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白茶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合集下载

2016年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茶叶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9月目录一、行业监管体系与政策法规 (4)1、行业监管体制与主管部门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4)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5)三、行业现状 (6)1、行业概述 (6)2、行业规模 (7)(1)在茶园种植方面 (7)(2)茶叶产量方面 (8)(3)茶叶销量方面 (10)四、行业发展趋势 (11)1、产业逐渐实现一体化、规模化 (11)2、产业链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11)3、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12)4、主流消费市场转变,大众化茶叶市场广阔 (12)5、流通渠道多元化 (12)6、市场经营品牌化 (13)五、行业发展前景 (13)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扶持 (13)2、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 (13)3、茶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健康结合的食品将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14)4、电子商务渠道崛起拓展了茶叶行业的销售渠道 (14)5、原料供给较充足 (14)六、行业壁垒 (15)1、资金门槛 (15)2、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要求 (15)3、品牌制约 (15)4、地理标志产品政策限制 (16)七、行业风险特征 (16)1、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风险 (16)2、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整体竞争力不强 (17)3、假冒伪劣产品的不良影响 (17)4、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 (17)一、行业监管体系与政策法规1、行业监管体制与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含茶树在内的经济林等森林资源的管理;研究提出林业发展的经济调节意见;监督国有林业资产;审批重点林业建设项目;指导各类商品林和风景林的培育。

农业部负责茶叶种植业的行业管理;拟订茶叶种植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茶叶种植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标准化生产;拟订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组织监测发布植物疫情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我国精制茶生产加工的主管部门。

2016年茶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6年茶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6年茶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前言在第一篇茶叶专题深度报告《国信证券-食品新品类深度研究系列之一:烹罢还知何处去,清风送我到蓬莱一茶叶产业专题研究-150716》中,我们已经对茶叶行业进行了详细梳理。

在此,我们对一些信息进行更新,并重点讨论行业本质、最新趋势变化等。

投资摘要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受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整体消费环境影响,茶叶行业经历结构性调整,行业增速自 2012 年出现开始放缓。

随着大众茶叶消费崛起,行业将开启新发展。

这种新发展,是一种健康的良性循环发展,茶叶价值被深度挖掘,消费者更加追求品牌、品质对自身的满足,有望在国内催生几家大型品牌茶企。

2015 年 1-10 月精制茶行业收入增速为 12.5%,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同时,茶叶价格还处低位,有望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们对行业的一些思考如下:1)行业本质:愉悦、健康与情感载体的有机结合茶叶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认为其本质在于三方面的价值:愉悦价值、健康价值、情感载体。

其中,愉悦价值和健康价值是茶所能直接展现出来的,而情感载体则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对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满足,这三者有机结合形成茶独特的价值体系。

2)行业趋势分析:内外环境改变带来发展新气象在集中化提升的过程中,茶叶行业所处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气象:大量茶叶行业外企业介入其中,带来营销与管理的提升以及更多衍生品; 供给模式上,电商的快速发展以使其成为本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面临其许多特有问题的同时,艺福堂等一批茶叶电商企业正脱颖而出;技术创新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保证茶叶口感稳定,以及降低饮茶成本成为茶企制胜关键;茶叶行业资本化率正快速提升,目前 A 股及新三板市场已经诞生 11 家企业,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3)投资建议:资本化率快速提升蕴含巨大投资机会,应重点关注虽然茶业行业资本化率十分低,而且仅有的几家上市公司规模十分小。

