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精选》

合集下载

《庄子》名言精选

《庄子》名言精选

庄子名言精选【1】:浮生若梦。

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庄子《如梦之梦》【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庄子·大宗师》【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咰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8】: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庄子》【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1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1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庄子·天道》【12】: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庄周【1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14】: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庄周【1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逍遥游》【1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18】: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庄周【19】: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庄子《庚桑楚》【20】: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周《庄子》【2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周《庄子·知北游》【22】: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庄子《庄子。

盗跖》【23】: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24】: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周《庄子》【2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高考作文素材庄子【精选】

高考作文素材庄子【精选】

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一)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请循其本。

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

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秋水》 鸱得腐鼠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

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

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

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

精选《庄子》读后感1000字

精选《庄子》读后感1000字

《庄子》读后感1近日来,看了《庄子》的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和获得绝对幸福的方法,深有感触。

下面根据这两点,谈谈我对幸福的理解:一、获得相对幸福的方法庄子第一题为《逍遥游》,《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

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

大鸟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

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们都同样地幸福。

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其自然能力也各不相同。

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在它们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它们都是同等地幸福。

幸福生命是美丽的,活着便是幸福的。

病痛中,健康是幸福;黑暗中,光明是幸福;寒冷中,温暖是幸福;分离时,团聚是幸福;伤心时,有一个可靠的让你流泪的肩膀是幸福;失意时,有一双紧紧的拉你的手是幸福。

这是人生的精华。

我觉得,简简单单就是幸福,不求轰轰烈烈,只愿真真切切。

和爱人分居四年了,每当一家三口在一起时,我就会觉得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别人眼里的风景。

我看过许多关于重病房里躺着很多靠药物、导管和呼吸机在维持生命的病人,他们时刻都在与死神博斗着。

他们困难的每一次心跳、每一声呼吸都凝聚了对生活无限的向往,他们渴望活下去,健康地活下去!实现这个愿望,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

我们有健康的四肢,灵活的头脑,可以在宽敞的图书馆阅读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的奔跑,可是幸福是什么滋味,我们总抱怨感受不到。

什么才是幸福呢? 饿了,一顿美食就是幸福;渴了,一杯白开水就是幸福; 累了,一张沙发就是幸福……其实,触手可及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让我们时时抱着“知足者常乐”的心态吧,你会发现,只要用心体会,梦里的幸福,一点也不遥远。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

这是三位前辈对人生的感悟,他们生活的年代参杂了太多的环境因素,也造就了迥异的生活态度。

我们追求的却是平凡的幸福,让我们对生活的事事非非“宠辱不惊,看窗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外云卷云舒”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惊喜与意外了,抱有一颗平常心,生命的疆域会拓展的更宽。

庄子(全集pdf)精选全文

庄子(全集pdf)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庄子(全集pdf)庄子内篇卷一上第一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这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习古堂国学网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广大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庄子》精选——哪句话会成为你的座右铭)

《庄子》精选——哪句话会成为你的座右铭)

《庄子》精选——哪句话会成为你的座右铭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

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

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

在人生道理上,听取他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准则去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做随风摇摆的人。

5.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的嗜好欲望太多的话,他的本性智慧就会被遮蔽。

当人沉醉于财色名食睡等享受时,个人的判断力就会受影响,甚至失去智慧的心。

6.绝迹易,无行地难。

不走路当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如果一个人又要走路又不留下痕迹,这就很难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后果,这便是“因果”了。

7.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知道自己的困难处境无法改变,而安于这种处境,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

生活工作中必然会碰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平静地接受现实,这便是生活中的智慧了。

8.以众小不胜为大盛。

在一些小问题上,不与世俗之人争胜负,而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真的胜利。

为一点人间利益你争我夺,是智者所不愿意做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到更高远的目标,就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9.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因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人,必然会因为遇到困难、灾祸而互相抛弃。

以名利为出发点的友谊,会因利益关系的结束而结束,真正的友情,来自相同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以义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样甘甜。

《庄子》名言精选

《庄子》名言精选

庄子名言精选【1】:浮生若梦。

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庄子《如梦之梦》【2】: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庄子·大宗师》【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7】: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咰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庄子·内篇·大宗师》【8】: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庄子》【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10】: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1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庄子·天道》【12】: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庄周【1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14】: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庄周【1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1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逍遥游》【1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知北游》【18】: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庄周【19】: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庄子《庚桑楚》【20】: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周《庄子》【2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周《庄子·知北游》【22】: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庄子《庄子。

