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魔法漆封装试验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品都被封装起来,比如食品、饮料等。
为了探究封装的作用,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魔法漆。
实验材料:1. 钢板2. 橡皮手套3. 砂纸4. 螺丝刀5. 透明胶带6. 透明塑料袋7.魔法漆(水性漆)实验步骤:1. 用砂纸将钢板的表面打磨光滑。
2. 戴上橡皮手套,用螺丝刀将魔法漆倒入透明塑料袋中。
3. 将钢板放入塑料袋中,将口封好,确保钢板完全被魔法漆包裹住。
4. 轻轻摇晃塑料袋,让魔法漆均匀地附着在钢板上。
5. 取出钢板,用手触摸漆的表面。
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钢板上的魔法漆没有干燥,相对比较黏稠。
而且,当我们触摸漆的表面时,发现漆没有粘到手上。
实验解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透明塑料袋的封装可以阻止魔法漆的氧气进入,使其难以干燥。
这样,魔法漆就能保持原有的黏稠性质,不会粘到物体上。
封装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封装的性质,在许多日常生活中应用到这一原理。
比如,在食品、饮料的包装中,通过合理的封装可以防止其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延长其保质期。
此外,封装还可以保护物品不受外界的影响,确保物品的质量。
魔法漆的原理:为了更好地理解魔法漆的原理,我们探究了魔法漆中的成分与氧气之间的关系。
魔法漆中含有一种叫做“乙烯”的成分,这种成分在氧气的存在下会与氧气反应从而变硬。
当乙烯与氧气反应时,它会失去原有的黏稠性质,变得坚硬而粘性。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封装的原理以及魔法漆的特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来合理运用封装,保护物品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未来的探索:封装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封装的原理和应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发现与进步。
参考文献:暂无。
青岛版3-6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三年级下册一、P4第2课玩滑梯的启示【实验名称】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目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长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动物体(钩码及钩码盒代替)【实验步骤】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
2、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橡皮筋的长度变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动时橡皮筋变得更长些)。
说明: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运动摩擦力大。
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橡皮筋长度的变化;向钩码盒内加放钩码或减少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橡皮筋长度变化。
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
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实验说明】1、“被拉动的物体”用“钩码盒”代替,在改变物体轻重时,只改变盒内钩码数即可。
2、对比实验的设计从四年级上册开始,而这里没有要求学生学会设计对比实验(即实验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其他条件相同)。
但作为老师准备材料时应做到心中有数,按对比实验要求准备。
3、测力计的使用是四年级下册设计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认识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因此,不能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比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松紧带拉动,通过比较橡皮筋或松紧带长短变化获得“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知识。
二、P10第5课有趣的磁铁【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金属片、玻璃片、木片、纸片、塑料、水槽(盛水)、泡沫板、支架(铁架台)【实验步骤】1、用磁铁靠近木片、纸片、塑料、大头针等材料,发现磁铁只把铁制物品吸起来,说明磁铁有吸铁的性质。
2、拿起磁铁用线固定在中间,让它水平悬挂起来;把另一块磁铁放在水中的泡沫板上。
过一会儿,观察到两块磁铁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计划

课题
实验仪器、材料
一
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
纸张、瓜子、蛋白、碘酒、玻璃片、滴管、
酒精灯
二
水变咸了
高锰酸钾、食盐、沙子、面粉、油小苏打
、粉笔
三
怎样加快溶解
烧杯、玻璃棒、热水、冰糖、
四
做一杯饮料
烧杯、量筒、白糖、纯净水、奶粉、小勺
五
水里有什么
铁架台、滤纸、烧杯、漏斗
七
植物的叶
显微镜
九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2014.09.01
酒精灯、塑料袋、
十一
瓶吞鸡蛋的秘密
广口瓶、鸡蛋、火柴、玻璃杯、酒精灯
十二
水流有力量
烧杯、小水轮水槽等
十三
杯子变热了
酒精灯、烧杯、玻璃棒、塑料帮铁丝、铜丝、热学实验盒
十四
年级上册实验计划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作计划如下: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1 蚂蚁1.制作昆虫模型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昆虫特征的认识活动材料橡皮泥、牙签等活动步骤1.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将其搓成类似水滴的形状作为蚂蚁的腹部;搓出一个小椭圆球作为蚂蚁的胸部;搓出一个小圆球并在上面刻出眼睛作为蚂蚁的头部。
用牙签将3部分结合在一起。
