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对印象派的认识和体会
认识印象派读后感

认识印象派读后感印象派,以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神秘又遥远的艺术世界。
当我开始深入去了解它,不管是通过书籍还是纪录片啥的,真的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那感觉,太奇妙了!你知道吗,印象派的画作初看的时候,就像一团色彩斑斓的迷雾。
那些画家好像并不太在意物体原本那种规规矩矩的形状,反而是把色彩和光影玩出了花。
我一开始就很纳闷儿,这画的都是啥呀?不过呢,随着我看得越多,了解得越深,我就越发觉得这种风格真是独特又迷人。
印象派画家们就像是一群捕捉瞬间的魔法师。
他们把大自然中那一瞬间的美,像是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样子,或者是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姿态,用画笔定格在了画布上。
他们的笔触是那么的自由、随性,就好像是把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感知,毫无保留地宣泄了出来。
我特别喜欢莫奈的画。
他画的睡莲池,那颜色的搭配,简直绝了!我看着那些画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了那个睡莲池边,能闻到淡淡的花香,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
我就想啊,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仅仅是用颜料就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这真的让我对艺术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而且啊,印象派的出现也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很多束缚。
以前的绘画总是追求那种特别逼真、特别细致的效果。
但是印象派呢,它就像是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艺术的殿堂。
它告诉大家,绘画还可以有这样一种表现方式,原来不那么写实也能传达出那么深刻的情感和美感。
不过呢,我也得承认,对于一些特别抽象的印象派作品,我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有时候看着那些画,我就在想,画家到底想要表达啥呢?是一种情绪,还是一个特殊的瞬间?也许这就是印象派的魅力所在吧,它留给观众很多想象的空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解读。
我觉得认识印象派就像是一场冒险。
在这个过程中,有惊喜,有困惑,但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敬畏和热爱。
你要是还没去了解过印象派,那可真得去体验体验!说不定你也会像我一样,被这个独特的艺术世界深深吸引呢!。
观印象派画作之后感

观印象派画作之后感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在网上观看了世博会法国馆印象派名画后,对印象派的好感油然而生。
其富有鲜明个性的时代感悟、审美理念、艺术倾向、造型法则、绘画特征、语汇情趣、文化取向、人文精神让人眼前一亮。
印象派绘画文化含量丰富,人文精神矍烁,清晰可见依附于艺术之链的文化冲撞、文明凝聚、人文关怀与岁月屐痕。
对于构图,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古典绘画里没有的。
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
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
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对于造型,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
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
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1.注重平面化的造型。
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又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
这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作品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3.更看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
用色彩造型,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特点。
同时,印象派绘画具有重要而奇特的文化内涵。
印象派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其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对印象派的理解与认识

对印象派的理解与认识
印象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为特点,力图呈现出直观而即时的印象。
在印象派创作中,艺术家们追求表现光线在物体上的变化与反射,注重色彩和光影的协调和对比。
印象派艺术家更注重描绘自然环境及其变化,而非细节和精确的形象。
他们试图通过抓住瞬时的光亮与色彩,传达出他们对自然景观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作品中的画笔运用轻快,色彩明亮且丰富多变,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印象派的出现对传统绘画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传统的绘画常常追求精确的形象和细节,而印象派的画家们则更加关注瞬间的感觉和印象。
通过其自由的创作方式,印象派艺术家挑战了传统观念,使观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所呈现的场景和情感。
印象派艺术家不仅在主题上进行了突破,还在绘画技巧上进行了创新。
他们以自由而宽松的笔触勾勒物体轮廓,运用色块的变化来表现光影变化。
通过抽象和模糊的表现方式,印象派艺术家能够让观者参与到作品中,亲身感受光线与色彩的变化。
总的来说,印象派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对于现实世界的新的理解和认识方式。
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周围的环境,用心感受瞬间的美丽,并以自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通过印象派的作品,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世界,发现其中的美好和变化。
浅谈印象派

蔡旦朔10财务管理1100101300127浅谈印象派我个人最喜欢的艺术流派是西方的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在美术欣赏上,我比较喜欢对比鲜明的油画的色彩效果,因此小时候在欣赏画作的时候就对油画情有独钟。
直到通过学习,对西方美术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我对印象派的画作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尤其钟爱莫奈的作品。
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派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印象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否认艺术创作中想象力的作用,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使绘画语言得以充分发挥,适应了当时社会需求,推动了以后美术技法的革新与观念的转变,对欧美日本乃至中国的画家产生一定影响.为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开导了先河。
在印象派之前,我们所看到的西方美术更多的是以历史、宗教为主题,画家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从画作中,我们并不能感受到作者本身的感情。
而印象派则摆脱了对历史、宗教等题材的依赖,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
由此,西方美术走下神坛,走进了真实的生活,大大的充实了艺术的内涵。
我最喜欢的印象派代表人物就是莫奈,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
谈我对印象派的认识和体会

谈我对印象派的认识和体会谈我对印象派的认识和体会关键词:印象派批判马奈梵高光色在最后一个专题中,老师对我们讲述了印象派这一画派,在讲述印象派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以及印象派的风格特点和重要地位后,使我对印象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印象派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它的创新性,自然的就体现出了他的批判性,比如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人们对它的评价是这样的:“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这幅画的朴实无华证实了艺术家的现代性,他是一切陈规之敌,他通过其作品表达一种新的世界观……。
”是的,马奈通过一个看是没有内容没有深意的作品,表达了对当时的礼教的批判。
还有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
还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而这就是对得官方学院派最强烈的批判。
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偏离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从而使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
其实这种表现何尝不具有一种更伟大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啊!印象派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而且印象派创立了一个新的绘画语言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令人耳目一新。
莫奈的《日出·印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表现出一个朦胧的太阳,港口,和海面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而这则使印象派在美学理念、光色处理、视觉建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艺术体系。
印象派毕业论文

