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三字经》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答案《三字经》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字经》阅读答案1①1600 年前,她出生在东晋谢家。

陈郡谢家与琅琊王家齐名,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合称“王谢”。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就是他们。

②《世说新语》记载:有一年冬天,谢安给几个孩子上课,他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随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还没有来得及评价,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站起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因此被人们称赞为“咏絮之才”。

③转眼间,谢道韫到了出嫁的年龄,谢安把目光投向了能与谢家平起平坐的琅琊王家。

都说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命运的走向却往往不遂人心愿。

虽说王羲之书法独步天下,儿子个个风流儒雅,器宇轩昂,但谢道韫的夫婿凝之却略显愚钝。

她与他精神世界不在一个层次,她是一朵立于寒风中灿灿的梅花,衣袂飘飘,青丝飞扬,骨子里透出一股淡淡的傲气;而他,是一棵躲在秋风里瑟瑟发抖的老槐,资质平平,皱褶里藏着迂腐和平庸。

谢道韫很失望,“大薄凝之”。

尽管对丈夫的畏畏缩缩不太满意,但她还是恪尽妇道,该干嘛干嘛。

④尽显魏晋风流的王家,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许多文人、官宦、书画名流都喜欢在他们家诗酒唱和,谈玄论辩,兰亭集会。

谢道韫很是喜欢这样的场合,虽不能抛头露面,坐在帘后听他们思辨,也是一种享受。

有一次,谢道韫听到小叔子献之与客人辩论,竟然被大家说的理屈词穷。

帘后的谢道韫坐不住了,她遣婢女出去,“欲为小郎解围”。

一言既出,语惊四座,纷纷为她鼓起掌来。

她在屏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讲得入情入理,环环相扣,宾客们被她驳得哑口无言,甘拜下风。

⑤读书多的.人,通身带着一股书卷气,慧黠幽默,清雅睿智,在俗世纷扰中自成一方天地,挡也挡不住熠熠闪烁的光辉。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人之初,性本______。

答案:善2. 性相近,习相______。

答案:远3. 苟不教,性乃______。

答案:迁4. 教之道,贵以______。

答案:专5. 子不学,非所______。

答案:宜#### 二、选择题1. “三字经”是以下哪位作者所著?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愈答案:D2. “三字经”中提到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易经》答案:D3. “三字经”中“弟子规”的作者是谁?A. 朱熹B. 王阳明C. 李时中D. 黄宗羲答案:C4. “三字经”中“百而千,千而万”描述的是什么?A. 数学计算B. 人口增长C. 知识积累D. 财富积累答案:C5.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劳,无所得C. 人不食,不知味D. 人不眠,不知疲答案:A####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什么?答案: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它们是儒家思想中认为人们应当遵循的五种基本道德规范。

2. “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最终使孟子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3. “三字经”中“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不学习礼仪,一个人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学习礼仪有助于个人在社会中获得尊重和认可。

#### 四、论述题1. 论述“三字经”在古代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洁明了的三字句形式,涵盖了道德教育、历史知识、文化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在古代,它不仅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读物,也是成年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集锦及答案一、单选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答案:C解析:“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三字经》开篇的句子。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A 母亲要严格教育孩子B 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C 学习要持之以恒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体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剪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体现了母亲的严格以及学习要持之以恒。

3、“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A 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为器物B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 学习的重要性 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既说明了玉需要雕琢,也强调了人需要学习,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意义。

4、“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A 孔融让梨的故事B 要尊敬兄长C 要懂得谦让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这个典故讲述了孔融四岁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兄长,体现了谦让和尊敬兄长的美德。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三字经》中提到的古代启蒙教育内容的有()A 六艺B 四书C 五经D 百家答案:ABC解析:《三字经》中提到了“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其中涉及到的启蒙教育内容有六艺、四书、五经。

2、下列人物与典故对应正确的有()A 头悬梁——孙敬B 锥刺股——苏秦C 囊萤——车胤D 映雪——孙康答案:ABCD解析:孙敬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把头发系在房梁上,这是头悬梁;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即锥刺股;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叫囊萤;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称作映雪。

三、填空题1、三才者,()。

三光者,()。

答案:天地人日月星2、曰水火,()。

此五行,()。

答案:木金土本乎数3、稻粱菽,()。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三字经》阅读题(内容全,有答案)一、填空题1.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周)朝,前后延续(八百)年,它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2.隋朝国君隋炀帝主持开通(大运)河,全程长达(四千)里。

