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防护-核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核辐射的防护

核辐射的防护
核辐射的防护是指采取措施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阻止核辐射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核辐射防护方法:
1. 避免接触:尽量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处在辐射源附近。
远离污染区域,尽量远离辐射源。
2. 防护屏障:在可能污染或辐射区域周围建立防护屏障,例如使用铅、混凝土等密度高的材料来阻挡辐射。
3. 个体防护装备:戴上防护手套、防护服、面罩等个体防护装备,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4. 避难所:在核事故发生时,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可以是地下室、防空洞等,以尽量减少辐射的接触。
5. 饮食安全:避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选择安全的食品和饮用水。
6. 辐射监测:定期进行辐射监测,了解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核辐射的防护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
在核事故发生后,根据具体的辐射水平和情况,应该遵循当地官方发布的防护指南和紧急避难计划。
另外,遵循科学的原则和建议,尽量少接触核辐射,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重要措施。
核辐射防护措施

核辐射防护措施概述核辐射是指在核反应中释放出的高能粒子或电磁辐射。
由于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员免受辐射的伤害。
本文将从防护措施的原则、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的应用进行论述。
防护措施的原则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剂量,确保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以下是核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量缩短接触辐射源的时间,减少辐射剂量的积累。
2. 距离原则: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距离越远,辐射剂量越低。
3. 屏蔽原则: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减少辐射的穿透。
4. 个人防护原则: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护服、手套、面具等。
防护设备1. 防护服:防护服是用于保护人体免受核辐射的关键设备。
防护服通常由铅和钢质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
使用防护服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剂量的吸收。
2. 个人剂量仪:个人剂量仪是用于监测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的仪器。
它可以实时监测辐射剂量,一旦剂量超过安全范围,会发出警报,保护工作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3. 屏蔽设备:屏蔽设备主要用于实验室和核工业等场所,以减少辐射的泄漏。
例如,使用铅墙、铅玻璃和铅门等设备来屏蔽辐射的穿透。
4. 辐射监测仪器:辐射监测仪器用于监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
它可以用于实时监测辐射剂量,为防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准确的数据。
防护措施的应用1. 核电站:核电站是潜在的核辐射源,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核电站通常有严格的辐射控制区域和辐射监测系统。
工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且定期接受辐射监测,确保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
2. 医疗设施:医疗设施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需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遵循操作规程,并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辐射泄漏对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伤害。
3. 工业应用:核技术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无损检测、辐照灭菌等。
在进行这些工业应用时,需要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防护措施核辐射是指来自核反应、放射性同位素或核设施的放射性物质所发出的辐射。
这种辐射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其影响。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核辐射的措施。
一、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造成基因突变:核辐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损伤人体的基因,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基因突变,增加遗传病的风险。
2. 诱发癌症:长期接触高剂量的核辐射可能会造成细胞DNA损伤,导致细胞失控增殖,最终发展成癌症。
3. 伤害器官:核辐射会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如肝脏、肺和肾脏等造成伤害,并可能引发永久性的功能损伤。