盗跖》【23】: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24】: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周《庄子》【25】: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 --庄子《庄子·马蹄》【26】: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庄子的寓言故事 (精选)

庄子的寓言故事 (精选)

庄子的寓言故事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

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3.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精选》一、言理篇辩证将为胠(读区)箧(读妾)探囊发匮(读贵)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读腾),固扃(读炯阴平)鐍(读决),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

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庄子•胠箧》)原文大意:为了防备撬条子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盗贼,就必定要捆紧绳索,锁好锁坏,这是世俗所说的聪明。

然而大的盗贼到来,就会背着柜子、提着箱子、担着口袋而去,只怕捆得不结实锁得不牢。

那么以前的聪明不就是为大盗积蓄财物吗?点评:捆紧锁牢是好事,却方便了盗贼。

我们看问题、处理问题,一定在全面考虑,才能防备不测。

事理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

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凡溢之类妄,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

故法言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庄子·人间世》)原文大意:传达使对立的双方都喜欢或恼怒的话语,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

要使双方高兴一定会有许多夸大了好处的话语,使双方发怒一定会有许多夸大了坏处的话语。

凡是夸大都类似虚妄,虚妄就会没人相信,没有人相信就会给传达话语的人带来灾殃。

所以古语说:“要传达真实的情况,不要传达夸大的话语,这样才差不多能保全自己。

”点评:庄子说这番话的目的在于保全自己,但对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诸方面的问题,还是有启发的: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事。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

(《庄子·天地》)原文大意: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个人糊涂不辩方向,所要去的地方犹且能够达到,这是因为糊涂不辩方向的人少;两个人糊涂不辩方向就会劳而不功难于到达,这是因为糊涂不辩方向听人比明白人更多。

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深其耕而熟耬之,其禾繁以滋。

(《庄子·则阳》)[原文大意]马马虎虎地耕种,秋天就会在收获时得到不好的回报;粗心大意地锄草,秋天收获时也会得到同样的回报……深耕细锄,庄稼就会长得繁荣茂盛。

明察汝不知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庄子·人间世》)[原文大意] 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它奋力举举臂想要阻挡滚动的车轮,这是它缺乏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根本做不到,反而自恃臂胀力大而自我夸耀。

一定要引以为戒,警惕不要发生这样的事。

夸耀自己的长处去冒犯别人,就和这个螳螂的所作所为接近了。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庄子·天地》)[原文大意] 知道自己是愚蠢的人,不是最愚蠢的;知道自己是困惑糊涂的人,不是最糊涂的。

最困惑糊涂的人,终生也不会觉悟;最愚蠢的人,终生冥顽不通。

谋略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读户)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读消)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读剖上声)之。

”庄子曰:“夫予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原文大意]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粒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得下五石的东西。

用它装水浆一类的东西时,它自身不够结实,以至不能拿起来。

剖开它做成舀水的瓢,又太过平浅,盛不了多少水。

这个葫芦不是不够大,而是实在没有用处,我就把它砸碎了。

”庄子说:“您老先生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呀!”[点评]惠施本来用大瓠的毫无用处来嘲讽庄子的理论也是这样大而无用的。

庄子却反唇相讥,指责惠施“拙于用大”。

我们抛开这个故事的原意,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即做事时一定要开拓思路,不要使自己的思想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中。

这样才有可能扬长避短,独辟蹊径,更好地利用各种事物。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读肾)盛溺。

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庄子·人间世》)[原文大意] 有一个爱马的人,用竹筐去装马粪,用大的贝壳去接马尿。

恰好有蚊虻叮咬马,爱马的人突然用手去拍打,马因受惊就会咬断口勒、毁损笼头、弄碎肚带。

这个人在主观上是非常爱马,实质上却使马受到损害,人们在对待这类的事情时能不小心吗?点评:人是爱马的,马也是驯服的,但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

由此可知,违逆事物的规律,一定会遭遇挫折和损害。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

(《庄子·骈拇》)[原文大意] 野鸭的腿虽然短,给它连接上一段就会使它忧愁;仙鹤的腿虽然长,给它切断一段就会使它悲苦。

所以本来是长的是不能切断的,本来是短的是不必接长的,这都是没有必要抛弃和忧虑的。

点评:庄子的本意是用这个比喻说明“不失性命之情”、固守本性才算“至正”的道理。

我们却从中得知做事要顺应客观规律的道理。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筴(读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庄子·骈拇》)[原文大意]臧和谷两个人在一起放羊,结果都把羊放丢了。

