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合集下载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

首先,文中介绍了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和过程,并综述了常用的土壤侵蚀模型。

其次,通过分析不同模型的优缺点,选取了适用于本研究的模型。

然后,以某地区为案例,利用选定的模型进行了土壤侵蚀模拟和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规划措施。

最后,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模型能够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田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壤侵蚀模型;水土保持规划;影响因素;模拟;预测引言:土壤侵蚀作为水土保持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农田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土保持规划中,准确评估土壤侵蚀程度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制定有效保护策略的基础。

土壤侵蚀模型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工具,以更好地了解土壤侵蚀过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本文综述了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和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案例分析,我们将进一步展示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潜力和前景。

一、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和过程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领域中的一项重要问题,对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严重影响。

了解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和过程对于制定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至关重要。

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降雨、地形、土壤类型和覆盖植被等。

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降雨的强度、分布和时长会直接影响土壤侵蚀的发生和程度。

地形也是决定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之一,陡坡容易形成水流冲刷和土壤流失。

土壤类型对土壤侵蚀的敏感性也不同,粘土质地的土壤更容易发生侵蚀。

覆盖植被的存在可以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击,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等。

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抗蚀能力。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土壤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它不仅为植物提供生长的根基,还参与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然而,土壤侵蚀这一问题却给土壤资源带来了严重威胁,影响着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土壤侵蚀现象,并探索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造成土壤侵蚀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气候条件是一个关键因素。

比如在降雨量较大且集中的地区,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更强,容易导致土壤侵蚀。

地形地貌也会影响土壤侵蚀的程度,陡峭的山坡比平缓的地面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此外,土壤本身的性质,如质地、结构、孔隙度等,也会影响其抗侵蚀的能力。

人为因素在土壤侵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会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失去保护,从而加剧侵蚀。

修路、开矿等工程活动,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也会造成大量的土壤流失。

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流失的土壤中往往富含养分,长期的侵蚀会使土地变得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

其次,土壤侵蚀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因为土壤侵蚀而遭到破坏,生存受到威胁。

再者,土壤侵蚀还会加重河流、湖泊的淤积,影响水利设施的功能和寿命,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风险。

为了应对土壤侵蚀问题,人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水土保持技术。

水土保持技术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与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有修建梯田、鱼鳞坑、谷坊等。

梯田可以减缓坡面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鱼鳞坑能够拦截坡面径流,蓄积雨水;谷坊则可以固定沟床,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

探究水土侵蚀实验报告

探究水土侵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水土侵蚀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掌握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

二、实验背景水土侵蚀是指水流、风力等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对土壤及土壤层以上岩层的侵蚀作用。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林业、牧业等产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水土侵蚀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盆、沙土、泥炭土、塑料薄膜、计时器、量筒、滴管、水等。

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实验盆分为A、B、C三组,每组分别填充不同类型的土壤(沙土、泥炭土、混合土壤)。

(2)设置对照实验:A组为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B组为有植被覆盖组,在土壤表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C组为无植被覆盖组。

(3)模拟降雨:使用滴管模拟降雨,以每分钟10滴的速度进行,持续10分钟。

(4)记录侵蚀情况:观察各组土壤侵蚀情况,记录侵蚀量。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侵蚀量的差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对照组(A组):侵蚀量最大,土壤流失严重。

(2)有植被覆盖组(B组):侵蚀量次之,土壤流失较轻。

(3)无植被覆盖组(C组):侵蚀量最小,土壤流失最轻。

2. 实验分析(1)植被覆盖对水土侵蚀的影响:植被覆盖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土壤侵蚀量。

在本实验中,有植被覆盖组(B组)的侵蚀量明显低于无植被覆盖组(C组)。

(2)土壤类型对水土侵蚀的影响:沙土较易被侵蚀,泥炭土较难被侵蚀。

在本实验中,混合土壤组(C组)的侵蚀量介于沙土组(A组)和泥炭土组(B组)之间。

(3)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量,提高土壤肥力。

五、结论1. 植被覆盖能够减缓水土侵蚀,降低土壤流失。

2. 土壤类型对水土侵蚀有显著影响,泥炭土较难被侵蚀。

3.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量,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壤侵蚀问题日益突出,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人们开展了广泛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本文将从土壤侵蚀的原因、影响以及目前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土壤侵蚀的原因土壤侵蚀是指地表覆盖层中有机质和养分随着水流、风力等因素的作用而被剥离,进而发生流失的过程。

