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基础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点

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点
1.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让法律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呀!比如说,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人犯了罪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这社会不就乱套了?就像没有阳光的地方会黑暗阴冷一样。
2. 咱要明白,全面依法治国能保障咱老百姓的权利呢!你想想,要是没有法律规定,你的财产说不定啥时候就被人随便拿走啦,这多可怕呀?那岂不是我们的生活都没了保障!
3. 全面依法治国让社会变得有秩序哦!就好比一场混乱的聚会,有了规则和秩序才能玩得开心,不然不就成了一团糟。
要是没有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那社会不就乱哄哄的了!
4. 你知道吗,全面依法治国能促进经济发展哇!这就如同顺畅的交通能让车辆快速行驶一样,如果没有好的法治环境,企业怎么安心发展呢?
5. 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呀!要是有人仗着权势欺负弱小,却没有法律来制裁,那还谈什么公平呢?这不就是给好人撑腰吗!
6. 全面依法治国让国家稳定强大呢!可以想象一下没有法治的国家会是什么样,肯定到处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吧,就像没有坚固框架的房子随时会倒塌。
7. 全面依法治国真的超级重要呀!它就像我们生活的基石,没有它,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都会摇摇欲坠呀!所以呀,我们一定要全力支持全面依法治国!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全面依法治国是必须坚决推进的,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必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2019考研政治思修高频考点必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
基本要求包括:①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循;②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原则,立改废释并举,实现从粗放立法向精细立法转变,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③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点。
重点内容包括:①健全宪法实施制度;②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③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④着力培育公民和社会组织自觉守法的意识。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指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建立的有效的法治化权利监督网络。
它以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等为主要任务,是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重点内容包括:①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②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③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④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合力,推进法治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⑤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托。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政治和组织保障,人才和物质条件保障、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保障等。
重点内容包括:①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②加强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③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的守法社会氛围。
中国领导全面依法治国考研知识点归纳

中国领导全面依法治国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确定的我国发展新形势下的重大战略举措。
这一重要理念对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中国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 全面依法治国的概念:全面依法治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法治方式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大目标。
2.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全民守法、公正司法、司法公信。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1. 规范国家行为:全面依法治国能够规范国家行为,保证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2. 保障公民权利:全面依法治国能够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利。
3. 提高社会公正:全面依法治国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4. 增强国家软实力:全面依法治国能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三、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和机制1. 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包括宪法体系、行政法制体系、刑事法制体系、经济法制体系、社会法制体系等。
2. 法治政府建设: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建设法治政府,健全政府运行机制,加强政府自身的法治能力和法治素养。
3. 司法体制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4. 公民素质提升: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素质。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阶段和路径1. 初级阶段:全面依法治国的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宪法为核心,通过建立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方式,逐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
2. 高级阶段:全面依法治国的高级阶段是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冲刺背诵考点总结【精品】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冲刺背诵考点总结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
“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
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保障;香港、澳门依照基本法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必须充分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
必须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回归完成了香港、澳门宪制秩序的巨大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好中央依法行使权力和特别行政区履行主体责任。
这是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一国两制”的成功经验,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
必须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香港、澳门的立身之本,也是保持香港、澳门国际地位和解决香港、澳门各种问题的金钥匙。
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拓宽港澳发展的路径和渠道。
必须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要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
要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使爱国爱港爱澳光荣传统薪火相传,使“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推进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考研政治考点解析:依法治国

考研政治考点解析: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相信各位考生在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都讲述过。
同样,在考研政治中“依法治国”也是重要的考点,下面老师就带各位考生来一起学习一下。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点:主体: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客体: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所依之法:宪法、法律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三、依法治国的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
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6.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四、依法治国的时政热点今年10月召开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聚焦“依法治国”。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会中,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还是党史上第一次。
十八大至今,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路,“依法治国”贯穿其中。
无论是改革还是反腐,都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从司法实践方面来看,习近平要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
最近一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专家认为,四中全会从党的角度强调法治建设,非常有必要,怎么样贯彻实施宪法,怎样完善立法,如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如何推进司法改革,党如何在法律框架下依法执政,推进依法治国,绕不开这些话题。
五、真题大放送【2014年考研政治选择第13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的依法治国纲要考研知识点归纳

的依法治国纲要考研知识点归纳依法治国纲要考研知识点归纳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考研中,作为政治学科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作为一个知识点经常被提及。
本文将针对依法治国纲要考研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重要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是指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进行管理和调控的一种治理方式。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涵:1.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是指国家各项事务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管理和决策,政府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规范。
国家的决策和行为必须遵循法律规定,不得超越法律的界限。
2. 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保障,它通过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治理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化程序。
3. 法治是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保障法治是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保障,它通过制定各种法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4. 法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法治是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它通过法律规定和监督,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维护经济的正常秩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依法治国的原则和途径依法治国的实践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途径。
在考研中,以下几个知识点是需要重点掌握的: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其他法律的法源。
依法治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保障宪法的实施。
2.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要求,重要内容是政府行为必须在法律的规定范围内进行,政府行为必须合法、公正、透明,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3. 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它包括建设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的内容。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保障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理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实践。
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资料-第一章-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单选题笔记1个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个完整: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界定。
1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个第一次: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多选题笔记2大必然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个组成部分: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大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
3大历史意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4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大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三)笔记重点4个全面去年第一次写入考试大纲,就考察了马原的材料分析题,所以今年5大发展理念一定是最火热的重点,也是新大纲今年9月份要加进去的核心内容,同学们圈出重点,暑期阶段老师在详细分解这些笔记如何命题,敬请期待。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1.宪法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和总纲。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法律的源头和准则,是保障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
宪法确立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职权和责任。
2.法律的作用和地位:法律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工具和基础。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征,是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各级政府和公民都要依法行事,使法治成为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基本方式。
3.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做到一切行为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法治方式是指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包括建立健全法治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法治意识等。
4.构建法治型政府:构建法治型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法治型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权力制约和公正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治型政府要健全法治机制,建立合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加强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
5.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要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依法执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宣传教育要深入基层,全面覆盖各个群体,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了解和尊重。
6.建设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和方向,要加强法治领域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工作。
建设法治社会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治环境建设,提高法治水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7.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
要加强法治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8.依法惩治腐败和保障人权:全面依法治国要加强反腐败工作,依法惩治腐败行为,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加强监察体制。
全面依法治国还要保障人权,加强司法保护,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毛中特基础知识点: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依法治国也是“四个全面”的重要保障。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年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年,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
.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同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1 / 2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其次是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最后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