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合集下载

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村卫生室建设标准村卫生室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农村人民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村卫生室的建设严重关系着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状况。

为了确保村卫生室的建设质量,提高农村卫生健康水平,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一、建设规划标准村卫生室的建设规划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建设规划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要求,包括城乡规划、卫生规划、环保规划等。

2. 建设规划必须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人口的分布、疾病的发病情况等。

3. 建设规划必须符合现代化卫生服务设施的要求,使其能够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

二、建筑设计标准村卫生室的建筑设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要求,如建筑法、建筑设计标准等。

2.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卫生设施的要求,包括安全、卫生、便捷、美观等。

3. 建筑设计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例如使用环保材料、进行节能设计等。

4. 建筑设计必须符合人性化设计,如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群体使用。

三、设备设施标准村卫生室的设备设施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村卫生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医疗仪器设备、医疗用品等,以满足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

2. 村卫生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卫生用品、消毒设备等,以保障卫生安全。

3.村卫生室必须有相应的办公用品、家具、照明设施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管理服务标准村卫生室的管理服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村卫生室必须有合格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等,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2. 村卫生室必须有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保证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基本医疗服务。

3. 村卫生室必须有健全的卫生检查制度,保证卫生安全。

4. 村卫生室必须有健全的安全制度,保证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安全。

总之,建设优良的村卫生室对于提高农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和保障民生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建设村卫生室时,需要参照相关的标准,遵守相关的法规,严格按照规范性要求建设,从而保证优质健康服务。

卫生室设置标准2023年

卫生室设置标准2023年

卫生室设置标准2023年村级卫生室是负责本村村民的合作医疗、计划免疫,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与管理;负责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科学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负责开展以村民户为主的健康状况调查,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所以建设好村级卫生室是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设置卫生室?一、设置标准1.两大区域:卫生室建设标准有医疗区和生活区两个区域,医疗区与生活区分开独立设置。

2.面积要求:每个卫生室占地面积原则上不小于200m²,建筑面积大于60平方米。

3.各室分设:医疗区要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留观室、处置间、值班室。

生活区要设置医务人员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换衣室、厨房及餐室等。

4.建筑要求:符合安全消防标准,内墙光洁,地面硬化并防潮、卫生。

5.设备要求:医疗区六室设备装备要达到以下要求:(1)诊断室:诊断床1张,诊断桌椅2套,资料柜1个,有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出诊箱、身高体重计、紫外线消毒灯(或车)、有盖污物桶等器械、器物,数量满足需要,有健康教育宣传挂图若干。

(2)治疗室(处置室):治疗台、物品柜(药品)各1个,有消毒盛器、有盖方盘、氧气袋、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治疗盘、紫外线灯、地站灯、有盖污物桶等,另有一套一般性外科处置器械。

(3)留观室(健康教育室):观察床2—4张,配备基本床单元设施(床头柜、陪护椅、输液架),被服按观察床数量1:2配套,有基本健康教育设备(电视、VCD)1套。

药房:中、西药品柜(厨)至少各1个。

(4)处置间:有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

配有高压消毒容器、电话、取暖设施。

(5)药房:适宜药品分类保管和符合药品储存要求;内墙壁、顶棚和地面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符合规定要求的消防、安全措施。

(6)值班室:设置好值班人员休息需要的床铺等、值班电话、值班制度、突发情况处理流程图等。

6.卫生环境:环境美化,种树栽花,地面平整无垃圾杂草、墙壁清洁无乱贴乱画、门窗洁净无蜘蛛浮尘、家具整齐无灰尘、器械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卫生室标准

卫生室标准

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一、村卫生室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硬件建设标准(一)房屋建筑面积60-80m2以上,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五室分开,药房取药窗口要达到1.5×2.0m2以上,提倡柜台式药房。