2.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制作蚂蚁的1对触角和3对足。
3.将3对足粘合在蚂蚁的胸部。
4.将1对触角粘合在蚂蚁的头部。
一只完整的蚂蚁模型就做完了。
2.观察蚂蚁身体分为几部分?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
2 鱼1.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活动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活动材料鱼、鱼缸活动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发现。
活动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活动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2.探究鱼的呼吸活动目的探究鱼的呼吸活动材料鱼、滴管、食用色素活动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活动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活动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2.观察鱼有哪些共同特征?3 鸟1.观察鸟有哪些共同特征?2.下面动物为什么说不是鸟?3.以“保护鸟类”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4 哺乳动物1.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活动目的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是不同的活动材料猫的被毛、鸟的羽毛活动步骤1.看一看猫的被毛、鸟的羽毛的外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猫的被、鸟的羽毛,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观察哺乳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3. 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海豚、鲸、鸭嘴兽、袋鼠都是哺乳动物吗?5 我国的珍稀动物1.你知道我国珍稀动物有哪些?2.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保护珍稀动物的措施有哪些?6 测量距离和时间1.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活动目的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活动材料卷尺等活动步骤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培养科学精神的有效方式。
通过实践的亲身体验,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四年级下册青岛版科学教材中的一些实践内容。
一、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的外部形态,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使观察更加直观和有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校园内或者附近的公园中观察植物。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比它们的根、茎和叶的特点,做出相关的记录并进行总结。
二、制作简单的发电电池这个实践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电池的过程,了解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铜片、锌片、铜线、砂纸等材料,让学生按照指导要求进行操作。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的流动等现象,并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电池的理解。
三、探究空气的压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空气的压力是什么,以及它对物体的压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塑料瓶、吸管、水等材料,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瓶子中的水的数量或者吸管的长度来观察空气压力对物体的压力变化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四、制作简单的风车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并观察它在风的吹动下的转动情况。
通过制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风力是如何转变成机械能的,并且在观察中可以让他们发现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学生可以在制作好的风车上标注不同方向的箭头,然后放在各个位置观察旋转情况。
五、测量物体的体积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容量单位进行测量。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透明的直角三棱柱容器和水,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5课声音的传播

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形成声音的" 波浪"。像水波可以向远处传播一样,声波也可以向远处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活动二:玩一玩"土电话",比一比用哪种材料传播声音效果更好。
查阅资料,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而形成。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 大山里面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 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CONTENTS
声音的传播
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
活动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实验一:打开收音机, 听到声音了吗? 说明声音能在哪里传播?
实验二:在水中敲打石 头,听一听,能听到声 音吗?朵贴近 桌面,敲击桌面,能 听到声音吗?
