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桩基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与优化措施

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与优化措施一、引言桩基作为桥梁的支撑和承载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桩基的检测至关重要。
然而,在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检测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桩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深度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常见问题1. 技术手段不足在桩基检测过程中,由于技术手段不足,如检测仪器不够精密、数据采集方式不够完善等,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
2. 检测难度大桩基往往深埋在地下,检测难度大。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检测难度更是倍加。
3. 检测周期长桩基检测需要对桩基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因此检测周期往往较长,这可能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效率。
4. 数据处理复杂检测得到的数据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处理和分析,而目前的数据处理技术并不够成熟,这可能会导致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三、优化措施1. 提升技术手段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手段,提升桩基检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利用先进的地质雷达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对桩基进行全面而精准的检测。
2. 加强数据采集在桩基检测过程中,加强对数据采集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获取到充分和准确的检测数据。
并且,可以尝试使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优化检测流程对桩基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尽可能缩短检测周期。
可以通过改进检测方法、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手段来实现。
4. 发展数据处理技术加强对桩基检测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出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处理大量数据的技术工具,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总结和展望本文围绕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检测中的常见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桩基检测技术的提升和优化是十分必要的。
希望在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共同努力下,能够不断优化桩基检测技术,为桩基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要点研究

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要点研究提纲:1. 综述桩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2. 论述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的特点3. 研究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 探讨桩基材料选择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5. 分析桩基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策略一、综述桩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基础是一座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桩基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尤其在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应用广泛。
桩基基础是一种在地下发挥承载能力的基础,通常通过在地下段预制钢筋混凝土桩或灌注桩来实现。
它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抵御强大的水力作用,同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
针对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要重点考虑下面几个方面:1. 土壤情况:桩基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土壤情况,包括土层厚度和土壤层次结构等,以充分考虑桩基的布置、长度和直径等因素。
2. 桩基设计参数:桩基设计参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斟酌,需要注意的包括桩身截面形状、桩长、桩顶垫层等。
3. 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中,需要考虑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 桩基质量控制:桩基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一步的质量,严密把控桩长、强度等参数,以达到稳定、可靠、持久的效果。