印象派毕业论文印象派毕业论文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突破传统艺术规范和表现形式的方式,呈现出对自然光和色彩的独特感知。
这一艺术流派的出现,不仅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印象派的特点之一是追求对光线和色彩的直接感受和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以及对色彩的敏感觉察,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他们不再追求传统艺术中的细腻和精确,而是以快速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将自然界的景象直接呈现在画布上。
这种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透视和绘画技巧,使观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感知。
印象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对瞬间和变化的捕捉。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静态场景,而是试图通过绘画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他们常常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花园、咖啡馆、舞厅等,通过快速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将瞬间的光影和动态的氛围表现出来。
这种表现方式使观者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同时也给人一种活力和自由的感觉。
印象派的艺术家们还注重对色彩的运用和表达。
他们通过对自然界中色彩的观察和感知,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色彩语言。
他们放弃了传统艺术中对色彩的规范和约束,而是选择用明亮、纯粹的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他们追求色彩的纯净和鲜明,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组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对色彩的运用和表达方式,使观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感知。
印象派的出现对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规范和束缚,提倡个性和自由的艺术表达方式。
它使艺术家们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同时也使观者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印象派的出现,不仅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观者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起来,印象派是一种追求对光线和色彩的直接感受和表达的艺术运动。
我对印象派的印象

印象派摘要: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
以马奈、莫奈、毕沙罗、雷诺阿为首的绘画大师突破传统,摆脱了原有的故事性绘画程式的约束,深入自然,将形与色放到首位,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吧变换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成为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
关键字:印象派突破光影色彩瞬间正文:19世纪的法国因其卓越的美术绘画成就闪耀于世界,而印象主义这个突破传统的流派的诞生则成为其最精彩的一笔。
它不依据可靠的知识,而是以瞬间的印象作画;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愤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画家则试图捕捉到吮吸多变的大自然。
马奈印象“印象派”这个名字的由来就像一幅幅印象派作品一样,在那个古典的时代具有浓浓的讽刺意味。
这要归功于印象主义画派奠基人马奈的《吹笛少年》。
正是这幅作品被当时的讽刺作家戏称为“印象派”,从此这一风格有了准确的定义。
《吹笛少年》是画家在追求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
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题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
“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了。
”这是自然主义作家左拉对这幅画的赞叹。
然而在马奈那个时代,这却是一副完全不符合当时礼教的叛逆之作。
第一没什么内容,第二没有什么深意。
这也正是印象派的明显特征,注重光和色的瞬间美,而很少加入个人主观色彩。
马奈并没有加入任何轶事性背景成分。
孩子、服装、短笛构成花的唯一性主题。
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是儿童看起来是孤立的。
印象派学习心得(最终五篇)

印象派学习心得(最终五篇)第一篇:印象派学习心得印象派学习心得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印象派的特点是: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
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2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3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关于印象派我主要看了莫奈的作品。
因为非常喜欢莫奈的用色。
如《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莫奈在阿尔港口所见日出的景象。
在一个多雾的早晨,一轮红日冲出薄雾,冉冉升起。
莫奈用活泼、潇洒的笔触,鲜明和富有生气的色彩,捕捉了日出一瞬间的印象。
橙红色朝日映红了上半部天空。
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
红、橙、淡紫色在天空中互相交错和渗透着,形成了深远的天幕。
水的波浪则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所组成,水波将天空的反射分割成许多形状大小不同、千变万化的色块。
明明都是很淡雅的颜色,却给我强烈的冲击感。
微薄的阳光的,在淡淡的蓝灰色调下,显得生机勃勃。
好像有着巨大的力量,映红了旁边的云朵。
让人不自觉的为其感动。
我觉得印象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
画家不仅仅在室内绘画,他们走出画室,来到原野、乡村、街头,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
掌握了瞬间的大气感。
利用光学原理,画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不同的颜色。
把对自然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
画家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对印象派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印象派批判马奈梵高光色
在最后一个专题中,老师对我们讲述了印象派这一画派,在讲述印象派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以及印象派的风格特点和重要地位后,使我对印象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印象派从一开始就体现出它的创新性,自然的就体现出了他的批判性,比如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人们对它的评价是这样的:“他清楚地显现在色调细微变化的灰底色上,画底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空间,仅仅给人一种空气在他的周围流动的印象……这幅画的朴实无华证实了艺术家的现代性,他是一切陈规之敌,他通过其作品表达一种新的世界观……。
”是的,马奈通过一个看是没有内容没有深意的作品,表达了对当时的礼教的批判。
还有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
还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而这就是对得官方学院派最强烈的批判。
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偏离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从而使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
其实这种表现何尝不具有一种更伟大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啊!
印象派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而且印象派创立了一个新的绘画语言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令人耳目一新。
莫奈的《日出·印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表现出一个朦胧的太阳,港口,和海面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而这则使印象派在美学理念、光色处理、视觉建构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创造了新的艺术体系。
在对大名鼎鼎的梵高的重点介绍是我对梵高,对印象派甚至对艺术都有了一种更深的体会。
在那个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来的作品《乌鸦群飞的麦田》,让人感受到梵高给我们带来的骚动和不安。
而他的《十四朵向日葵》则表现出了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让人不由得进入他的内心,感受到了他的激情,绝望,痛苦,和一丝却同样强烈的希望和美好。
是啊,艺术何尝不是这样,艺术本来就是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在不断创造新兴之美的同时,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
印象派的则很好的对艺术的本质做了很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