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断面
基于低冲击力开发理念的生态公园的设计探索——以梅州市梅塘湾休闲健身公园为例

基于低冲击力开发理念的生态公园的设计探索——以梅州市梅塘湾休闲健身公园为例摘要:梅州城区处于“山环水抱”的城市格局中,周边围绕着众多的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具有美丽的城市天际线。
由于历史原因,梅城现有的岸线过于生硬,景观性和亲水性较差,而梅塘湾作为梅城仅存的自然生态岸线,景观资源丰富,我们希望基于低冲击力开发理念,对公园的设计方法做一定的探索,来改善梅江一江两岸的整体形象,寻求实现生态、经济和美观趋于平衡的新思路。
关键词:以人为本;慢行系统;乡土景观;湿地景观梅塘湾公园位于机场片区,梅江河畔,规划范围北至梅州大桥,南至客都大桥。
总规划用地面积约25公顷,总长度约4公里。
公园设计充分尊重现状植被及场地特征,并利用现有设施,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低冲击开发”等核心规划策略,打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健身公园。
在公园的设计方法或思路上有几下几点探索:一、公园道路系统设计公园道路系统设计以满足生物保护、经济、美观等方面为基本原则。
根据现状地形特征,公园主要道路为“三线”的慢行系统,即沿滨水步行线、密林绿道线和城市骑行线。
(1)滨水步行线——在满足滨水休闲功能的同时,形成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滨水步行线位于梅江水岸,全长2.8公里,沿线的景观资源丰富,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地带,这里的水生、陆生、两栖类生物品种多样,既是人们观赏、考察的特殊区域,也是人们能体会到最多自然要素的最直接场所,所以在线位的选择是根据梅江河水岸线灵活设计,紧贴现状岸线,对沿线现状保存较好的植被进行避让,局部外挑设置亲水平台,设计标高为常水位标高约75.0,保证滨水活动的景观性和亲水性。
滨水步行线断面设计为4米,满足市民滨水慢步的功能需求,并采用架空栈道设计,保障水、陆生物的生态通道,形成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避免了传统硬质铺装对生态环境的阻隔,实现公园“低冲击、生态”的开发理念。
(2)密林绿道线——在尊重场地现有资源的同时,突显生态和乡土景观特色密林绿道线位于公园中部,全长1.6公里,此区域现状植被较好,种类多样,有成片的杨桃林和龙眼、毛竹、大王椰等乔木,更有一棵160年树龄的古木棉树,树形美观。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城镇绿道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城镇绿道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明确城镇绿道的建设目标和定位。
城镇绿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绿化空间,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清晰的建设目标和定位,明确其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确保城镇绿道的建设能够真正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其次,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设计要求。
在城镇绿道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合理确定绿道的线形、断面和功能布局,确保城镇绿道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绿化、休闲、交通等功能。
再次,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建设工艺和材料选用。
在城镇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合理选择建设材料,确保城镇绿道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
此外,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管理与维护。
城镇绿道建成后,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确保城镇绿道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绿化状态和功能使用状态。
总的来说,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规范城镇绿道的建设、设计、建设工艺和材料选用、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1 规划设计原则.....................................................................................................................................5.2 规划设计成果..................................................................................................................................... 6绿道选线............................................................................................................................................6.1 基本要求.............................................................................................................................................6.2 分类选线.............................................................................................................................................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7.1 绿道游径系统.....................................................................................................................................7.2 绿道绿化.............................................................................................................................................7.3 绿道设施.............................................................................................................................................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附录2村庄道路横断面布置-广州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附件广州市村庄道路规划技术指引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二零一八年六月目录目录 (1)1 总则 (1)2 术语 (2)3、道路系统 (4)3.1一般规定 (4)3.2对外道路系统 (4)3.3村内道路系统 (5)3.4田间道路系统 (5)3.5村庄绿道系统 (6)4、道路等级 (7)5、道路横断面 (9)5.1一般规定 (9)5.2横断面布置 (9)5.3村庄绿道断面布置 (10)6、道路竖向 (12)7、道路交叉口 (13)8、道路附属设施 (14)8.1 道路安全设施 (14)18.2 道路铺装 (15)8.3 道路照明 (15)8.4 管线 (16)8.5 道路绿化 (16)8.6 道路景观 (16)附录1:参考规范 (18)附录2:村庄道路横断面布置 (19)21总则1.0.1为适应广州市村庄地区道路规划和建设的需要,统一规范广州市村庄道路规划中的主要技术指标,提高村庄道路规划水平,服务村庄规划的编制,以国家、省等行业相关标准规划为依据(详见附录)制定本技术指引。
1.0.2本技术指引适用于广州市农村地区的村庄道路专业规划编制。
1.0.3村庄道路规划应与广州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及交通等其它专项规划协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交通环境,建立功能齐全的道路网结构,促进村庄可持续发展。
1.0.4村庄道路规划应衔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的交通运输用地分类,侧重安排在国家公路网络体系之外,以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为主要用途,宽度≤8m的农村道路,避免占用基本农田。
