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语文必背:《曹刿论战》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曹刿论战》ppt课件(八上)

15.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1)①作:______ 振作 尽 ②竭: ____
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省略句:必以分人。 提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原 句应
为“必以之分人”。
5.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应答 (1)①对:______
听从 ②从: ______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 (2)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古诗文教材 知识梳理
二、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及训练
八年级(上)
第六篇 曹刿论战 基础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1)间:古义:_______
代词,代指这件事 (2)①之: ________________
②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 (3)牺牲: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 (4)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把实情向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禀报。 ____
是不会听从您的。 ________________ (3)省略句: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提示:省略主语“曹刿”,原句应为:(曹 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丝织品 (1)①帛:______ (2)①加:古义: ___________ 虚夸,谎报 ,今义:递增. 诚实 ,今义:相信。 ②信:古义: ______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事,2、肉食者...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7、牺牲..——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13、齐师败绩..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曹刿论战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有趣的古代故事之旅》嘿,大家好呀!今天咱就来唠唠《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的知识点,那可真是一次充满趣味的古代故事之旅啊。
先说说这曹刿,这家伙可不是一般人。
你瞧他,关心国家大事,一听说要打仗,蹭地就跑出来,要给鲁庄公出主意。
这就好比现在有人听说国家要搞个大项目,立马自告奋勇去当顾问一样。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话是不是特耳熟?曹刿这话可太逗了,直接就说当官的没脑子,不会长远打算。
那感觉就像咱平时吐槽那些不靠谱的领导一样。
然后战场上,齐军击鼓,人家鲁庄公就想打,曹刿说别急别急,等会儿。
等齐军又击鼓了,鲁庄公又想打,曹刿还是说等会儿。
最后齐军第三次击鼓了,曹刿说,行了,咱打吧。
嘿!居然还打赢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比打游戏,你得等对方技能放完了,CD 时间再去打他,才能赢嘛。
还有那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简直就是经典名句啊。
这多形象呀,咱做啥事不都这样嘛,一开始劲头足,再然后就有点不行了,第三次就彻底没劲儿了。
这句话放现在也超实用,提醒咱们做事要一股脑儿地冲,别拖拖拉拉。
说到字词方面呢,里面的“鄙”“弗”“辙”这些字可要记好啦。
“鄙”就是粗俗、浅陋的意思,你可以想象一个粗俗大汉在那里瞎嚷嚷;“弗”呢,就是“不”的意思,简单好记;“辙”就是车轮印子,就像路上的那些痕迹一样。
理解文意也很重要呀!你得知道整篇文章说了个啥事儿,曹刿和鲁庄公咋互动的,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透彻。
就像咱看个故事,不搞清楚情节怎么行呢。
学习《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就像在古代的战场上闯荡一样,有趣又有挑战性。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只要咱用心去理解,就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以后再提到曹刿论战,咱就能想起那些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啦。
所以啊,大家可别觉得文言文枯燥,里面好玩的东西多着呢!让我们在这充满智慧的古代知识海洋里愉快地遨游吧!。
(语文版)中考古诗文阅读(15)《曹刿论战》复习课件(有答案)

1.词语解释
(1)齐师伐我
伐[F]:攻打
(2)又何间焉
间:参与
(3)肉食者鄙
鄙:鄙陋,目光短浅
(4)何以战
以:用,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养
专:独自占有
(6)小惠未遍
遍[F]:遍及,普遍
(7)牺牲玉帛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语文课件
(8)弗敢加也 (9)必以信 (10)小信未孚 (11)神弗福也 (12)小大之狱 (13)虽不能察 (14)必以情 (15)忠之属也
语文课件
金题演练
一、(’16预测)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题。
(12分)
1.解释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思。(2分)
(1)齐师伐我
( 攻打 )
(2)神弗福也
( 赐福,保佑 )
语文课件
2.下列句中标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乃入见
乃不知有汉
B.虽不能察
故余虽愚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语文课件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4)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用 原文中的话回答)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语文课件
第二部分 写战中,记述鲁军与齐军战于长勺,击溃敌军 的经过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交代战争的地点和曹刿随 鲁庄公参战)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 曰:“可矣。”齐师败绩。//(记述曹刿与鲁庄公在击 鼓进军一事上的不用看法,以及曹刿抓住机遇击鼓进军、 致使齐军大败的经过)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辙(zhé),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记述曹刿戒骄戒躁、沉着果断,指挥鲁军取得战争的胜 利)
文言文曹刿论战的翻译