但是,这种资本化率提升速度正加快,我们建议重点关注。

2016年茶叶市场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茶叶市场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7月目录第一篇:茶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81、茶叶消费者结构升级82、茶叶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9第二篇:2015年茶叶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91、茶叶行业业发展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92、推进茶叶质量认证,提高茶叶质量103、调整茶叶产品结构,推出茶叶市场消费需求10第三篇:茶产业向深加工转型茶叶加工行业前景10第四篇:中国茶叶通过深加工转型茶叶种植加工规模化11第五篇:茶叶行业现状分析市场竞争激烈面临转型11第六篇:中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洞察12第七篇:茶叶行业现状分析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2第八篇:南京市某茶叶公司应对互联网挑战专项策略咨询报告案例13一、项目名称13二、项目背景14三、专项咨询报告内容14第一章茶叶行业前景市场分析1411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14 12茶叶市场规模分析1413茶叶盈利情况分析1414茶叶市场竞争分析1415茶叶进入壁垒分析14第二章茶叶项目建设场址分析1421茶叶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臵现状14 22项目建设地地理位臵1423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1424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1425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5 26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15第三章茶叶电商行业未来前景1531茶叶电商发展现状分析1532茶叶电商交易规模分析1533茶叶电商占网络零售比重1534茶叶电商行业市场格局分析1535茶叶电商行业竞争者类型1536茶叶电商行业市场占有率1537茶叶电商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538茶叶电商企业总体营收情况1539茶叶电商行业盈利模式分析15第四章茶叶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前景15 41茶叶电商行业市场空间测算1542 20152-020年茶叶电商规模预测1543 2015-2020年茶叶电商趋势前景15第五章茶叶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15 51茶叶项目投资预算1552茶叶项目融资方案1553项目资本金筹措1554项目债务资金筹措1555项目融资方案分析16第六章前景对茶叶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1661费用估算基础数据1662年总成本费用估算1663年经营成本估算166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665利润总额及分配1666现金流量分析1667投资效益分析16第九篇:南京市某茶叶公司应对互联网挑战专项策略咨询报告案例16一、项目名称16二、项目背景16三专项咨询报告内容17第一章茶叶行业前景市场分析171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17 12茶叶市场规模分析1713茶叶盈利情况分析1714 茶叶市场竞争分析1715 茶叶进入壁垒分析17第二章茶叶项目建设场址分析1721茶叶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臵现状17 22项目建设地地理位臵1723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1724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1725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17 26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17第三章茶叶电商行业未来前景1731茶叶电商发展现状分析1732茶叶电商交易规模分析1733茶叶电商占网络零售比重1734茶叶电商行业市场格局分析1735茶叶电商行业竞争者类型1836茶叶电商行业市场占有率1837茶叶电商行业盈利能力分析1838茶叶电商企业总体营收情况1839茶叶电商行业盈利模式分析18第四章茶叶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前景1841 茶叶电商行业市场空间测算1842 20152020年茶叶电商规模预测1843 20152020年茶叶电商趋势前景18第五章茶叶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18 51 茶叶项目投资预算1852茶叶项目融资方案1853 项目资本金筹措1854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1855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18第六章前景对茶叶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1861 费用估算基础数据1862年总成本费用估算1863年经营成本估算186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865利润总额及分配1866现金流量分析1967投资效益分析19第十篇:互联网对中国茶叶行业的机遇挑战21第十一篇:20142015全国茶叶生产价格指数季度统计23 第十二篇:2015年57月内罗毕茶叶拍卖价格(高中)统计25 第十三篇:2015年16月我国茶叶CPI当月指数统计27第十七篇:去年美国进口129166吨茶叶咖啡消费量减少29 第十八篇:天价茶重走亲民路线茶叶产业现状分析32第一篇:茶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

2016年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茶叶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茶叶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10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管理体制 (4)2、行业主要法规及政策标准 (4)二、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5)三、行业发展现状 (6)1、全球 (6)2、中国 (9)四、行业发展趋势 (11)1、“互联网+”成为时代发展的新潮流 (11)2、品牌重要性逐渐凸显 (12)3、规模生产和科技创新成为发展趋势 (12)4、茶叶消费趋于多元化 (13)五、行业风险特征 (13)1、经济波动风险 (13)2、产品安全质量风险 (14)3、市场竞争风险 (14)4、市场仿制风险 (14)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5)1、有利因素 (15)(1)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15)(2)电子商务成为茶业批发销售的发展新趋势 (15)(3)茶叶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15)2、不利因素 (16)(1)我国茶企数量多,龙头企业少 (16)(2)资源过度分散将会直接造成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的浪费 (16)(3)利用科技能够大大提高茶叶生产与加工的效率,降低成本 (16)(4)行业混乱,无序竞争 (16)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17)1、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17)2、福鼎白茶股份有限公司 (17)3、湖南黑美人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17)4、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 (18)一、行业管理1、行业管理体制行业监管部门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单位。