5. 施工监测:对桩基施工过程实时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过程,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论述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的特点高速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基础设计要求高: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高,因此基础设计要求高。
为了保障基础的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桩长、桩径、间距、桩身截面形状等因素,在充分考虑经济因素的同时,保证桩基的高承载和高稳定。
2. 地质情况复杂:高速公路桥梁的地质情况一般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多种土类、土层、土质,并考虑其地下水、地震和输送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桩身长度和直径,及其间距等。
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模板

桥梁桩基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模板
摘要
桥梁桩基是桥梁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桥梁桩基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土层不均匀、桩身不满足设计要求等。
本文将介绍桥梁桩基施工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问题分析
问题一:土层不均匀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土层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桩基垂直度变差、桩长不足
等问题。
这种问题通常是由于土壤性质不同所致。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进行桥梁桩基的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察和
设计,并在设计中考虑土层的不均匀性,然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问题二:桩身不满足设计要求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中,桩身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桩身不满足设计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进行桥梁桩基的施工前,对桩身的规格、混
凝土等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同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设计要求,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桩身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三:桩头与梁顶不平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中,桩头与梁顶不平会导致桥梁出现变形,严重情况下会引
发桥梁结构安全问题。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在进行桥梁桩基的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察和
设计,并在设计中考虑桩头与梁顶的高度和位置,然后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中,我们需要注意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质量,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才能保证桥梁的质量和安全,达到设计要求。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

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桥梁桩基施工是桥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桩身偏斜、桩头质量不达标、桩身沉降等。
控制这些常见的质量问题对于保障桥梁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一、桩身偏斜桩身偏斜是指桥梁桩基施工中桩身偏离设计位置的现象。
桩身偏斜可能会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甚至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造成桩身偏斜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地基土质不均匀、桩基施工设备不稳定等。
控制措施: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桩基施工设备,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
2. 在施工前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勘测,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3.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桩身偏斜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二、桩头质量不达标桩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如果桩头的质量不达标,会导致桩的使用效果不理想,甚至对桥梁的安全性构成威胁。
桩头质量不达标的原因可能有桩模安装不准确、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等。
控制措施:1.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桩模的安装和拆除,确保桩模的安装准确可靠。
2. 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桩头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桩头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三、桩身沉降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桩身偏斜、桩头质量不达标、桩身沉降等。