1.0.5村庄道路规划应符合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6技术指引中“应”表示强制性内容,“宜”表示指导性内容。
12术语2.0.1村庄地区远郊的独立村庄,位于城镇建成区外围,以农业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地区。
2.0.2村干路与公路、市政路连接的道路,解决一个或者多个村庄的对外交通。
宣城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8.29终稿22

樟树 勒杜鹃 苏铁 设计绿道画标线平面图
设计绿道断面图
设计绿道的具体要求: 设计手法: 方案设计绿道线路以现状非机动车道为基础,改造尽量尊重现有道路环境,仅在城市非机动车道上画绿道标识线。 绿道设计宽度:2.5米。 绿道路面材质:路面采用画绿道标识线; 绿化指引:保留绿道两侧现有行道树及其他绿化植物,在靠近人行道一侧可以进行一些绿化布置。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09
宣城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1.2.项目设计依据
(1).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2012-2020)》; (3).《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2012-2020)》; (4).《安徽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2012);
(5).《安徽皖南区域绿道规划(2013-2020)》;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09
宣城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三、方案设计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09
宣城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定位
规划将宣城市绿道水阳江大道段
定位为: 城市生活的绿色休闲观光长廊, 以休闲为主导兼具通勤功能的混合型 绿道。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09
宣城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宣城市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年09月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09
宣城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目 录
一、项目背景概况 二、综合现状分析 三、方案设计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09
宣城绿道水阳江大道段方案设计
一、项目背景概况
宣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09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绿道与自行车道建设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绿道与自行车道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一直是各地政府和城市规划师们关注的焦点。
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环保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加,绿道与自行车道的建设已逐渐成为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绿道是指沿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或次次干道两侧布置的、沿道路线性延伸、连通城市多个公园、广场、绿地等景观节点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它既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又能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中的绿道建设主要包括绿道路线规划、绿道道路断面的设计、绿道景观植物的选择以及绿道的维护等方面。
首先,绿道路线规划是绿道建设的起点。
它要考虑到城市规划、道路规划、景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般来说,主干道、次干道和次次干道上的绿道最容易实施,因为这些道路通常宽度较大,容易找到适宜的空间布局。
而对于狭窄道路,可以采取将行车道与绿道进行分离的设计,通过合理划定绿道范围来保证绿道的功能完整性。
其次,绿道道路断面的设计也是绿道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绿道的可行性与道路宽度、施工条件以及地形地势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绿道道路断面应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绿化带。
步行道一般宽度为3-4米,自行车道宽度为2-3米。
在绿道两侧设置绿化带,可以增加道路美观度,吸收噪音和尾气,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空气质量。
此外,绿道景观植物的选择与绿道的美观和气候适应性息息相关。
在绿道建设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种类。
同时,还应注重植物的生长周期和根系扩展性,以免对道路路基构成危害。
可以选择具有观赏性、花期持久、四季常绿的植物,增加绿道的美观度和游憩性。
最后,绿道的维护是保证绿道功能持久化的关键。
维护工作包括绿道路面的清洁、绿化带的修剪和植物的定期养护等。
绿道应设立相应的维护管理机构,负责对绿道内的绿化景观、道路设施进行巡查和维护,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保持绿道的整洁和安全。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布日期】2014.02.27•【字号】京绿城发[2014]4号•【施行日期】2014.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京绿城发〔2014〕4号)各区、县园林绿化局: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园林绿化局、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北京市市级绿道建设工作的意见》(京发改〔2014〕113号)的要求,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和《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此规范开展你区(县)绿道规划设计工作。
附件:1.《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2.《北京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4年2月27日附件1: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指导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14年3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要求,规范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北京市绿道建设实施有效指导和规划控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特制订本指导书。
第二条本指导书适用于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编制北京市区县绿道体系规划,除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之外,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四条《区县绿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由区县政府组织进行,规划成果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园林绿化局进行审查,最终报区县政府审批。
第五条承担编制任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必须具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甲级或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
第二章绿道及其分级第六条绿道是一种串联各类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适用于步行、骑行等慢行休闲方式的线性绿色空间,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展示、健康休闲、沟通城乡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