行业自律协会包括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各级茶协会等等。

2、行业主要法规及政策标准。

2016年茶叶行业简析

2016年茶叶行业简析

2016年茶叶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8月目录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4)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4)1、上游行业 (4)2、下游行业 (5)三、行业壁垒 (5)1、原材料壁垒 (5)2、人才壁垒 (5)3、品牌壁垒 (6)四、行业监管 (6)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系 (6)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7)(1)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7)(2)国务院《“十三五”规划纲要》 (8)(3)农业部《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 (8)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9)1、有利因素 (9)(1)政策的大力支持 (9)(2)配套设施、相关行业不断进步 (10)(3)公众消费、养生意识增强 (10)2、不利因素 (11)(1)行业集中度低 (11)(2)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 (11)(3)专业性强,难以快速规模化推广 (11)六、行业市场规模 (12)1、茶叶市场发展迅速 (12)2、精制茶加工市场空间广阔 (13)一、行业所处生命周期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理念和要求越来越重视,精制茶产品既可以迎合快节奏生活的习惯,同时还具备养生保健功效,在市场上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质量,消费结构会更加合理,未来茶叶市场还将继续扩大。

本行业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

具体来说,我国茶叶市场相比其他同文化背景的地区还相对滞后。

我国茶叶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增长率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但细分行业之间竞争并不充分,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仍然没有拥有强大竞争实力的综合性寡头企业出现,对拥有核心技术和雄厚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说现阶段机遇大于挑战。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上游行业精制茶加工行业上游为茶叶种植行业。

分析报告2016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分析报告2016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分析报告2016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在此基础上,《2016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结合时事热点,剖析行业动态,深入探讨行业发展要素,研判发展方向,汇集各方专家学者的知见,为行业提供权威、有效、契合实际的声音。

《发展报告》在整体策划上进行了五点创新:首先是以“一二三产业”进行划分,使整部报告布局更加清晰;二是根据时事热点,推出“供给侧改革下的茶产业发展思考”、“茶旅游业发展报告”和“茶业交易所发展报告”,进一步增强可读性;三是首推“茶业高等教育发展报告”、“职业技术培训发展报告”等文化产业报告,并辅以“茶馆业”报告等最新调研结果,使报告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四是调整数据的发布节点,整合各方数据,使报告中的数据更连贯、更完整、更成体系;五是在原有创作队伍的基础上,邀约了更多单位及专家参与,力求使报告更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

热词1、茶产业供给侧改革继“新常态”之后,“供给侧”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热词。

“供给侧”改革强调的不是对需求侧的偏废,而是在于通过重点关注供给侧,以达到释放新需求和创造新供给的目的。

具体到茶行业的相关思考,我们重点在于通过准确认识“供给侧改革”这一宏观经济政策主张出台的背景、具体的含义和思路,把握其背后的基本逻辑,从而结合行业的具体情况与问题进行思考,进而探求可资借鉴和行动之处……热词2、茶叶电商阿里平台上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其中从农村卖家数与农产品卖家数上看,至2015年底,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

其中在阿里零售平台(包括淘宝、天猫、聚划算等)上农产品卖家为88.71万个,在阿里批发平台(包括1688、B2B等)上,阿里巴巴诚信通账号约为2.06万个。

茶叶电子商务的交易情况:2015年各类茶叶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共完成88.14亿元的交易额,同比增27.39%。

从茶叶销售的地域分布来看……茶叶是众多农产品中的一类,其发展离不开农产品的电商的大背景。

热词3、茶旅游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趋向于追求旅游休闲来享受生活。

2016年白茶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6年白茶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1、行业监管体系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5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51、我国茶叶种类 62、我国茶叶种植面积 63、我国茶叶产量74、我国茶叶内销量95、我国茶叶出口量106、小结11三、我国茶业行业发展前景111、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112、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日益重视113、生产方式将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124、电商渠道将受到品牌企业重视125、茶叶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12四、我国白茶行业发展概况12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132、产量较小,增长空间较大133、白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134、白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13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41、有利因素14(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扶持14(2)产地政府对白茶的大力推广14(3)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152、不利因素15(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低15 (2)深加工技术仍较为薄弱15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行业监管体系国家林业局是主管林业工作的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含茶树在内的经济林等森林资源的管理,研究提出林业发展的经济调节意见,监督国有林业资产,审批重点林业建设项目,指导各类商品林和风景林的培育。

国家农业部是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茶业种植业的行业管理,拟定茶叶种植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茶叶种植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标准化生产;拟订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组织监测发布植物疫情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繁育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在全球茶叶市场与贸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白茶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

白茶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

白茶现状与前景分析报告引言白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白茶产业正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白茶市场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为白茶行业的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1. 白茶市场现状分析1.1 白茶品牌的多样性目前,中国的白茶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品牌。

