(5)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①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②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③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焦文;④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⑤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⑥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专制的斗争;⑦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可)13课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可)13课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B
(08江苏单科)如果看到右侧漫画, 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D
(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英国思想家斯宾 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 用了 A.相对论原理 B.万有引力定律 C.进化论原理 D.主权在民思想 “器官产生需求,反之需要又产生器官”,是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的一句名言。其成就与此 相符的生物学家是 A.施莱登 B.拉马克 C.施旺 D.达尔文
(1)20C60S末,互联网产生 (2)20C90S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11、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积极 (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4)人们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消极
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
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瓦特的蒸汽机是科学史上划时代的成就? 材料一:“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 1、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 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 真正意义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大型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 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 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 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 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 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 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普朗克的量子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 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 (2)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3)使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谈新旧教学题材对学生的影响

谈新旧教学题材对学生的影响

谈新旧教学题材对学生的影响从数学教材的内容来看,新旧知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所以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好好研读了几遍教材,从而感到新旧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新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不同传统以来,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两条主线进行,中国史又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大块;世界史也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

在中国史这一条线中,不管是古代史也好,近代史也罢,又都按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

举个例子,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年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78年以后),也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世界史那一大块。

新教材则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其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ii)、历史(iii)等3个必修模块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4个选修模块。

必修(i)中的9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当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

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

必修(ii)中的8个专题,属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内容,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当今世界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等。

必修(iii)中的8个专题,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等。

第14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题

第14课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题

第14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考点综述】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必修三的第7个专题“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下的第1条“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第2条“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和第3条“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瓦特、爱迪生的杰出成就属于了解识记的能力层级,“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和“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属于综合应用的能力层级。

本讲知识充分地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因此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位置十分重要,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命题的角度一般结合经济模块中的两次工业革命命题。

题型多样,复习中应该准确识记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并能够认识他们的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A级——了解识记】【考点1】从哥白尼到伽利略1.哥白尼——近代________学的奠基人(1)主要学说:_________说。

(2)太阳中心说提出的历史背景:①中世纪末期,基督教宣扬的“________说”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②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和________思想潮流的影响,当时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哲学家和天文学家都对这一传统解释感到不满。

(3)历史意义: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________的理论基础。

2.伽利略——近代______之父(1)历史地位:意大利著名天文家和物理学家,近代实验科学先驱。

(2)主要贡献:①天文学方面:发现了____星四颗卫星,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

②物理学方面开创了以____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3)影响: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例1』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科学真理,但它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B.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真正主人D.确立了人类的新的宇宙【考点2】牛顿的经典力学1.物理学方面: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他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著名的_____定律和______定律。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2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复习设计 专题20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
历 科学勃兴 进展辉煌 和量子论、进化论
(11、12课)

转化生产
科技革命
三次科学技术革 命(13课)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1)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 产生了重要影响
意大利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和哲学 家,近代实验科 学的先驱者。
经典力学的重要 奠基者──伽利略
★爱因斯坦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玻尔提出关于原子的量子理论 ★量子力学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
(3)意义
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 得革命性进步。与相对论构成现代物 理学基础
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 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改变 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相对论和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标准要求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 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 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 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3)意义:开创了实验为依据并具 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 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原因(16、17世纪)
•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 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
迫切需要 • 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地推动 • 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 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质属性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aa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aa牛顿力学牛顿力学bb相对论相对论cc量子假说量子假说dd量子理论相对论量子理论相对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学的基础b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活中的物理现象c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的物理学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的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是完全错误的dd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物理学的发展奠基

知识线索

知识线索

1.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整体把握人类发展[解读]“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可将教材知识整合为古代西方文明、古代中华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主题,从中找出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同时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采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解读](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从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历经汉、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权势此消彼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近代中国[解读]以近代化史观看待近代中国,政治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英勇抗争,历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经济上,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民族资主义曲折发展。

思想上,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生活上,近代中西碰撞,社会习俗变迁,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突显了近代化的特点。

4.民族资本主义的“三起三落”[解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抗日战争期间遭到空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三起三落”体现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的特点。

5.“西学东渐”对中国政治变革的影响[解读]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地主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师夷长技”的历程。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

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

1.近代以来世界重大科学理论及科技的成就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概况1.将声乐与器乐相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的音乐大师是()A.海顿B.莫扎特C.贝多芬D.德彪西2.(2007海南历史)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