铺地面砖,墙壁刮瓷,硬顶棚,包门口,贴踢脚线15cm以上,治疗室白瓷砖到顶且清洁区、污染区分界明显。

(二)卫生室内外环境优美清洁,无杂草、杂物,无乱堆乱放,室内物品、药品摆放整齐、美观。

卫生室外墙皮一律用乳白色或土黄色丙烯酸涂刷,并书写卫生宣传标语。

有独立院落的卫生室要搞好绿化硬化,绿化面积应占庭院面积的20%以上。

有厕所的要建成卫生厕所。

(三)有“××社区卫生”统一式样标牌,标牌大小5×1.5平方米,名称统一为“××卫生院××卫生室”,卫生室各室标牌要用钛合金门牌,观察床有床号。

(四)室内设固定电话,安装土暖气、电风扇或空调、档案橱,配备电视机、VCD等健康教育器材,饮水机、一次性水杯等便民设施及诊桌、诊凳、候诊椅、观察床、紫外线灯、听诊器、血压计、压舌板、体温表、输液架、污物桶、方盘、消毒棉棒、压脉带等常用医疗器械设施。

室内桌、椅、条、凳、被褥颜色规格整齐、统一。

三、内部管理标准(一)卫生室设立卫生室工作制度、预防保健工作制度、防疫工作制度、疫情管理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药房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治疗室工作制度、值班制度。

统一制作写真制度牌上墙。

(二)卫生室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挂牌服务,工作期间严禁饮酒。

(三)村卫生室接受卫生院的“四统一”管理(即:行政、业务、财务、药品统一管理)。

(四)卫生室设立“业务收入明细帐”、“库存药品金额帐”、“固定资产帐”及“逐日消耗帐”,帐目日清月结,现金当日存银行,卫生室外欠帐必须当月结清。

做到取药有处方、收款有单据,并做到处方、单据、帐目三相符。

药品价格公开,并及时调价。

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一、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一)机构设置标准村卫生室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村级卫生组织,是具有民事能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级法人机构。

村卫生室的设置由村民委员会或具有执业资格的个人提出申请,乡镇卫生院审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村卫生室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卫生服务活动。

村卫生室设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布局,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

服务人口2000人以上且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增设1所村卫生室。

相互邻近,人口较少且比较集中的地区,可在2~3个行政村中设置1所中心村卫生室,承担本村及相邻村的卫生服务任务。

村卫生室设置地点应选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群众就医方便,安静安全的地方,原则上同村委会办公室、村党员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集中安排。

(二)房屋建设标准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内设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做到三室分开,具备输液条件的应设立观察室。

中心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内设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防保室,做到五室分开。

各室布局要符合就医流程,便于诊疗观察,方便患者就医。

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原则上为砖混结构,也可根据当地实际采用砖木结构,但均应设计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暖廊。

要达到基础稳定、结构安全、防水防潮、外形美观大方、门窗密闭性好、防火防盗。

内外墙壁为白色,室内为水泥地坪或铺设防滑地砖,各室之间采用玻璃隔断,室内光线充足,保暖舒适。

砖木结构的房屋天棚要有吊顶。

新建村卫生室要统一设计,做到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牌匾标志统一,标牌一致。

(三)设备配备标准附件:设备配备标准(四)人员配备标准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配备数量,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量的大小确定,每村卫生室配备2名以上,其中必须配备1名女村医。

乡村医生的任职资格必须符合《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青海省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一)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二)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村卫生室(所)设置基本标准

村卫生室(所)设置基本标准

村卫生室(所)设置基本标准
村卫生室是承担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残疾人康复等工作的非营利医疗机构,不设住院病床(产床),只提供易于诊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和转诊服务。

一、人员
(一)每千人口配备名乡村医生,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

(二)设医技科室的,每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房屋
(一)行政村人口2000人以上的,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2000人以下的不少于80平方米;1000人以下的不少于60平方米。

(二)诊疗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值班室五室分开。

(三)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其中治疗室、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平方米;如设观察室,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

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身高体重计、出诊箱、压舌板、接种包、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处置台以及至少50支各种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等。

(二)急救设备。

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

四、具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诊所人员岗位职责。

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

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

附件2
《村卫生室(所)基本标准》
诊所是为患者提供门诊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不设住院病床(产床),只提供易于诊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一、人员
至少有1名取得乡村医生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后在本村服务。

二、房屋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40 平方米.
(二)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处置室。

(三)每室独立且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其中治疗室、处置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少于10 平方米;如设观察室,其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三、设备
(一)基本设备。