4. 引发放射病:高剂量的核辐射暴露可能引发放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衰弱和发热等症状,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二、核辐射的防护措施1. 最大限度地避免接触核辐射源:避免进入核辐射源附近的区域,远离核电站、核设施和放射性材料。
2. 使用防护装备:需要进入核辐射区域的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面具和鞋套等,以减少接触核辐射的可能性。
3. 合理使用和储存放射性物质:对于需要处理和储存放射性物质的场所和个人,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措施和处理规程,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或散播。
4. 接受辐射监测:对于有可能接触核辐射的人员,应定期接受辐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健康评估和必要的医疗措施。
5.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减少对核辐射的敏感性。
这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休息和适量的运动等。
6. 预防控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核辐射的监管和控制,确保核设施的运营符合安全标准,并建立应急响应和预防措施。
7. 防护知识的普及:加强核辐射防护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能力,使人们能够正确应对核辐射事件,并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三、应急措施1. 封锁和疏散:在核辐射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封锁事发地点,并根据情况进行疏散。
核辐射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方法

核辐射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方法核辐射是指核能释放的放射性粒子和能量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伤害。
核辐射的来源包括核事故、核爆炸以及核能设施的运行等。
面对核辐射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方法来保护自己和环境。
首先,了解核辐射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核辐射主要分为三种类型: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其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只能通过几厘米的空气或者一张纸;β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强,可以穿透几米的空气或者数毫米的铝板;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可以穿透数十厘米的铅板或者几米的混凝土。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核辐射的威胁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建立有效的核辐射监测体系是必要的。
核辐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辐射水平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监测设备可以包括辐射计、剂量仪、辐射警报器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监测空气、水源、食物等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及时发现潜在的辐射源,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第三,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核辐射环境中,我们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和接触剂量。
首先,远离辐射源是最有效的防护方法。
如果身处核辐射区域,应尽量远离核事故现场或者核爆炸区域,寻找安全的避难所。
其次,佩戴防护装备也是必要的。
防护装备可以包括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粒子的入侵,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清洁身体、更换衣物,减少辐射物质的残留。
此外,核辐射的防护还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防护材料和技术。
例如,一些新型的防护服材料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粒子的入侵,同时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此外,一些高效的辐射清除技术也正在研究中,可以帮助人们清除身体和环境中的辐射物质,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在应对核辐射的过程中,教育和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众应该了解核辐射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评估辐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xx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xx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xx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放射性防护百科知识点总结

放射性防护百科知识点总结放射性防护百科知识点总结放射性防护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涉及到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本文将对放射性防护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和应对方法。
