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4节检测
初二物理第八章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物理第八章练习题含答案1. 选择题(1) 以下属于力的性质是:A. 大小B. 方向C. 作用点D. 面积答案:A、B、C(2) 能够使物体发生位移的只有:A. 摩擦力B. 重力C. 弹力和悬挂力D. 正确答案全部都对答案:C(3) 法拉第一定律指出的是:A. 外力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一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B. 外力作用于物体上时,物体的速度将发生变化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一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速度将发生变化答案:C2. 填空题(1) 一个力从右往左作用于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
答案:从左往右(2) 一个力从上往下作用于一个物体,这个物体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
答案:从下往上(3) 一个物体受到A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a,如果力A的大小不变,改变作用方向,则产生的加速度为______。
答案:-a3. 解答题(1) 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解答: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大小表示力的强弱程度,方向表示力作用的直线方向,作用点表示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2) 什么是合力?如何求合力?解答:合力是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的共同效果。
求合力的方法是将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按照大小和方向合成,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图示法来求解。
(3) 描述牛顿第一定律,并用实例说明其应用。
解答: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动一张光滑的桌子上的书时,如果力的大小和方向适当,书就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这说明物体在没有外力干扰时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发生变化。
总结:初二物理第八章练习题主要涉及力的性质和作用、法拉第一定律等内容。
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通过解答题展开思考和拓展。
2023年春人教版八下物理8-3 摩擦力 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 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的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 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4. 认识摩擦在生产或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学习重点】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学习难点】摩擦力的方向和静摩擦力的大小。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滚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 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接触面彼此分离等。
【合作探究】探究一、滑动摩擦力【做一做】感受摩擦力①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相对运动的力;②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慢慢向前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要运动的力;③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的力。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83)1.关于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只具有动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B.一个物体只具有重力势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C.一个物体只具有弹性势能,不能说其具有机械能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没有发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是()A. B.C. D.3.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机械能正在减小的是()A. B. C. D.4.如图所示,甲为单摆,乙为滚摆。
当单摆从A点经过最低点B,再摆动到最高点C的过程中,小球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情况是:;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小球的机械能(选填“守恒”或“不守恒”)。
滚摆在运动过程中是能和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5.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D.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6.如图所示,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
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开手。
头保持不动,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锁在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B.铁锁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C.铁锁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铁锁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7.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水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描述的是长江水具有动能B.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描述的是黄河水具有重力势能C.水力发电时建造拦河大坝是为了防止水流太急冲坏发电机组D.利用水能发电时,从上游奔腾而下的水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8.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气势磅礴,其中有一句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弯弓射箭的过程是()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B.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D.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的过程9.如图所示,小球从左端由静止释放,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则()A.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左侧最高点的高度大于右侧最高点的高度D.左侧最高点的高度等于右侧最高点的高度10.如图所示,钢珠沿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cd从a点运动到d点,钢珠()A.通过d点时的速度比通过c点时的大B.在c点比在b点的重力势能小C.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重力势能11.如图甲所示,运动员被蹦床弹起的瞬间是能转化为能;图乙中木块撞击弹簧时,能转化为能。
2021-2022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2021-202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B. 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的1/2C. 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D. 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2.我们生活周围中很多有关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图中主要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A. 热水中的塑料袋在膨胀B. 上升的热气球C. 风吹风车旋转D. 用吸管吸饮料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A. 把吸盘式挂衣钩紧贴到墙上后可挂衣服B. 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C. 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水才容易倒出来D. 用力压打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中4.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无关的是()A. 马德堡半球实验B. 用注射器注射药液C. 用吸管吸饮料盒中的牛奶D. 吸盘可以压在墙壁上5.如下图所示,关于大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马德堡市长通过此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B. (甲)图中,马德堡市长通过此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C. (乙)图中,长玻璃管倾斜后,会发现测得的大气压值变小D. (乙)图中,在海拔高的地方实验,会发现水银柱的高度大于76cm6.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A. 天平B. 塑料吸盘C. 船闸D. 密度计7.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按几下弹簧片,墨水就进入橡皮管里了,这是由于()A. 弹簧片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B. 手的压力使墨水进入橡皮管C. 橡皮管的吸力使墨水进入橡皮管D. 大气压作用使墨水进入橡皮管8.负压救护车是一种新型救护车,因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而得名.下列处于负压状态的是()A. 吹足气的气球B. 高空飞行中的飞机机舱C. 吸饮料过程中的吸管D. 漏气的足球9.某同学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玻璃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面高出76cm,下列措施中可以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是()A. 往槽内加入少许水银B. 使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C. 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D. 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10.关于人的呼吸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吸气使肺泡收缩,肺内气压减小B. 吸气使肺泡扩张,肺内气压减小C. 呼气使肺泡扩张,肺内气压增大D. 呼气使肺泡扩张,肺内气压减小二、多选题(共1题;共3分)11.小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起水管长度不超过2m),他可以通过直杆P向上提起活塞S,活塞下面原来充满水,在活塞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 活塞S上升到出水口Q之前,水将被向上拍起B. 