为了保证桩基施工的质量,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施工设备,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勘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桩基施工的质量,确保桥梁的安全使用。
桩基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处置措施

同志们,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对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置方案。
在处理过的问题当中,真正谈的上有点技术难点的问题还真不多,印象中只有两次,一次是某桥在悬臂浇筑过程中发生了沿波纹管走向的不明原因裂缝,后来经多方分析,属于设计配筋不足导致;另外一次是某桥张拉后出现底板崩裂,经查是因为设计未设置防崩钢筋导致,这两次发生的问题都和我们施工没有关系。
但经常处理的问题是桩基出现夹泥和断桩,立柱和其他构造物的钢筋保护层不够或者漏筋,曾经处理过一次某桥防崩钢筋与设计数量相比严重不足的问题,另外有过用小直径波纹管代替大直径波纹管的问题,归结起来,真正谈的上属于我们技术经验不足的问题还真不多(防崩钢筋缺少问题算是一个吧)。
除过桩基础是不可见工程,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又很多,无论是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浇注的桩不会发生问题外,其他问题,尤其是钢筋保护层问题等,都与我们过程控制不严或者是责任心不强有关,墩身漏筋和梁底漏筋后,尽管面积不大,但处置起来却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工程界还没有处理类似问题的良方,一旦发生,就必须全墩身、全梁底甚至全桥处理(因为要保持颜色一致),费用昂贵,而且质监站还不认可。
所以,希望广大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尽量不要发生类似问题。
下面我就谈谈桩基础的问题。
1、成孔:由于成孔受地质情况限制,往往成孔的手段并不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多,有时候是唯一的选择,但这对我们来说,随着经验的积累,也都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下大力气肯投入,在技术上也都能解决,比如下全护桶、使用高性能泥浆穿过不良地质层(流沙层或者软塑层,或者上软下硬层),但问题是我们出于成本的考虑(有时即使我们加大投入,到了分包队伍这一层,也会大打折扣),往往下不了这么大投入的决心,因此就带来了问题,成孔过程中常常发生的问题包括坍孔和缩径(流沙层和软塑层),遇到软硬互层时还会会发生偏孔现象,如果遇到上软下硬层尤其遇到下层为基岩的情况(基岩表面不平整),问题就更加复杂。
桥梁桩基施工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桥梁桩基施工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摘要:桥梁是架设于水域或陆地之上的交通设施其多以桩基础为支撑构造,创建了现代化桥梁运输系统扩大社会交通运输的作业面。
考虑到桥梁对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必须对桥梁施工难点、质量通病等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解决以保证桥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笔者通过多年工作经验,就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和研究并分析其解决对策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钻孔桩的成桩质量以及为日后桥梁桩基础的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对策引言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不断出现,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成桩工艺就是建筑技术革新的重要代表。
桥梁是架设于水域或陆地之上的交通设施,用于改变地区交通运输线路的总体局势,扩大交通结构层次的工作面,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以完善运输系统。
为了改变地区交通运输空间受限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投资桥梁工程建设,借助桥梁工程已改变拥挤的交通状况。
1 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技术特点桩基础是承载桥梁自身和外部荷载的结构,是桥梁设施的核心构造,对整个桥梁结构性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水域地质条件特殊,桥梁桩基施工存在着多方面的难点,主要表现如下几点:1.1 受力方面从桥梁结构层次来看,桩基础结构处在桥梁的基础层,主要用于承载桥梁设施的全部荷载,维持桥梁建筑性能的稳定性。
但是,由于桩基础处在水域的底部,其承受的水流冲刷力也更大,桥梁通车后长期面临着水流冲刷力的作用,若桩基础承载性能不足则会引起桥梁危害。
因此,施工单位对水域桩基础结构要求控制不当,常常因桩基受力超载而引发结构性损坏。
1.2 工艺方面现代桥梁建筑施工工艺得到了优化改良,各种桥梁建筑在结构设计与控制方面得到更新,大跨度、钢结构等桥梁成为了工程主流。
相比于地面桥梁,水域桥梁所用的工艺标准要求更高,尤其在大跨度桥梁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对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掌控不足,影响到了钢结构桥梁功能的正常发挥。
浅谈公路桥梁的桩基设计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 OGY INFORM T ION 2008NO.20SCI ENCE &TECH NOLOGY I NFOR MATI ON 学术论坛公路桥梁上部结构荷载通常较大,后期质量稳定、承载能力高的钻孔灌注桩往往成为绝大多数桥梁工程首选的基础形式。
桥梁桩基的设计是否得当,对工程造价、质量、工期及使用影响很大。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公路桥梁桩基设计进行了探讨。
1正确区分端承桩和摩擦桩等桩基类型通常认为,凡嵌岩桩必为端承桩,凡端承桩均不考虑土层侧阻力。