一、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和危害放射性物质主要有自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两大类。
自然放射性物质包括铀、钍、钾等,广泛存在于土壤和岩石中;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电站、核武器试验等核能活动。
这些放射性物质会不断释放出放射性粒子和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会损害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引发疾病如癌症、遗传性疾病等。
对环境来说,放射性物质的污染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存活。
二、辐射的性质和剂量辐射可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它们具有高能量和较强穿透力;非离子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它们能激发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产生共振。
放射剂量是用来评估辐射对人体造成的损伤的指标。
常用的剂量单位有吸收剂量(Gy)和剂量当量(Sv)。
吸收剂量描述人体吸收辐射能量的多少,剂量当量则考虑了不同类型辐射对人体的不同影响。
三、放射性防护措施1.人员防护在核能活动场所工作的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同时,他们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
对一般公众来说,在接触放射性物质较高的地区,应采取相关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环境中。
2.环境防护核能设施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监控和保护。
需要建立放射性物质泄露的预警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清理和处理。
同时,在建设核能设施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防护措施,减少辐射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紧急情况下的防护对于突发核事件或事故,需要采取迅速和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方面,需要敏捷撤离人员,远离核事故现场;另一方面,需要提供合适的医疗救治,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四、放射性防护的紧急应对方法1.核事故的即时响应核事故发生时,人们需要迅速避难,尽量远离核事故现场。
核辐射安全防护措施

核辐射安全防护措施核辐射的安全防护措施1.核辐射事故是放射性物质的非正常散播,会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受到辐射,这类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2.核反应堆事故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一旦发生,社会危害就很大,短时间内很难除去。
3.核武器事故是核武器在研制、生产、储存、运输、准备使用、拆卸销毁过程中发生的丢失、损坏、爆炸或燃烧。
核事故的防备1.平常我们要加强防灾意识,不要随便保存不明金属物,特别是在保存某些银灰色金属时,必需特别谨慎。
2.到医院放射科就医,或在其他场合发觉警告标志,要赶快避让。
3.假如很多人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同时显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腹泻、发烧、四肢无力等现象,要考虑是否有发生辐射事故的可能。
4.离反应堆比较近的话,要注意异常的前兆,如耀眼的闪光、光亮的火球、震耳的巨响、蘑菇状烟云、尘柱状落灰等。
核反应堆事故发生时的应对发生核反应堆事故时,可以实行以下这些措施:1.隐匿。
躲在屋里,把门窗都关上,可以用土坯、沙袋或砖把窗户封起来,用手帕捂住口鼻。
砖和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防护效果好,木质房屋防护效果差,房子越大防护效果越好,在高大的建筑物里,可以把人都集中在中心。
烟云过后适时打开门窗。
2.在医生引导下服用稳定碘。
3.掌控食物和水。
确定食物和水被沾染后,要停止食用。
假如不得不食用被沾染的食物,必需进行除沾染处理,达到允许食用的标准再食用。
4.除沾染。
可以用混凝沉淀和过滤法处理水。
井水和流动水源的污染不会很大,用水洗或削皮的方法处理蔬菜和水果。
建筑物和道路可以清扫和水洗,严重的话将表层覆盖或刮掉。
5.自身防护。
自身防护重要是呼吸防护、体表防护和除沾染(应急人员需要配备专业应急个人防护装备)。
呼吸防护:防尘口罩的防护效果可以达到75%以上,把口罩浸湿后效果更好,也可以用手帕和衣裳捂住口鼻。
(应急人员需要配备专业应急核生化防毒面具)体表防护:在进入掩蔽物和撤离时,必需对体表进行防护,例如戴上帽子、手套,穿上雨衣、雨鞋,把衣领翻起来,再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
核辐射危害与防控措施

核辐射危害与防控措施核辐射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核辐射的危害核辐射是指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放出的粒子或波的传播。
它具有以下危害:1. 人体健康问题核辐射对人体组织和细胞造成损害,可能导致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此外,较高剂量的辐射还可能引发中性白细胞减少症、放射性皮炎等急性辐射反应。
2. 生态系统问题核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辐射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核辐射的防控措施为了应对核辐射带来的问题,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1. 监测和检测建立核辐射监测系统,对核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辐射源的分布、强度和危害程度,从而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2. 辐射防护在面临核辐射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降低辐射的暴露。