土壤侵蚀的原因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降水和径流因素:强降雨会造成水流增大,增加土壤的冲刷以及侵蚀速度。

同时,假如降雨时发生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区域,将更严重加剧土壤流失情况。

2.人为活动因素:过度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破坏了土地的植被覆盖,剥夺了土壤固持力,造成土壤裸露,进而容易发生侵蚀。

3.地形和土壤因素:地形的陡峭度和土壤的性质对土壤侵蚀起到重要作用。

陡峭的地势和易被侵蚀的土壤类型更容易造成土壤侵蚀。

二、土壤侵蚀的影响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1.农业生产影响:土壤侵蚀导致肥沃的农田土壤被剥离、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生长不良,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2.水资源影响:随着土壤侵蚀,水体中的泥沙含量增加,水质下降,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污染,同时还会造成水库淤积,影响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3.生态环境影响:土壤侵蚀导致植被破坏,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区域的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三、水土保持措施研究为了减少土壤侵蚀的影响,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人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1.植被恢复与保护:合理的植被覆盖能够减缓水流和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通过人工造林、草坪建设等手段,增加植被覆盖度,保持土壤的固持能力。

2.合理耕作方式: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包括保持耕地的平整度,采用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和侵蚀。

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如建设沟壑道和护坡等工程,能有效减缓土壤冲刷和侵蚀速度,保持土壤的稳定。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分析土壤侵蚀因素以及造成的危害,注重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以防水土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发展引言土壤侵蚀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

如果不加以遏制,必将严重地影响环境。

土壤侵蚀的持续发生,不仅会造成当地土壤退化乃至土地资源彻底遭到破坏,而且其连锁的负效应还十分明显,它不仅会引起下游河道与湖泊的淤积,还会加剧洪水灾害的威胁。

1.土壤侵蚀的因素1 )自然因素。

(1)气候条件。

气候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一种是直接的影响,如降雨或融雪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

另一种是间接影响,如温度、湿度、日照等变化,对岩石风化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

水土流失与降水息息相关,气候的主要因素—暴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一般情况下,水土流失量大也就是暴雨强度大造成的。

(2)地形条件。

地形就是地球表面起伏高低总的形态,也称地貌。

在坡地上发生的水土流失较多,因此,地形也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地面坡度、坡长、坡形、坡向、地面高度等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植被条件植被是保持土壤免受侵蚀的主要因子。

植被覆盖地面、截持雨水、减少雨滴出溅、缓解地表径流,可以固持和改良土壤。

2)人为因素。

(1)破坏森林,如毁林开荒、乱砍乱伐、森林火灾等,破坏了大面积森林,造成其失去蓄水保土能力,水土流失加速。

(2)陡坡开荒,地面植被直接遭到破坏,土壤被迫翻松,形成土壤侵蚀条件,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其表面冲刷严重,危害性极大。

(3)耕作方式混乱,在耕地顺坡打垄,人为因素形成土壤形成小沟,降雨或雪融后,水流顺势而下,造成水土流失。

(4)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使植被遭到破坏,不能得到恢复,一遇风雨作用,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5) 工业、交通、基本建设中的破坏如开矿、建厂、筑路、挖渠、建库等,使大量弃土和泥砂,随意冲入河道,造成水土流失。

2.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措施存在的问题1)工程建设合同管理难度大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中,最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施工合同的签订。

分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分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分析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摘要: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受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制约,基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土壤侵蚀正是影响环境的主要问题。

本文对目前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在水土保持效益以及水土流失的调控作用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环境问题;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时期,开发建设导致土壤侵蚀情况不断加剧,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山区、丘陵、平原,水土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土壤侵蚀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治理。

新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要求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经济,达到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水土保持就突显重要性,值得广大学者深入研究。

1.我国土壤侵蚀基本现状1.1土壤侵蚀的基本情况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张增祥研究员等编著的《中国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按照时间序列和流域分析了中国土壤侵蚀的时空特点,旨在展现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2010年我国土壤侵蚀的现状及变化,为更好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2010年土壤侵蚀轻度以上面积共计4778070.10平方千米,占全国监测总面积的50.26%,反映出全国半数土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