活塞S稍高于出水口Q时,水将从出水口流出C. 活塞S稍高于出水口Q时,装置内的水面将下降,水回到下面的水槽中D. 活塞S从出水口Q处继续向上提起,装置内的水面保持与Q等高,不会继续上升三、填空题(共4题;共10分)12.在海拔2021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0米,大气压降低________帕(即1毫米水银柱).如果测得山上的大气压比山下的大气压低5.6厘米水银柱,那么这座山的高大约为________米.13.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实验,利用硬纸片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在瓶内灌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瓶口,压紧后将瓶子倒置,水和纸都不会下落,说明________ .(2)小明做了“会跳卡片”,卡片缚上橡皮筋后会向A面折叠,如图乙所示.将卡片在桌面上压平后松手,发现卡片跳起来了,实验中应将A面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放置.(3)如图丙为小明利用硬纸片做成的机翼模型,实验中当沿图示方向“吹风”时,“机翼”会上升,本实验是探究________ .14.如图为医生在用新型采血装置给病人采血,这种装置中的试管内几乎没有________ ,其内部压强为________ Pa,所以血液会自动从血管流到试管.15.运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标准大气压,待玻璃管中的水银不再下降时,其高度为________mm,将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差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得出标准大气压约为P0=________Pa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6.利用一个纸杯、塑料片、水和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五、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4分)17.小明利用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刻度尺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1)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________(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两项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大气压力F/N 注射器容积V/mL ________ 活塞面积S/cm2大气压强p/Pa7.5 2.5 4 0.625 ________(3)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________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分析】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砝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B、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的拉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故B错误;C、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D、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计算有用力的大小;重点是明确测定大气压的原理.2.【答案】D【解析】【解答】解:A、热水中的塑料袋膨胀,是因为塑料袋内的气体都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当塑料袋内的气体受热时,获得了能量,从而使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快,分子间距离加大,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热气球是利用球内的热空气比球外的冷空气的密度要小,使浮力大于重力而能够上升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所以风吹风车旋转,不是利用大气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故本选项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选D.【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3.【答案】D【解析】【解答】解:A、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故本项不符合题意.B、用滴管移取溶液,要先把滴管橡胶内的空气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进滴管里.故本项不符合题意.C、若茶壶的盖上没有小孔,当壶内的水流出部分后,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压着里面的水不易流出来.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使内外气压相等,水才容易倒出来.故本项不符合题意.D、用力压打气筒的活塞,是人的推力把气充进轮胎中,与大气压无关.故本项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大气压的利用一般都是在某处使气压降低,然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产生了某种效果.4.【答案】B【解析】【解答】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A不符合题意;B、用注射器注射药液,是由于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B符合题意;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牛奶被“压”进口里,C不符合题意;D、挤尽吸盘里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压在墙壁上,D不符合题意。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运动和力 优秀导学案 章节合集(含答案解析)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一、课程实施标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难点: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知识要点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1)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它最终会停下来。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发生现象的观察。
类似的例子请举几个。
(2)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的物体要靠力来维持,撤掉这个力,物体就停止运动。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伽利略认为:运动的物体 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
【答案】不需要摩擦力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演示实验在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收集数据:(2)分析与归纳①此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哪个物理量要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来实现这种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
结论:运动的小车收到的阻力越_____,小车运动在水平面上向前滑动的距离________。
理想化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4节 全章复习

3、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 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 大小 相 等, 方向 相反,并且在 同一直线 上。 4、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 相 对运动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影 响因素: 压力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静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与之 平衡 的力。
例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 的一种方法,下图A、B、C、D分别是用 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 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 衡力作用的是(D)
例4、瓷盘放在桌面上,分析能够平衡的二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瓷盘对桌面的压力和瓷盘所受的重力 B、瓷盘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瓷盘的支持 力 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对瓷盘的支持力 D、瓷盘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瓷盘的支持力
三、达标反馈
1.重50牛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所需的牵引力为_______ 0 。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 则物体( A ) A.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静止 3.下列事例中,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D ) A 正在圆轨道上转圈的过山车 B 减速进站的火车 C 腾空加速上升的火箭 D 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 轿车
义 务 教 育 教 科 书 物理 八年级 下册(人教版)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4节 全章复习
作 者: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 张艳婷 山东省潍坊德润实验中学 孙晓燕
基础知识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 线运动 状态。 研究方法:在大量的 实验事实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推理 而概括出 来的。 2、惯性 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 不变 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惯性 定律。 影响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与物 体的运动状态和存在状态无关。 小结:惯性不是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 保持 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摩擦力同步练习基础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摩擦力同步练习基础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B.移动重物时垫上滚木C.轴承加入滚珠D.鞋底印上花纹2.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A.瓶盖上刻有纹线B.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C.轴承中装有滚珠D.守门员戴上防滑手套3.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力的知识。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B.脚踏板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C.轮胎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D.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珠轴承为了减小摩擦4.弹簧测力计去拉木块,但未拉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小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C.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小于木块对测力计的拉力D.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5.为了改变摩擦力的大小,人们采用了下面一些做法:①自行车车胎表面刻有花纹;①螺丝刀的木柄刻上一排凹槽;①移动笨重的箱子时,在箱底垫上几根铁管;①张紧农用脱粒机上的皮带并涂上皮带蜡。