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使用防护屏蔽等。
3. 废物处理核辐射产生的废物处理也是防控的重要环节。
废物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包括封存、封堵、稀释或安全处置等措施,以防止核辐射污染环境。
4.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核辐射的认知水平,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使人们了解辐射的危害性,并知道如何在面对辐射事故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5. 加强国际合作核辐射是跨国界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国际组织和政府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核辐射防控工作的发展。
结论核辐射危害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核辐射伤害,我们应采取监测和检测、辐射防护、废物处理、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一系列防控措施。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核辐射带来的挑战,确保人类的健康与安全,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防护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防止放射性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屏蔽、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
1.控制辐射源法一方面降低辐射源自身的辐射强度,另一方面采用封闭型辐射源。
使用封闭型辐射源时,建筑物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1)地点选择一个较强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n×1013Bq量级的60Co相当的源,一般必须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建筑物内。
中等强度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1013Bq以上的60Co相当的源,可设在建筑物一端的底层或地下室。
但都应尽量避免建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居民的生活区,这样可以减少正常情况下和事故时受到照射的各类人员的总剂量即集体剂量(man·Sv)。
(2)屏蔽一个放射性工作场所的设计,除了要保证工作人员自身所受剂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以外,还必须保证相邻地区人员所受的剂量也不超过相应的规定。
特别是上下左右前后均有人工作或居住时,必须满足相应的辐射安全标准。
这就是说,在计算各方向所需的屏蔽厚度时,首先要确定屏蔽以后各方向的容许照射量率,这个容许的照射量率就是对在这个方向邻近地区工作和生活人员的防护标准。
但是,有时这个标准,还要根据很多因素,例如相邻场所的使用情况及人员存在因子等综合考虑确定。
有时天顶方向虽然无人居住或工作,但是强的γ射线束和中子辐射束穿过天顶后在空气中也会散射到地面上,造成此地面上辐射剂量超过相应标准。
经验告诉我们,有时空气散射是不容忽视的。
例如在离1.25米高的墙壁30厘米处的地面上放着3.7×1012Bq的60Co源,其散射辐射使离该墙另一侧的2米处一点地面上,产生的照射量率约为100毫伦/时。
一个高约4米的照射室,当顶上的照射量率为1000微伦/秒时,在照射室外离照射室约3米处的地面上,其照射量率可达1微伦/秒左右。
这些都是空气散射的结果。
辐照室一般是由样品照射室和操纵室组成的。
照射室和操纵室之间由迷宫相连。
迷宫是一种旨在减少辐照室入口处照射量率的防护结构。
一般迷宫每节有2米长。
迷宫拐弯次数和墙厚要根据辐射源大小确定,通常有2~3个拐弯就够了。
透射的剂量贡献可按前面所述方法计算。
迷宫内散射辐射的剂量贡献,可以粗略地估计为行进方向每改变一次就损失99%(仅指散射)。
入口处的照射量率应降至2.5毫伦/时以下。
不工作时的辐射源,一般都存放在地下土井(另加屏蔽容器)或水井中。
不会溶解的固体放射性物质,和封装严密的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用水井存放。
照射不怕水泡的样品,也可以直接在水中操作,它的优点是易于观察以及在诸如改变几何位置等过程中样品连续受到照射。
一般水深3米以上,即能满足中等强度辐射源的屏蔽要求。
井壁要能防止渗水,并有较好的去污性质。
水应定期更换,换前要测定水中放射性活度,符合排放标准的可作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水中有放射性污染时,从水中拿出的样品或别的工具(如水下照明行灯等),未经去污前都不能随便乱放,以免造成辐照室污染。
水的pH值要严格控制,以防止对建筑材料和源的包装容器的腐蚀。
水下照明可用水下白炽灯。
(3)监测设施为了避免误入辐照室发生严重的照射事故,一般规定对活度大于1013Bq的60Co辐射源,使用时必须设有远距离的控制和观察设备及报警指示,必要时应设置连锁装置。
通常用的远距离控制装置,是由钢丝绳、滑轮和绞车组成的传动结构;不需要经常升降的,可以用手动绞车。
操纵时要小心,对有关传动的部分应经常上油,严防钢丝绳被卡住。
辐射源所处位置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也可以用潜望镜、反射镜或窥视窗直接观察。
窥视窗一般用铅玻璃,其厚度应经过精确计算确定,并留有足够安全系数。
报警指示可用声、光讯号,当辐射源在辐照室照射样品时,要在辐照室入口处给出红灯或音响讯号。
在水下操作的辐照装置,水面必须有连续的辐射报警仪。
一切监控指示装置,都必须经常检查,以保证正常运行。
如果辐照场在室外,周围必须划出禁区,用铁丝网或围墙圈出一定范围,不经同意不得有任何人进入。
圈界上要有明显的辐射危险标志。
禁区的范围根据辐射源的强度确定,禁区外的剂量当量率不应超过相邻地区的标准。