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土壤侵蚀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12.59%、27.04%、61.52%,西部地区的土壤侵蚀相对最严重,分布面积和强度等级都表现出由东向西递增的特点。

轻度以上侵蚀面积比例低于10%的包括上海、海南、江苏、天津、广西和广东,上海市无侵蚀发生。

1.2土壤侵蚀类型与形式(1)土壤侵蚀类型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力、冻融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和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土壤侵蚀一词系指侵蚀的类型或形态,如水蚀、风蚀、重力侵蚀等侵蚀类型,或指溅蚀、片蚀、沟蚀等侵蚀形态。

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之一,而水土保持则是维护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人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壤侵蚀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形成机制土壤侵蚀是指水流、风力、重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的破坏和消耗过程。

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其机制主要包括坡面产流、坡面侵蚀和河道侵蚀。

2. 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的影响2.1 损失土壤肥力土壤中富含的养分和有机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

然而,土壤侵蚀会将大量富含养分的表层土壤冲走,导致土壤肥力急剧降低,使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

2.2 加速水体富营养化土壤侵蚀带走的土壤颗粒中含有的养分、农药和污染物等会被输送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还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相关的问题,例如水华等。

2.3 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导致水土流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

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土壤侵蚀进一步加剧了水源的贫乏,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3. 应对土壤侵蚀的对策3.1 防治措施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采取措施减少土壤侵蚀。

其中包括建立植被覆盖系统、合理布置田间道路、修建沟渠等。

3.2 合理农业耕作改变传统的农耕方式,采取保护性耕作、轮作和间作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

合理利用农药和化肥,减少蓄积在土壤中的农残和污染物。

3.3 促进土壤保持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保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举办宣讲会、培训班和策展等活动,提高农民和大众对土壤侵蚀问题的认知。

4. 结语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破坏了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我们必须加强土壤侵蚀防治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护土壤并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研究土壤侵蚀是指水、风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壤表层的流失和破坏现象。

它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于农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进行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侵蚀主要分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两种形式。

水力侵蚀是指雨水冲刷和河流侵蚀而导致的土壤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

风力侵蚀则是指风吹物质带走土壤颗粒的过程。

土壤侵蚀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还会引起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的减少,同时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为了解决土壤侵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是植被措施,通过植被的种植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和风对土壤的冲击。

其次是地形措施,通过合理的地貌设计和梯田化改造可以减缓土壤侵蚀的速度。

第三是农业措施,包括合理的耕作方式、轮作制度以及有机肥料的运用,可以降低土壤侵蚀的风险。

此外,科学合理地排水系统和复绿措施也是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目前,许多研究机构都在进行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土壤侵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植被对土壤侵蚀的缓解作用等。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实验室模拟以及数学模型推演等。

在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研究区域的选择,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研究,同时要考虑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和人为干扰程度。

其次是数据采集与分析,要采集大量的数据来支撑研究结论,并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最后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要结合研究结论和实际情况来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总之,土壤侵蚀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土壤资源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水土保持,是环境保护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特别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与此同时,在水土保持理论研究中也加大了力度。

而对于土壤侵蚀模型来说,则是土壤侵蚀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一,该成果能够为水
土保持实践提供有效依据。

本课题重点围绕“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提高土壤侵蚀模型的实用价值,并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进步及发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模型;实用价值;发展
土壤侵蚀模型属于水土保持实践研究工作中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土壤侵蚀模型
的构建,进行相关参数的分析,能够为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客观、科学的参考
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便实行了土壤侵蚀监测工作,在
上世纪四十年代则基于黄土高原构建了水土保持试验站,而对于土壤侵蚀经验模
型的提出,则是在1953年[1]。

总之,从水土保持实践工作的进步及发展角度考虑,本课题围绕“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
的价值意义。

1.土壤侵蚀模型发展历程及模型概念分析
1.1发展历程
从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历程层面分析,发展至今已有八十余年,模型的性质
基于经验发展至机理,模拟起初为空间尺度,随着不断的发展,实现了对坡面、
小流域、大刘宇以及区域性的研究;涉及侵蚀、沉积、产沙以及污染物富集及迁
移等内容的研究。

与此同时,从模型的应用层面来看,可应用到水土保持措施的
选择、水土保持效益的分析以及水土资源管理等方面。

显然,土壤侵蚀模型的发
展昭示着理论研究的逐渐进步,与此同时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
及遥感技术等逐步发展密不可分。