这些做法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①①B.只有①C.①①①D.①①6.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
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
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A.在转动的部分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D.脚踏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增大摩擦的7.小明和爸爸自驾游,汽车行至多沙山坡时,车轮打滑,不能前行。
爸爸让小明下车,便于爬坡,小明否定了爸爸的提议,邀请路边的行人上车,车果然不再打滑,开上山坡。
绵阳南山双语学校2020年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过关检测试卷(第八 章 摩擦力的综合应用)附答案

四川绵阳市示范初中(绵阳南山双语学校)2020年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过关检测试卷班级姓名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的综合应用1.一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水平拉力为0.5 N,若把拉力增大到0.8 N,仍使木块在该水平面上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1.3 N B.0.8 NC.0.3 N D.0.5 N2.(2019·巴中)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 N的物体在F=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 N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 N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 N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3.(2018·广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A.大于5 N B.等于5 NC.大于乙受到的摩擦力 D.等于乙受到的摩擦力4.(2019·益阳)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根重为G的长直铁棒,使铁棒沿竖直方向静止时,铁棒受到的摩擦力( )A.等于G B.大于GC.方向竖直向下 D.随着手握棒的力增大而增大5.(2019·深圳)如图所示,同一木块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被匀速拉动.甲图中速度为v1,乙图中速度为v2,丙图中木块上叠放一重物,共同速度为v3,且v1<v2<v3,匀速拉动该木块所用的水平拉力分别为F甲、F乙和F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6.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冲上斜面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木块在冲上斜面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发生改变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7.(2019·连云港)如图所示,斜劈A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其上表面水平,物体B放在A上,在A和B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的过程中( )A.A对B无支持力B.A、B之间无摩擦力C.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A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8.(2019·潍坊)如图所示,用水平推力F将质量均为m的木块A、B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FB.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C.木块A受到墙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D.若增大力F,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变大9.(2019·荆州)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3 N,方向水平向左,力F2=5 N,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 0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 N,方向水平向左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5 N,方向水平向左D.B对A的摩擦力为5 N,方向水平向右10.放在地面上的物体重100 N,当用10 N的水平推力推它时,木箱没有动,此时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__ __N;当木箱受到20 N的水平推力时,木箱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作用在木箱上的水平推力是40 N,此时木箱做__ 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11.如图所示,用6 N的力捏住总重为1.5 N的茶碗静止不动,若将手的捏力增大到8 N,手与茶碗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__ 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茶碗总重增加到2 N,茶碗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茶碗之间摩擦力的大小为__ _N.12.如图所示的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线和滑轮连接物体A和B,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当物体B重为2 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N,方向__ __.13.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20 N 的水平推力F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 __N;若将A、B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2=__ __N.14.(2019·桂林)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一物块甲,物块甲上面放一物块乙,在大小为10 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甲、乙物块同时以0.3 m/s的速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甲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 _.如图2所示,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2的作用下,物块甲以0.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__ 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1.15.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动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静止不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 __N,方向__ __(填“水平向右”或“水平向左”).16.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拉物体,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t=1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N;在t=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 __N.17.(2019·枣庄)如图,在拉力F=10 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 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
第三节测量小灯光的电功率
1.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说话时在振动;敲鼓时在振动;风吹树叶哗哗响,在振动。
2.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体、体、体都能传声,真空传声。
3.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类似于水波。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5.声音在水、空气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排列顺序是、、。
6.一次闪电过后约3s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发生处离你约 m.
7.人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距离障碍物至少 m。
8甲在足够长的自来水管(管内有水)一端敲击一次 ,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能听到()
A.一声 B.最多两声 C.三声 D.四声
9.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以( )
A.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
B.看到举枪开始计时
C.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D.看到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10.下列现象中,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
A.讲话发声
B.敲钟发声
C.蝉发声
D.吹竖笛发声
班级:姓名:学号:
第四节电与热
1.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2.声音通过骨、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传导方式叫做。
3.声源到两只耳朵的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效应。
4.蛇,没有耳朵,它总是把头部紧贴在地面,不四处观望,却能知道周围是否有猎物出没。
蛇感知声音的途径是()
A.骨传导 B.空气 C.气味 D.耳传导系统
5.要想使人们在剧场里听到立体声效果()
A.至少要安装一个扬声器
B.至少要安装两个扬声器
C.至少要安装三个扬声器
D.至少要安装四个扬声器
6.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聋了,他用牙咬着一根木棍,让它的另一端顶着钢琴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坚持创作.这说明( )
A.贝多芬有特异功能
B.牙齿是听觉器官
C.贝多芬的鼓膜可能损坏
D.贝多芬的听觉神经可能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