室外使用辐射源,更应加强管理,严防丢失。
2.时间控制法即缩短接触时间,从事或接触放射线工作时,人体受到的外照射的累计剂量同暴露时间成正此,也就是受射线照射的时间越长,接受的累计剂量越大。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剂量,应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在有射线辐射场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工作需要时接近放射源,工作完毕就立即离开,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工作,尤其在防护条件较差的条件下工作,为减少受照射时间,可采取分批轮流操作的办法,以免长时间受照射而超过容许剂量。
3.距离控制法即加大操作距离与实行遥控。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式中I1——距放射源距离为d1时的辐射强度;I2——距放射源距离为d2时的辐射强度。
它也表示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所受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3.7×107Bq的钴源在距其10厘米处,所产生的y射线剂量率同3.7×109Bq的钴源,在距其1米处的剂量率相等。
因此,采取加大操作距离、实行遥控操作的办法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在倒装放射源时,由于剂量较大,可采用长臂夹钳,使人体离放射源尽可能远,以减少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
4.屏蔽防护法在从事放射性作业,处理放射源及储藏放射性物质的场所,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危害的重要措施。
屏蔽防护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屏蔽材料的选择、屏蔽体厚度的计算和屏蔽体结构的确定。
各种射线在物质中的相互作用形式是有区别的。
所以,选择屏蔽材料时也要注意这些差别。
材料选择不当,不但在经济上造成浪费,有时还会在屏蔽效果上适得其反。
例如,要屏蔽β射线,必须先用轻材料,然后视情况再附加重物质防护。
如将其次序颠倒,因β射线在重物质中比在轻物质中能产生更多的轫致辐射,就会形成一个相当大的γ辐射场。
各类射线的屏蔽材料选择原则列于表1-4-2。
表1-4-2 屏蔽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的经济价值和易得程度,屏蔽体容许占的空间大小、支持物能否承受、屏蔽材料的结构强度,以及吸收辐射后是否会产生感生放射性或其它毒性物质等。
粒子在物质中运动时的比电离(单位射程上的能量损失)是很高的,因此在任何物质中的射程都很短。
如一个5MeV的α粒子(大部分α粒子的能量在4~9 MeV范围)的射程,在空气中大约是3.5cm,在普通纸张中约是40μm,而在铝材中只有23μm,可见一层很薄的材料就可以将它完全阻止住。
因此,对α粒子的外照防护很简单,例如稍远一点(大于5cm),或源外包一层纸等即可。
人体表皮上无生命的角质层部分,平均厚度大约是7毫克/厘米2,即直线深度约70微米。
在表皮上能量小于7.5兆电子伏的α粒子,它没有到达有生命活动的深度时,就被完全阻止住了。
因此,在考虑外照射防护时,对α粒子一般不须采取任何屏蔽措施。
例如,放射α粒子的放射性物质污染手时,不必担心α粒子对手的外照射,只须防止手上的污染物转移到体内就行了。
屏蔽γ射线常用铅、铁、水泥、砖,石等,屏蔽β射线常用有机玻璃、铝板等。
弱β放射物质,如14C、35S和3H,可不必屏蔽,强β放射物质如35P、则要以1厘米厚的塑胶或玻璃板遮蔽,当发生源发生相当量的二次x射线时,便需要用铅遮蔽。
γ射线和X射线的放射源要在有铅或混凝土屏蔽的条件下储存,屏蔽厚度根据放射源的放射强度和需减弱的程度而定。
射线穿过屏蔽层后的辐射强度(I) 计算式为:I = I0e-μd,其中I0为射线穿过屏蔽层前的辐射强度;μ为线性减弱系数,原子序数大的物质μ大;d为防护屏厚度,厘米。
水、石蜡、或其他含大量氢分子的物质,对遮蔽中子放射体有效,若屏蔽的用量少时也可使用镉板。
遮蔽中子可能产生二次γ射线,在计算屏蔽厚度时,应予考虑。
放射性同位素仪表的放射源,都是放在铅罐内(γ源)或铅盒中(β源),铅罐或铅盒的厚度,是根据防护要求来设计的,仪表不工作时,射线出口都有塞子或挡片盖住,仪表工作时,只有一束射线射到被测物上,一般在距放射源1米以外的四周,设置探测器的防护板,工作人员在其后面每天工作八小时也无伤害。
(1)防护γ射线的屏蔽厚度防护释放γ射线的放射性物质所需要的屏蔽厚度可按表1-4-3计算。
其中,能量以百万电子伏表示;活性以3.7×104Bq(微居里)、3.7×107Bq(毫居里)表示;危险区以厘米或米表示。
计算表分为a、b、c、d四部分:a为基本数;b为危险区域修正值;c为工作时间修正值;d 为由铅改换成防护材料的修正值。
计算所需屏蔽厚度=(a值+ b值+ c值)×d 值,例如,设防护0.5×3.7×1010Bq的放射性物质,该物质在50厘米内能放出1.8MeV γ射线,求每天工作4小时所需铁屏蔽的厚度:屏蔽厚度= [8.60 +2.77 + (-l.39)]×1.43 =14.3厘米(铁)。
(2)防护β射线屏蔽的厚度(可按表1-4-4查取)对中子的外照射防护,主要是对快中子的屏蔽。
中子在物质中的减弱过程,基本上与γ射线相似,也遵循指数规律。
在中子辐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的防护也是必须注意的。
如加速器和某些同位素中子源,都伴随着有很强的γ辐射,226Ra-Be,124Sb-Be中子源等的γ照射量率甚至会超过中子产生的剂量当量率;此外,中子被吸收后也伴随产生很强的γ射线。
所以,在设计和计算对中子防护时,有时还必须考虑对γ射线的屏蔽。
混凝土中既含有水的成分,适用于中子屏蔽,又含有重物质,适用于γ屏蔽,且价廉易得又较坚固,可做成任意形状或大小,所以在中子防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屏蔽材料的结构形式屏蔽材料可以做成固定型和可移动式(非固定型)两大类。
所有屏蔽材料的结构形式,首先是要做到减少泄漏辐射,然后才考虑满足使用上的其它要求。
对于固定型,在设计施工中就应予以周密考虑。
对于非固定型,要考虑简单易制和易于拆装搬运等。
构件的任何一面必须尽量避免与射线束方向平行。
一个较强的辐射场,有时很小的一束泄漏辐射也可以在某一立体角内造成很强的照射,特别是当这个区域正是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经过的地方时,危险性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