曹刿论战云:“夫战,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言甚是,战争关乎国家之生死存亡,非同小可。
曹刿又曰:“故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力战为下。
”此乃兵家之要诀,攻心攻城,心战力战,二者兼备,方能取胜。
曹刿认为,战争之胜负,取决于士卒之勇猛与将领之智谋。
故曰:“兵者,诡道也。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此乃兵法之精髓,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方能克敌制胜。
曹刿又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夫战,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凡用兵之道,先谋而后动,不失时机,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乃用兵之要领,谋定而后动,审时度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曹刿论战,还强调将领之品德与士卒之团结。
曰:“将者,国之股肱也,必以信义为本,以仁爱为心,以勇猛为力,以智谋为计。
士卒者,国之爪牙也,必以勇敢为本,以团结为力,以忠诚为信,以纪律为纪。
”此乃将领与士卒相处之道,只有团结一心,方能共克时艰。
曹刿论战,还强调战争之环境与条件。
曰:“夫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可失也。
天时者,日月星辰之变,阴阳五行之运;地利者,山川地形之险,道路桥梁之利;人和者,上下同心,内外一致。
”此乃战争取胜之关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曹刿论战,可谓千古兵家之瑰宝。
其言辞犀利,见解独到,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今人读之,仍觉受益匪浅。
曹刿论战,虽为古代战争之论述,但其智慧与经验,仍适用于今日之战争与竞争。
曹刿论战,可谓兵家之经典,永远熠熠生辉。
翻译如下:曹刿论战,发生在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的战争。
曹刿,鲁国的大夫,精通兵法,擅长用兵。
他的论战之文,言辞锋利,见解独到,被后世兵家所推崇。
曹刿论战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生死存亡之地,不可不察。
”这话非常正确,战争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非同小可。
专题16 《曹刿论战》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

的。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
⑵〔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
⑶〔间〕参与。
⑷〔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⑸〔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⑹〔以〕凭、靠。
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⑻〔安〕指安身。
⑼〔专〕独自享有。
⑽〔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⑾〔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⑿〔遍〕遍及,普遍。
⒀〔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⒂〔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⒃〔加〕虚夸,夸大。
⒄〔信〕实情。
⒅〔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⒆〔孚〕使信服。
⒇〔福]赐福,保佑。
(21)〔狱〕指诉讼事件。
(22)〔察〕明察。
(23)〔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
(24)〔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25)〔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6)〔属〕类。
(27)〔可以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8)〔从〕跟随。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
(30)〔鼓之〕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之,起补足音节作用。
(31)〔败绩〕大败。
(32)〔驰]驱车追赶。
(33)〔下视其辙〕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34)〔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35)〔既克〕战胜齐军后。
(36)〔既〕已经。
(37)〔夫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38)〔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
(39)〔作〕鼓起。
(40)〔再〕第二次。
(41)〔竭〕穷尽。
(42)〔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3)〔测]推测,估计。
(44)〔伏]埋伏。
(45)〔靡]倒下。
【答案】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中考语文备考《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2、《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语音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公与之乘(chéng)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三、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或允许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如间断、间隔等5、衣食所安安:古义:养生今义:安全、安定6、齐师伐我师:古义:军队今义:师长7、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9、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五、一词多义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间: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3、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4、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按照)必以信(用)5、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故克之(它,代齐军)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无意义)六、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
二、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 。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
3.肉食者鄙.鄙: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 。
专: 。
5.对.曰对: 。
6.小惠未徧.遍: 。
7.虽不能察.察: 。
8.必以情.情: 。
9.忠.之属.也忠: 。
属: 。
10.战则请从.从: 。
11.齐师败绩..败绩: 。
12.公将驰.之驰: 。
13.既.克既: 。
14.一鼓作.气作: 。
15.彼竭.我盈.竭: 。
盈: 。
16.难测.也测: 。
17.惧有伏.焉伏: 。
18.望其旗靡.靡: 。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同,。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5.再.而衰古义: 今义:6.必以信.古义: 今义: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考语文必背:《曹刿论战》导读:2016中考语文必背:《曹刿论战》,希望大家谨记下面的知识点。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入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这种小恩小惠不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一定按照实情相报。
”曹刿回答:“小的信用,不能被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去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
”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
”(等到)齐国的军队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可以了。
”(于是)齐军大败。
庄公将要下令追击,曹刿说:“不可以。
”曹刿从车马上下来查看齐国军队车轮辗出的痕迹,登上车马扶着车厢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说:“可以了。
”于是追击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其中的原因。
曹刿回答:“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
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
齐国这样的大国是难以预测的,(我)担心有埋伏在那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辗出的痕迹混乱,看见他们的军旗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注释】
1、曹刿:又名曹沫。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讨伐,攻打。
5、我: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原指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8、间(jiàn):参与。
9、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10、乃:于是,就。
11、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
后文“可以一战”以字同此解。
1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3、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4、徧:同“遍”,遍及,普遍,普及。
15、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
帛,丝织品。
16、加:虚报夸大。
17、孚(fú):信任。
18、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9、狱:诉讼案件。
21、情:(依据)实际判断。
22、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忠,本职。
属,类,一类。
23、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可:可以;以:凭借。
24、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
从:随行,跟从
25、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26、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7、败绩:大败。
28、驰:驾车马(追击)。
29、辙(zhé):车轮辗出的痕迹。
30、轼:车厢前的横木,作扶手用。
31、遂:于是,就。
32、逐:追赶,追击。
33、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34、夫(fú)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5、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7、三:第三次。
38、盈:充满。
这里指旺盛。
39、伏:有埋伏。
40、靡(mǐ):倒下
2016中考语文必背:《曹刿论战》,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