1.2模型概念
(1)土壤侵蚀数学模型。

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土壤侵蚀数学模型,主要通过田间试验,利用土壤侵蚀因子参数及侵蚀相关性分析构建相对应的数学方程,可广
泛应用凹土壤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科领域。

(2)欧洲土壤侵蚀模型。

对于欧洲土壤侵蚀模型来说,指的是以物理过程为基础的次暴雨分布式侵蚀模型,以侵蚀产沙过程当作基点,纳入植物截留、土壤
表面情况、径流形成、剥蚀以及径流搬运功能等指标参数,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
参数对土壤侵蚀过程造成的影响,将1分钟组我诶时间间隔,然后将降雨期间的
水文与泥沙曲线图生成出来,对侵蚀与沉积位置进行预报,并对侵蚀与沉积相对
应的微地形起伏变化进行模拟[2]。

总之,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广泛,且价值显著。

为了提高水
土保持研究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可以合理、科学地利用土壤侵蚀模型。

2.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从如前所述的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且发
展至今具备了成熟的模型基础。

下面将从国外、国内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
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2.1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
对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为以大量天然降雨及人工降雨径流小区观测为
基础,借助相对应的试验资料所构建的对坡面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进行预报的一
种经验模型。

该模型由美国研发,发展至今通过逐步的改进,仍旧获得广泛的使用。

与此同时,对于径流小区来说,属于对土壤侵蚀进行研究的主要方式,早在1882年由德国土壤血钾Wollny提出,高写着纳入了坡度、植物覆盖、土壤类型
以及坡向等参数指标,进一步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研究,并进行了径流小区方
法的设计,主要应用于土壤侵蚀的研究,因此该学者称之为“水土保持研究的先驱者”[3]。

以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为基础,美国学者将计算土壤可蚀性因子
的标准小区概念提出,通过对裸地及作物小区的观察结果分析,对二十二种代表
性土壤的K因子值加以明确。

总结起来根据USLE模型可得到一些启发,即:(1)在土壤侵蚀模型构建及
完善过程中,径流小区监测存在非常显著的价值作用;(2)对于土壤侵蚀影响
因子来说,存在多样性的特点,且其组合非常复杂,各影响因子之间又存在相互
作用的关系,在合理选取相对独立因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才可以构建及使用正确
的USLE模型;(3)针对USLE模型当中的相关参数来说,有必要以观测所在地
的观测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对其详细参数加以明确。

2.2国内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
从我国来看,在坡面经验模型领域具备非常显著的成果。

早在1922年到
1927年之间,我国山西、宁武以及青岛等地,构建了径流小区,其目的是对不同森林植被及植被破坏进行观测,进一步分析这些影响因子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而在1953年我国学者通过天水水土保持试验站的构建,进一步对黄土高原农地
土壤流失量经验方程式的构建,为国内首个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我国学者在研究
过程中,以国内陡坡农地情形,即10°到25°陡坡,表明USLE模型及RUSLE模型
的坡度公式在此类陡坡问题上适用性不高,进而对陡坡坡度因子公式进行了有效
构建[4]。

并且,还对降雨侵蚀力相关指标进行了论证,表明适用我国情形。

此外,还结合标准小区定义及裸地小区观测结果,对我国主要土壤可蚀性因子值进行了
计算。

总结起来,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在水土保持研究工作当中,土壤侵蚀模型
的应用还有必要结合RS技术和GIS技术的应用,得出客观、科学的信息数据,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至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研究上均
较为成熟,并且可以利用土壤侵蚀模型合理地应用到水土保持研究工作当中。


对于水土保持研究工作来说,实践性高、复杂性强,不同的地区水土保持措施效
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因此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结合土壤侵蚀模
型使用结果,制定合理科学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案,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有序
开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云,岳天雨.土壤侵蚀模型在水土保持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科
学,2018,16(01):25-37.
[2]朱虹,唐婷婷,蔡艳蓉.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研究进展[J].
科技展望,2015,25(21):222+224.
[3]王小云,聂兴山.王家沟流域水土保持特点与土壤侵蚀经验模型的构建[J].水
土保持研究,2015,22(02):22-25.
[4]张蕴潇,孙紫英.基于3S技术内蒙古水土保持普查土壤侵蚀模型建立及参数提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04):108-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