3.苏老泉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

4.莹八岁,能(咏诗),沁(七)岁,能赋棋。

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6.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7.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8.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9.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在上世)。

10.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11.(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12.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13.(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14.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15.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16、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

17、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18、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9、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20、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21、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22、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3、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

24、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25、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26、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27、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zhù)。

(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2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30、融四岁,能让梨。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试卷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三字经》检测试卷及答案

《三字经》阅读答案检测试卷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 B《论语》 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三字经》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三字经》课外阅读练习题一、填空题(20分)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B 日月星C 君臣义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C、豆类D、玉米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B、孟柯C、子思D、老子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A《诗经》B《论语》C《周礼》12. 建立夏朝的是()A、尧B、舜C、禹D、汤三、判断题(32分)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下一句是______。

2. “苟不教,性乃迁”的下一句是______。

3. “教之道,贵以专”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1. 性相近,习相远。

2. 教不严,师之惰。

3. 子不学,非所宜。

二、选择题1. “养不教,父之过”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三字经D. 大学2.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A. 人不学,不知义B. 人不学,不知礼C. 人不学,不知智D. 人不学,不知信3. “香九龄,能温席”中的“香”指的是谁?A. 黄香B. 王羲之C. 诸葛亮D. 孔子答案:1. C2. A3. A三、判断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

()2. “三字经”的作者被认为是宋朝的朱熹。

()3. “三字经”中提到“人之初,性本恶”。

()答案:1. √2. ×(“三字经”的作者不详,但一般认为成书于宋朝)3. ×(“三字经”中提到的是“人之初,性本善”)四、简答题1. 简述“三字经”中“教子有方”的教育理念。

2. 描述“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并说明其寓意。

答案:1. “三字经”中提倡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强调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育应该从小开始,持之以恒。

2. “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搬到墓地附近,孟子模仿丧葬仪式;第二次搬到市场附近,孟子模仿商人的叫卖声;最后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开始学习礼仪和读书。

这个故事寓意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三字经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2. 三字经中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3. 请列举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

4. 在三字经中,如何描述“孝”的重要性?
5. 三字经中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
6. 三字经中“弟子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 请解释三字经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8. 三字经中“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9. 三字经中“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10. 三字经中强调了哪些学习态度?
答案
1. 三字经的作者是宋朝的王应麟。

2. “人之初,性本善”意味着人在出生时,其本性是善良的。

3. 三字经中提到的“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4. 三字经中描述“孝”的重要性是“孝为百行之先”,强调孝顺是所有美德中最重要的。

5. 三字经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尧、舜、禹等。

6. “弟子规”部分主要讲述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弟子。

7. “百善孝为先”的含义是所有美德中,孝顺是最为重要的。

8. “温故而知新”的教育理念是指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

9.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是指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10. 三字经中强调的学习态度包括勤奋、谦虚、持之以恒等。

这份测试题及答案涵盖了三字经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适合用于检验学习者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阅读答案检测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习相。

2.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3.曰,,此五行,本乎数。

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乃音。

5.《诗》《》《易》,《礼》《》,号六经,当讲求。

二、选择题(48分)
1. “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3.“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
()
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 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
4.王小清的爸爸对儿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打牌。

你打算用哪句话来劝他?()
A.亲师友习礼仪B.养不教父之过
C.昔孟母择邻处D.人不学不知礼
5.“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6.“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7. 三才者指的是()。

A 天地人
B 日月星
C 君臣义
8.“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
B、高粱
C、豆类
D、玉米
9.“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D、狗
10.《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柯
C、子思
D、老子
11.周公著作了什么书?()
A《诗经》 B《论语》 C《周礼》
12. 建立夏朝的是()
A、尧
B、舜
C、禹
D、汤
三、判断题(32分)
1.《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
2.“子不学,非所宜”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应该的,老师
和家长不要批评教育。

()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
4.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
5.《论语》共有10篇。

()
6.“五子登科”介绍窦燕山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
7.“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遵守礼节,讲求信用。

( )
8.《大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近远
2.玉人
3.水火木金土
4.竹八
5.《书》《春秋》
二、选择题。

1.A
2.B
3.D
4.B
5.A
6.C
7.A 8.C 9.A 10.C 11.C 12.B
三、判断题。

1.√ 2. × 3. √ 4. √5.× 6. √ 7. √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