问臧放羊时干什幺去了,他说在拿着简策读书;问谷放羊时干什幺去了,他说在玩掷骰子的游戏。

两人干的事情是截然不同的,可在丢失羊上完全一样啊。

点评:庄子用这则寓言意在说明为财利、名节、仁义而死的人,尽管有小人、君子之别,但在残生伤性上是相同的,从而宣扬自己“不失其性命之情”才算符合正道的主张。

我们却从中知道,不管什么原因,只要玩忽职守造成的损失,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读酌)轮于堂下。

释椎(读垂)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庄子•天道》)原文大意:齐桓公在厅堂上专心读书的时候,一个叫扁的车轮工匠正在厅堂下打制车轮。

干着干着,这个工匠放下手中椎、凿等工具,走上厅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问一下,您读的是什么书,上面说了些什么?”齐桓公自信地说:“这上边全是圣人的话。

”工匠紧跟着又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圣人早已经死去了。

”工匠这才慢慢说出自己要说的话:“看来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听完发怒地说:“我读圣人的书,你一个工匠怎能说三道四呢?说得有点儿道理我就饶恕你,说不出道理我就杀了你。

”这个工匠不慌不忙地说:“我不过是从自己做的事情来看这个问题。

砍削车轮的时候,榫头做得太小就会松滑不牢固,榫头做得太大就会涩滞插不进云浮,只有做得大小松紧适宜才行,我心里怎样想,手就会怎样干,这种事情很难用口说清楚,其中的规律诀窍只存在”做“的过程中。

我都不能将其中的奥妙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接受它,因此,尽管我七十岁的年纪,还得为造车轮而受苦受累。

古时候的人,连同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道理一起死掉了,这样看起来,您读的也只能是古人留下来的糟粕。

”点评:庄子用这则寓言说明,凡是存留下来的文化知识都是糟粕,从而达到他否认文化,否认知识的目的。

我们却从中了解到实践的重要,在一定情况下,实践的意义超越了读书。

另外,也可知道,得心应手境界的实现,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努力。

]西施病心而颦(读贫)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原文大意]春秋时,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绝代佳人,她心口疼时,常难受得皱起眉头,这种样子被左邻右舍的乡亲们看到了。

邻居中有一个容貌丑陋的女人,看到西施俊俏的脸上略带愁容觉得很美,回去后,就在众人面前学着西施的样子,按着胸口皱着眉头。

大家看到这种怪模样,富有的领导急忙紧闭大门不肯出来,贫穷的邻居只好携妻带子远远跑开。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为什么才美,才惹出了这么一场风波。

点评:“丑妇效颦”、“东施效颦”匠成语就源于这个寓言故事。

它说明不做具体分析,只知一味模仿,往往会事与愿违,弄巧成拙。

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庄子·秋水》)[原文大意]燕国寿陵有一个少年,他听说越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优美,就跑到那里去学走路。

结果,邯郸人走路的方法没有学到,又忘了自己原来是怎样走路的,最后只好狼狈不堪地爬着加到燕国去。

点评:“邯郸学步”的成语即源于此。

这个少年舍本逐末,只为外表姿态的优美就放弃了怎样走路的基本步法,才落得这样的下场。

它告诫人们切不可为了捡拾芝麻,而丢掉了西瓜。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在坚持自己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读讶)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读峦),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已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原文大意] 从前,一只高八尺的海鸟栖息在鲁国都城的郊外,它的名称叫爱居。

鲁侯把它看作神鸟,以隆重的仪式把它迎进鲁庙,还给它摆设了盛大的宴席,又奏起《九韶》的乐曲来助兴佐欢,献上只有大祭时才用的牛、羊、猪俱全的供品作为饭食。

这只鸟面对这样的场面,它头晕眼花忧愁悲伤,连一小块的肉都不敢吃,也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这只鸟死了。

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喂养它啊!点评:庄子借鲁侯养鸟的故事,是要告诫人们,人和万物各有其自然之性,只有任其自然才能使人与万物各自获得幸福。

我们也可从中获知,做事要看对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只能导致挫折和失败。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读仲)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返。

公曰:“予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达生》)[原文大意] 东野稷凭着高超的驾车技术进见鲁庄公,当即表演给鲁庄公看,车子无论前进或后退,走得都像墨线画过那样笔直,无论向左转还是向右转,走得都像圆规画的圆一样。

鲁庄公认为没有任何人能超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在一道车辙的痕迹上兜一百圈给自己看。

颜阖看到了这种情形,就入见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立刻就会搞乱自己的步伐,不能沿着一种路线跑下去。

”鲁庄公假装没听见而不理睬颜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