实际上,大量现场结果表明:桩侧阻力、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与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和嵌岩深径比、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上覆土层的侧阻力是可以发挥的,而且随着长径比l /d 的增大,侧阻力也相应增大;只有短粗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端阻力先于土层侧阻力发挥,端阻力对桩的承载力起主要作用,属端承桩。
对l /d>15~20的泥浆护壁钻(冲)孔嵌岩桩,无论是嵌入风化岩还是完整基岩中,桩侧阻力均先于端阻力发挥,表现出明显的摩擦型。
对于l/d ≥40,且覆盖土层不属于软弱土,嵌岩桩端的承载作用较小,此时桩基受力状态为摩擦桩,桩端嵌入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层中即可。
在某些地区,泥质软岩嵌岩灌注桩l /d >45时,嵌岩段总阻力占总荷载比例小于20%;l /d >60时,嵌岩段端阻力占总荷载比例小于5%。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嵌岩桩桩身的弹性压缩,导致桩顶沉降,这个弹性压缩量引发了桩周土体的剪应力,也即是土对桩的摩阻力。
另一方面,钻孔桩的孔底残留的沉渣,形成一个可压缩的软垫,至使桩底也会产生沉降,这一沉降和上述桩本身的压缩导致桩身与土体、嵌岩段桩身与岩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侧阻力。
而这种桩身弹性压缩和桩底沉降是随着长径比l /d 的增大而增大的,因而导致摩擦力和侧阻力的增大。
同时,传递到桩端的应力也随嵌岩深径比h r /d 的增大而减小。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桩基沉降问题张劲松

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中桩基沉降问题张劲松发布时间:2023-07-18T02:19:52.80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9期作者:张劲松[导读] 在我国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中,城市化建设不断改善,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要求更高,在道路桥梁设计中,重点是对桩基础沉降的全面分析研究,这是影响公路桥梁桩基础坍塌的主要因素。
对此,本文提出了防止桩基础沉降的因素和相关处理策略,希望为未来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在我国当前的时代发展背景中,城市化建设不断改善,交通已成为人们生活和生产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要求更高,在道路桥梁设计中,重点是对桩基础沉降的全面分析研究,这是影响公路桥梁桩基础坍塌的主要因素。
对此,本文提出了防止桩基础沉降的因素和相关处理策略,希望为未来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设计;桩基沉降;问题前言:桩基主要用于提高相关结构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桩基的功能是支撑结构和道路的所有荷载,期间重力会导致沉降问题。
部分问题是基础,即基础与桩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沉降预防和控制工作,确保整个项目的质量,提高其使用效率,从而修改和优化具体设计,然后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以满足特定的施工要求。
一、桩基的作用1.传递荷载桥墩刚度大,可将部分垂直荷载转移至基础,减轻荷载,分布和支撑较大的上下荷载,减少上部结构下垂,避免桥梁变形,确保桥梁设计符合安全设计要求;圆柱形挡块和周边地面之间有空间,相互摩擦,使公路桥梁符合安全设计要求。
上部荷载周长可以分解,以确保上部结构的稳定性。
2.降低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成本在一些地区,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在道路和桥梁工程中,如果地下水位高或需要进行水下工程,可以使用桩结构作为桥梁基础,这不仅保证了道路和桥梁的质量,而且节省了成本,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政资源的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桥梁桩基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突飞猛进。
绝大多数桥梁工程大多选用桩基础,因此,桥梁桩基设计是否恰当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和使用的效果。
本文通过多年来在桥梁设计方面的经验,就桩基设计当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
标签公路桥梁桩基;端承桩;摩擦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和桥梁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作为桥梁工程中最常见的基础之一,桩基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下面就桩基设计当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引起相关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注意。
1 桩基的分类
按照桩的荷载传递方式,一般将桩基分为端承桩与摩擦桩两种类型。
当桩基础穿透土层后,桩端可以在坚硬土层或者岩层上支承,其上部的荷载主要依靠桩端处坚硬土层或者岩层提供的反力来支承,此时的桩侧摩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情况下称为端承桩。
而当土层很厚,桩端无法到达硬土层或者岩层上时,桩的荷载则主要依靠桩身和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来承担,此时桩端处土层或者岩层的反力较小,这种情况下的桩被称为摩擦桩。
在实际施工当中,桩往往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桩基竖向力由摩擦力和桩端力共同提供,只是两个力所占的比例不同。
2 桩基竖向力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桩和土之间的位移是发挥桩基承载力的必要条件。
通常情况下,桩基的受力特征是:桩基由于受到自重和上部荷载的作用,会向下发生位移,土体在受剪时会形成剪应力,其会随着剪应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直到剪应力达到顶点,无法再增加时,剪应力会继续增加,此后荷载将由桩端力提供。