诊桌、诊椅、方盘、纱布罐、诊察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压舌板、药品柜、紫外线消毒灯、污物桶、高压灭菌设备、处置台。

(二)急救设备。

氧气瓶(袋)、开口器、牙垫、口腔通气道、人工呼吸器。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其中,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化验室和消毒供应室设备。

四、具有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卫生室人员岗位职责.。

农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农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农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农村卫生室是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应包括建筑面积、功能布局、设备设施等方面。

建筑面积应当满足卫生室正常运转所需,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建和改造。

功能布局应合理,包括候诊区、诊疗区、药房、检验室等,方便医务人员进行工作,也方便患者就诊。

设备设施应当齐全,包括诊疗设备、药品、卫生用品等,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

其次,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还应包括医务人员配置和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配置,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保证卫生室的正常运转。

管理制度应当健全,包括医疗服务管理、药品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另外,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还应包括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范围。

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应当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常用药品的供应。

服务范围应当涵盖农村居民的居住区域,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最后,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还应包括卫生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日常管理包括卫生室的清洁卫生、医疗废物处理、医疗记录管理等,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和卫生。

运营包括医疗服务的宣传推广、医疗费用的收费标准、就诊流程等,保证医疗卫生服务的便捷和透明。

综上所述,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是保障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和管理,才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农村卫生室的管理者能够重视农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和提高,为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村卫生室(所)基本建设标准

村卫生室(所)基本建设标准
污物桶 资料柜
健康宣传版
(二)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五、 药品:
至少配备80种基本药物。
六、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 注册资金到位,具体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健行政部门确定。
村卫生室(所)基本建设标准
一、 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药房。
二、 人员:
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
三、房屋:
(一) 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二) 每室必须独立。
四、 设备:
(一) 基本设备:
诊查床 听诊器
体温计 血压计
身高体重计 接种包
出诊箱 至少50支各种规格注射器
药品柜 有盖方盘
消毒缸 高压灭菌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
一、业务科室设置:至少设有诊察室、处置室、治疗室(接种室)、药房(或药柜)、健
康教育室、消毒室、观察室,七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

二、人员配备:乡村医生按所辖农业人口的1-1.5‰配备(其中一名女医生),并必须取
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三、基础设施:业务用房面积在100-150平方米。

供水、厕所、宣传栏、取暖等配备设
施齐全。

四、基本设备:
(一)诊察室:有诊断床、候诊椅、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出诊箱、身高体重计,有盖污物桶等器械等。

(二)治疗室(处置室):有治疗台、急救药品柜、消毒盛器、有盖方盘、一次性外科处置器械、有氧袋、治疗盘、紫外线消毒灯(或车)、地站灯,有盖污
物桶等。

(三)观察室:观察床2-4张,配有床头柜、输液架等。

(四)药房或药柜:中、西药品柜(厨)至少各一个。

(五)其他:配有电话,根据需要配备高压消毒容器、健康教育设备(电视机、DVD机),电脑、冰箱等。

五、药品:严格执行《辽宁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

六、管理规范:
(一)卫生室医务人员应具备符合要求的执业资格。

(二)规章制度健全,人员职责明确,登记记录完整。

在醒目位置张贴村卫生室职责任务、工作制度、服务公约、便民措施和新农合公示内容,公开预防
保健、急救处理、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合作医疗、健康
教育、传染病登记报告、处方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消毒、医疗废
物处置等各类制度。

公开电话号码,与辖区居民能够随时保持联系。

(三)有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四)建立较为齐全的基础资料。

规范登记诊疗、转诊、健康咨询、上门服务、老年保健、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残疾康复、合作医疗、药品进销及传
染病管理等资料。

(五)设施设备专人保管,专物专用。

(六)规范药品管理。

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索取合法票据,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设专册登记;药柜由专人负责,按要求对药品进行储藏、
养护。

(七)财务管理做到基本台帐齐全,记录真实,收费合理。

(八)规范卫生服务行为。

以保护居民健康为目标,以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为主要任务,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并规范操作,尽心履行职责,树立良好的医德
医风,全心全意为村民提供优质卫生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