说明声音能在哪里传 播?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共10篇)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共10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赵秀芹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南流小学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篇二: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篇三: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2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
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
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食物营养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等。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学习指导与训练答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学习指导与训练答案一、温度计的秘密填空:1、(冷热)2、(温度计)3、(液体热胀冷缩)4、(摄氏温度)5、(玻璃泡)(玻璃管)(刻度)6、(膨胀)(收缩)(热胀冷缩)7、(膨胀)(收缩)(热胀冷缩)(热胀冷缩)8、(0℃)(-20℃)9、(0)(100)科学探究:科学与生活:1、答:动物油遇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油面的中间会凹下去。
2、答: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有些物体却是相反的,比如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因此水结了冰不会缩,反而会胀破水管。
二、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填空:1、(空气)(体积膨胀)2、(膨胀)(缩小)3、(热胀冷缩)认真选一选:1(A)(B)2、(B)3、(A)4、(C)5、(C)科学探究:1、把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后,鸡蛋受冷体积收缩。
由于蛋壳和里面部分收缩的程度不相同,使鸡蛋壳和里面部分容易分开,所以好剥皮。
2、气球更大了,因为气球里面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了。
科学与生活:1、车胎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导致车胎被胀破。
2、这是为了给钢轨留出受热体积膨胀的空间,以免钢轨膨胀变形,导致火车脱轨。
三、认识岩石填空:1、(地壳)2、(山脚)(河边)(工地)当好小法官:1、(√)2、(×)3、(√)4、(√)5、(×)6、(√)科学与生活:1、从岩石的形态、结构、颜色、硬度、遇盐酸是否反应等方面进行。
2、可以在岩石上刻画,手指甲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软;手指甲画后没有刻痕,铜钥匙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较硬;铜钥匙刻画后没有刻痕,小刀刻画后留有刻痕的岩石很硬,小刀刻画后也没有刻痕的岩石非常硬。
四、做个岩石百宝箱填空:1、(石灰岩)(大理岩)2、(采集岩石)(洗净晾干)(分类编号)(做标签)3、(编号)(岩石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4、(很硬)(石英)(长石)(云母)5、(颗粒)(薄层)6、(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当好小法官:1、(×)2、(√)3、(×)4、(√)5、(√)6、(√)科学与生活:1、到野外采集岩石首先要准备好各种工具,在河边采集时注意不要掉到水中;不要到很深的密林中去,防止迷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四年级上册(11个)●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实验步骤: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
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步骤:(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
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根的作用(9、植物的根)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橡皮泥)、水实验目的:探究根的吸水作用实验步骤:1、在矿泉水瓶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矿泉水瓶中。
3、在矿泉水瓶中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橡皮泥把瓶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矿泉水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实验器材:烧杯、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锥形瓶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什么办法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实验步骤: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所以酒精变成了绿色。
●实验名称:植物的茎(12、植物的茎)实验器材: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实验目的:探究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实验步骤:1、取一根芹菜的茎。
2、把芹菜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芹菜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芹菜,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注意:做此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的秘密(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实验器材:塑料袋、酒精、蒸发皿、木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步骤:1、将蒸发皿放在木块上,往蒸发皿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蒸发皿中的酒精。
4、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注意:塑料袋和蒸发皿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
熄灭酒精时不要用嘴吹,要用玻璃盖灭。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名称:瓶“吞”鸡蛋的秘密(16、瓶“吞”鸡蛋的秘密)实验器材: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实验目的: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步骤:1、将鸡蛋壳剥掉。
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
3、迅速将剥了壳的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注意:要选择瓶口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鸡蛋要剥去外壳,点燃纸条后要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
●实验名称:水流有力量(17、水流有力量)实验器材: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实验目的:认识水流有力量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小水轮转动要灵活,要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冲水,水量尽量保持均匀。
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实验名称:热传导(18、杯子变热了)实验器材:热学实验盒(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实验目的:热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实验步骤: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
2、用酒精灯回执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注意: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分四步: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物体;4、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开,再盖上。
●实验名称:热对流(19、水变热了)实验器材:液体对流演示器、高锰酸钾、火柴、酒精灯、铁架台实验目的:对流是液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实验步骤:1、在液体对流演示器内装满水,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放入一点高锰酸钾。
2、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器底部的一角。
3、观察水中高锰酸钾的流动方向。
实验现象: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由于水中放入了高锰酸钾,形成了一个红色水的循环。
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不断相对流动,使整个杯子逐渐变热。
四年级下册(10个)●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
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实验步骤: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
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7、土壤里有什么)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土壤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
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
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溶解于水的物质,如盐类。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实验名称:土壤的种类(8、土壤的种类)实验器材: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铁架台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
实验步骤: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铁架台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