其中,以福建省为主产区的白茶最为著名,如“白牡丹”、“寿眉”等。

同时,浙江、江西等地也有自己的白茶品牌。

市场上的白茶品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品质、口感等方面的需求。

1.2 白茶市场规模的扩大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度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增强,白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国内市场上,白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中国白茶也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

1.3 白茶产品创新近年来,白茶行业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推出新品种和新口味的白茶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例如,将白茶与其他食材结合,推出白茶饼干、白茶巧克力等休闲食品。

这种创新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丰富了白茶行业的产品线。

2. 白茶行业的发展前景2.1 白茶的健康效益备受关注白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健康功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白茶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未来,白茶行业有望在健康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2.2 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白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当今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追溯与传承已成为热门话题。

未来,白茶行业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白茶文化的内涵,推动白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从而提升白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3 白茶旅游的发展潜力福建等地的白茶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逐渐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

白茶产区可以通过开展茶园旅游、茶文化体验等形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从而刺激当地白茶产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4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1、行业监管体系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5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 51、我国茶叶种类 62、我国茶叶种植面积 63、我国茶叶产量74、我国茶叶内销量95、我国茶叶出口量106、小结11三、我国茶业行业发展前景111、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112、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日益重视113、生产方式将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124、电商渠道将受到品牌企业重视125、茶叶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12四、我国白茶行业发展概况12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132、产量较小,增长空间较大133、白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134、白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13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41、有利因素14(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扶持14(2)产地政府对白茶的大力推广14(3)国民消费能力显著提高152、不利因素15(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低15 (2)深加工技术仍较为薄弱15一、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行业监管体系国家林业局是主管林业工作的国务院直属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含茶树在内的经济林等森林资源的管理,研究提出林业发展的经济调节意见,监督国有林业资产,审批重点林业建设项目,指导各类商品林和风景林的培育。

国家农业部是主管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负责茶业种植业的行业管理,拟定茶叶种植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实施,指导茶叶种植结构和布局调整及种植标准化生产;拟订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组织监测发布植物疫情等。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二、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现状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繁育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在全球茶叶市场与贸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取得连续19年增产增收的好成绩。

1、我国茶叶种类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茶大国,拥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根据生产工艺和茶叶颜色分为绿茶、青茶(乌龙茶)、黑茶、红茶、白茶、黄茶六大类。

2、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在良好的效益驱动下,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园面积逐渐扩大,尤其是中西部主要产茶省份,政府加大了对茶农种植茶叶的扶持力度。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农业部的数据统计:2004-2014 年,我国茶园面积连续十年保持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6%,2014 年创出历史新高,茶园面积为2741万公顷,同比增长628%。

3、我国茶叶产量2004-2014 年,我国茶叶产量连续十年增产增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2%。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农业部的数据统计:2014 我国干毛茶总产量为2092 万吨,增长1033%,干毛茶总产值达到1349 亿元,同比增加1907%。

全国茶叶单产水平在连续3 年下降的基础上止降回升,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5088公斤,增长489%,但亩产水平仍然较低,主要是由于大部分茶区只重视扩大茶园面积,忽视茶园管理,采茶偏好于抢早和嫩芽,忽视夏、秋茶的采摘。

因此,全国茶叶增产趋势短期难以改变。

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绿茶增产816 万吨,达到13326 万吨,增652%;黑茶增产584 万吨,达到2804 万吨,增2633%;红茶增产381 万吨,达到2153 万吨,增2155%;乌龙茶增产126 万吨,达到2454 万吨,增545%;白茶增产4106 吨,达到15708 吨,增3539%;黄茶增产884 吨,达到3109 吨,增3973%。

绿茶是我国产量与消费量最大的茶类,其次是黑茶、乌龙茶与红茶,白茶和黄茶产量较小。

2014 年我国绿茶产量约占全国茶叶产量的6368%,黑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340%,乌龙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173%,红茶占茶叶总产量的1029%,白茶和黄茶的占比均不到1%。

4、我国茶叶内销量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天然饮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消费历史。

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商务部的数据统计:2003-2012 年我国茶叶内销量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13 年我国茶叶内销量为125 万吨,比2012 年下降385%,从2003 年的50 万吨,增长至2013 年的125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

5、我国茶叶出口量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和海关的数据统计:2003-2013 年我国茶叶出口量稳步增长,从2003 年的26 万吨,增加至2013 年的32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9%。