桩和土之间的位移主要由桩基本身的压缩变形、桩底的沉降变形以及桩基周围土体的沉降变形三部分组成。
通常说来,桩基本身自身压缩变形较小,桩底的沉降变形和桩基周围土体的沉降变形则占了大部分比例。
造成桩底的沉降变形的原因,主要是和当前国内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水平有关。
国内大多采用钻孔桩,因为桩底清孔不彻底,大多会残留5-20厘米厚的渣滓,从而形成软弱层,再加上桩基的自重和上部荷载的作用,使软弱层持续受压发生变形,最终导致桩基下沉。
当然,也有少部分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其桩底清孔比较彻底,桩基沉降量也就相对减小了很多。
3 桩基负摩阻力
3.1 桩和土之间的位移是发挥桩基承载力的必要条件
对摩擦桩来说,就是通过桩和土之间的相对位移所产生的摩阻力来提供桩基自重和上部恒活载。
我们通常在计算桩长时所涉及到的摩阻力,指的是正摩阻力,即桩的沉降大于周围土体的沉降,周围土体对桩产生向上的摩阻力。
但是,作用于桩侧摩阻力的方向是由桩和周围土体的相对位移所决定的。
比如在软土路段,特别是在桥台路段,深厚软土受到台背路基填土自重以及汽车荷载的双重作用,其桩基周围的软土层会产生压缩变形,从而发生沉降。
一旦其沉降量大于桩基本身的沉降量,周围土体就会对桩基产生向下的摩阻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桩基负摩阻力。
3.2 在设计桩基时,如果不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影响的话,就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对于摩擦桩,会加快桩基下沉的速度,最终破坏桥梁的上下结构;对于端乘桩,有可能破坏桩身或桩端的地基。
因此,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负摩阻力给桩基承载力带来的影响。
桩基表面产生负摩阻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桩基附近的地表面放置有大量荷载,例如桥台后路基填土等,其极易引发地面沉降,产生负摩阻力;(2)地下水位降低,比如抽取地下水等行为,会增加土中有效应力,从而导致土体固结,发生下沉;(3)桩基穿过还未固结的软土或新填土,支承在坚硬土层或者岩层上,受到土体自重的影响,上层土体发生固结;(4)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下沉以及冻土的融陷等。
3.3 负摩阻力的分布范围和计算
通常情况下,负摩阻力并不在整个软弱层内发生。
当桩基周围的软土层压缩下沉,使得桩身表面的正摩阻力慢慢减小,同时在桩顶形成反向摩阻力,在土体继续变形的同时,负摩擦力的范围也会不断下移,而桩侧摩擦力会在某一深度处刚好是零,将其叫作中性点。
在该点处,土体的下沉量要比桩基的下沉量大一些,形成了负摩阻区。
而在中性点下面,桩基的下沉量就比土体的下沉量大,形成了正摩阻区。
中性点的位置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桩底持力层的刚度。
持力层的刚度越强,中性点越深。
尤其是端承桩,其中性点大多在桩底部位;(2)桩基周围土体的力学性质及其应力历史。
桩基周围土体的压缩性越高,其欠固结度也就越大,土层越厚,中性点的位置也就越深;(3)地下水位降低的幅度和范围。
其数值越大,中性点位置越深;(4)桩的长径比。
其数值越小,截面刚度越大,中性点位置也就越深。
《桩基规范》中对中性点深度和桩长的比值有着明确的说明。
4 嵌岩深度和桩端持力层厚度
在桥梁桩基的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两个软弱岩层之间需要穿越一定厚度,且强度很高的岩层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夹层厚度无法承载其厚度要求,就需要钻孔桩穿越夹层,以到达持力层。
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施工机械与施工进度
的过程。
确定桩底基岩的厚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条件出发:(1)不考虑桩身周围覆盖的土层侧阻力,在嵌岩灌注桩的周边嵌入完整或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以及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按构造要求0.5米;(2)要求桩底以下3倍桩径范围内没有软弱夹层、洞隙以及断裂带分布;(3)在桩端应力扩散范围内没有岩体临空面。
对于普通的夹层,只要其满足前两个条件就可以作为持力层。
而对岩溶地区桩基,因为岩体形状大多奇特多变,岩溶洞隙的分布也毫无规律可循,借助当前的勘探手段也无法预先探明其准确位置和大小,直接导致工程工期延长、工程费用增加。
为了保证桩基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应结合经验值与试算数值,来确定嵌岩深度和桩端持力层的厚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桥梁桩基的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繁琐的过程,其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桥梁桩基的受力机理、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桩基的负摩阻力以及嵌岩深度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予以分析和计算,从而科学、合理的进行桩基设计。
只有如此,方能在提高桥梁安全、降低工程造价、增加桥梁耐久性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志坚. 桥梁桩基基础施工在溶岩洞地区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5).
[2]杨丽玲,黄威. 关于公路工程混泥土桥梁裂缝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3]吕世斌,李文鑫,刘利国,高海峰. 浅述桥梁桩基设计中桩侧土的负摩阻力问题[J]. 北方交通,2008(01).
[4] 王振峰,翟春侠,韩秦平,胡辉. 谈桥梁桩基缺陷的几种处理方法[J]. 陕西建筑,2006(06).
[5]彭大文,洪锦祥. 整体式桥台桥梁设计中的荷载组合研究[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03).
[6]闫蓉,张扬. 大直径嵌岩桩(墩)嵌岩侧阻力取值影响因素的探讨[J]. 辽宁工学院学报,1998(03).
[7]吴刚.探地雷达技术在桥梁桩基底部岩溶的探测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