它A.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B.打破了绝对时空观C.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D.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3. 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三大成就是()①牛顿经典力学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③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学说④瓦特改良蒸汽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学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B.乘坐汽船横渡大西洋C.在电灯下阅读《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驾驶汽车外出旅行5.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6.直至19世纪初,德国人还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德国只有“思想的天空。

”德国在拥有“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①拜伦创作《西风颂》②薄伽丘写出《十日谈》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康德创立“批判哲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7.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A.英国的法拉第B.德国的西门子C.比利时的格拉姆D.美国的爱迪生8.下列对世界名画所属美术流派的表述,错误..的是()9. 让发电院里走出实验室,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是A.赫兹B.法拉第C.爱迪生D.西门子(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关键的步骤和主要环节是A.机器的使用B.交通工具的创新C.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D.电的应用12.(2007广东文科基础)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世界科技进步历程

世界科技进步历程

世界科技进步历程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二、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回荡着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发展史的三部曲,每一个阶段科学技术发展的足迹都深受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影响,印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从繁荣衰落到走向复兴的演进轨迹。

古代科技的繁荣昌盛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内容上主要包含依托农耕经济的天文历法、数学、农学,服务于人民生活的古代医学,促进人类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等,这其中既有灿若群星的科学家,又有浩如烟海的科学巨著,更有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无数发明创造。

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

特别是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曾经改变了世界。

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2)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不断加强、教育不断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4)明之前,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中华民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

(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

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给科技的发展提供政策的支持。

在为一系列巨大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把握中国的传统科技的特点:内容上,应用性很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少实验,缺乏理论探究,创新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而不能长足发展;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没有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意识。

【历史启迪】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

长期以来,我们的祖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驱,尤其是在科技方面领先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特别旺盛生命力的伟大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 日心说
B. 经典力学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2.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3. 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里的“科学革命的胜利”指的是()
A. 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 相对论的提出
C. 进化论的提出
D. 经典力学的形成
4. 在人类历史上,曾产生过一系列“改变时空”的重大发明。

这些发明中,来势最猛、发展速度最快、对当代人类文明进程改变最大的是()
A. 飞机
B. 电话
C. 因特网
D. 火车
5. 下面的统计表是小萌同学在学习中外科技史时制作的,你认为其中哪一项应该修改?()
选项科学家国籍成就
A 毕升中国胶泥活字印刷术
B 伽利略意大利自由落体定律
C 牛顿英国经典力学
D 普朗克法国量子论
6. (2016届泰州模拟)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
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2018届如皋模拟)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
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A.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 提出了量子力学理论
C. 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D.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8. (2018届扬州模拟)“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

”下列哪些成就证明了
这一观点?()
①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②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④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2016届南通一中模拟)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

“宗教真理之金同
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10. (2016届无锡一中模拟)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一消息迅速传
遍世界。

这突出反映了()
A. 诺贝尔奖完全处于世界的监督之下
B. 中国文学创作成就全球领先
C. 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 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作用增强
11. (2016届无锡锡山高级中学模拟)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
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

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来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

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 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 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12. (2018届苏州模拟) “赫胥黎把这个新学说当作划破黑暗的一
道闪电来欢迎……但同时也引起不少人的攻击,歪曲的宣传、讽刺的
漫画,乃至公开的谩骂也蜂拥而至。

”引起如此巨大反响的“这个新学说”是()
A. 万有引力定律
B. 生物进化论
C. 量子力学
D. 相对论
13. (2018届无锡模拟)1889年,自1867年以来的第三次万国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如
右图),正值法国大革命100周年。

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的物品有()
①发电机②电话③三轮汽车④飞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4. (2018届徐州模拟)英国科学史家德萨格利斯在其著作《实验哲学》中认为:他们(蒸
汽机的发明者)既不像哲学家那样能够了解原因和理由,也不像数学家那样能够算出各部分的比例,他们十分幸运地能够碰巧找到了他所索求的东西。

这说明蒸汽机的发明()
A. 基于实践经验的积累
B.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 借鉴自然科学新成果
D. 凸显发明者的哲学思辨
15. (2018届扬州模拟)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这主要得
益于()
A. 蒸汽动力的使用
B. 电力的使用
C. 内燃机的使用
D. 量子力学的提出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6. (2018届如皋模拟)20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理论,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为相对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17. (2018届苏州模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
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
18.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传统产业没有受到影响。

()
三、材料解析题
19. (2016届泰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科技人才被处罚。

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材料三
图1“克勒蒙”号汽船图2“奔驰1号”汽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最先开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1到图2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