2013 年我国茶叶总出口量为326 万吨,同比增长392%。

绿茶、普洱茶出口同比增长,其它茶类量减价增。

同时,受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西部地区茶产业加速发展,茶叶出口的区域分布日趋平衡。

东部沿海省份茶叶出口占比下降,湖北、贵州、四川等中西部省份茶叶出口大幅提升。

6、小结近年来,随着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的不断提升,我国茶产业整体呈现供略大于求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平稳快速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844 元,比上年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同时,国家继续推行稳增长的经济政策,切实确保人民收入增加,扩大内需的政策实施效果不断显现,为消费领域的茶叶行业构建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茶与健康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时在产地政府和茶企的共同推动下,具有独特保健功效和收藏价值且目前产量较小的白茶将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发展前景广阔。

三、我国茶业行业发展前景1、消费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强茶叶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国民经济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茶叶消费。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不断增强。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饮料,其天然、健康的特性将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茶叶消费量也将随着消费理念的改变进一步增加。

2、对产品质量和品牌日益重视收入水平的提高将逐步带动消费升级,下游客户对茶叶消费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消费者对茶叶质量、食品安全将会日益重视,除传统的口感需求以外,消费者对茶叶品牌和品质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

3、生产方式将向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我国传统的茶叶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加工方式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

这类企业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无品牌或品牌知名度低,且营销能力较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茶叶企业的生产效率,建立自主品牌,更有效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稳定。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和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生产方式将成为茶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电商渠道将受到品牌企业重视近几年,茶叶电子商务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网络茶叶品牌,引领行业进军电商,拓展茶叶销售途径,也为茶叶销售带来了更多年轻化消费力量。

作为重要的销售渠道,电商将引起众多品牌企业的重视。

5、茶叶产品多样化,进一步提升茶叶附加值目前一些国外企业利用工艺创新生产冷水冲泡型红茶/绿茶、脱咖啡因茶、GABA 茶、降糖茶等多种多样的茶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

国内很多茶企正在研发各种茶饮料、茶叶面条、茶叶饼干、茶叶蛋糕、茶多酚防龋牙膏等。

通过茶叶深加工,将有效解决中低档茶出路,拓展茶叶应用领域,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叶附加值。

四、我国白茶行业发展概况1、茶园面积逐年扩大白茶是我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

原产地在福建,主要产区为福鼎、政和、建阳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统计:2014 年,福鼎全市茶园总面积21 万亩,连续五年持续增长,全市推广无公害茶园185 万亩,建立了11 万亩的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认证基地,38 万亩的无公害茶园认证基地;2009-2014 年,政和县茶园面积分别为85 万亩、87 万亩、89 万亩、101 万亩、105 万亩、11 万亩,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建阳市近年来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目前全市白茶种植面积约为32 万亩。

此外,福建省南平、宁德地区的其它县市也在快速发展茶产业。

2、产量较小,增长空间较大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统计:2010-2014 年我国白茶产量从122 万吨增长至157 万吨,增长幅度较小。

2014 年我国白茶产量15708 吨,增幅为3539%,在六大茶类中增幅排名第二,产值达到128 亿元,增长175%。

其中福鼎市白茶产量7800 吨,同比增产13%;政和县产量为2080 吨,同比增产146%。

目前,在产地政府政策支持和茶企加大宣传力度的共同推动下,白茶生产已从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阳等传统主产区扩大至省内的周边县市,江西、湖北、陕西、贵州、广西等全国其它省区的部分县市也已试制生产。

3、白茶产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近年来,白茶的加工方式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自然萎凋、日光萎凋、复式萎凋、室内加温萎凋等多种方式,避免了传统的白茶加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易受天气与场地制约及存在卫生隐患等弊端,使白茶加工趋向自动化、连续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茶产业技术的提升,生态茶园建设、清洁化白茶加工以及茶叶资源高效利用等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引进,有力地推动了白茶产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目前,白茶产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现代高新技术(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肥料缓释,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以及连续化自动加工,茶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物联网技术等)将得到更加深入全面的应用,驱动着现代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4、白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2009 年9 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已把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并已上报国家文化部审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白茶多以外销为主,内销市场占比较小。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不断增强,白茶独特的保健功效不断被国内消费者认知与认可;同时经陈放适口性更好、功效更佳且具收藏价值的特点被投资者所逐渐看好,加之产地政府对白茶的推广和金融资本大量涌入的综合因素推动下,白茶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五、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扶持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不断推出惠农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